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一直控制的很好,為什麼還會發生心梗?
醫生:除了檢測糖化血蛋白,平時還檢測血糖嗎?
患者:糖化血蛋白不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金標準嗎?還用檢查平時的血糖嗎?
醫生:關注過血壓、血脂的情況嗎?
患者:幾年前查過正常,後來就沒再查過。
醫生:得糖尿病幾年了?
患者:差不多有十一、二年了吧。
這是一位發生心梗的糖尿病人與醫生的對話,從對話中您能發現有哪些問題嗎?也正是這些問題,成為了他心梗發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評判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優劣的一項檢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在血糖相對平穩的基礎上,也就是要保證全天血糖波動不大的情況下,糖化血蛋白才有意義。如果血糖波動比較大,常有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即可能成為一種假象。
這是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近2-3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如果經常有低血糖的發生,則糖化血紅蛋白這個血糖平均值就會較低,患者常會認為自己的血糖控制的比較好,實際上每一次低血糖的發生,都可能是致命的,都是心腦血管病發生最危險的誘因。
其次,糖尿病人隨著病程的延長,長期高血糖及血糖波動對血管內皮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在此基礎上如果不注意血脂的控制,尤其是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沒有得到嚴格控制,將發生較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這種動脈粥樣硬化呈現為全身瀰漫性的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使得血管的彈性下降、脆性增加,隨之會發生血壓的增高。血糖、血脂、血壓等的異常成為進一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形成斑塊,斑塊隨時可能發生破裂形成血栓,於是心梗、腦梗便會發生。
因此,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糖化血紅蛋白這一項指標,研究證實,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患者從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中的獲益遠遠小於血壓下降10mmHg,這也就是糖尿病人必須對血脂、血壓控制高度重視的原因。
比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是小於3.37mmol/L,但糖尿病的要求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正常人的血壓標準是小於140/90mmHg,而糖尿病人的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只有這三項指標都能嚴格的控制,才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所以,對糖尿病人來說,只關注血糖的高低,尤其是只關注糖化血紅蛋白是否達標,而忽略了對血脂、血壓等的控制,就會出現糖化血紅蛋白一直都達標,為啥還會發生心梗的問題了。
【感謝您閱讀此文,點擊關注天天聽健康,給作者一點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