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越來越熱,晚上的玄武湖公園成了人們避暑、健身的勝地。華燈初上,晚風徐徐,走路、跑步、輪滑、廣場舞……各色健身活動沿湖展開,男女老少演繹出南京市民健康豐富的「夜生活」。可是,這廂正運動得起勁,卻聽說網絡上正在熱傳:「晚上運動等於找病!」這說法靠譜嗎?健身到底什麼時間合適?關於健身,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採訪了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系副教授、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運動保健諮詢門診中醫師李靖。 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關於運動強度
別以為運動就可以健康
運動對保健來說不是萬能的
一見面,李靖先給我們普及了「運動」的基本知識。
我們都聽說過藥物處方,其實運動也有「運動處方」—FITT:其中F是頻率(frequency);I是強度(intensity);第一個T是時間(time);第二個T是形式(type)。
李靖說,現在很多人選擇運動來健身,是因為覺得運動能夠保健,但其實運動不是保健的唯一方式,而且運動對於保健來說並不是萬能的。「千萬不要以為一旦選擇了運動,就可以健康了。」
那麼,運動能讓身體得到什麼好處呢?李靖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運動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促進氣血的流通。很多疾病的發生,正是因為氣血不暢通。在身體中,氣是推著血運行,而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
不過,這是針對適度運動而言的,如果過度運動,人體的正氣反而會受到損傷,另外運動器官也會磨損,內臟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有些人愛運動但反而會生病的原因。這就提醒我們,運動一定要適度。
「運」和「動」相互牽制
運動一定要適度
用中醫對於運動的理解,也能進一步解釋不能運動過量的問題。「老百姓講運動,理解的運動就是動,其實運和動是不一樣的。」李靖說,「運」是指體內氣的運行,「動」指四肢的動作。而在肢體劇烈動時,內臟是缺血的,四肢需要的血液比較多,此時身體中氣的運行是受限的,兩者相互牽制,所以並不主張肢體過度地運動,這也是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速度都不快的原因。
「判斷運動強度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那就是看運動中與別人講話是否能夠講下去。在這種強度下,選擇的方式肯定是有氧運動。比如快步走,慢跑,騎自行車,爬山,遊泳,打球,太極,瑜伽等,強度都不算很大,這樣一方面活動四肢促進氣血運行,同時氣在體內還得到周流,兼顧內臟和四肢,兩全其美。」李靖說,這種適度的運動叫做「動氣功」,四肢在動,氣也在走。
「身體這兩個字,很多人以為很理解,其實也不然。身指的是軀幹,體指的是四肢。」李靖指出,其實我們現在健身,都是健的「體」,不是「身」。但人體最關鍵的是軀幹是內臟。中國傳統健身方式,像太極拳,是軀幹帶動四肢在動,瑜伽也是這樣,強調軀幹的練習。「內臟鍛鍊比四肢鍛鍊更重要,不要捨本逐末。」
關於運動時間
最佳運動時間是下午4點到6點
既然運動作為養身保健的方法有可取之處,那麼運動時間持續多久為好呢?李靖說,要讓健身運動成為你的生活方式,應當選擇可以堅持的時間量,一般半小時左右為宜,不要一次過把癮,否則很難堅持。每周運動三次左右就可以了。還有,運動應該要先滿足基本層次的需求,吃飽睡好。如果都睡眠不足了,還每天運動,反而損傷身體。
那麼晚上健身真的是找病嗎?
「白天運動是比晚上好,因為白天植物光合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空氣比晚上好一些。不過白天哪一個時段更好,這就要考慮人的生物節律,看身體當中的各項指標。這些指標,如血壓,一天當中是處在波動之中的。上午往往處於上升期,下午是下降期,從這個角度來講,下午的運動是比較安全的,尤其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李靖給出的最佳運動時間是下午4點-6點。
晚上去環境好的地方健身沒問題
「不過,對上班族而言,下午時段健身不現實,選擇晚上也是可以的。雖然不是最好的時段,但也不是最差的。網上說的晚上健身是找病有些誇張了。」李靖說,其實最不好的運動時間是早上太陽出來之前,因為那是一天中空氣品質最差的時候。晚上植物是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地表的空氣比較髒,隨著太陽上升,空氣品質才會改變。早上太陽出來之前是「黎明前的黑暗」,那段時間不宜運動,而且身體指標也處於上升期,運動也不安全。另外,中午也不建議運動,人體有午睡波,應該休息半小時。
當然,也還要考慮環境的問題。「下午運動好,但在新街口也不會好。晚上運動不如白天好,但在中山陵、玄武湖公園,空氣也比新街口好。晚上去環境好的地方健身沒什麼問題。」
另外,就季節來說,春夏運動時間可以長一些,運動量可以大一點。秋冬季節,人需要收藏,運動量不要太大,避免大量出汗。如果一年四季都是大運動量,那是在透支自己。
關於運動方式
走比跑好,快走比慢走好
快走、慢跑、廣場舞……究竟哪種方式更利於健身呢?
