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始終都在6.5%以下,為啥還是發生了心梗?

2020-12-05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一直控制的很好,為什麼還會發生心梗?

醫生:除了檢測糖化血蛋白,平時還檢測血糖嗎?

患者:糖化血蛋白不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金標準嗎?還用檢查平時的血糖嗎?

醫生:關注過血壓、血脂的情況嗎?

患者:幾年前查過正常,後來就沒再查過。

醫生:得糖尿病幾年了?

患者:差不多有十一、二年了吧。

這是一位發生心梗的糖尿病人與醫生的對話,從對話中您能發現有哪些問題嗎?也正是這些問題,成為了他心梗發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評判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優劣的一項檢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在血糖相對平穩的基礎上,也就是要保證全天血糖波動不大的情況下,糖化血蛋白才有意義。如果血糖波動比較大,常有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即可能成為一種假象。

這是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近2-3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如果經常有低血糖的發生,則糖化血紅蛋白這個血糖平均值就會較低,患者常會認為自己的血糖控制的比較好,實際上每一次低血糖的發生,都可能是致命的,都是心腦血管病發生最危險的誘因。

其次,糖尿病人隨著病程的延長,長期高血糖及血糖波動對血管內皮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在此基礎上如果不注意血脂的控制,尤其是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沒有得到嚴格控制,將發生較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這種動脈粥樣硬化呈現為全身瀰漫性的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使得血管的彈性下降、脆性增加,隨之會發生血壓的增高。血糖、血脂、血壓等的異常成為進一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形成斑塊,斑塊隨時可能發生破裂形成血栓,於是心梗、腦梗便會發生。

因此,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糖化血紅蛋白這一項指標,研究證實,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患者從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中的獲益遠遠小於血壓下降10mmHg,這也就是糖尿病人必須對血脂、血壓控制高度重視的原因。

比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是小於3.37mmol/L,但糖尿病的要求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正常人的血壓標準是小於140/90mmHg,而糖尿病人的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只有這三項指標都能嚴格的控制,才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所以,對糖尿病人來說,只關注血糖的高低,尤其是只關注糖化血紅蛋白是否達標,而忽略了對血脂、血壓等的控制,就會出現糖化血紅蛋白一直都達標,為啥還會發生心梗的問題了。

