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衛星在這個星系中,發現X射線準周期爆發,持續長達半小時!

2020-10-18 博科園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

天文學家使用歐空局的XMM-牛頓衛星對被稱為RX J1301.9+2747的星系進行了觀測,這項研究揭示了該星系核心三次強而快速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QPEs),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X射線準周期爆發被定義為在一個穩定通量水平上短、高振幅的準周期X射線爆發。當X射線計數率在靜止水平上增加時,可以觀察到它們,並且準周期性地重複出現。

選擇X射線準周期爆發這個名字是為了將它們與標準準周期振蕩(QPO)較為溫和的準正弦調製區別開來。第一次X射線準周期爆發是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的觀測期間在星系GSN069中探測到。在這個星系的噴發期間,X射線計數率增加了兩個數量級,事件持續時間僅為1小時多一點,復發時間約為9小時。為了尋找新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馬德裡西班牙天體生物學中心的瑪格麗塔·朱斯蒂尼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

仔細研究了RX J1301.9+2747,這是一個紅移約0.023的邊緣後星爆星系,其性質可能與GSN069相似。RX J1301.9+2747是在2019年5月使用XMM-牛頓衛星觀察到的,這促使了新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識別。在2019年5月30日和31日進行XMM-牛頓衛星觀測期間,在RX J1301.9+2747的光曲線中,檢測到了三個持續約半小時的強X射線準周期爆發。研究在RX J1301.9+2747核中新探測到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合併光譜看起來像是一個溫度約為100-300 eV的熱成分。

該分量在10terdecillion erg/s的水平上,具有0.2keV的本徵光度(−2keV),大約比靜止水平的光度高一個數量級。RX J1301.9+2747中三個X射線準周期爆發的一般性質與GSN069中檢測到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相似。然而,它們也有一些不同之處,例如RX J1301.9+2747中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比GSN 069中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更短,它們的時間間隔通常也更短。此外,研究人員還分析了RX J1301.9+2747的檔案觀測數據。

發現的證據表明,至少在過去18.5年裡,這種來源中存在X射線準周期爆發。關於X射線準周期爆發起源和性質的許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完整的回答。因此,進一步監測RX J1301.9+2747和GSN069對於更好地理解X射線準周期爆發現象可能是必不可少的。X射線準周期爆發是直接與吸積fl的可變性和不穩定性有關,還是由於外在現象(例如與次級軌道天體的相互作用)有關,這一問題仍有待研究。

  • (上圖所示)RX J1301.9+2747的背景校正光曲線,在2000年12月10日至11日(左圖)和2019年5月30日至31日(右圖),牛頓衛星觀測期間,在0.2XMM 2keV波段用300s的時間柱提取。底部面板:計數率已正常化到靜止水平;黑色EPIC-PN,紅色EPIC-MOS1,綠色EPIC-MoS2數據。圖片:Giustini et al

