全球首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造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中國團隊攻關10年

2020-11-28 觀察者網

今天的《人民日報》頭版,在習近平和李克強等領導人新聞之間夾了一條科技新聞。是什麼樣的新聞能讓《人民日報》如此關注?

報導是這樣的: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今日(5月23日)正式投入生產,這將改變傳統的角膜移植手術中角膜供體來源奇缺的困境,為無數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角膜盲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中國目前角膜盲約為400萬名,並且每年新增10萬多病例,在這些患者當中,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我國各地眼庫的角膜來源奇缺,不少患者只能被動地等待捐獻。

今年4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艾欣瞳」頒發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的上市,將為我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完)

角膜移植(資料圖)

原來,是由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產品23日在北京發布。

目前,國際國內進行人工角膜研發的機構不少,但大多止步於臨床試驗階段。此次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歷時10年,受到國家「863計劃」支持,是我國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角膜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經在國內申請了相關專利,同時已經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

我國每年新增10萬角膜盲患者 捐獻角膜不超5000例

角膜就是我們俗稱的「黑眼珠」,位於眼球的正前方,形似圓球體的一部分。角膜透明無血管,感覺神經非常豐富。角膜可以保證外界光線毫無障礙地通過,到達眼底,獲得清晰的成像。先天性、感染、免疫相關疾病等角膜疾病可使角膜的透明性、形狀、完整性發生變化,引起視力下降。

人眼結構圖

另外,由於角膜在眼部的正前方,在遭受外傷時,角膜總是首當其衝,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發生破裂、感染導致混濁,造成視力下降或失明。角膜病變僅使角膜失去透明性,變得混濁,但眼球內部結構正常,如果能用透明健康的角膜將病變角膜置換掉,病人視力即可得到明顯改進,因此大部分角膜盲是可治療的。

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視力殘疾全球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共有盲人800多萬人,角膜病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目前世界上約有6000萬名角膜盲患者,其中我國大約有400萬。據20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角膜盲導致單眼盲人數達292.5萬,其中雙眼角膜盲有44萬。

角膜盲患者大部分有可能通過角膜移植重獲光明,但國內眼庫奇缺的現狀,讓醫生和患者都陷入失望當中。許多患者因為不能及時進行角膜移植手術而失明,甚至需要摘除眼球。目前我國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等地設立了眼庫,有能力長期保存眼角膜,但所有的眼庫都遇到了角膜來源奇缺的難題,大多能做角膜移植的醫院也都面臨著角膜供不應求的狀況,目前角膜移植手術材料基本要靠社會捐贈,但全國捐獻角膜每年不超過5000個,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角膜奇缺有望改善

當前,角膜盲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人捐獻角膜手術移植、人工角膜移植術等。國外雖然已有以異質性材料如玻璃、矽膠等為原料研發製作的人工角膜,但這些人工角膜均為人造高分子化學材料製成,存在生物相容性、力學特性差,臨床試驗效果不佳,無法形成連續化上皮,不能與患者自體組織完全整合等缺點,病人排異反應明顯。人的角膜看起來薄而透明,卻是由無數排列緊密、縱橫交錯成網狀的膠原纖維構成,光靠化工分子材料等純人工材料,目前無法做出這樣精密複雜的結構。

今年4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艾欣瞳」頒發醫療器械註冊證書,標誌角膜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這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的上市。「艾欣瞳」的面世,將極大地緩解我國人體捐獻角膜奇缺的臨床困境,為我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

從2010年開始,由北京同仁醫院牽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河南眼科中心等國內多家知名眼科醫院參與了「艾欣瞳」的臨床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據武漢協和醫院的眼科主任張明昌介紹,武漢協和醫院參加生物工程角膜移植臨床試驗的47名患者,全部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術後隨訪複查顯示,生物工程角膜清晰透明,與原來正常角膜結構高度融合,使用安全有效。

