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葡聚糖的研究開發已成為各國關注熱點。
目前,中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
45個國家已批准使用葡聚糖,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已批准其為安全食品添加劑;
另外,日本厚生省已確認葡聚糖是一種保健食品,
我國已批准可將其作為食品添加劑。
β-葡聚糖,聽起來非常高大上
究竟是什麼呢
下面就給大家揭開β-葡聚糖的神秘面紗,
快來了解一下吧
一、β-葡聚糖是什麼?
β-葡聚糖是一種具有重要營養價值的膳食纖維。
那麼,膳食纖維是什麼呢?
膳食纖維是指能抗人體小腸消化吸收,而在人體大腸能部分或全部發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類似物質的總和(美國化學家協會),一般是指不易被消化酶消化的多糖類食物成分,主要來自於植物的細胞壁(中國營養學會),包括很多不被人體小腸消化的物質,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膠、β-葡聚糖、膠質、木質素、葡聚糖、果聚糖、抗性澱粉和糊精等。[1]
根據膳食纖維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將其分為2個基本類型,即:水溶性膳食纖維與不溶性膳食纖維。
β -葡聚糖是可溶性膳食纖維的一種,β -葡聚糖在結構上是不同於一般多糖(如澱粉、糖原、糊精等)的,因為一般多糖是以β -1,4糖苷鍵聯結,而葡聚糖則是以β -1,3糖苷鍵結構為主體,而又一些β -1,6鍵為側枝,不同於一般糖類的線型分子結構,而是形成螺旋型分子結構。具有較強的抗癌及免疫調節活性、有較好的的熱穩定性和復性。
β-葡聚糖是由β-糖苷連接而形成的高分子吡喃葡萄糖,來源於真菌、藻類、細菌、植物等,是構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2],因分子量、分支度等不同以多種形式存在,見表1。[3]
表1 β-葡聚糖的來源與結構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建議每日服用3g β-葡聚糖,可以降低高膽固醇血人的膽固醇含量0.41 mmol /L,降低正常膽固醇血人的膽固醇含量0.13 mmol /L。同時還有研究表明, 每日攝取21g β-葡聚糖可以降低 9.5% 總膽固醇。大麥、燕麥、裸麥等穀物和一些真菌中含有的β-葡聚糖都具有降低體內總膽固醇含量的功能。燕麥提取物還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和LDL膽固醇水平, 並且燕麥提取物含量的高低對於降低膽固醇水平有顯著差異。[4]
β -葡聚糖通過保護胰島β細胞、修復胰島β細胞的病變,改善胰島素抵抗和糖代謝等機制調節血糖。[5]
燕麥β-葡聚糖容易發酵,具有益生元作用。燕麥麩及β-葡聚糖在腸道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CFA對機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丁酸是結腸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被認為是保護機體抵抗結腸癌的一個重要因素。[6]
β-葡聚糖所具備的免疫學活性包括:激活免疫細胞( 如: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單核細胞),誘導 NO 的合成,調控與免疫反應相關的細胞信號傳遞,降低電離輻射對機體免疫力的損傷,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進而達到免疫調節的作用。[7]
β-葡聚糖能夠刺激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角化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等重要細胞,使其活化、增殖、遷移,並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從而增強細胞功能,有助於抗炎抑菌、膠原合成、肉芽組織生長、創面再上皮化及創面癒合後的改建,從而促進創面的癒合。[2]
三、富含β-葡聚糖的食物推薦
燕麥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建議對比不同品牌選擇β-葡聚糖含量高的燕麥。如果沒有標註β-葡聚糖含量,可以採購不同品牌,同樣溫度水、同樣量燕麥,泡同樣時間比較粘稠度,越粘稠說明β-葡聚糖含量越高。
燕麥的做法有很多種,如煮粥、麵包、餅乾等。如果煮粥的話,建議先將燕麥粒浸泡2小時以上,不僅可以讓燕麥更容易煮熟,而且口感也很好,但是煮燕麥粥時需要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煮製,否則會導致一些營養素流失。
燕麥雖然對人體健康有很多益處,
但是也不要多吃哦。
因為100g燕麥中含有10.6g膳食纖維,
大量攝入膳食纖維很容易損傷腸胃。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
成人每日攝入25-35g膳食纖維為宜。
作者:上海交大營養系 顧秋雲
轉載自:未來的營養師Autumn
參考文獻:
[1]扈曉傑,韓冬,李鐸.膳食纖維的定義、分析方法和攝入現狀[J].中國食品學報,2011,11(3):133-137.
[2]劉燦,姜燕飛,李勇.β-葡聚糖對創面癒合過程中細胞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醫學雜誌,2016,17(1):64-68.
[3]樊琳娜,何聰芬.燕麥β-葡聚糖特性、功效及不同因素對其提取效果影響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15):164-168.
[4]汲晨鋒,郭守東,申奧.β-葡聚糖研究進展[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5):516-520
[5]吳振,劉嘉,鄭剛,趙國華.β-葡聚糖調節血糖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糧油學報.2010,25(12):44-48
[6]申瑞玲,程珊珊.燕麥 β-葡聚糖生理功能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07.23(6):126-129
[7]吳昊,張建法.β-葡聚糖免疫調節作用的研究進展[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14,30(1):97-99.
感謝您的關注!我們期待能夠為更多素食及偏好素食的人群提供科學合理的健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