博科園|研究/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參考期刊《天文學》

DOI: 10.3847/1538-3881/ab719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意外發現黑洞的周期性耀斑,每隔9個小時發生一次X射線爆發!
    歐空局X射線空間望遠鏡XMM-牛頓探測到來自遙遠星系前所未有的周期性X射線輻射耀斑,這可能有助於解釋活動黑洞的一些神秘行為。XMM-牛頓,是最強大的X射線天文臺,在大約2.5億光年之外GSN 069星系核心的活動黑洞中發現了一些神秘閃光。2018年12月24日,天文學家發現光源的亮度突然增加了100倍,然後在1小時內變暗到正常水平,9小時後再次閃亮。
  • 意外發現黑洞的周期性耀斑,每隔9個小時發生一次X射線爆發!
    XMM-牛頓,是最強大的X射線天文臺,在大約2.5億光年之外GSN 069星系核心的活動黑洞中發現了一些神秘閃光。2018年12月24日,天文學家發現光源的亮度突然增加了100倍,然後在1小時內變暗到正常水平,9小時後再次閃亮。在2019年9月12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主要作者,西班牙馬德裡Astrobiología中心的Giovanni Miniutti說:這完全出乎意料。
  • 在2.5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周期性耀斑,每9小時發生一次X射線爆發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歐空局X射線空間望遠鏡XMM-牛頓探測到來自遙遠星系前所未有的周期性X射線輻射耀斑,這可能有助於解釋活動黑洞的一些神秘行為。XMM-牛頓,是最強大的X射線天文臺,在大約2.5億光年之外GSN 069星系核心的活動黑洞中發現了一些神秘閃光。2018年12月24日,天文學家發現光源的亮度突然增加了100倍,然後在1小時內變暗到正常水平,9小時後再次閃亮。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美國科學家發現銀河中快速無線電爆發的源頭!不是外星人
    x射線爆發。通常要找到宇宙中x射線射電爆發的源頭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這一次是在銀河系內發生的x射線爆發,這使得美國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更容易找到源頭。這一發現證明了磁星可以產生神秘而強大的快速射電爆發(FRB),這是以前在其他星系中才發現的現象。在這一事件之前,各種各樣的場景被用來解釋FRB的起源。
  • NASA和加州理工學院發現了銀河系中一次快速無線電爆發的源頭
    今年4月28日發生了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當時我們的星系內發生了一次強烈的x射線爆發。通常要找到宇宙中x射線射電爆發的源頭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這一次是在銀河系內發生的x射線爆發,這使得美國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更容易找到源頭。
  • 在613萬光年之外的星系中,探測到發光瞬態軟X射線源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觀察到了來自SSS1的新爆發,SSS1是銀河系附近星系NGC300中的一種發光瞬態軟X射線源。新檢測到的事件可能會更多地揭示這種神秘短暫現象的本質,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發光軟X射線源(SSSS)是僅發射低能量(軟)X射線(在0.9和2.5keV之間)的源。
  • ...銀河系,黑洞,半人馬座A,爆發,X射線,宇宙,天文 ——快科技(驅動...
    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黑洞叫做「人馬座A」(Sagittarius A*/Sgr A*),平常都是比較安靜的,但是根據最新監測數據,它釋放的X射線耀斑正在明顯增加。科學家現在還不清楚,這是因為以往監測有限未曾注意到,還是最近一個神秘天體靠近的結果。
  • 天空中的條形碼:新增12000條x射線光譜線目錄!
    天空中的x射線源放射出「條形碼」,能揭示了它們的特性。這些條形碼由源頻譜內的窄峰和窄谷組成。衛星XMM-Newton上的RGS儀器就是用來尋找這些光譜線。天文學家Junjie Mao和所在SRON和ESA同事現在已經創建了一個包含12000條x射線線的目錄,天文學家可以用它在恆星群中進行大規模的研究調查,其研究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衛星已經運行了近20年,目前仍在對所有可能的x射線源進行連續測量。每天都有新的科學論文發表。
  • 星系中探測到的強大無線電信號是一次正式的快速無線電爆發
