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出汗、缺牙,可能是得了這個病--外胚層發育不良

2021-01-21 華西第二醫院產前診斷中心

先看看典型病案吧




患兒男,2歲2月,全身皮膚乾燥、無汗,畏熱,前額凸出,無眉毛,眼部皺紋多,鼻梁凹陷,牙齒畸形。我院兒科診斷為「出牙延遲,外胚層發育不良?」。


家族史:患兒母親的同胞哥哥、表哥、舅舅均有皮膚乾燥、少汗的表現。







患兒男,1歲6月,因「無汗1+年」於我院就診,診斷為「外胚層發育不良?」。患兒無眉毛,頭髮稀疏,鼻梁凹陷,下頜偏小,無汗,現仍未出牙。


家族史:患兒外公有類似表現,毛髮稀疏,少汗。





    外胚層發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是一類外胚層發育異常的遺傳性綜合性疾病,通常侵犯皮膚、汗腺、毛髮、指趾甲和牙齒。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和有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人類胚胎分化時形成三個胚層: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其中外胚層主要分化形成神經系統、表皮及其附屬器(如汗腺)、牙釉質等。




分型及臨床表現


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

皮膚:皮膚乾燥、角化,少汗或無汗,頭髮稀疏,甲發育不良;

面部:前額突出,鼻梁凹陷,眉毛、睫毛稀疏,無眼淚;

口腔:釘狀齒或牙齒缺如,牙齦萎縮,唾液減少,黏膜乾燥;

其他:不能耐受高溫,乳房發育不良等。

 

有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

與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相比,患者的牙齒發育和出汗功能正常。常見的臨床表現有毛髮稀疏、甲發育不良、掌蹠角化過度等。



  遺傳病因

    目前已發現100多個單基因病包含2個或多個外胚層結構的異常。常見導致外胚層發育不良的基因有EDA、EDAR、GJB6等。最常見的致病突變基因EDA基因呈X連鎖隱性遺傳模式,即隱性致病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雜合子女性不發病,為攜帶者,而男性由於只有一條X染色體,半合子男性即可得病,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其他致病基因也存在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等。


治療

    該疾病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對於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患者,應注意控制環境溫度,使用物理方法預防高熱。牙齒缺損的患兒可佩戴義齒,青少年時期開始可以考慮進行牙齒植入。


    因本病無特效療法,因此明確患兒的遺傳學病因尤為重要,進而避免再次生育時出現相同情況。


    上述兩個患兒均於我中心行家系全外顯子測序檢測,發現患兒及家族中類似表現的成員均為EDA基因半合子變異,兩位患兒的母親為變異的攜帶者。攜帶者母親再生育時,男孩有1/2機率為患兒,女孩有1/2機率為變異攜帶者。全外顯子測序分析為患兒明確遺傳學基因診斷的同時,也為這些家庭再生育提供了指導依據。



以下為病例二的全外顯子測序結果:




Sanger 測序結果:


 


   我中心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開展產前診斷項目最多的產前診斷中心。針對外胚層發育不良,可通過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的全外顯子測序分析進行檢測。

    因該病無特效療法,建議生育有該疾病患兒的家庭明確患兒的基因診斷,再次生育時行遺傳諮詢及產前診斷,避免出現相同病症。在患兒遺傳學突變明確的情況下,下一次生育時可以採取絨毛穿刺(孕11-14周)或羊水穿刺(孕18周以後)進行針對性產前診斷。也可以選擇通過胚胎植入前診斷,篩選未攜帶突變的胚胎進行移植,最大程度地避免孕期引產的風險。


全外顯子測序技術介紹


   全外顯子測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是指利用序列捕獲技術對基因組外顯子區域捕獲並富集後進行高通量測序的基因組分析方法。外顯子區域雖然僅佔人類全基因組的1-2%,但約85%疾病相關遺傳變異都在這個區域,涵蓋了與個體表型相關的大部分功能性變異。我中心是四川省內率先自主開展全外顯子測序分析項目的醫療機構。自該項目開展以來,已為眾多臨床診斷不明確的患者以及多發畸形引產胎兒提供家系全外顯子測序檢測服務,並進行了相關疾病的遺傳學診斷,大幅提高了疾病的診斷率,為患者能夠得到後續對症治療創造了條件和依據,也為後續再生育的遺傳諮詢及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準確的遺傳學信息。



有該疾病家族史的家庭可通過「特定遺傳病轉診系統」預約我院遺傳諮詢門診。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轉診系統,填寫個人信息並提交轉診材料。






參考文獻:

[1] Priolo, M. Ectodermal dysplasias: a new clinical-genetic classification[J].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2001, 38(9):579-585.

