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軟爛易消化,是國人常吃的一種主食,多出現在早餐飯桌上,可甜可鹹,可稀可稠。寒冬的早晨喝一碗熱乎乎的粥,不但保護腸胃,還能增強機體禦寒能力,有助於預防感冒。那麼,糖尿病人能喝粥嗎?糖尿病患者喝粥要注意什麼?
糖尿病人能喝粥嗎?
對於糖尿病人的主食,醫生建議一般建議「多幹少稀」,以幹為主,儘量少吃熬煮後的稀粥,尤其是以大米為主的粥,如白米粥、皮蛋瘦肉粥、魚片粥、南瓜粥等。這是因為大米經過長時間高溫熬煮,其中的澱粉分解為更容易消化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快,血糖升得也快,會使餐後血糖快速升高,不利於血糖的控制。那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就不能喝粥呢?當然不是的,只要記住以下幾點,糖尿病人也可以適量喝粥。

糖尿病患者喝粥要牢記這6點
1、早餐不宜喝粥
有研究發現,凌晨2:00到中年12:00,由於身體激素分泌的原因,人體血糖普遍偏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不容易控制。而粥易消化吸收,糖尿病人早餐喝粥會使血糖出現大波動,不利於病情控制。所以,糖尿病人早餐最好不要喝粥,可以放在午餐或晚餐吃。
2、煮粥的時間不要太長
不管是什麼粥,熬煮的時間越長,升糖指數就越高。因為澱粉在高溫加工過程中會發生糊化反應,糊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吸收,在體內很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勢必造成餐後血糖快速升高。

3、延長喝粥時間
因為粥熬煮軟爛後不需要多咀嚼,很快一碗粥就見底了。這樣一來,粥迅速被小腸吸收,血糖自然也就升得快了。如果延長喝粥時間,單位時間內攝入的粥量減少,血糖上升就慢了。
4、不要趁熱喝
澱粉含量豐富的食物,其血糖生成指數受溫度影響比較大,熱的澱粉食物升糖指數更高,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快。粥放涼後,會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這種物質不易被消化吸收,與膳食纖維類似,帶來的熱量很少,自然不會讓餐後血糖失控。

5、粥裡加雜糧
糖尿病患者喝的粥可以加入一些雜糧,如綠豆、豌豆、黑豆、紅豆、蕎麥、燕麥、紅薯、山藥等,既能增強飽腹感,血糖生成指數也比較低。
6、不要一頓都吃粥
糖尿病人喝粥時最好搭配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和魚肉、豆製品等一起吃,食物種類豐富了,綜合血糖指數也就下降了,但一定要控制好攝入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