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新聞眾籌網站De Correspondent的創新實踐及借鑑意義

2020-12-05 人民網傳媒

摘要:眾籌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發展而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概念,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自美國Spot.us網站成立開始,新聞領域的眾籌實踐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成功和失敗的案例。荷蘭新聞眾籌網站De Correspondent立足於建設性新聞理念,在生產差異化新聞產品的同時,憑藉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形成了良性的運營體系,最終成為國內外新聞眾籌實踐中的成功典範。梳理該平臺的核心原則,分析其創新之處,一定程度上也可為其他新聞眾籌網站的發展提供借鑑和啟發。

關鍵詞:De Correspondent;新聞眾籌;創新實踐;借鑑

眾籌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而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概念,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個人或組織發起的活動或項目的行為,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等特徵。眾籌的產生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自2008年美國Spot.us網站成立開始,新聞領域也開始了眾籌的實踐。此後,國內外興起的各種新聞眾籌網站相繼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並不乏成功和失敗者。其中,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不僅成為了國內外新聞眾籌實踐中的成功典範,在歐洲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其創新實踐也為其他新聞眾籌實踐提供了參考價值。

De Corespondent於2012年12月由Rob Wijnberg創立。該項目發起短短8天時間裡,就一舉籌得所有經費。平臺成立後,De Correspondent依靠獨特的新聞理念和商業模式,形成了良性的運營體系,目前已有超過6萬名訂閱用戶。通過對De Correspondent網站核心原則的梳理,分析該平臺的創新之處,一定程度上也可為其他新聞眾籌網站的發展提供借鑑和啟發。

一、De Correspondet的核心原則

De Correspondent在網站上發布了12條核心原則,表達了其對提供獨立、深入、無廣告新聞服務的承諾。通過分析這些核心原則,我們既可以直觀地了解De Correspondent的網站理念,也得以感知其在眾籌類新聞網站中獨樹一幟的創新特色。具體而言,其傳達的內容主要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重新定義新聞的概念,致力於提高新聞的建設性。De Correspondent不希望產出和其他媒體同質化的內容,而試圖使發布的原創作品具備最大的洞察力。該網站的記者致力於報導其感興趣領域的重要發展,而非猜測突發新聞或最新的恐慌。換句話說,他們不寫天氣,而是報導氣候,其目標是揭示塑造世界的潛在力量。我們過去受到西方媒體的影響,認為「負面新聞才是新聞」,但過載的負面新聞往往會讓人們感到憤世嫉俗和無能為力。De Correspondent希望通過提高新聞的建設性來抵消這種影響。它不僅向受眾揭示問題和暴行,還試圖提出解決方案——並告訴受眾如何成為這些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建設性新聞與單純的「好消息」不一樣,它既要發揮傳統新聞的核心功能,為社會樹立一面鏡子,又要使社會運轉起來,因此並不迴避旨在促進社會變革的措施。

(二)避免新聞的過度單一化,致力於減輕受眾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受眾長期處在媒介形塑的世界中,對事物的認知或多或少地受到媒介的影響,尤其對其無法直接接觸的事物,媒介的報導成為受眾了解事物的來源和依據。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多數新聞報導都迅速湮滅在了信息洪流當中。為了抓住受眾碎片化的閱讀時間,新聞報導流於簡單化成為常態,缺乏對事物變化趨勢和更多相關領域的重視。當然,這並不是說新媒體平臺上完全沒有深度報導的呈現,但顯然簡要的標題新聞和圖片新聞與新媒體平臺更相契合。但過度簡單化的新聞對於報導的平衡性有消極的影響。諸如,受眾通過微博得知敘利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非洲人民飽受疾病貧窮的折磨等等。越是簡短的內容,越要突出具有衝突和爭端的部分,吸引受眾的注意、引起共情,但弊端也顯而易見,受眾看不到消極背後的希望,長久而言,其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也存在阻礙,而這也造是刻板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杜絕廣告,不以盈利的最大化為目標。雖然De Correspondent是一個營利性的企業,但其並不致力於為股東帶來利潤最大化。其早在平臺創始文件中就規定了利潤上限:任何利潤分配不大於收入的5%。因此,至少有95%的收入被再投資於新聞業。De Correspondent杜絕一切廣告,包括所謂的贊助內容,禁止收取任何商業傳播費用。De Correspondent的這一做法顯然與保持新聞的獨立性息息相關。其平臺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向用戶呈現優質的新聞,使其訂閱網站內容成為會員。這是該平臺創立之初的一大特色,如果將會員賣給廣告商,不僅會影響報導的獨立性,對用戶的平臺忠誠度也有一定損害。