【感謝您閱讀此文,點擊關注天天聽健康,給作者一點鼓勵吧!】

相關焦點

  • 診斷糖尿病的新指標來了,糖化血紅蛋白≥6.5%!
    曾經有調查顯示,我國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上限值為6.3%,因此很多專家也推薦把糖化血紅蛋白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最近,我國最新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已經把糖化血紅蛋白≥6.5%納入糖尿病的輔助診斷標準中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
  • 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蛋白之間的聯繫,為您分享相關建議
    糖尿病人也許都知道,一般過3-6個月左右的時候都會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顧名思義,就是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相互結合的一種產物,這其實也是反映出血糖控制程度的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指標。反映的就是被檢查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的水平。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技術標準化及臨床應用現狀
    精密度和分析過程偏倚的加成,反映檢驗分析的總誤差水平。根據Westgard網站上所提供的HbA1c檢測項目的生物學變異(CVw)數據,得到HbA1c的允許精密度CVA(%)應該為2.6%。HbA1c的正常人參考範圍是4-6%,而亞太區的糖尿病指南要求糖尿病人HbA1c的控制目標是<6.5%,同時ADA規定6.5%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的切點。
  • 糖化血紅蛋白成為糖尿病診斷新指標,這個值有何意義?為你詳解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除了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等血糖指標以外,大家一定也經常聽說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而在我國今年11月份最新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更是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了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到底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人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什麼意義
  •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高吃什麼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紅細胞當中血紅蛋白和血糖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生成的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的,並且和血糖的濃度成正比,保持一百二十天左右。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 糖友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內,正常人在6以下,如何降低數值?
    對於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一般來說普通人的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控制在6%以下,最好能低於5.7%;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建議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應該低於7%,如果患者年齡較小,或者患病時間不長那麼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最好低於6.5%。由於每個人個人體質的不同,對於糖化血紅蛋白都有自己的目標,這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是否有低血糖情況、疾病情況相關。
  • 糖尿病不單查空腹和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也是糖尿病
    這樣的檢測有些人覺得很麻煩,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這個檢測,所以導致一半以上早期患有餐後血糖高,而沒有被診斷出來。二、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2020年糖尿病指南新標準測量糖化血紅蛋白也可以診斷糖尿病,了解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控制情況查單次血糖不夠,也是需要查糖化血紅蛋白。
  • 糖化血紅蛋白,單位有兩個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王世東本報記者 江 越大多數糖友都知道糖尿病不僅需要監測血糖,同時也要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以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友在拿到糖化血紅蛋白報告單時都會注意到,糖化血紅蛋白的單位有兩個,而且兩個單位對應的正常值範圍也不相同,很多人不免對此有疑問。
  • 挽回親情,糖化血紅蛋白從15穩定到6 科學控血糖,心理篇
    這只是一個數字,在生活中具體體現就是一桌人吃飯時,會有那麼一兩個人會拿出胰島素來打針,或者要藥盒取出來餐前的二甲雙胍,餐後的阿卡波糖(每個人病情不兩隻,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醫生會指導在餐前或是餐後來服用)因為群體龐大,糖尿病的控制 養生保健方法應地而生,今天先不跟大家聊,怎麼吃藥,怎麼保健,怎麼分析血糖,我們從心理上來聊一聊,對於糖尿病人的認知
  • 糖化血紅蛋白天天說,這些未必都知道
    醫學指南為糖尿病的HbA1c診斷確立了以下標準:正常為<5.7%;糖尿病前期為5.7%-6.4%;糖尿病為≥6.5%。相比於單獨檢測1~3次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後2h血糖值,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準確率更高;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5%時,則提示醫生要加強對患者的追蹤觀察,以便於儘早發現糖尿病。
  • 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多久測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你會收穫以下知識:1.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2.糖化血紅蛋白有什麼作用?3.糖化血紅蛋白紅知道對少才對?糖尿病在我國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慢性病,目前我國患者數量十分龐大。根據之前的數據統計,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7%的人患有糖尿病。
  • 我為什麼要查糖化血紅蛋白
    「這些年就沒有醫生建議您做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嗎?」我還是有些困惑。「以前我在山西老家的時候,確實沒人讓我查什麼糖化血紅蛋白,我聽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來北京以後,才有醫生讓我做這個檢查,而且不止一次,不過每次都讓我拒絕了。」老人答覆我。「難道醫生沒有告訴您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非常重要嗎?」我感到不解。
  • 血糖控制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是多少?能否取代日常測血糖
    我們來舉個例子,假如有兩個糖友,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都在6%左右,屬於正常值內,但其中一個糖友其餐後血糖比較高,這就說明其血糖的變化波動就比較大。我們先說說正常人,一般來講沒有糖尿病的正常人,糖化血紅蛋白的值一般是在4%-5.6%之間的,超過了5.6%說明患者血糖出現異常,但如果小於6.4%,一般認為是在糖尿病前期的狀態,還不能算糖尿病。但如果糖化血紅蛋白超過了6.5%就基本可以認為是糖尿病了。
  • 為什麼血糖偏高,糖化血紅蛋白正常?是什麼原因?
    但糖化血紅蛋白卻只有6%。 醫生告訴王先生,您的血糖值已經超過正常值,建議查餐後血糖及糖耐量的檢查。 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的是過去連續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糖尿病控制好壞的「金標準」。
  • 有糖尿病的人,從糖化血紅蛋白高低能獲得4條信息,你讀懂了嗎?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糖尿病的人都知道,每三個月要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它可以反映近三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被當作是評判近一段時間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標準,同時也是預測併發症發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對尚未服用降糖藥的人是否需要服用降糖藥了,
  • 糖化血紅蛋白有時也出錯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的指標,也是指導臨床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 診斷糖尿病,測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嗎?
    這種異常的血紅蛋白,就是血紅蛋白和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相結合形成的產物,於是,這個指標被稱為「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出糖尿病人血糖濃度的高低。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壽命大約是100-130天,而且血糖和血紅蛋白這種結合過程緩慢、持續不可逆。這就是為什麼糖化血紅蛋白僅能反映最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的原因。
  • 立足當下 著眼未來-淺談糖化血紅蛋白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會極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如何早期篩查診斷進行較嚴格的血糖管理從而減少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目前國際公認的糖尿病血糖控制與監測的金標準,其臨床應用還拓展至糖尿病診斷、慢性併發症的預測等方面,成為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複合指標[2-4]。
  • 有糖尿病的人餐後血糖穩不穩,可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做判斷
    他平常偶爾抽空測空腹血糖基本都在7.0mmol/L以下,但測了幾次糖化血紅蛋白卻總在8%之上,離6.5%的控制目標相差甚遠,這是怎麼回事?【醫生評析】對於血糖的監測,不少人是這樣做的,一是只測空腹血糖,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好了;二是平常很少測血糖,認為只要每三四個月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能達標就可以,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判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標準。實際上這兩種做法都不能確保血糖得到了穩定控制,要知道血糖既能達到控制目標又能平穩少波動才是最佳狀態。
  • 我國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參考體系基本建立
    我國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參考體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間,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已建立了國際公認的HbA1c一級參考方法,並研製了3個濃度水平的標準物質,目前正在申請ISO15195臨床檢驗醫學—參考測量實驗室的認可,今年上半年可望完成認可工作。記者從近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糖化血紅蛋白教育計劃媒體通報會上獲得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