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人餐後血糖穩不穩,可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做判斷

2020-12-04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張先生五十出頭,由於承擔著公司的主要工作,經常加班加點生活作息不是很規律,因此從發現有了糖尿病後就開始服用降糖藥,希望血糖能得到有效控制。他平常偶爾抽空測空腹血糖基本都在7.0mmol/L以下,但測了幾次糖化血紅蛋白卻總在8%之上,離6.5%的控制目標相差甚遠,這是怎麼回事?

【醫生評析】

對於血糖的監測,不少人是這樣做的,一是只測空腹血糖,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好了;二是平常很少測血糖,認為只要每三四個月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能達標就可以,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判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標準。實際上這兩種做法都不能確保血糖得到了穩定控制,要知道血糖既能達到控制目標又能平穩少波動才是最佳狀態。那麼,如何才能評判血糖的穩定性如何呢?

測空腹血糖這是大多數有糖尿病的人最常檢測的血糖,它反映的是人在一整夜休息後基礎的血糖水平,也是一天中血糖的基線水平,全天血糖會在此基礎上上下波動,正常人的餐後2小時血糖與空腹血糖的差值不會超過2mmol/L,有糖尿病的人因為自身血糖調節功能障礙差值會增大,經過幹預治療後最大差值也不應超過4.6mmol/L。

測糖化血紅蛋白 這是反映近三個月來血糖平均水平的一項指標,正常值是小於6.5%,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能控制在6.5%以下最為理想,至少應控制在7.5%以下才有助於防治各種併發症。臨床經驗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時,空腹血糖會處於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也不會超過10.0mmol/L;如果糖化血紅蛋白超過了7.5%,則表明血糖的波動很大,尤其是餐後血糖不但較高且極不穩定。

測餐後2小時血糖它是一項受多種因素比如進食量、食物種類、心情情緒、運動鍛鍊、檢測時間等影響較大的指標,具有一定的檢測難度,因此有些人從不檢測或是檢測時發現每次測出的結果差別很大。實際上人體每天三分之二的時間處於餐後狀態,因此它的高低對評判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更有意義,也是評價全天血糖穩定性如何的一項主要指標,理想控制目標是小於7.8mmol/L,一般控制目標即至少應當控制在10.0mmol/L以下。

綜上所述,要全面評判血糖控制得好不好,上述三項指標都應進行檢測。實際生活中不少人對餐後2小時血糖檢測較少,這種情況下可以藉助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來對餐後血糖的高低與穩定性做評估,比如:

