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職責、領導簡介和機構設置
會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組織指導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工作。監督指導區域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牽頭建立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並監督實施。按職責分工組織開展全省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六)指導協調和監督全省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
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掛牌成立!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辛世傑為總隊揭牌,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主持掛牌儀式並宣讀了《中共重慶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黨組成員、總隊黨委書記、總隊長劉芹做表態發言。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2019年,41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76.5%;333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Ⅲ類及以上佔82.0%;22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良好,Ⅲ類及以上斷面佔72.7%;區域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能耗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是,在全球城市群競爭、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長三角區域也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
-
保護秦嶺 | 《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解讀
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由省長擔任,其機構設置及具體工作職責由省人民政府規定。設區的市、縣(市、區)設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確定辦事機構,負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設區的市根據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繪製本行政區域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分區保護圖,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設區的市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可以嚴於本條例有關區域劃分標準具體劃定保護範圍,並在保護範圍外圍劃定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
-
【黃南州】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黃南處在三江源生態保護試驗區的核心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從全州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來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一、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一)草地現狀。全州總面積1.89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5.95萬人。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讓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長牙齒」!山東將對8類破壞環境行為量化問責
、任務分解不到位、抓落實浮在表面,導致汙染防治攻堅戰系列文件確定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重點工作任務目標未完成的;國家及我省組織開展的汙染防治攻堅戰督查檢查行動中,新發現問題或者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達到一定數量的;環境空氣品質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縣(市、區),有3個月連續在全省縣(市、區)空氣品質改善幅度排名中靠後的(且在綜合指數排名中也靠後的);發生重大生態環境保護輿情並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發生群眾反映強烈或者嚴重汙染環境的突出環境問題且解決不力的
-
湖南省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年度報告
另外,城鄉各類建設施工、城鄉居民家庭餐飲、農業化肥農藥使用、礦山開發等都對環境質量及生態造成影響。 環境監管主體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前期研究有序展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改草案)》報請國務院審定;三是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不斷加強,入海排汙口和重要生態區域監管力度持續加強,海洋工程和海洋傾廢有關審批事項實現平穩過渡;四是機構改革進程平穩有序,流域海域監管機構掛牌成立,陸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整合初見成效。
-
交通 環境保護
5月,按照市委編制委員會《關於調整市交通運輸局有關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文件精神,對交通運輸局職責進行調整:將原市農牧局及其所屬事業單位漁政船檢漁港監督管理站承擔的漁船檢驗和監督管理職責劃入;負責交通運輸領域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負責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審批服務便民化等;將交通運輸局所屬事業單位承擔的道路運輸行業監督管理等職責由局運輸科等承擔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月28日,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生態環境部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將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
-
德陽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十二五」期間,全市4個環境監測站、6個環境監察機構達到標準化建設,2個監測站完成能力建設,完成監測大樓的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市環境監測站完成計量認證,環境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推進網格化監管,完成在線監控安裝設備68臺。建成16個標準化空氣自動站、2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100個網格噪聲監測點、9個固定源自動監控點、3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全部通過「雙證」考核。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第二條 中央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設立專職督察機構,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有關中央企業等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第三條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
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世界迫切需要一個全面的海洋保護體系,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重建海洋生產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說,「自2016年以來,國際社會在建立海洋保護區上的努力給予國際海洋環境保護行動以巨大的動力。」
-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出資1個億,保護1%
「我們希望現在的18家機構可以帶動上百家、上千家機構參與公益型保護地的建設和管理。」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CEO張爽說,「未來3-5年,我們將拿出一個1個億,和大家一同有效保護1%國土面積。」聯盟發起機構、第一批接受桃花源基金會資助的18家公益機構以及其他自然保護支持者共60餘人聚在北京,討論公益保護地建設、管理的相關問題。公益型保護地在中國的首次出現可以追溯到2006年,四川餘家山保護區在保護國際基金會(CI)等機構的支持之下成為第一個公辦民助的保護區。
-
2019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水汙染防治方面,制定並提請自治區出臺《關於加強重點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重點流域斷面水質汙染補償辦法》《黃河內蒙古段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行動計劃》《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組織完成「一湖兩海」水質改善目標論證,向各盟市下達2019年度水質汙染補償金核算結果,涉及資金3129.2萬元,依法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994處,生態環境部督辦的63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監察專員孫立新赴宿遷督導「定向挖潛」 環境質量...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汙染防治「百日攻堅」視頻調度會和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定向挖潛」環境質量提升行動部署會議精神,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副廳職環境監察專員孫立新帶領廳第三專員辦和省宿遷環境監測中心相關人員,赴宿遷市指導「定向挖潛」環境質量提升工作。
-
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新泰分局今日揭牌!
5月14日,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新泰分局揭牌成立,標誌著新泰市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步入了一個新起點,邁進了一個新階段,在環境保護史上迎來了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齊魯網5月14日訊根據泰安市生態環境系統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新泰分局將作為市生態環境局的派出機構,負責新泰市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
-
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
以改革創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轉變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生態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環境立法、環境司法、環境執法,從硬從嚴,重拳出擊,促進全社會遵紀守法。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 堅持履職盡責、社會共治。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我國海洋環境質量整體企穩向好,局部區域生態系統得到修復恢復,但仍處於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仍面臨著諸多突出問題。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打通了陸地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