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膺向歐盟前主席、義大利前總理、世界合作基金會主席羅馬諾•普羅迪(Romano Prodi)授印
導語
小小一枚中國印章,居然這麼多作品被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時任義大利總理蒙蒂,歐盟前主席、義大利前總理普羅迪,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義大利總統文化顧問高塔特,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等多國政要珍愛收藏。
他被喚作「總統印章專家」,他用中國神奇方寸,打開了全世界大門。
藝壇隱者,圖式篆刻:迷倒多國政要
除多國政要外,楊世膺的藝術作品也深受文化藝術界商界頂尖名流的喜愛:蔡國強、黃永砯、沈遠、王明賢、陳文令等藝術界名家,周杰倫、蔡依林、馮小剛、王剛、葛優、關牧村、孫楠等演藝界名家,以及商界、文化界名流收藏。
放在「當代藝術」裡,楊世膺是一個異數。交往二十多年,還沒見過有誰能夠對他準確概括。他的涉獵太博雜了,很難想像一個人的精力可以同時通曉那麼多事:氣功、武術、易學、音韻學、醫學、詩歌、散文、藝術評論、繪畫、篆刻、書法、行為藝術、壽山石收藏與雕刻、創意與設計……這幾年端出來的「漢字藝術」探索,算是他用心用力時間最長的一項綜合體藝術,意在打通「現代藝術」與「華夏古典」的畛域界隔。他以書法、篆刻與裝置三維一體,以為其「氣學」的載體,共同構築了一個立體多維的「文化迷宮」式的「楊氏翰丹陣」。
——清華大學博士後、福建師大博士生導師 徐東樹語
義大利總統顧問高塔特教授與楊世膺一家在作品前合影
楊世膺出生於泉州一個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做「簡約而不簡單」的書香世家。上世紀90年代初,他移居福州。外人看來,他身上有很多傳奇的故事;熟人眼中,他則是大隱隱於市。
2001年,當時正從事新聞工作的楊世膺在眾多的反對聲中辭去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不近人情」地推掉一切婚喪喜慶,遠離喧囂,「息交與絕遊」,閉關獨修,連他最親近的親朋好友都不太清楚他在做些什麼。
直到前幾年,他才把「閉關」二十載的成果端到眾人眼前,那是一大批模樣「怪誕」、奪人眼球的現代篆刻——人形篆。他獨創出來的這種全新的篆刻具有鮮明的畫意,所謂「人形篆」,即將漢字「人形化」,把「人」的形象植入到篆刻藝術的方寸之中。
人形篆是對傳統篆刻的拔高和重塑。它不僅打破了篆刻文字的傳統形態體式,打破了文字與繪畫的界限,同時還解構了流派,以現代手法對數百年來「固若金湯」的流派印模式進行解構,融匯現代貫通傳統。因此,它也很快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注意。
當他把20幾年來閉關的部分成果公之於眾時,不僅讓國內藝術領域的權威驚嘆不已,也迷倒了歐洲各國的元首政要。隨後,他又百尺竿頭地把「人形篆」進一步擴展成除「人形」之外,鳥獸蟲魚、花鳥山水無所不包的象形圖式——「圖式篆刻」,更是神奇玄奧、氣象萬千,回歸到文字的元初本源:象形之美。
楊世膺篆刻作品《老聃》
邀約不斷,人氣高漲:總統印章專家
這些年來,楊世膺應邀遊走於各國舉辦活動,由於多國總統、元首、總理等政要多有收藏楊世膺的作品,知情人士半開玩地稱他為「總統印章專家」。
除了獨具魅力的圖式篆刻,楊世膺的一系列漢字藝術作品也大放異彩、令人驚豔。
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率眾嘉賓興致勃勃地觀賞楊世膺的作品
他的現代藝術作品屢屢參加各種大展:
2013年,《中國印·四章》,法國新現實主義沙龍展。
2014年,《玄之又玄》,中法當代藝術暨新現實主義作品展。
2015年5月,《我的館:在場悖論》,第56屆威尼斯獨立雙年展。
2015年,「全球藝術地圖及藝術家工作室開放」系列活動。
2016年2月
《快閃梵蒂岡1:穿越·商權教皇》,行為,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
《快閃梵蒂岡2:穿越·思思想者》,行為,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
2016年,《高瞻遠矚》,當代書風·中國現當代書法三十年回顧主題展
2016年3月,《方城·立交》,「漢書形意——漢字水墨藝術展
2016年12月,《中華壺》(父女組合:楊世膺&鍾若漪),從舊絲綢之路到新絲綢之路展在義大利總統府展出
2017年,《中華壺》(父女組合:楊世膺&鍾若漪),從舊絲綢之路到新絲綢之路展在義大利都靈展出
2017年5月,《介入悖論·不在場的在場》系列「印行為」,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
2017年,《詩·經》(父女組合:楊世膺&鍾若漪)及《天眼》(父女組合:楊世膺&鍾若漪),應邀參加巴黎大皇宮的獨立沙龍展。
2017年,《再別康橋》,交叉小徑的花園在現場——新詩百年中國當代詩歌藝術大展