[2] Julia R R , Mendoza-Ramos María Isabel, Garrido-Guerrero Efraín, et al.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clinical and molecular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8.

[3] Halai T , Stevens C . Ectodermal dysplasia: a clinical overview for the dental practitioner[J]. Dental Update, 2015, 42(8):779-790.

[4] 顧本宏, 田汝輝, 李錚. 外胚層發育不良分子機制及子代出生缺陷的研究進展[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7(37):244.

[5] Choi M , Scholl U I , Ji W , et al. Genetic diagnosis by whole exome capture and 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106(45):19096-19101.


相關焦點

  • 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的麻醉
    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才發現原來是一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患者,牙齒先天缺如。由於該類患者常有多系統的異常,對麻醉有啥影響呢,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如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又稱先天性外胚層缺陷,Siemencs症候群,是一組外胚層發育缺損的先天性疾患,累及皮膚及其附屬結構如牙和眼間或波及中樞神經系統,有時可伴有其他異常。
  • 不長毛的腦袋-外胚層發育不良
    雖然小男孩沒有頭髮,不過很多小男孩剛出生時頭髮就是少,日後就長了;眼睛小,老張覺得自己也是小眼兒,男孩子嘛,沒事兒,眯眯眼有喜感;皮膚白,這個隨媽,曬曬太陽男子漢氣息就來了。自家的孩子,怎麼看怎麼順眼。轉眼幾個月、半年、一年過去了,小朋友的頭髮還是很少,稀稀拉拉的,而且還黃。最揪心的是還經常生病,動不動就發燒,而且還不出汗,老張和張太沒少跑醫院。
  • 【案例分享】外胚層發育不良
    由於外胚層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皮膚及其附件發育異常,出現皮膚角質化過度,色素沉著,汗腺、皮脂腺、粘液腺發育異常,毛髮結構和分布異常,牙齒發育異常等。至今已報導了200多種病理損害,其中以少汗型(無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最為常見。此外有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少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伴免疫缺陷。Rapp-Hodgkin外胚層發育不良和顱骨外胚層發育不良等型亦偶見報導。
  • 少年患病似吸血鬼 外胚層發育不良惹的禍
    近日據重慶媒體報導,當地發現一起少年患病似吸血鬼的罕見病例,該少年由於患有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遺傳性疾病,口中牙齒發育不全,有兩顆獠牙,頭髮極為稀疏,一眼望去就很不健康。少年患病似吸血鬼,據悉該患者還畏光,與傳統作品中的吸血鬼形象極為相似。  據了解,英國有一對兄弟也患有同樣的疾病。
  • 六安3歲男孩患上怪病 沒痛覺從不出汗自己拔下4顆牙齒
    沒有痛覺,感覺不到溫度,從不出汗,把手指咬得血肉模糊,用手拔掉自己4顆牙齒······這些聽起來不同常人的生理反應真切地發生在六安霍邱縣3歲男孩強強(化名)的身上。近日,強強在安徽省兒童醫院確診患有外胚層發育不良、先天性無痛無汗症,後者全球僅百餘例患者。
  • ...遺傳病 1980年 外胚層發育不良症 單基因病-上海頻道-東方網
    由他開創的單細胞基因檢測方法MALBAC (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不僅可檢測百餘種單基因病,還在上海實現了產業化,至今已為5000多個遺傳病和不孕不育家庭解決難題。這個家庭中,丈夫是遺傳性軟骨瘤患者,妻子正常。其後代無論男孩女孩都有50%的概率患與父親同樣的疾病。是否有可能通過胚胎植入前的基因檢測來阻斷這一遺傳病呢?當時謝曉亮已完成技術驗證,要做臨床驗證,他找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合作。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阻斷遺傳性軟骨瘤的「MALBAC嬰兒」誕生,這標誌著中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今,這個孩子已經3歲多,非常健康。
  • 瀋陽5歲男孩患罕見怪病:不長牙不出汗(圖)
    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  「土豆啊,你都長芽了,我咋還不長牙?」瀋陽一5歲男孩得了一種罕見病,他不長牙,也不出汗。能長出一口牙、吃上一碗大米飯成了他最大的夢想。奶奶說:「孩子得這病,可能與他父母愛喝酒的生活習慣有關。」
