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卦的陽爻,隨著北鬥星的鬥柄而運轉,每日的復卦在亥尾子初之處。有一陽生,才能二陽、三陽、四陽、五陽、六陽生長。
陽滿而陰生,就有姤卦的一陰生,二陰、三陰、四陰、五陰、六陰生。陰滿又復陽。經歷十二辰。
北鬥星鬥柄指向春夏秋冬,指向東方七宿、南方七宿、西方七宿、北方七宿,指向五鬥星,指向木、金、火、水、土五星。這都是體內的氣液運轉規律。
大自然有什麼,人體也有什麼。
大自然中有二十八宿,金木水火土五星,體內也同樣有,所以人體小自然的火候與宇宙大自然的火候是統一的。根據實際變化,用爻象演示,就能知道修煉的對不對,有沒有偏差,能不能生病,能不能煉成金丹。如果緯候有差錯,節符不符天時,則吉兇必生於爻象。如果符火失於晨昏,致使外五星錯亂,則內五氣必然不和。就像各自運轉星體離開了自己軌道,只會產生災禍,不會生成金丹。
如果大自然的外火正常運行,而人體不應時節,人體內的天魂地魄不相交接,這就叫做人體內的星辰錯亂。煉丹士不明火候,使春夏秋冬失節,所以鼎內空空,不會有金丹,必須應時感動,才為正確。常念北鬥七星真言而戊己相合,可以結成金丹。
復卦是十二消息卦的開始,用這一卦來表示人體內的陽氣開始萌芽。復卦是從坤卦演化來的,坤卦是純陰爻,復卦在底下生出一個陽爻。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雷,所以叫地雷復卦,雷屬長男,是從幹父演化而來,所以說長子繼父體。從陽爻開始往上升,升到六爻全變成陽爻,又變成乾卦。這個基礎是坤卦給的條件,沒有坤母卦體,不會有震卦的出現,這是乾坤交泰的演化過程。聖人用這樣的演化過程,來說明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人體小自然的造化火候。用十二消息卦來解釋升降周天運轉,描繪出了北鬥七星的璇璣路線。
人的元氣,每天發生。子時為復卦,一陽純精之氣上升,進到尾閭穴,這個穴可通內腎之竅。丑時為臨卦,氣到腎堂。寅時為泰卦,氣到玄樞。卯時為大壯卦,氣到脊柱正對兩腎處的夾脊穴。辰時為夬卦,氣到陶道穴。已時為乾卦,氣到玉枕。午時姤卦,氣到泥丸宮。未時為遁卦,氣到明堂。申時為否卦,氣到羶中。酉時為觀卦,氣到中脘。戌時為剝卦,氣到肚臍內。亥時為坤卦,氣歸回氣海。這樣周而復始,像鬥柄一樣準確無誤。
暮蒙在戌,戌是太極,太極為一,所以從戌開始,每月都要從戌開始。正月戌時鬥柄指向寅位,二月戌時鬥柄指向卯位,三月戌時鬥柄指向辰位,四月戌時鬥柄指向已位,五月戌時鬥柄指向午位,六月戌時鬥柄指向未位,七月戌時鬥柄指向申位,八月戌時鬥柄指向酉位,九月戌時鬥柄指向戌位,十月戌時鬥柄指向亥位,十一月指向子位,十二月指向醜位。
鬥柄指處是氣旺的方向,在人體內也是如此。人體的鬥柄,與大自然中的鬥柄是一致的。鬥柄有規律,太陽有規律,月亮也有規律。我們煉內丹的人,往往以月亮為準,以月亮的升降圓缺為火候。從初一開始,十五日就變成了純陽體而為乾卦。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卦象的話,每月初三有月牙,到初八就是上弦,陽爻數已經得一半了,象徵著鼎爐中的金和水各一半。到十五日,月亮圓滿,從東方升起。這個時候,月中的兔魄之光和蟾蜍的光都明亮起來,鼎中金水圓滿。古人把月亮分兩半,一半有兔子,一半有蟾蜍。有的人通過修煉,常看到白兔在人中,金蟾在空中,如夢如幻,這是接受月精的表現。十五日,日月都從東方升起,所以說日月雙明。這樣的火候,人們看在眼裡,卻熟視無睹,根本不往心裡去。這是性命雙修的火修,可誰也不注意去研究利用。一年七十二候,五日一候,三候十五日,所以從初一到十五,三候而純陽幹體成就。過了十五,就開始屈折低下降,十六就要退陰符了。
從每月十六日開始,月亮又開始漸漸地缺了。前半月為陽,後半月就為陰,前半月為進火,後半月為退符。十六轉為退符的開始,從十六以後,開始一爻一爻的變化,這是由乾卦變坤卦的過程。巽在東南,辛在西南,上弦月與下弦月的旺氣位置。下弦月與上弦月的金水各一半是相同的,只是兔精和金華有一點區別。坤乙三十日,陰符到此時,消盡陽火,而變成純陰。所以說,一個月之內,陰陽各佔一半,陰陽相連,又不可分開,總是這樣循環不斷,陰過去就返陽,陽過去又返陰,陰陽互變的規律,是大自然的運轉規律。一水一火,一火一水,水火相連,陰陽交替,到月未三十日,一個月終盡。從初一開始,又用復卦,復卦總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