近年邀約不斷,楊世膺不得不有所選擇。目前他正準備作品,參加年底國家藝術基金會及中國美術學院聯辦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一個重點項目……
楊世膺作品《玄之又玄》,現代藝術暨法國新現實主義作品展 。(左:楊世膺,中:法國現代藝術家協會主席葉星千,右:法國新現實主義沙龍主席奧利維先生)
書法真功,氣藝合一:生命全新體驗
他不僅是個藝術家,還是個氣功師。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大陸氣功熱。1989年,楊世膺被幾位好友「逼」到福州來舉辦氣功培訓班,沒想到效果奇佳,大受歡迎。面對各種熱情的邀約,他一時心血來潮,把氣功與書畫結合起來。理論上:在氣功態中書寫,書畫必帶有氣功信息,把這樣的書畫按一定的邏輯掛上展廳,展廳便形成一個看不見的「大氣場」,那麼,當人們處在這精心布局的氣功書畫的特殊「場域」當中,只要放鬆入靜,多數人可以感受到氣場的作用,相當於當時流行的帶功報告。
1990年7月,福州市群眾藝術館的楊世膺「帶功書法展」引起了當地文化界不小的震動,一舉成名。他的書法作品涵蓋真草隸篆諸書體,面目生動各異而又風格統一,富於藝術感染力。他按照八卦方陣的原理,在展場布成一個陣勢,把作品的氣功信息按一定規律組織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氣場」,到場參觀者中,有些人體質敏感者或者練功者,在展廳當場出現了各種氣功感應,或前俯後仰,或手舞足蹈,或哭哭笑笑,不僅僅欣賞了藝術,還調理了身心,甚至消減了病痛。
這種「文化氣功」的精神與傳統文人精神一脈相承。本來「氣功」就是中國「道」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載體,是通過身體體驗「天人之間」的一個清晰通道,是貫通身與心的重要津梁,是長時間的日常修為可以著落的「實」處。
——(摘自徐東樹教授的文章《氣的呈現》略有刪改)
第一場「氣功書畫展」舉辦下來,海內外諸多媒體競相報導,多用諸如「轟動福建」、「前所未有」「天下第一」等詞彙,一發不可收拾,把中國文人幾千年來所追求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氣」,第一次以可感,可觀(間接)的特殊形式「呈現」出來。
使得這個一開始出於好奇好玩的活動形式,無意之中竟開拓出一種藝術健身結合的,全新的跨界模式。
楊世膺的這些新穎獨特的活動竟然驚動了上頭高層。1992年6月,時任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中國氣功協會理事長張震寰將軍偕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陸祖蔭教授及中國人體科學學會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體科學》雜誌主編朱潤龍來福州,約楊世膺單獨會面。會面時張震寰將軍早已備了筆墨紙張向楊世膺求字。楊世膺寫好後,張震寰將軍也為楊世膺題寫了「書法真功」4字。這次會面的詳情福建人體科學學會的相關人員整理了一篇文章,交由當時一起在現場見證的朱潤龍主編在他《中國人體科學》雜誌上發表。後來張老回京後又多次來信寄來書法並鼓勵楊世膺「出山」多舉辦活動,並推薦楊世膺的論文到當時最權威的《氣功與科學》雜誌發表。
楊世膺與國際著名現代藝術家蔡國強是40多年的好友,1993年蔡國強邀請楊世膺一起參與一項叫《宇宙歷——生命歷》的藝術活動。合作期間,蔡國強有機會親身體驗了楊世膺神奇的氣功,對於這個特殊的體驗,蔡國強在《宇宙歷——生命歷》畫冊的文章中寫下這樣一段有趣的描述:
「我請他幫我通過『氣』來體驗這看不見的東西,他站在我背後3米遠,用氣功激發我的經絡,調理我的機體、臟腑。他的手一動,我就被迫前後搖擺,過了一會兒,我就很難站穩,然後,坐也坐不穩。我想把我的感受告訴旁人,但卻講不出話來,我感到有觸電的感覺,身體顫抖得很厲害,肌肉上下滾動。這就是我的感覺。然後,他就停止發氣。在那天,每次我進入這個房間,身體就像觸電一樣不停地動。要說楊世膺先生是個氣功師,倒不如說是氣功學家。在中國有好幾千萬練功者,但他想做的並不是像表演者一樣顯示某些特異功能。他要研究氣功更深層的世界,要知道氣功與宇宙的聯繫,要解釋為什麼人類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要展伸到宇宙與生命之中……」
楊世膺與好友蔡國強(左)
書香門第,文化家譜:淵源:遺傳