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糖化血紅蛋白處於7.5%以下,表明餐後血糖控制尚可,可以減少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測次數,表明所採取的血糖控制措施較為合理。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大於7.5%,提示餐後血糖控制不佳,應查找原因調整血糖控制方案,增加對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測,確保全天血糖得到穩定控制。【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不單查空腹和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也是糖尿病
    空腹血糖只表示抽血瞬間血糖情況,受影響因素多,與進餐多少、動動強度有關,有些人在體檢前進餐少,有糖尿病的人也會發生低血糖情況,單一次抽血查血糖正常,使患者誤以為血糖正常,而沒反覆多次複查血糖,導致一部分人已經有糖尿病沒被診斷出來。一、既往診斷糖尿病方法既往診斷糖尿病的方法就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 為什麼血糖偏高,糖化血紅蛋白正常?是什麼原因?
    王先生帶著疑問來到就診,醫生詳細了解他的病情後,確診他得的就是糖尿病。進一步檢查結果也證實了醫生的這一判斷。 很多患者都有過王先生這樣的情況發生,就是在家血糖測的值偏高,一到醫院化驗糖化血紅蛋白就正常。針對這種情況,請聽我來給大家細細講解。
  •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哪個升高更嚴重?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雖然和健康人進食相同的量,但是由於胰島素功能受損,食物刺激的胰島素分泌不足以使血糖降回正常範圍,便出現了餐後高血糖。 無論是空腹血糖高還是餐後血糖高,對人體產生的影響都很大,只不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反映的是糖尿病的不同階段。 早期糖尿病的敏感指標是餐後血糖。 還以爬樓梯為例,空腹血糖相當於休息狀態,餐後血糖就相當於爬樓梯。
  • 血糖控制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是多少?能否取代日常測血糖
    #百裡挑一#有一個剛患病的糖友問我,去醫院檢查血糖,結果醫生還給開了一個檢查是糖化血紅蛋白,本來自己的空腹血糖並不高,只有5.9mmol/L,但糖化血紅蛋白是7.1%,結果醫生說我血糖控制得不好,這是怎麼回事呢?空腹血糖不是不高嗎?這個糖化血紅蛋白又是什麼指標呢?
  • 餐前空腹血糖,判斷可靠嗎?
    早期表現為蛋白尿、浮腫,晚期發生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還會引起心腦血管併發症。 體檢時常用的血糖指標有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等。空腹血糖一般是指在早晨的6~7點左右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到有些人在8點以後到醫院檢查空腹血糖,其實這個時候的血糖已經失去了早餐前空腹的意義。
  • 有糖尿病的人,從糖化血紅蛋白高低能獲得4條信息,你讀懂了嗎?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糖尿病的人都知道,每三個月要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它可以反映近三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被當作是評判近一段時間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標準,同時也是預測併發症發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對尚未服用降糖藥的人是否需要服用降糖藥了,
  • 診斷糖尿病的新指標來了,糖化血紅蛋白≥6.5%!
    糖化血紅蛋白就是血糖和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也就是早先說的血色素結合的產物。血糖要總是高了,和血紅蛋白結合的就多了,糖化血紅蛋白就會升高。這個糖化血紅蛋白有個特點,一旦結合形成了,就分不開了,變不回去了,所以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平均血糖的水平。
  • 我為什麼要查糖化血紅蛋白
    「這些年就沒有醫生建議您做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嗎?」我還是有些困惑。「以前我在山西老家的時候,確實沒人讓我查什麼糖化血紅蛋白,我聽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來北京以後,才有醫生讓我做這個檢查,而且不止一次,不過每次都讓我拒絕了。」老人答覆我。「難道醫生沒有告訴您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非常重要嗎?」我感到不解。
  • 王先生空腹血糖正常,卻被診斷糖尿病,這兩點莫忽視
    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大多是升高的,同時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口乾、多尿等症狀。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的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1.6%,糖尿病的患病人群高達一億之巨。這一億多糖尿病人,會有少數病人的空腹血糖正常,但是仍然被診斷為糖尿病,這是什麼原因呢?
  • 糖化血紅蛋白成為糖尿病診斷新指標,這個值有何意義?為你詳解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除了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等血糖指標以外,大家一定也經常聽說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而在我國今年11月份最新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更是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了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到底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人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什麼意義
  • 糖化血紅蛋白有時也出錯
    HbA1c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持續且不可逆地進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應的產物,其壽命與紅細胞的壽命相同,HbA1c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降糖藥物等因素的影響。與隨機血糖相比,糖化檢測值不受一時偶然因素的影響,與採血時是否空腹無關,因而穩定性更好,能評價糖尿病患者在90天內血糖控制總體狀況。
  • 根據3種人群判斷:餐後血糖10mmol/L高還是不高?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餐後血糖控制更有助於糖化血紅蛋白達標,長期的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明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把餐後血糖控制好。有朋友私信諮詢:吃了飯後血糖明顯升高了,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L,這算高嗎?
  • 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多久測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你會收穫以下知識:1.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2.糖化血紅蛋白有什麼作用?3.糖化血紅蛋白紅知道對少才對?糖尿病在我國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慢性病,目前我國患者數量十分龐大。根據之前的數據統計,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7%的人患有糖尿病。
  • 空腹血糖6.8,要不要服用降糖藥?如何把握藥物幹預的啟動時機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空腹血糖6.8mmol/L,要不要服用降糖藥?這是很多發現高血糖的人最常問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地用「要」或「不要」就能回答的,需要做具體的分析後再做決定,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 聽說過血糖,但你知道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嗎?
    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中,而紅細胞的正常壽命約為 120 天,所以,糖化血紅蛋白的代謝時間就是120天左右。所以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可以了解最近 2 - 3 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對糖尿病患者有什麼臨床意義呢?
  • 冬季控糖從空腹血糖開始 最好小於6.1mmol/L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風向標  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標準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否達標,與空腹血糖數值密切相關。為控制好血糖,從而預防糖尿病併發症,需保證糖化血紅蛋白達標,而這第一步就是需要先使空腹血糖達標。
  • 血糖和血脂化驗單常有好幾項!醫生手把手教您看血糖血脂化驗單
    二、血糖化驗單血糖常規的化驗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1、空腹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參考值:氧化酶法:3.9~6.1mmol/L ;鄰甲苯胺法:3.9~6.4mmol/L在進行空腹血糖檢查前,保證
  • 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區別在哪裡?多數人分不清楚
    文/營養師周啟祥我國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後,已經超越美國成為糖尿病患病人數排名世界第一的「糖」大國。而糖尿病的知曉率不足一半,也就是說,有差不多一半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照常吃照常喝。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身體出現了明顯的症狀,或者是在某次的體檢時,才知道自己已經是糖尿病患者了。
  • 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蛋白之間的聯繫,為您分享相關建議
    糖尿病人也許都知道,一般過3-6個月左右的時候都會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顧名思義,就是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相互結合的一種產物,這其實也是反映出血糖控制程度的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指標。反映的就是被檢查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的水平。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 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4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達 3.82 億,2035 年患病人數將達 5.92 億。每年有 490 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即每 7 秒就有 1 人死亡。在我國,2014 年共有 9,629 萬糖尿病患者,佔全球發病人數的三分之一,預計到 2035 年,患病數將增至目前的 1.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