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家姜慶五:現有證據不足以說明變異病毒的致病性、傳播性發生改變

2020-12-24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

當地時間12月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初步分析表明,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而就在12月23日,英國政府宣布又發現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已檢測到的兩例感染與從南非來的確診病例有接觸。

英國之外的多個國家,比如義大利、荷蘭、丹麥等也出現與變異病毒相關的病例。目前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收緊疫情防控措施,嚴控病毒傳播。

實際上,從年初至今,新冠病毒變異的消息一直未斷。新冠病毒變異會帶來哪些影響?此次變異與多國新增病例陡增有何關係?已研發的新冠疫苗還有效嗎?

就上述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流行病學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姜慶五。

並沒有變異提高傳播性的實際證據

《中國經營報》:近日,包括英國在內多國出現感染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這是否說明目前新冠疫情流行態勢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

姜慶五:我從倫敦的朋友處了解到,當地市民目前還比較平靜,目前人群的進城出城是過節的現象。有一部分居民借假日出城避一下也是存在的,並不像媒體報導中的形勢那麼緊張。

傳染病的傳播是一種綜合現象,需要綜合考慮病原體、易感者及其與傳染源接觸的強度等綜合判斷,對其中單一因素的影響需要認真地定量觀察才能判斷。英國對新冠病毒開展了系統的觀察,他們對分離出的病毒中的5%以上進行了病毒的測序,這方面的工作是領先的。他們發現部分病毒出現了變異,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正在倫敦以及英格蘭東南部地區傳播,他們理論上認為變異的病毒其傳播速度比原先的新冠病毒要快將近70%。

目前,英國正處於聖誕節前夕,購物、社會活動都相應增加。疾病傳播沒有控制,英格蘭東南部地區原計劃組織數百萬人參與的聖誕節慶祝活動。社會活動增加促使了疾病傳播的速度增快及新發病例增多也不可否認,這些都需要通過認真的流行病觀察與分析才能認定。其實,英國並沒有提供實際的傳播速度快是由病毒變異引起的實際證據。

《中國經營報》:目前多國採取了嚴厲的防控舉措,包括封鎖、禁航等,是否有必要?

姜慶五: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的病毒,每繁殖一代都會有不同,RNA病毒的變異是隨機的。

觀察到病毒變異的現象發生後,英國政府在倫敦以及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拉響了4級警報,進行嚴格限制,同時取消了英格蘭東南部地區原計劃數百萬人參與的聖誕節慶祝活動。這些措施是正確的、積極的。但是對其他國家還是有影響的。各國政府現在採取了嚴厲的措施,如封鎖、禁航等舉措,把防控措施做得嚴厲一些,也可以理解,擔心人員接觸更頻繁,接觸範圍更大,會引發更大範圍的疾病流行。

在傳染病傳播過程中,政府措施嚴格一點,應該對公眾有合適的解釋。此次英國病毒的變異現象,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病毒變異沒有一定趨勢

《中國經營報》:研究稱,變異病毒可能會比普通病毒的傳染性提高70%。對此輪疫情反彈是否與變異病毒有關,你怎麼看?

姜慶五:從現有的證據來看,還不足以說明變異病毒已導致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播性發生改變。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說,還沒有足夠的現場論據來證明這樣的結論。

作為流行病學研究者,我認為此說法需要謹慎,需要有現場觀察的結果證實。現在還不能說病毒變異導致病毒減弱,傳染性在增強。

《中國經營報》:目前出現了不只一種病毒變體,比如南非和英國出現的變體就不是同一個。而此前,新冠病毒也出現過很多變異。這是為什麼?

