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電梯的發展歷史
真空電梯雖屬現代產品,但其發展歷史較長。
早在1967年,1篇美國專利上就已經有了真空電梯的雛形(圖6)。該裝置用來對穀物進行脫粒和分離,實現物料的傳輸。該裝置最初目的是因為在2或3層房屋安裝電動或液壓升降機太昂貴,因此使用鼓風機從下方吹風(鼓風機下方的單向通道(24)為入口),做為驅動裝置進行驅動。該裝置安裝了大量電磁閥、限位開關、壓力傳感器(36、37),並附有複雜繼電器電路,能判斷電梯是否到達上層並關閉電路,能實現下降時的自動緩衝、找平和精準定位,同時密封元件也相對完善。該裝置雖不像現代產品這樣精緻美觀,但其基本理論已經形成。
1996年,Sors Carlos Alberto博士提出一種真空電梯的構想,該電梯靠轎廂上下壓差作用上行與下行,無需底坑、機房,擁有360°全透明井道外壁,轎箱亦為透明太空艙式結構,整體設計如同一件工業藝術品,相對於傳統電梯具有明顯的優勢。
真空電梯的商業歷史起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目前,Pneumatic Vacuum Elevators LLC(以下簡稱PVE)是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最早的真空電梯設計和生產商。PVE於2002年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成立,共生產三種型號的真空電梯(PVE37—2002年生產、PVE52—2008年生產、PVE30—2010年生產)。PVE的經銷商遍布全球,已經在全球75個國家安裝了9000多臺真空電梯,在全網有超過250個授權經銷商,圖7為PVE歐洲經銷商分布圖。截至2014年2月,其位於西班牙的歐洲子公司成立。
除PVE外,目前國外進行真空電梯生產與銷售的公司還有VE Australia Pty Ltd.、Venz Vacuum Elevators NZ Ltd.和Vision Elevators等。VE Australia Pty Ltd.銷售的真空電梯有B30、B37、B52三種型號,Venz Vacuum Elevators NZ Ltd.銷售的真空電梯有M750、M933、M1316三種型號,Vision Elevators銷售的真空電梯有Vision350、Vision450、Vision550三種型號,性能與尺寸大致與PVE公司的三種產品型號對應。
真空電梯在國內的發展較為緩慢,國內對真空電梯的關注從2005年開始,2017年關注度大幅上升。真空電梯的產品最早進入臺灣。臺灣崇友實業(GFC)目前進行NuVa真空氣動梭系列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共有兩人載重及三人載重兩種型號。此外,在大陸有允成機電科技(上海)和斯多克公司進行真空電梯的銷售,但並不具備生產能力。
真空電梯的研究現狀
真空電梯的發展時間較短,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目前真空電梯相關的報導研究較少,一方面為各種產品報導與商業新聞,另一方面為各種相關專利的申報。下面主要從國內外專利的申報狀況來闡述真空電梯的研究現狀。
真空電梯相關的專利申報在20世紀70年代前基本處於零星申報狀態,且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1967年美國專利3318418介紹了一種真空電梯的雛形,理論相對比較完善。此後,真空電梯相關專利的申報數量有所增加,進入緩慢發展階段,截止1996年,申報的專利累計達10餘項。1996年Sors Carlos Alberto博士提出一種較為完善的真空電梯結構,開啟了真空電梯發展的新時代,真空電梯開始商業化發展,國外出現了PVE、VE Australia Pty Ltd.、Venz Vacuum Elevators NZ Ltd.和Vision Elevators等真空電梯生產商。
國內關於真空電梯的專利申報主要從21世紀開始,但前期一直發展的較為緩慢,處於基礎理論的研究階段。2013年至2016年為專利申報的爆發期,累計達30餘項,其中2015年為申報的頂峰,共計申報16項。我國真空電梯相關專利類型中,發明和實用新型基本各佔一半,發明的數量略少於實用新型,專利的水平仍待提高。
