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腳趾頭起水皰引發的感染並沒有那麼簡單,糖尿病人要注意了

2021-01-12 全科醫生楊浩

王女士今年41歲,在某餐廳的廚房上班已經很多年了,一個月前偶然發現自己其中一個腳趾頭起了個小水皰。起初,王女士並沒有在意,依然像往常一樣去上班,但之後水皰不但沒有好轉,還出現了紅腫、流膿的現象,逐漸影響到了行走和生活。於是王女士這才到醫院就診,這一檢查才發現,腳趾頭已經感染,檢測空腹血糖竟已高達15mmol/L。

這麼高的血糖王女士自己說沒有什麼感覺,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的症狀一個都沒有。但經過醫生的詢問,其實王女士在這半年以來看東西已經都點模模糊糊了,這實際上就是血糖升高惹的禍。而王女士由腳趾頭起水皰引發的感染也並非簡單的感染,而是我們所說的——糖尿病足病,如果病情嚴重,遷延不愈甚至可能導致截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糖尿病足病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是專門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是由於下肢遠端的周圍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所導致的。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足病實際上也是糖尿病的一個慢性併發症。不僅如此,相關研究顯示,糖尿病足病還是導致我國糖尿病患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如果糖尿病足病發生潰瘍而無法癒合,則可導致截肢,甚至死亡。所以,對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最重要的在於預防,特別是那些有糖尿病足病危險因素的人群更應該注意。

糖尿病足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的下肢血管病變以往有過足部潰瘍或截肢(趾)病史存在足部的畸形、胼胝或過度角化的組織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缺乏糖尿病基本知識獨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條件較差的糖尿病患者吸菸、穿不合腳的鞋等其中,如果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或下肢血管病變,則屬於糖尿病足病的高危人群。這類人群尤其需要注意預防糖尿病足病的發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什麼表現?

典型的表現為襪套樣改變,即下肢或上肢的遠端出現刺痛、灼痛、麻木、感覺減退或缺失等異常,可通過10g尼龍絲、神經傳導速度等檢查明確。

糖尿病的下肢血管病變有什麼表現?

如果出現下肢皮膚乾燥彈性差、皮膚溫度下降、營養不良、肌肉萎縮、色素沉著、足背動脈減弱或消失等情況,可通過踝肱動指數、下肢動靜脈彩超等檢查進行初步篩查。

那麼,如何預防發生糖尿病足病呢?

充分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通常糖化血紅蛋白<7%,血壓<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mmol/L,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調整)定期體檢,尤其是對周圍神經、外周動脈的檢查,建議至少1年檢查1次每天檢查雙足,尤其是足趾間有無破潰等情況穿鞋前檢查鞋內有無異物、穿舒適的鞋和襪定期洗腳,洗腳時溫度最好低於37℃,防止燙傷,洗腳後用幹布擦乾避免使用熱水袋、電熱器等直接接觸足部保暖避免赤腳行走,防止足部皮膚乾燥,可用油膏類護膚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菸等

如果一旦檢查發現有糖尿病足病,該怎麼辦呢?

不管嚴重程度如何,都應該儘早去醫院找醫生看,以評估病情。(所以,定期去看醫生也是預防糖尿病足病的一個方法)

醫護人員會根據足部的情況判斷是否有感染、潰瘍以及壞疽,並足部的對病變程度進行嚴重程度的分級,從而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以及判斷預後。

對糖尿病足病的治療,除了要平穩控制血糖、局部創面護理,還可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藥物,如貝前列素鈉、西洛他唑、前列地爾注射液等等,嚴重的足部病變可選擇動脈腔內介入治療、下肢動脈旁路移植、幹細胞移植等手術治療。