姜慶五: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樣,都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其特點就是不斷變異,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變異,每繁殖一代都在發生變異,只是變異發生在不同的位置上。

不是所有的變異都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只有當變異對疾病、疾病傳播、致病性等產生影響的時候,我們才需要關注這個病毒的變異。變異是RNA病毒本身的特性,我們阻止不了,但病毒變異的部位及它的致病性和傳播性我們可以觀察到。

這種變異是否會提高傳染性,需要現場的佐證,只是從RNA核苷酸的變化來判斷傳染性增強與否,有點武斷,還應該有現場觀察結果來證實。南非和英國的變異不同,說明病毒變異沒有一定的趨勢。

但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還不太一樣,有人認為新冠病毒沒有流感病毒變異的速度快,這一點,我贊同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流感病毒變異的速度比新冠病毒更快。

如果把病毒演變放到一個較長的時間長河中,RNA病毒變異是必然的現象。目前此病毒在人群中傳播與流行的時間不過也只是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新病毒變異的出現只是一個說法。

目前未對檢測方法、疫苗有嚴重影響

《中國經營報》: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方法的可靠性?

姜慶五:英國報導的新冠病毒的變異出現在病毒的刺突蛋白,目前大多數檢測方法針對病毒基因序列上的多個目標,病毒變異不至於會影響對病毒的檢測。但也有少量檢測方法僅針對病毒基因序列上的單一目標,此基因序列落在變異基因上,那麼此類檢測可能會受到病毒變異影響。試劑公司很清楚他們的產品是否會受到影響。

《中國經營報》:人們也同樣擔心,已研發和接種的新冠疫苗還有效嗎?

姜慶五:新冠病毒的變異只是RNA病毒變異的普遍現象,我們目前不認為新冠病毒變異比一般的RNA病毒更快,沒有證據證明這種變異已經突破了我們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但是病毒變異一直是科學家擔心的事情,需要認真的觀察與研究才能判斷,這些問題我們留給相關的科學家去回答。

目前,很多國家都已接種了疫苗,在沒有病毒變異的情況下,實際上疫苗的有效性也仍有待觀察,也就是說,疫苗的安全性及對人體的保護效果都還在觀察中,現在說變異的病毒會對疫苗的有效性有影響為時尚早。

我更支持世衛組織的觀點,疫苗目前依然有效,變異病毒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還需要通過更多實驗與現場的研究結果來判斷。

《中國經營報》:病毒變異可能影響疫苗有效性,其原理是什麼?

姜慶五:簡單說,接種疫苗,主要是讓體內的免疫細胞能識別病毒具有的特殊的蛋白。疫苗能讓接種者產生被免疫的淋巴細胞與特異性的抗體,特異性的抗體能中和病毒,同時被免疫的淋巴細胞殺死病毒。如果病毒發生變異,也就是病毒的基因發生了改變,病毒表面的蛋白成分可能發生改變,導致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識別變異的病毒。那麼,疫苗對病毒效果就無法顯現。

(編輯:郝成 校對:彭玉鳳)