據武漢協和醫院眼科主任張明昌教授介紹,該院參與臨床試驗的1號患者2010年患真菌性角膜炎,右眼球的2/3被潰瘍病灶覆蓋,近乎失明。2013年9月底,1號患者複查結果顯示:移植了「艾欣瞳」的右眼視力恢復到0.4,而正常的左眼視力為0.5,雙眼看上去並無差異。

國內知名眼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原角膜病科主任鄒留河教授認為,「艾欣瞳」的最大特點是融合性好,產品與人眼自然融為一體。而目前國外一些人工角膜產品,主要以矽膠等為材料,病人排異反應明顯。

中國再生醫學首席科學家金巖博士介紹,「艾欣瞳」是由異種角膜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細胞、雜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質膠原蛋白結構,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能與周圍組織快速整合,並隨著自身細胞的遷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漸透明,患者視力逐漸恢復。

「973」計劃幹細胞項目首席科學家、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金巖教授

據悉,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是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的科學家團隊歷經10年時間自主研發,中國再生醫學集團已經與牛津大學、香港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

在「艾欣瞳」的啟動儀式上,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決策委員會主席關國亮介紹,繼「艾欣瞳」啟動之後,集團下一步將繼續進軍全層角膜的研發,讓更多類型的角膜盲患者能擁有重見光明的希望。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總裁邵政康表示,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未來發展有四大方向,即以生物工程角膜和組織工程皮膚為主導的組織工程產品研發,細胞和幹細胞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化妝品和抗衰老產品的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同日,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和山東省眼科醫院合作共建的「中國再生醫學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醫師培訓基地」正式啟動,據了解,今年將在中國陸續建立5家培訓基地。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團隊攻關10年(圖)
    原標題:全球首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造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中國團隊攻關10年今天的《人民日報》頭版,在習近平和李克強等領導人新聞之間夾了一條科技新聞。是什麼樣的新聞能讓《人民日報》如此關注?
  • 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啟動上市
    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商品名)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這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上市。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
  • 中國完成世界首次人造生物角膜臨床試驗 總有效率超90%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超過了90%,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據悉,該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已由中國生物醫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深圳艾尼爾角膜工程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金巖教授的團隊聯合開發成功,並投資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曆時10年自主研發
    目前,移植捐獻獲得的異體人角膜為主要醫治辦法,但是全國人捐獻角膜每年不足5000例,遠遠無法滿足需要。由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產品23日在北京發布,有望解決中國人體捐獻角膜大量缺乏的臨床困境,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
  • 全球首款「生物工程角膜」投產
    長江商報消息 武漢協和醫院參與研發,預計7月面市,將為我國數百萬患者送光明□本報記者 劉迅我國科學家歷時10年自主研發,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5月23日在深圳正式投入生產。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
  • 賽多利斯生物工藝助力中國首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作為國際領先的生物工藝完整解決方案和設備供應商,賽多利斯宣布其BIOSTAT® STR生物反應器系統暨生物工藝助力天津康希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成功研發出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Ad5-nCoV),並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成為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
  • 中國十大領先世界科技:人造角膜研製成功,全球千萬失明患者得救
    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作品【曾經我對中國很悲觀,了解這10個科技成就後,我沉默了】中,我們將看到近幾年中國科技的最頂尖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更詳細內容。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黑科技」都有些什麼吧!
  • 人工生物角膜上市棗陽農民免費接受移植