總而言之,對糖尿病足病的防治關鍵在於預防,越早開始越不容易發生足部病變,生活質量也就是越高。

以上就是關於糖尿病足病的一些防治知識,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讚、評論,並轉發更多需要的人。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人不應該吃水果?夏季你該注意這6點
    經常有人說,糖尿病人不應該吃水果,吃水果,血糖會高!其實糖尿病人沒有具體不能吃什麼,只要在合理的範圍,適量的吃一點是可以的。那麼炎炎夏日,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總結了以下6點。應季水果,可以適量吃。如果血糖控制的好,是可以適量吃水果的,切忌血糖不好的時候吃水果!可以吃一些:桃、梨、蘋果等。
  • 女子修剪腳趾甲時剪破皮膚,竟然要截趾……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劉玲麗)李阿姨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因修剪腳趾甲時留下的小小傷口,竟會讓她面臨截趾的嚴重後果。一個月前,65歲的李阿姨在家修剪腳趾甲時,一不小心將左腳中趾上的皮膚給剪破了。雖然流了點血,但李阿姨覺得傷口小沒什麼大事,也就沒在意。
  • 糖尿病人可以喝粥的,但是要記住喝粥時有6個注意點
    那麼,糖尿病人能喝粥嗎?糖尿病患者喝粥要注意什麼?糖尿病人能喝粥嗎?對於糖尿病人的主食,醫生建議一般建議「多幹少稀」,以幹為主,儘量少吃熬煮後的稀粥,尤其是以大米為主的粥,如白米粥、皮蛋瘦肉粥、魚片粥、南瓜粥等。這是因為大米經過長時間高溫熬煮,其中的澱粉分解為更容易消化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快,血糖升得也快,會使餐後血糖快速升高,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 糖尿病人吃蕎麥麵條時,注意這3點,不影響血糖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在發生後,患者的飲食是要格外注意的,在日常不能隨便攝取一些食物,因此有很多糖尿病人在日常都會特別注意,不讓自己隨便攝取一些食物,而有些人認為糖尿病人在平時可以吃一些蕎麥麵條,認為可以幫助降低血糖,那到底蕎麥麵條對糖尿病人有好處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 糖尿病人吃這種米對血糖大有好處,三種吃法教給您!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那麼對控糖工作是極為有利的。在控糖過程中,有人提出糖尿病人是否能夠吃小米?其實這也是許多糖尿病人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北方人,小米粥在北方是常見的,是家庭飲食無法離開的食材。 那麼糖尿病人,可以吃小米嗎?答案是可以吃的。
  • 糖尿病人能吃百香果嗎 糖尿病人這樣吃百香果
    在日常生活中,百香果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大家都知道百香果裡面的營養豐富,多吃百香果對身體好,並且百香果也非常好吃,那麼請問糖尿病人能吃百香果嗎?百香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可以吃百香果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糖尿病人能吃百香果嗎糖尿病人可以適量吃。
  • 糖尿病人能吃蠔油嗎?廚房常見的五種調味料,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不當的飲食,就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非常的明顯,從而導致高血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自己的飲食習慣,合理搭配飲食,才能很好的將血糖控制,避免一些併發症的產生。很多人認為糖尿病就是因為糖吃多了,只要少吃糖,血糖就不會產生波動。但是,一些常見的調味料,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還是要少吃的。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哪些調味料?
  • 愛耳日,糖尿病人有這些症狀,當心耳部併發症
    耳朵是人類交流的必要工具,如果聽力喪失,語言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要保護好我們的耳朵! 2020年3月3日是第21個全國「愛耳日」,主題是「保持聽力,終生受益:不讓聽力損失影響您的生活」。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不光影響視力、感覺神經、還會損傷聽力等,但是有些糖尿病人卻並不知道。
  • 節後要注意身上有沒有長皰或疼痛,「腰纏龍」真的會死人嗎?
    身上起沒起風團?蟲咬皮炎最好發在手腕足踝等暴露部位哦。不管短途旅行還是長途跋涉,飛機高鐵這類便捷的交通工具當然是少不了的,那麼,在密閉乾燥的空間裡,你有沒有及時補水?保溼工作不到位可是容易出現細紋幹紋的,來笑一個,數數你的皺紋增加了幾條?以上都沒有?那你一定是宅在家裡足不出戶笑看世界的熙熙攘攘了。嗯,聰明如你!
  • 專家提醒:糖尿病人在飲食方面,要記住這4個定律,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伴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但是他們大多數也是因為飲食不注意而導致。所以想要穩住血糖量,有必要去多加調整飲食,讓我們的飲食習慣變得越來越好。專家提醒:糖尿病人在飲食方面,要記住這4個定律,不妨了解一下1、少吃多餐我們可以去少吃多餐,這樣可以很好地減少因進餐而導致的血糖較大波動。但是想要多餐的還要有個前提,則是我們每天進食不能攝取過多熱量。倘若有了加餐,那可以在下一餐少吃一點,少攝取一些熱量。