(四)重視受眾參與,致力於與用戶建立持久的關係。De Correspondent不僅僅向受眾傳播信息,事實上,它也為用戶積極參與新聞事業提供了平臺。網際網路時代,單向的信息傳播早已不合時宜,傳受關係始終處於靈活變動中。De Coreespondent也堅持貫徹這一點,不單把新聞視作是一條單行道,而是注重與用戶的對話,尤其是在某一特定主題上具有一定權威或個人專長的對話。正是這些正在進行的對話,激發碰撞出新的靈感,使我們對這個時代的關鍵發展有了新的見解。因此,De Correspondent的記者積極向受眾分享他們的故事,同時也邀請受眾提供反饋,只有讓用戶真正了解他們的新聞產品,才有可能從用戶處獲得具有價值的專業反饋,從而幫助提高其新聞工作水平。此外,De Correspondent極其尊重用戶隱私,與通常網絡服務中以用戶個人隱私換取免費服務的做法相比,De Correspondent只搜集法律規定的數據。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重視維持與用戶的良好關係,但在新聞內容的生產上,De Correspondent始終恪守新聞的獨立性。

二、De Correspondent的創新之處

通過對De Corresponden網站核心原則的梳理,我們可以發現作為一家獨具特色的新聞眾籌網站,其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新聞理念的創新。事實上,建設性新聞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新聞概念。儘管追溯其歷史源頭,可以發現其與英國的積極新聞實踐和美國的「好新聞」的媒體實踐和「解決之道新聞」(solutions journalism)的理論建構息息相關,但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助理教授凱倫?麥金泰爾卻指出了建設性新聞與好新聞、積極新聞等概念的區別。她指出建設性新聞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形式,是在堅持新聞核心功能的基礎上(比如「看門狗」、告知公眾潛在威脅等功能),將積極心理學和其他行為科學的技巧運用到新聞流程和產品製作中,致力於創作卓有成效、引人入勝的報導。對新聞核心功能的堅持以及對新聞社會意義的強調是區別其他幾個相似新聞概念的重要特徵。

De Correspondent致力於提高新聞報導的建設性,強調新聞的方案導向和未來導向,在傳統的新聞報導中,新聞媒體更多停留於報導事件、揭露問題的層面,但是卻鮮少給出解決方案或者相關導引。與過載的負面信息相比,媒體輸出的涉及問題解決之道的正能量實在不足。已有的心理研究表明,積極情感更可能使受眾產生接近傾向,而負面情感會促使受眾產生逃避傾向。受眾沉浸在媒介塑造的消極的擬態環境中,心理反饋和行為反饋也相對消極。反之,當他們在新聞故事中感受到了希望或者向上的力量,他們會更可能「接近」這個故事,願意轉發、評論,與朋友分享等。曾獲得8次世界級大獎的戰地攝影記者Jan Grarup發現,當他的影像中包含積極因素時,會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如今,他依然用影像記錄飽受貧窮、戰爭、自然災害困擾的人們,但除此之外,他還希望向人們傳遞同情和希望,而這些積極的因素也使他的報導變得更有力量。De Correspondent的經濟記者Jesse Frederik也談到,他不僅向受眾呈現部分荷蘭民眾陷入債務困境這樣一個事實,還與採訪對象保持緊密聯繫,幫助他們採取措施進行自救。

總體而言,建設性新聞專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相對平衡的報導幫助受眾更加客觀地認知世界,其二是在向受眾展現世界「真實」的同時提出相應措施,並號召受眾參與其中,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員。建設性新聞作為近幾年才興起的新聞形式,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並沒有被媒體普遍接受。從這個角度而言,De Correspondent可謂是推動普及建設性新聞理念的先驅,他們通過平臺的報導不斷實踐這一新聞形式,既可以區別於傳統新聞理念,成為新聞市場中別具一格的風景,同時,其生產出的差異化的新聞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也具有獨特優勢。