  • 胚胎學專題(五)外胚層
    在發育的第3周中,胚胎開始發育管腔,原腸胚形成,其中的上皮胚層細胞形成了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因此,想像胚胎就像草莓蛋糕,外胚層像蠟燭,中胚層像奶油糖霜,內胚層像美味的海綿蛋糕。我們甚至可以在這塊蛋糕上放三支蠟燭,以幫助您記住在第3周開始原腸胚形成。
  •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的7種表現,你家娃中招了嗎?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會給寶寶的未來和一個家庭帶來怎樣的傷害?這種結果可想而知,絕大多數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然而,很不幸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病例並不少見。 所以,寶寶大腦發育不良的7種表現形式,家長一定要重視。
  • 孩子七歲還不長牙? 醫生稱因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全
    本報訊(記者李琳實習生餘惠) 為啥有的孩子七歲了還不長牙?為啥有的孩子骨頭一碰就骨折,像個「瓷娃娃」?這都是罕見病,又稱「孤兒病」(Orphan Disease,意為這些病就像「孤兒」一樣沒人關心,不受待見)。  昨日是國際罕見病日。上午,四醫大口腔醫院舉行義診,醫生向市民介紹罕見性遺傳病的特徵及早期信號。
  • 兩例周圍型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PNET)的診斷經過
    術後病理檢測無法確診病情,後補作免疫組化,診斷為原始神經外胚層瘤。諮詢:1.這種病有臨床治癒的可能嗎? 2.免疫組化結果是什麼意思:CK-, VIM-, S100-, Ki67 +30%, EMA-, CD34血管+,CD117-, CD5-,CD99+, ALK-BCL 弱+,CD20-。
  •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能治好嗎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的表現 其實從寶寶出生之後,寶寶的大腦就進入了長質量的時期,其中腦細胞組織也在快速的生長,神經細胞也在逐漸的形成,那麼如果寶寶大腦發育不良會有什麼表現呢
  • 《外胚層發育不全患者種植治療策略》—— 湯春波 教授
    首先可摘局部義齒是最常見而簡單的修複方式,它具有易調改的特點,但是由於ED患者通常牙槽嵴發育不足,少量餘牙多呈錐形,缺少可固位的倒凹,佩戴可摘局部義齒後固位、穩定性較差。在臨床上可以先用複合樹脂恢復畸形牙的形態,或使用磁性固位等方式提高義齒固位效果。對於外胚層發育不全的患者,一般不行固定修復,尤其是在其生長發育階段結束前。
  • 研究發現: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先天「豁牙」
    恆牙缺失患病率為1.6%—9.6%,多數牙缺失指6個及以上的恆牙缺失,是先天性缺牙中較嚴重的疾患,可伴發身體外胚層其他組織發育異常,嚴重影響患者咀嚼功能和頜面部發育,是口腔臨床的疑難病之一。目前對多數牙缺失的病因機制研究尚不完善。而研究團隊採用全外子測序等技術,即檢測全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的有關部分,對150餘例多數牙缺失患者做了分子遺傳學分析。
  • 警惕:孩子滿三歲時,身高體重沒達到這個標準,可能是發育不良了
    執筆:陳芳主編: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寶寶出生後,各方面的發育是家長最為看重的部分,而最明顯的就是身體發育,很多寶寶光吃不胖,這種情況下,就很可能是出現了發育不良的問題。檢查結果顯示孩子肚子中有多條蛔蟲,它們存在於孩子體內,爭搶營養,導致其難以吸取足夠的營養才會出現發育不良的問題。三歲孩子的身高體重標準孩子出生後到三歲這個階段,是其發育的重要過程,身體各方面都處於迅速生長的狀態,通常在一歲左右的時候,體重便可達出生時的三倍。
  • 胎兒發育過程全40周圖解 讓你了解胎寶寶發育情況
    原標題:胎兒發育過程全40周圖解 讓你了解胎寶寶發育情況 十月懷胎,每一天,胎寶寶們都在以媽媽們意想不到的速度成長,想不想知道寶寶的發育狀況呢,寶寶在子宮裡又是個什麼樣子呢?
  • 孩子先天性缺牙原因有這些 先天性缺牙怎麼辦
    原標題:孩子先天性缺牙原因有這些 先天性缺牙怎麼辦   在口腔門診經常會遇到有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不長牙或牙齒數目不夠而就診。在口腔中沒有看到牙齒並不一定就是牙齒缺失,只有經過X線片檢查證實頜骨內的相應部位沒有埋伏牙胚,也沒有因外傷造成牙齒脫落或曾經拔過牙等,才能確診為先天性牙齒缺失。
  • 「定製」健康寶寶 基因診斷讓28種遺傳病無處藏身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最近的一次檢查中,醫生告訴她,胎兒發育情況良好。  欣喜之餘,張曉百感交集,因為她懷上的這對雙胞胎是經過特殊「定製」的:通過植入前基因診斷(以下簡稱PGD)的辦法,已經去除了肌營養不良這個家族遺傳病基因。之前兩個小孩,都得了這個毛病。  早在2002年,浙醫婦院就成功地替一位女士「定製」了一個健康寶寶,當時檢測的是染色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