目前,我國關於真空電梯的專利申報,主要集中在驅動結構改型、附屬部件創新及控制系統優化等三個方面。
在驅動結構改型方面——
專利201410088090.04公開了一種氣動電梯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通過將抽風機分組並設置獨立的抽氣室,可根據轎廂內的實際載重選擇同時開啟的抽風機數量,既能節約能源,又能增加轎廂運行的平穩性。
專利201410692632.9提出在真空電梯井道內各層頂部設置密封隔板,通過該隔板將井道分為若干密閉空間,驅動電梯時,只需抽取某一樓層中的空氣即可,從而提高抽氣效率並降低能耗,且能一定程度上增加真空電梯的安裝樓層,最高可達6層。
專利201410837084.4通過設置與轎頂一起上下滑動的隔板,形成第一抽氣空間和第二抽氣空間,並設置可伸縮的管道針對第一抽氣空間進行抽氣,能有效提高抽氣效率,節約能源,具體結構見圖8。
除了驅動結構的改型,針對真空電梯其他附屬部件的專利申報也較多,如井道結構、平層機構、安全鉗、制動裝置、過載保護裝置等。這其中——
專利201510197697.0提出採用橢圓形井道和轎廂,能利用井道自身形狀對轎廂進行限位和導向,防止轎廂旋轉,避免了凸起導軌對密封效果的影響,解決了密封效果不好導致的氣流噪聲問題。
專利201410130706.X公開了一種電磁驅動的轎廂鎖止機構(見圖9),由底座、卡爪、電磁線圈、鐵芯以及開設於電梯井道側壁上的卡口等組成,反應靈敏,定位準確,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1-電梯轎廂鎖止機構;10-底座;11-卡爪;110-鎖頭;12-電磁線圈;13-鐵芯;14-卡口;15-立柱;16-彈簧;17-頂針;2-電梯井道;20-電梯導軌;3-電梯轎廂
專利201420760659.2公開了一種利用凸輪機構驅動的平層機構(見圖10),由於反行程止動原理,能防止平層以後異常情況下的自動解鎖,提高了電梯平層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01-平層豁口;701-電機;702-大齒輪;703-小齒輪;704-凸輪機構;705-平層頂杆;706-固定件;708-連接軸
專利201410309861.8公開了一種利用轎廂頂部壓差驅動的安全鉗(見圖11),該安全鉗的啟動完全受電梯轎頂密封板上下的壓差控制,在發生壓差異常時,能依靠純機械零部件鉗住導軌,電梯轎廂停止運行而不會急速下墜,保證乘客安全。
A-鎖止結構;1-電梯井道;2-轎廂導軌;3-電梯轎廂;30-轎廂本體;300-8根導柱;310-密封蓋;311-橫板;312-弓形板;4-安全鉗;5-彈簧
隨著數據採集、數據傳遞及數據處理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電梯控制系統日益精確化、高效化及智能化。和傳統電梯控制技術相比較,當前電梯控制技術更具穩定性、效率性、安全性與節能性。電梯控制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電梯的安全性能與運行效率。大量控制新技術的出現,推動了真空電梯控制技術的發展。例如——
專利201510197860.3公開了一種氣動電梯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該系統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輸入信號單元、輸出執行器件以及電源單元,所述輸入信號單元與所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輸入埠相連,所述輸出執行器件與所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輸出埠相連,所述電源單元為該控制系統供電。該發明在現有的氣動電梯的結構基礎上,對氣動電梯進行穩定、有效的控制,利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器,具有高穩定性、強抗幹擾能力,且易於後期功能的擴展。圖12為其控制系統框圖。
本文發表於《真空》雜誌2019年第6期
原文標題:真空電梯現狀與發展趨勢探討
本文作者:劉朝,邢洪碩,蘇家豪,張鈞深,梁帥,謝元華,韓進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