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創新。De Correspondent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用戶訂閱,單人訂閱月費7歐,年費70歐,已有超過6萬名訂閱用戶。儘管他們也有一些企業合作夥伴,但由於平臺堅持報導的獨立性,完全拒絕廣告,因此合作夥伴通常是非利益性質的,任何這樣的夥伴關係都至少有一個不可協商的條件:完全的新聞獨立性。因此,De Correspondent的資金來源可以說是非常單一的,用戶的訂閱與平臺的存亡直接相關。如何與老用戶建立持久的關係,同時不斷吸納新的用戶,是De Correspondent要實現良性運營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事實上,眾籌在許多行業都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新聞類的眾籌較之其他領域的眾籌仍處於相對滯後的位置。需要繼續在新聞行業內推廣這一理念是一方面,取得用戶的信任也十分重要。要穩固平臺用戶的忠誠度,除了和用戶保持實時的互動、聽取用戶的反饋、增加用戶的新聞參與度外,還應當重新審視平臺與用戶的關係,真正做到尊重用戶。

首先是保證財務的透明性,告訴用戶錢的去向——這是那些成功的眾籌項目通常會做的,但是放在媒體公司身上倒是殊為罕見。De Correspondent不僅會感謝用戶的眾籌,而且會出具報告明細,向用戶解釋其募集的資金將會被投入到哪些新聞項目中去,以及投資這些項目的理由。這會讓用戶切實感覺到自己真的在為新聞事業做貢獻,他們知道自己投入的資金可以幫助記者到貧困地區進行考察採訪,或是被用於製作紀錄片等影像等等。De Correspondent的這一舉措無疑為取得受眾信任奠定了基礎。

此外,De Correspondent願意公開討論自己做得不好、亟待改進的地方。比如,Pfauth會撰寫這樣的文章:哪怕線上新聞網站純數位化、試圖打破傳統報紙模式,但是它仍然落於以可預測規劃來發布文章的窠臼之中,是服從於傳統的出版流程,而不是去估算讀者需要什麼,從而及時地為他們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新聞。

而在所有體現網站對用戶尊重的行為中,最有特色的無疑是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上。通常網站會以搜集非必要的用戶個人隱私為前提向用戶提供服務,而獲取的用戶數據有可能被賣給第三方,但De Correspondent只要求用戶提供法律要求的個人信息,對非必要個人隱私並不做搜集。這一點既給予了用戶一定的安全感,有助於用戶提升其對平臺的信賴度,同時也是吸引新用戶的「亮點」。

三、De Correspondent對新聞眾籌網站的借鑑意義

縱觀近年來國內外新聞眾籌實踐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發展的現狀,新聞眾籌的發展其實並不樂觀。眾籌模式在新聞行業的實踐只有短短幾年,尚處在嘗試階段,還沒有引起政府或者相關部門的重視,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目前成功的眾籌新聞網站都有鮮明的特色,如Emphas.is主打新聞攝影類眾籌,Vourno.com專注視頻報導眾籌,而De Correspondet則是以其差異化的新聞理念和商業模式獲得用戶關注。

在政策和體制限制的前提下,如何生產差異化的新聞產品,採取合適的經營模式是當下新聞眾籌類網站面臨的直接難題。De Correspondet作為在歐洲頗具影響力的新聞眾籌網站,其創新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不管媒介載體如何變化,「內容為王」仍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共識,De Correspondent立足建設性新聞理念,致力於生產包含方案導向、未來導向等積極要素的新聞,是其產品的競爭力所在,也是體現差異化的一種形式。而另一種形式就是如上述提到的其他新聞眾籌網站一樣,以市場細分的方式,在做好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找到市場缺口,生產差異化的新聞產品。