  • 糖尿病人的救命良方:雞心螺毒液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糖尿病人需要注射合成胰島素。Safavi及其同事發現雞心螺胰島素與人類胰島素及合成胰島素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缺乏能夠讓它與其它胰島素粘著在一起的分子段。這使得它能夠快速在體內做出反應。對胰島素的測試表明,雞心螺胰島素沒有人類胰島素好,但它能夠快速起作用,這使得它成為未來療法的絕佳替代品。
  • 特殊時期,糖尿病友如何避開新型肺炎?
    目前新型肺炎正在球搞事情,對於糖尿病友來說本身因長期高血糖身體的免疫力可能低處,所以更應該加強預防,今天講講糖尿病人如何預防來勢迅猛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知識,希望大家學到用到健康長壽:第一點最重要: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血糖,血糖平穩,身體免疫力就強
  • 泰安愛爾眼科範傳峰博士:糖尿病人警惕視網膜...
    「我糖尿病好多年了,平時一直沒事,所以也沒特別注意,左眼在幹活的時候突然間就看不見了,找了好多家醫院都說沒辦法治,本來想著還有右眼,沒想到過了段時間右眼也看不見了,別說幹活了,生活都得別人照顧,現在經過手術治療,視力提升了不少,自己行動幹活,完全不成問題了。」趙先生說道。趙先生到院經過檢查後,醫院眼底病專家範傳峰診斷為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從而導致玻璃體出血。
  • 糖尿病人怎麼改善腸道菌群?《自然》雜誌: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
    很多研究證明糖尿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症狀,腸道菌群種類少,有害菌偏多,益生菌不足。這樣的腸道菌群問題可能引起腸道黏膜受損,同時分泌內毒素等有害物質,增加人體慢性炎症,影響血糖健康。同時,最近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大量存在維生素D缺乏情況。
  • 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始終都在6.5%以下,為啥還是發生了心梗?
    患者:糖化血蛋白不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金標準嗎?還用檢查平時的血糖嗎?醫生:關注過血壓、血脂的情況嗎?患者:幾年前查過正常,後來就沒再查過。醫生:得糖尿病幾年了?患者:差不多有十一、二年了吧。這是一位發生心梗的糖尿病人與醫生的對話,從對話中您能發現有哪些問題嗎?也正是這些問題,成為了他心梗發生的主要原因。首先,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評判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優劣的一項檢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在血糖相對平穩的基礎上,也就是要保證全天血糖波動不大的情況下,糖化血蛋白才有意義。
  • 糖尿病人是否都要做喝糖水的檢查?結果可以說明胰島功能水平嗎?
    作為糖尿病人你被醫生做過喝糖水的檢查嗎?感覺如何?沒有體驗過的,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檢查吧: 當醫生懷疑你得糖尿病,就會安排你空腹靜脈抽血測血糖,然後一口氣喝下含75克葡萄糖的水溶液,喝糖後的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各測血糖一次,簡化版的也可以只測空腹和2小時血糖。
  • 紅薯的升糖指數高達77,為什麼醫生還建議糖尿病人吃紅薯食?
    而且紅薯的升糖指數也比較高,高達77,這麼高的數值真的適合糖尿病人吃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醫生,給出合理解釋。紅薯的升糖指數高達77,為什麼醫生還建議糖尿病人吃紅薯食?升糖指數這麼高,糖尿病人群是不是就不能吃了?譚醫師表示,判斷一個食物是否適合糖尿病患者使用,不能僅看升糖指數,還要看升糖負荷,單看生產指數,紅薯確實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但是結合升糖負荷看卻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 糖尿病患者鍛鍊要注意時間與強度
    運動對於糖尿病人尤其重要。合理運動,能夠增加全身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並能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對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有很好的作用。糖友運動要注意強度和時間。一般而言,強度大的運動項目時間要短一些,強度小的運動項目可以持續時間長一些。散步、站立乘車、簡單的家務勞動,都屬於強度小的運動項目,持續30分鐘左右相當於消耗體內熱量80千卡;步行、下樓梯、做廣播體操、平地騎自行車等,持續20分鐘左右消耗體內熱量80千卡;慢跑、上樓梯、坡路騎自行車、滑冰、打排球、登山等中等強度運動,持續10分鐘左右消耗熱量80千卡。
  • 糖尿病人應該測哪個呢?
    糖尿病人應該測哪個呢?二者有關係,但不是一回事,糖尿病人應該先測尿微量蛋白。一、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經腎臟濾過,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腎臟濾過膜的孔徑為5.5 nm,只允許小分子物質比如水、電解質(鉀、鈉、氯)和代謝廢物(肌酐、尿素氮、尿酸等)通過,而血液中的細胞和大分子物質比如蛋白質、脂肪等不能通過濾過孔,所以尿中沒有細胞,沒有蛋白質,尿蛋白檢測是陰性的。但是,各種原因導致腎臟損傷後,腎臟的濾過膜孔徑增大,血液中的蛋白質漏到尿中就形成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