楊世膺的出生地文化古城泉州有唐宋文明的遺脈,有南音與梨園,是一方在文化上極為獨特的中原傳統文脈的倖存之地。近代國門打開以來,在民國時期,僅楊世膺家族就湧現出了一批極為傑出的現代文化開拓者,其著名者有盧戇章(晚清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方案最重要推動者)、周廷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中一度為獲獎最多的外籍學員、第一位英國皇家藝術協會的外籍會員、美國華盛頓州以其出生日2月24日為全州「周廷旭」日,第一位中國藝術家獲此殊榮)、周淑安(第一批庚子賠款留學生、現代音樂學奠基人 )、胡宣明(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第一位華人醫學博士、中國第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周壽卿(創辦中國女子貴族學校的第一位中國人)、周辨明(著名語言學家,與錢玄同、黎錦熙、劉半農、趙元任、林語堂等人並稱為「竹林七賢」,廈門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卓一龍(著名音樂家傅聰的妻子,同為享譽國際的鋼琴演奏家)等等。
在廈門鼓浪嶼上,有一條500米長的拼音路,這是政府特別修建紀念著名的語言學家、漢語拼音的首創者盧戇章先生的。而盧戇章,正是楊世膺的外太公。
盧戇章(1854年-1928年10月28日),創製中國切音新字,中國文字改革的先驅。他被譽為中國拼音文字運動的先驅和中國語文現代化運動的揭幕人。為圖強,致力於文化救國、教育救國,盧戇章畢生從事拼音文字工作40年,不僅在創製拼音方案方面,而且在推廣京音官話(即普通話),推行白話口語,採用橫排橫寫漢字,倡導新式標點,使用簡體俗字,以及實行分詞連寫,符號標調和注音識字等方面都為自己的祖國開了先河,造就了中國語言文字學界曠古以來的「七個第一」:第一個發明拼音字母,新式標點符號,第一個提倡白話文,國語,簡化漢字,橫排橫寫和注音識字。
家譜中另一位傳奇人物,則是一位被遺忘的優秀畫家,周廷旭。
周廷旭(1903-1972) 出生於廈門,他的父親S.K.周是一位基督教徒,並熱心現代教育,曾積極支持孫中山的國民革命,開辦了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與蔣介石相交甚篤,與宋美齡的父親宋耀如更是好朋友。宋耀如於是成了周廷旭的教父,據有關報導,後來周廷旭又與宋美齡的侄女結婚。
20歲赴國外,先後在哈佛大學、波斯頓大學、巴黎美術學院、倫敦大學及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攻讀美術,深造十年,這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就讀期間他幾乎攘括了當時所有大賽的金獎,首創了該學院的紀錄。1929年獲得最有權威的特納金獎(Turner Gold Medal),這是此獎項第一次授予一個外國藝術家,同時,其風景畫而得英國皇室創辦的皇家美術學院的金獎,1938年在英國與宋美玲的侄女結婚並移居美國。周廷旭去世時,未留下任何子女,也幾乎未留下任何照片、文字等個人資料。一位天才畫家就這樣消失在這了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而後,2003年,時任美國華盛頓州州長的駱家輝(後來歷任美國商務部長,美國駐華大使等)特地在周廷旭百歲誕辰之際,在美國西雅圖佛萊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題為《旭日之路》的周廷旭個人畫展,並親筆籤署正式文件,把2月4日周廷旭的生日這天定為華盛頓州的「周廷旭日」。
宋美齡美國遺產拍賣時,人們發現在她的收藏中有好幾幅周廷旭的畫作,其中包括周廷旭畫的宋美齡肖像畫。
前幾年,華盛頓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著名美術收藏家卡茲米厄茲·波茲南斯基博士聯繫廈門晚報,欲探尋周廷旭在中國的痕跡,這位傑出的畫家才逐步浮出水面。
卡茲教授還曾聯繫了牛津大學著名的蘇利文教授,他是中國現代藝術研究全球最權威的幾位學者之一。據卡茲教授自述:當蘇利文教授看到周廷旭的作品時驚呆了,他無法相信他竟然在他有關中國現代藝術的專著裡漏過了這位優秀的風景畫家,他表示要在新版的中國現代藝術家百科全書裡為周廷旭寫下重重的一筆。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柯律格教授也是全球項尖的中國現代藝術研究專家,2016年應邀到中國美術學院做學術報告時也特地專門介紹了周廷旭。而現任中國美協秘書長徐裡對周廷旭的評價也是:「我覺得中國美術史上應該有他的一筆。」
周廷旭油畫作品
周廷旭油畫作品
結語
楊世膺計劃龐大的實驗藝術正在展開之中,他運用傳統的藝術語言形式與要素,創造了全新的「漢字藝術」。通過一種敏感而豐富的視覺表象來傳達其綿延不絕的「氣」的藝術。他把「酸麻癢脹」的各種身體氣感,巧妙轉化為一種立體築構、多維復調的視覺化「漢字藝術」,做成了其「文化氣功」的一個全新載體。大眾文化時代以視覺藝術為主流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視覺藝術確實是相對適宜普適傳播的有效藝術載體,他希望這是一個契機,通過他的「漢字藝術」,引起更多人對「氣功文化」的關注與理解。以便在新的文化傳播時代,弘揚至為樸素與精深的氣功文化傳統。
楊世膺中國印•漆作品《中國心》
楊世膺中國印•漆作品《易》
楊世膺水墨作品《壺》
楊世膺水墨作品《古詩》
更多內容掃描關注
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