相關焦點

  • ...發現境外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專家稱尚無證據證明其增加致病性
    1月3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盧洪洲,就此次境外病毒變異問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尚無任何證據能證明此次境外發現的病毒變異增加致病性。仍需要更多實驗室內的細胞實驗以及動物實驗進一步確認其感染性。▲盧洪洲是什麼促使病毒變異?免疫脆弱人群或是發生變異關鍵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
  • 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 專家:其致病性有待評估
    【解說】近日,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在英國部分地區蔓延。目前包括丹麥、荷蘭等多國已出現感染變異病毒的病例,多國緊急限制英國人員往來。英國政府相關部門介紹,變異病毒的傳播速度比原先發現的病毒快70%,但暫無證據表明變異病毒更致命或疫苗對其效力會削弱。  【解說】如何看待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力的增強?病毒的傳播性增強和致病性是否存在關聯?相應的防控措施是否還需要提高?
  • 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播性高出70%,專家提示:做好這些元旦可以回家
    「早期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新的變異病毒已經失控,我們需要控制它。」12月19日、20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和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相繼發表的關於新冠病毒變異的最新情況引發了世界關注。
  • 面對英國新冠突變株,亟需知道:傳播力、致病性怎麼樣?現有疫苗是否還有效?
    致病性怎麼樣?現有疫苗是否還有效?已感染新冠的人抗體是否還有效?科學家們已經基本確定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多數人都判斷此變體更容易傳播(儘管有些研究者還在尋求更多證據)。而關於致病性問題,迄今為止還看不出新版本有毒力加劇的表現。
  • 上海、廣東發現境外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專家稱尚無證據證明其...
    1月3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盧洪洲,就此次境外病毒變異問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尚無任何證據能證明此次境外發現的病毒變異增加致病性。仍需要更多實驗室內的細胞實驗以及動物實驗進一步確認其感染性。▲盧洪洲是什麼促使病毒變異?免疫脆弱人群或是發生變異關鍵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
  • 深度:新冠病毒都發生了哪些變異?哪些變異是重要的?
    但是,有關這種病毒從哪裡來?什麼時候開始感染人類?病毒都發生了哪些變異?其中又有哪些變異是重要的?等系列問題都有待於回答。要回答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遺傳流行病學,即對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和基於人群的調查。
  • 研究稱病毒已「變異」,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其中,S型與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更接近,為相對古老的病毒版本,但它只佔103個病毒基因組研究序列中的30%;而相對「年輕」的L型更為流行,佔70%。論文推論,可能由於L型有更強的傳播性和(或)更快的複製效率,從而比S型更具侵略性。此消息引發大眾焦慮:病毒變異會使疫情防控壓力更大嗎?《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 媒體刊文解讀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播性或增加,但不會更致命
    本文綜合多家外媒報導,並結合記者對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的採訪,對英國新冠病毒新變種的最新情況做了梳理。變異新冠病毒傳播性或增加,但不會更致命據《紐約時報》21日最新消息,英國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是一種新的超級病毒,它只是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而出現的眾多變種之一。
  • 病毒變異是否影響它的致病性和傳播力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變異引發關注。公眾對於冠狀病毒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病毒變異是否影響它的致病性和傳播力等問題產生很多疑問,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諮詢了多位基因組學領域和病毒學領域的學者。
  • 傳播性變強!新冠突變毒株的致病性還有什麼變化?
    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仍在不斷攀升,在此過程中,病毒的變異動向受到了科學家的密切關注。其中,一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變異尤其引人注目。自2月下旬起,這種病毒株漸漸在世界各地佔據主導,目前已成為感染人數最多的毒株。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 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
  • 新冠病毒變異後現有疫苗還管用嗎?鍾南山回應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21日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英國新報告的變異病毒所致疾病的嚴重程度有所增加。即使病毒傳染性稍有提高,也並不意味著疫情失控,相信通過努力抗疫,病毒傳播仍可被阻斷。有媒體報導說,這種變異病毒的基因序列上出現了23個突變,數量較多,令人擔憂。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疫苗會失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多項研究解謎:新冠變異毒株傳播力更強 為何疫苗仍有效
    英國政府2020年12月14日公布了出現變異新冠病毒的情況,這一變異病毒被命名為B.1.1.7突變株或「VOC-202012/01」。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裡斯·惠蒂12月1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根據對變異病毒傳播特性的研究以及相關數據的初步模型分析等,專家們認為這一變異病毒「能夠更快地傳播」。這使得全球通過展開免疫運動以結束新冠大流行的期待,又有了新的不確定性。
  • 變異新冠病毒是「加強版」嗎?疫苗還有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
  • 變異新冠病毒是「加強版」?疫苗還有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新冠病毒突變毒株席捲全球,《科學》確認其傳播性更強
    如今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早已不再是與年初相同的毒株。自疫情爆發後,新冠病毒不斷演化,並在關鍵位置上發生突變。目前,帶有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已成為感染全球的主要毒株。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科學》論文,在可信的新冠感染模型中,正式確認這個突變增強了病毒的傳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