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就要來臨,關於冬至的風俗習慣各位了解多少

2021-01-18 聰聰說人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24節氣歌,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上面有相關的課文,當時好像還需要全文背誦。在我國古代,我們的社會性質屬於傳統的農業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4節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制定出來24節氣,人們的生產力大大提高,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內容。

我們的先民,把種植農作物的時間,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工作,都很好的在這24個節氣、48個字當中體現出來了。不得不說,我們的先民擁有豐富生活經驗,以及聰明的頭腦。這24個節氣,不只是用來耕種這一個單一的作用,有的節氣甚至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比如說清明這個節氣,也是清明節,這一天人們要祭祀自己的祖先,以及逝去的親人。

在24節氣中,有一個節氣是最古老的,它是第一個被指定出來的。這個節氣從它被制定出來之後,首先並不是服務於耕種的,而是作為一個重大節日進行慶祝的,這就是即將來臨的冬至。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通過觀測天體的運行規律進行時間段的劃分,冬至這一天是太陽距離地球北半球最遠的時候,這一天是白晝最短的日子。

過了這一天以後,白天存在的時間將會隨之縮短,知道來年春分的到來。剛才小編說了,在古代冬至是一種節日,被稱為冬節。冬節這天,國君要帶領著自己的文武群臣進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在普通百姓家裡,一家人聚在一起,祈願來年五穀豐登、生活幸福。這是在當時的封建農業社會,雖說現在已經破除封建迷信了,但是冬至的一些習俗保留了下來,小編給你盤點一下這些有趣的習俗吧。

祭祖

在今天這樣一個新時代,我們每一個家庭都還保留著祭奠祖先的習慣,特別是在南方福建、廣東一帶,由於那些地方的人大多數是由內地中原遷移到南邊的。所以那些地方的人先祖格外的崇敬。在元旦、春節、清明、中元節、冬至都會舉行祭祖儀式。在這一天家裡的成員都要參與,閔粵這些地方有一個俗語「冬至大過年,不返無祖宗」,可以看出其重視程度。

數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河開;六九,燕歸來;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我們童年時期唱的數九歌。這首兒歌描寫的就是冬至以後出現的景象,通過兒歌的形式傳播給大家。自冬至開始到立春,總共要經過差不多81天左右的時間,人們以9天一個小輪迴的方式,期盼春天的到來。

北方煮餃子、南方吃湯圓

在冬至這一天,現在最為流行的就是,北方的朋友聚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熱熱鬧鬧吃餃子;在南方的朋友,一家人圍在一起滾湯圓、煮湯圓、團團圓圓吃湯圓。南北方的地域不同,氣候也不盡相同,不過有一點是一致的,所吃的食物都是帶湯帶水的。

各位朋友還知道哪些有關冬至的習俗,不妨給小編分享一下,讓大家多增長一些見識。小編也在2019年元旦即將來臨之際,祝願各位新年快樂。

相關焦點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而冬至不僅是24節氣之一,也是中國農曆中最重要的節氣,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二十四節氣-冬至
    注意:本文中出現中文月份都代表陰曆,而阿拉伯數字的月份代表陽曆。《詠廿四氣詩 冬至十一月中》唐代:元稹(zhěn)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冬節」、「賀冬」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陽曆12月21日-23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關於冬至節氣的作文:溫暖的冬至
    不知不覺,大如年的冬至邁著穩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子短暫,太陽匆匆出來,又匆匆離去,夜晚悠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一年中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夏至的含義知多少?
    一年中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夏至的含義知多少?一年中有四4個季節,春、夏、秋、冬,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您是否知道,一年裡最重要的8個節氣,都是哪些?其中,夏至節就是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此時,我們正在在度過的「夏至節」又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含義呢?本月的6月21日(農曆5月初8),是2018年的夏至節日。夏至節和一年中的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是一年24節氣中最重要節氣。
  •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在一年四季中,除了每個季節養生要注意的問題外,有兩個節氣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個就是冬至,另一個就是夏至。一年有24個節氣,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在一年裡邊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冬至大家知道,它第一個特點就是太陽直射點到了最南邊了,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第二個特點就是陽氣開始出生了,所以大家說「冬至一陽生」;夏至時太陽到了北回歸線,到了我們大家覺得最熱的時候,這時太陽開始重新向南走,既是最熱的時候,也是陰氣開始生的時候。所以一年裡邊,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是很特殊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我們老百姓有句古話說,冬至和夏至都是「收人」的時候。為什麼?
  • 冬至節氣: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
    【今天,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 關於24節氣你知道多少?趕緊積累起來吧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 關於冬至吃餃子心情說說唯美勵志句子大全 2018冬至節氣圖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冬至吃餃子心情說說唯美勵志句子大全 2018冬至節氣圖片 馬上就要迎來2018年的冬至啦,冬至是大家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你們的印象中冬至是什麼樣子的呢,趕快和小編一起,為即將來臨的冬至發一篇唯美說說和勵志句子吧!順便送幾張2018冬至節氣圖片。
  •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對於春的節氣,你了解多少
    十一月八日剛剛立冬,讓節氣又上了一波熱搜,但是好像有網友朋友分不清冬至與立冬,由此,小編決定分批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這個口訣,是小編學地理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的,為的是讓我們能更快地記住這些節氣的名稱,但其實小編在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記住了口訣,對節氣的全稱仍然不清楚。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先從春節節氣開始。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今年的冬至將在12 月21日來臨。冬至的「至」,代表極致,因為一年中的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時間最長。談到冬至,一些人在想是不是該吃頓餃子?另一些人在想難道不是立冬吃餃子嗎?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著?
  • 冬至具體是哪一天?「冬至」怎麼理解?農村有啥風俗呢?
    「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節氣了,對於今年冬季天氣很寒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吧,現在還是大雪節氣期間,還不能感受到天氣的寒冷,冬季寒冷天氣要到數九寒冬開始,而數九又是從冬至開始的,所以真正冷天是從冬至開啟。
  •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都有哪些說法?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有哪些說法?冬至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所以南半球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相對著北半球的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今天開始進入冬至節氣,所以說2019年,真正的寒冷天氣才剛剛開始,從此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三九和四九,也就是1月10號到月底這些天,將是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廣大農村地區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因此祖先們認為:「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
  • 為什麼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呢?
    為什麼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呢?大家好,歡迎閱讀娛樂美少女,我一直很關心科普類的大小事情,喜歡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科普類的話題,我將每天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冷知識、科技、教育……有關科普類的話題,希望大家也可以每天和我積極互動。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被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二十四節氣)、夏至與冬至十年時間點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4000多年前,羲叔觀察星辰定夏至,從此開啟24節氣發明之旅
    ——唐·權德輿《夏至日作》今天5時44分,迎來了夏至節氣,這是盛夏的起點,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來了。周泉《夏至》 但 「夏至」這個名稱,並非「盛夏來臨」之意。「夏」即「假」,意為「大」,「至」字意為「極」。
  •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定氣法太陽度數和北鬥七星指向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有的地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有的地方也管冬至叫做小年。按照「定氣法」來看,太陽到達黃經270°,為冬至節氣。將周天360°,平分了24個方向,也就是所謂的24山,當冬至來臨時鬥柄指向子山。冬至的時候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因為這個時候太陽高度最低。冬至同樣每五天一候,都有相應的應候。第一個五天為初候,蚯蚓結。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今日「冬至」節氣,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我國迎來數九寒天
    為此,結合天文曆法,我國發明了「二十四節氣」,通過節氣反映季節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70°,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或者是23日,2019年的冬至節氣是12月22日,也就是今天,冬至節氣是一個兼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意義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