此外,尋求可操作的商業模式。在國內外,多數能維持正常運轉的新聞眾籌採取的是佣金抽取模式,捐贈模式難以長久維繫平臺的生存,因此,完全杜絕廣告和商業贊助的De Correspondent算是新聞眾籌中的「異類」。但換個角度講,它也算是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當然,單一資金來源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平臺的生死完全依靠用戶,而許多受眾缺乏自主意識和持久的參與度,與用戶建立持久穩定的關係是De Correspondent一直面臨的問題。其主要通過增強與用戶的互動、聽取用戶反饋、闡明用戶資金去向、保護用戶隱私等手段維持平臺與用戶的高粘度。但這種商業模式是否能長久進行下去,或者是否會遭遇更多的挑戰,現在仍是未知數,但短期內它也為其他新聞眾籌網站提供了一種參考模式。

De Correspondent的成功是否能被複製有待時間的驗證,但其創新的新聞理念和商業模式給出了一種思路,應當被思考和學習。在此基礎上,應當探索尋求更加多元的新聞產品和商業模式,相信不同新聞平臺所給出的答案也當是不同的。也拭目以待不久的將來,新聞眾籌網站能在產品和經營模式上有新的創新,同時給新聞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參考文獻:

1.曲曉越.新聞眾籌在國內外的發展實踐及對國內新聞業轉型的啟示[D].遼寧大學,2015.

2.唐緒軍,殷樂.西方媒體「好新聞」的實踐、理論及借鑑[J].對外傳播,2015(11):26-27.

3.晏青,凱倫?麥金泰爾.建設性新聞:一種正在崛起的新聞形式——對凱倫?麥金泰爾的學術訪談[J].編輯之友,2017(08):5-8.

4.劉雅祺.國內外眾籌新聞的現狀分析及發展研究[J].新聞知識,2014(12):104-105.