    植入魯德紅眼內的角膜,並非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艾欣瞳」,半年前剛剛上市。魯德紅成為「艾欣瞳」上市後華中地區首例移植患者。43歲的魯德紅是棗陽農民,去年12月轉至協和醫院被確診為真菌性角膜炎,後接受免費的人工生物角膜的移植,魯德紅如今生活起居已恢復正常。
  • 中國造出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為何能領先於美國?
    相信很多人一定不知道,中國研發的人工生物角膜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工角膜,這絕對算得上是我國在全世界都引以為傲的一項技術。即使到現在,中國的人工生物角膜依然還是領先世界的。以前想要換眼角膜只能等社會愛心人士的捐獻,相信你也經常會在新聞裡看到某某絕症患者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而我國角膜病的患者有四百萬,國內角膜的捐獻量一年僅有四千例左右,完全是杯水車薪。其實人工角膜的研究非常的早,大概有兩百多年歷史,並且也不是中國最先開始研究的。那為什麼又說中國是世界第一,又是領先世界呢?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打破了一般研發時間8-10年的長周期慣例,在疫情之初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計是,12-18個月之後將有疫苗可用。然而,2020年4月12日,即新冠病毒被檢測出後的98天,武漢生物所就率先研製出疫情防控決戰決勝的「殺手鐧」——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該疫苗獲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批件。
  • 日批准首個iPS細胞角膜移植臨床試驗
    新華社東京3月5日電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組5日批准了大阪大學提出的使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的臨床試驗計劃,移植手術將於今年年中進行,這是全球首次批准此類臨床試驗。
  • 康方生物-B(09926):Cadonilimab在中國的註冊性II期臨床試驗完成...
    II期臨床試驗完成患者篩選入組。公司後續將根據主要終點分析結果與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進行新藥上市申請前(Pre-NDA)溝通。如後續程序進展順利,Cadonilimab將有望成為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基於PD-1的雙特異性抗體新藥。
  • 日本批准首個iPS細胞角膜移植臨床試驗
    新華社東京3月5日電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組5日批准了大阪大學提出的使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的臨床試驗計劃,移植手術將於今年年中進行,這是全球首次批准此類臨床試驗。綜合日本媒體5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個專家小組批准了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提交的臨床試驗計劃,該計劃將使用他人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獲厚生勞動大臣籤字後即可實施。根據該計劃,大阪大學研究小組將利用京都大學提供的健康人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分別移植到4名「角膜上皮幹細胞衰竭症」的重症患者眼中。
  • 全球10 支新冠疫苗已進入臨床 III 期
    10月23日,強生宣布將在美國恢復開展新冠疫苗3期臨床試驗,且與全球其他監管機構關於恢復臨床試驗的溝通也進展順利,目前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工作已陸續恢復。阿斯利康:年內在中國啟動臨床試驗當地時間10月23日,阿斯利康表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其恢復在美國的新冠疫苗AZD1222的臨床試驗。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啟明醫療參與創設中國首個生物醫學工程慈善基金
    來源:美通社杭州2020年11月25日 /美通社/ 11月25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首個慈善信託基金 「張興棟生物醫學工程獎勵基金」在四川大學正式籤約設立。該基金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張興棟發起,旨在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培養優秀人才,並推動培育創新項目。
  • 國內首個!陳薇院士團隊新冠疫苗獲得專利!
    該疫苗的專利申請是由軍科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專利申請,此次被授予專利權,標誌著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的誕生。 而陳薇院士長期致力於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此前研製出解放軍首個SARS
  • 口服胰島素開啟中國臨床試驗,加快推動上市步伐,將造福億萬糖尿病...
    (鄭巧玲、李煥德,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研究進展,中南藥學2009年8月第7卷第8期,611-615)  2013年Oramed公司口服胰島素產品在美國完成了IIa臨床試驗(安全性試驗),於2015年在美國繼續進行IIb臨床試驗(有效性試驗)並已完成該臨床研究。迄今為止已完成的臨床研究,證實安全、有效。能控制日間、夜間血糖並減少用餐後的血糖波動。
  • 用科技捍衛生命安全|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滅活疫苗|疫苗|...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正在為這個目標不懈努力。「按照相關規定,疫苗必須經過臨床一二三期試驗。目前,我們已經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即三期臨床試驗,大概3個月左右就可以進入最後審批階段。疫苗有望在今年年底前上市。」
  • ...和明年初將迎來新冠疫苗上市高潮,全球至少10家疫苗正在三期試驗
    11月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開始前,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全球將迎來(新冠)疫苗上市高潮。各個國家的疫苗包括中國,都有可能會上市。」那麼,目前有哪些疫苗進行了三期臨床試驗,即將上市?為此我們特別做了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