    周三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天體物理學家首次在我們的星系內探測到一次宇宙無線電波爆發,並確認了其來源。這項研究為揭開宇宙之謎提供了新的線索。他說,從理論上講,如果你有手機4G LTE接收器的原始數據記錄,並且知道該尋找什麼,那麼你可能會在手機數據中發現這個來自半個銀河系的信號。他說,這種能量可以與來自星系外的frb相媲美,這進一步證明了磁星是大多數銀河系外爆發的來源。每天可能會有多達10,000個frb發生,但這些高能量的激增直到2007年才被發現。
  • 伽瑪射線暴
    伽瑪射線暴(Gamma Ray Burst,縮寫GRB),又稱伽瑪暴,是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持續時間在0.1—1000秒,輻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瑪暴發現於1967年,數十年來,人們對其本質了解得還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確定是發生在宇宙學尺度上的恆星級天體中的爆發過程。
  • 科學家發現迄今持續最久的超大質量黑洞心跳
    十幾年前,天文學家首先從超大質量黑洞「黑洞的心跳」中發現了X射線準周期振蕩信號。十多年後,當天文學家再次有機會觀察黑洞時,他發現信號仍在繼續,該研究工作由美國國家天文臺高能天體物理學小組領導,合作者包括達勒姆大學的研究團隊。
  • 3萬年前響徹銀河系的尖叫再出現:持續半秒耗費太陽50億年能量
    FRB,之後也多次觀測到這一現象,其中還包括一些重複的射電爆,由於這些爆炸都發源在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星系,因此人們很難確定爆炸發生的原因,當然,其罪魁禍首很有可能是猶如銀河系內SGR 1935+2154一樣的磁星,這顆磁星由NASA的尼爾蓋勒斯斯威夫特天文臺於2014年發現,它是一個磁化彈,顯示出頻繁的爆發活動。
  • 一天三頓,每頓「吃」4顆月球,這個黑洞不一般!
    報導稱,這個研究團隊由美國宇航局(NASA)以及和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天文學家組成。他們觀察到的數據顯示,這個黑洞在距地球2.5億光年的「GSN 069」星系,每隔9小時爆發X射線,併吞噬掉周邊任何的物質。  根據錢德拉X射線觀察站的一份聲明,此前從未在超大質量黑洞中檢測到這種行為。
  • 花17年進行10242次觀測,偶然發現47363個X射線源!
    下圖上散布的紫色線條和斑點顯示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所有的x射線源都是由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x射線空間觀測站在太空17年間偶然探測到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故意瞄準的。這張圖片是基於一個名為3XMM-DR8的目錄,這是xmm -牛頓x射線源最新公開發布的目錄,由xmm -牛頓研究科學中心代表ESA創建。
  • 在銀河系人馬座A中,發現奇怪準周期閃爍,每30分鐘就閃亮一次
    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的天文學家,在來自銀河系中心人馬座(SGR)A*的毫米波中發現了準周期閃爍,研究表明:這些閃爍是由於軌道半徑小於水星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射電斑點旋轉造成,這一次,我們利用ALMA獲得了10天、每天70分鐘的人馬座A*黑洞無線電波強度變化的高質量數據,然後發現了兩個趨勢:典型時間尺度為30分鐘的準周期變化和長達一小時的緩慢變化。
  • 利用光學引力透鏡,發現超小x射線雙星,軌道周期只有12.79分鐘!
    天文學家探測到一種新的超壓縮X射線雙星,作為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的一部分。新發現的雙星,命名為OGLE-UCXB-01,是一個軌道周期相對較短,不尋常的周期可變天體,這一發現發表在了《arXiv》上。一般來說,X射線雙星由正常恆星或白矮星組成,將質量轉移到小型的中子星或黑洞上。
  • 科學家發現迄今軌道周期最短雙星:僅2.4小時
    >這個由黑洞和紅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的周期僅為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的XMM-牛頓望遠鏡觀測到一顆恆星和一顆黑洞組成的雙星系統,它們的軌道周期非常短,達到了驚人的2.4小時,比之前的世界紀錄快了將近一個小時。
  • 黑洞是如何塑造一個星系的?黑洞風橫掃一切
    來自歐洲航天局XMM-牛頓x射線天文臺(XMM-牛頓衛星)的數據揭示了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在橫掃星際物質的強風作用下形成宿主星系。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分析了XMM-牛頓衛星對活躍星系PG 1114+445核心黑洞長達8年的觀測,展示了超快的黑洞風(從離黑洞非常近的吸積盤釋放出的氣體)如何與星系中心的星際物質相互作用。這些噴流以前也被發現過,但新研究首次明確指出了它們與宿主星系相互作用的三個階段。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