(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de Winter:「寒冬降臨」,究竟有多兇險?_de Winter症候群_de...
    de Winter,一個荷蘭心臟科醫生的名字,如果從字面上理解,是「寒冬降臨」的意思,不禁讓人想起著名美劇《火與冰之歌》中的名言:凜冬降至(Winter is coming),即將面臨的是漫漫長夜和危機四伏。如果一種心電圖現象被命名為de Winter,它究竟意味著什麼? 首先從一個不典型的病例認識這種心電圖現象。
  • 《西藏日報》:蹲點採訪對田野調查方法的借鑑
    論文以民族志中的田野調查為支撐,為「蹲點採訪」提供方法借鑑:一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突破個案研究的局限,從民族志角度為新聞採訪乃至新聞學尋求方法上的創新;二是論述嚴密、條理清晰,採用圖表形式進行比較,體現出對理論的深耕與研究的可視化;三是對策的針對性,從時間與空間等維度為媒體更好地踐行「四力」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徑社會效果    論文廣泛引用了新聞學、人類學、民族學文獻
  • 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由三明實踐到新時代探索,時間的饋贈證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力量,賦予我們乘勢而上、旗開得勝的信念和力量。細察三明實踐,幾乎所有的改革都以民生為載體,發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眾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在改革遭遇的多重博弈中,三明有底氣站在前進的一邊,在比比皆是的兩難問題中,三明有勇氣站在正確的一邊。也由此,三明實踐傳遞出一種較強的全面性和平衡感。
  • 中國理論創新的基本特徵及其時代意義
    因而,中國理論的創新,就是在時代和歷史的變遷中,立足於世界發展的高度,超越狹隘地域和單一民族的視野,把中國發展置於世界發展舞臺來考察,由此形成的創新理論。在我們看來,中國理論的創新具有明顯的基本特徵及時代意義。
  • 中國經濟復甦經驗有重要借鑑意義
    「中國的實踐證明,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能促進經濟恢復,對其他國家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推動並強化許多在線服務,對經濟復甦大有裨益。儘管外部環境艱難,但中國出口保持良好勢頭。中國國內迅速復工復產,滿足了全球對醫療和防護設備以及居家辦公相關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提振外部需求,中國的出口結構將進一步豐富。
  • 荷蘭一豬場創新,夏季讓豬舍進風溫度降8℃
    溫度升高時一項創新讓豬保持涼爽 歐盟豬創新小組是歐洲的合作夥伴網絡,旨在分享養豬生產的最佳實踐和創新。每年,歐盟PiG都會召集許多大使,他們的創新首先在大獎賽上結束。本月一項很有創意的分享是:高壓霧化。
  • Jumbo荷蘭_珍寶食品生鮮標超布局規劃&商品陳列最佳業務實踐
    業態開發-布局規劃&商品陳列Jumbo荷蘭_珍寶食品生鮮標超布局規劃&商品陳列最佳業務實踐
  • 開展全國黨報網站「媒體融合理論研究與實踐」優秀論文和優秀案例...
    各黨報社/網站: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中央及各地媒體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創造出許多好的做法,積累了寶貴經驗。
  • 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
    2020年12月30日,2020年「留學生看北碚」活動暨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舉行,30餘名來華留學生走進重慶順多利駕考集團和順多利機車有限責任公司,了解我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 荷蘭中國紀錄片製片人泰嘉儒到外國拍中國人了
    荷蘭紀錄片製片人兼攝影師泰嘉儒(Ruben Terlou)將拍攝有關中國及中國人生活的第四輯,但這次他沒有去中國。泰嘉儒將在《De Wereld van de Chinezen》中探訪肯亞、柬埔寨、塞爾維亞、美國和荷蘭的中國人,以了解他們在國外生活的動機。
  • Kidnapped Gaza BBC correspondent in new video
    Based in the Gaza Strip for three years, Alan Johnston was the only foreign correspondent permanently posted there.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第一動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建立創新型國家,最根本的是要形成綜合性的創新能力,而衡量綜合性創新能力的主要標準則是是否具備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
  • 析「三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實踐意義
    司法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對我國現有的犯罪論體系進行改造,其中以借鑑「三階層」犯罪論體系逐漸成為主流見解。筆者認為,上述三種犯罪論體系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不存在一種模式改造另一種模式的現象,但合理的借鑑非常必要。故本文對「三階層」體系略作分析,以拓寬審判思路。
  • 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舉辦「創新轉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大眾網4月14日訊 4月13日,由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政府主辦、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承辦的「創新轉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論壇在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示範基地舉行。青島市市北區副區長劉大川、青島科學學與科研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隋映輝、山東大學(青島)副校長譚保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院長陳志軍主持開幕式。
  • 試論阿基米德APP的實踐與創新
    新媒體在節目內容上具有創新性,在組織管理上採用了市場化管理。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廣播媒體對內尋找改革的方法,對外則提高節目品質。一、阿基米德APP的現狀與實踐2015年,網絡電臺和新媒體深陷節目的版權糾紛,多個音頻類APP同時被蘋果官方APP STORE下架。
  • 荷蘭病毒檢測技術的兩項突破
    荷蘭應用科學研究所TNO應荷蘭衛生部的要求開發的快速檢測,與使用的標準PCR檢測一樣可靠。該研究機構報告說,在過去的兩周裡,在阿姆斯特丹進行了這項快速檢測的實踐試驗,結果表明該檢測結果相當於PCR檢測的99%。
  • 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
    今日之中國,道路越來越寬廣,制度越來越成熟,理論越來越創新,文化越來越繁榮。梳理歸納2020年理論熱點,有助於深刻理解重大事件背後的內在邏輯,有助於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鄭萼在《光明日報》撰文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變化形成了新的理論體系,判定標識了新的歷史方位,提出了新的思想觀點,賦予了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時代特色、豐富的時代內涵、旺盛的時代活力。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的典範。
  • 評論:開放政府網站API的意義
    歐巴馬的新戰略意義何在?  API是指一個軟體和另一個軟體進行交流的接口,好比一個零件的各項技術指標和參數,開放API,就是公布這些參數,以便第三方自由使用或生產更多的配套設備。  為了理解這個概念,我們還可以舉個例子。
  • 北京郵電大學第十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果展示交流會 暨創新創業...
    一個主體展示,銳意創新 綻放青春本屆創新創業實踐成果展示交流會暨創新論壇在北郵體育館進行集中展示,共收到參展作品190餘項,涉及智慧生活、數字娛樂、媒體設計、智能設備、公共服務、醫療健康、機器人、教育文化、創業郵我等多個領域。
  • 聶建國院士做客湖南大學談創新實踐與為學為人—新聞—科學網
    11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做客湖南大學「嶽麓講壇」,為師生帶來題為「創新與實踐」的報告。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出席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