「從健身角度來說,走比跑好,快走比慢走好。這樣可以提高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李靖說,跑會對骨關節有磨損,特別是關節不好的人不適合跑。因為從步態分析來看,雙腳走,力量平攤在兩個腳上,但跑的話,有時候重量是在一條腿上的,會出現關節疼痛。還有爬山,也會磨損關節,有關節炎的人,建議不要選擇。走步和遊泳,比較適合關節不好的人。而血壓高的人,不建議選擇需要憋氣的運動,像槓鈴等一些需要用力量的器械就不適宜練。
李靖說,對中老年人來說,中國傳統健身方式比較適合,太極拳、太極劍、木蘭扇等,甚至包括廣場舞。「我有研究生做過廣場舞健身效果的研究,和健身走相比,研究發現,跳舞和健身走對心肺的耐力、柔韌性、平衡性的保健都是一樣的,有區別的僅僅是精神狀態。跳廣場舞的人精神狀態更好。」
從減肥的角度來說,李靖也建議選擇強度不是很大而持續時間較長的快走,比跑步更合適。這從能量消耗的過程可以解釋。因為短時間運動如眨眼消耗的是ATP,10-15分鐘的快強度較大的運動如快跑消耗的是糖元,強度不大但持續時間比較長的運動如快走消耗的才是脂肪。
不要以汗水的多少來衡量運動成效
很多人健身還有一個誤區,認為汗淌得多就代表運動效果好,其實並不是這樣。
「盛夏季節,運動後大量出汗,其實是因為身體來不及散熱,通過排汗來散熱,水分其實是帶走了熱量,而並不是減掉的脂肪。喪失掉的水分,運動後是要通過喝水補回來的。這樣的減肥,減的不是肥,而僅僅是水。其實運動到一定時間,身上在發熱,就是在燃燒脂肪了。」
「如果是以減肥為目的的健身,光靠邁開腿是沒用的,管住嘴是最重要的。如果吃得多,運動再多,也瘦不下來。」李靖提醒道。
對動不要太偏愛,靜的方式也不要忽視
上面說的運動都是「動氣功」,其實,還有一種運動是靜氣功,純碎是練氣的,對年長的人來說,也很適合。「靜氣功完全是靠做深呼吸,氣沉丹田,通過練習呼吸吐納,來讓臟腑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氣。」
李靖教了我們兩種靜氣功的方法。一種是聽息法,聽你呼氣的聲音,吸氣的聲音,靜下心來聽呼吸的時候,心就靜了。另外還有隨息法,就是意念完全跟著呼吸走。吸氣時,想像自然界的清氣從鼻子、汗毛孔進入丹田,呼氣時想像身體中的濁氣從體內排出。這聽上去容易,其實很難做到。從來沒做過的人,因為有雜念一分鐘也做不下去,但是如果專注做15分鐘,就能渾身淌汗,強身健體。
李靖說,有些人身體差,容易感冒發燒,通常會選擇運動來保健,其實這樣的人陽氣弱,越運動越虛,更應該練靜氣功。「靜的運動不能忽視,因為它是補養陽氣的,動的方式不能太偏愛,因為它是消耗陽氣的。運動,也應該動靜結合。必須要有一部分靜的時間,否則內臟的氣就會缺乏。」
平板支撐有用嗎?
最近,網絡上流行著一種平板支撐運動,動作只有一個—伸直全身進入俯臥姿勢,用腳趾和前臂支撐住身體,保持儘量長時間就可以了。平板支撐被認為是訓練核心肌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每天做可以讓平坦的小腹重見天日。據說,做一分鐘後就會全身顫抖,此時最為消耗,能堅持就堅持。每天比前一天多5-10秒,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明顯改變。這個做法真的有用嗎?
「這個動作並不新鮮,瑜伽裡面有類似動作,其實是一種力量耐力的訓練,對塑形是有用的。」李靖說。因為維持這個動作,比較費力,且不是一瞬間的力量,對軀幹、腰腹力量的耐力要求比較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燃燒一定的脂肪,使肉變得比較緊。但她提醒,做時不要憋氣,否則會讓血壓升高,要保持呼吸自然,能做深呼吸最好,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