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衛星將發射 衛星將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並服務全球

2020-11-23 川北在線網

中學生衛星將發射 衛星將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並服務全球

時間:2016-04-24 22:0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學生衛星將發射 衛星將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並服務全球 ◆今年第四季度計劃發射的微小衛星2U立方星。本組照片由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攝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參與設計的微小衛星,1U立方星已於2014年6月在烏克蘭成功發射,用於航天科學研究與教育,並設立衛星地

   原標題:中學生衛星將發射 衛星將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並服務全球

  ◆今年第四季度計劃發射的微小衛星2U立方星。本組照片由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攝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參與設計的微小衛星,1U立方星已於2014年6月在烏克蘭成功發射,用於航天科學研究與教育,並設立衛星地面測控站對衛星進行實時監測。它是我省內設立的 衛星地面測控站。

  今天是我國 航天日,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啟動「航天夢,沈航情」航天日系列慶祝活動。學校將邀請百餘名學生來校參觀微小衛星系統,了解相關知識,並表示,將於今年下半年發射第二顆微小衛星。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的微小衛星先進技術研究中心,在衛星地面測控站內,幾位同學和老師坐在電腦前,對屏幕上顯示的微小衛星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

 

  研究中心相關負責老師介紹,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衛星統稱為「微小衛星」。該中心的老師指導研究生、本科生參與,並與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合作,共同設計研製微小衛星系統。其中1U立方星搭載方式發射已於2014年6月發射成功,它重1.7千克,規格為140mm×140mm×120mm,目前運行良好,地面站可對其進行實時監測。

 

  在地面測控站的一側放置臺上,放著一個比紙抽略大的長方體,這是今年第四季度,該中心計劃發射微小衛星系統中的2U立方星。它作為40顆從國際空間站方式投放衛星之一,現已交付。其重量為2千克,規格為100mm×100mm×200mm,軌道高度為415千米,有效載荷任務是對90到380千米大氣低熱層進行探測。這顆微小衛星屬於「QB50」計劃,它是歐盟在FP7框架下,由比利時馮卡門研究院牽頭,聯合全球50個大學或研究所共同參與的一箭多星計劃。

 

  目前,這個衛星地面測控站可以接受中小學團體預約參觀,微小衛星先進技術研究中心的老師和同學們講解關於衛星方面的知識。a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枚中學生製造衛星明年發射 將提供免費服務
    昨日,記者從中國首個航天日活動獲悉,北京八一學校將於明年發射一顆低軌道中學生科普衛星,這也是我國第一顆由中學主導並發射的衛星。  對於參與衛星製造和發射的學生團隊,朱凱表示,中學生團隊將以高中生為主,並吸納少量初中科技特長生作為輔助。因此,學校也計劃隨後在學校內部公開選拔近20位團隊成員。這些未來的「航天專家」主要以特長生為主,確實愛好天文,在物理、化學等方面突出,經過公開報名、專家面試的方式確定最終人選,團隊總體規模將控制在20至30人之間。未來,他們將分組展開工作,完全參與到衛星的各個環節。
  • 衛星運行軌道科普·地球篇
    該軌道上主要運行的是國際空間站,或者將於其對接/從國際空間站撤離的飛船等,以及從國際空間站發射的衛星(對,國際空間站可以發射衛星,主要是從希望號實驗艙發射,或是太空人出艙手動「扔」出。主要為小型或微型衛星)。
  • 長二丙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11月12日10點45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茫茫雪原上拔地而起,成功地將實踐十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副部長牛紅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副總經理袁家軍及有關單位的領導親臨發射現場指導此次發射。   實踐十一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製,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   用於發射的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研製,是我國服役時間最長、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
  • 美空軍將發射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衛星監視他國衛星
    據外媒披露,美國空軍新近宣布,將於今年適當時機發射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衛星,以進一步推進其「控制空間」計劃的實施。據悉,該衛星系統將配備新型光電傳感器,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附近,能夠利用其獨特的位置優勢來追蹤在軌太空飛行器,這種「能監視衛星的衛星」投入實際應用,標誌著美國「控制空間」戰略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2020-11-0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印度成功發射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重1360公斤
    印度成功發射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重1360公斤】【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新德裡10月17日電(記者江亞平)印度空間研究機構17日宣布,印度「資源衛星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2020-12-06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低軌道衛星行業運行現狀,低軌道衛星系統將是未來6G技術基礎
    2019年,全球 共發射505顆衛星,其中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的佔比分別為33%、22%、3%。,衛星通信(系統)可分為低軌道(LEO)衛星通信、中軌道(MEO)衛星通信和高軌道(GEO)同步衛星通信。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據了解,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組網。  「這種包含3種不同類型軌道衛星的混合星座設計是北鬥系統獨有、國際首創,將有效增加亞太地區衛星可見數,為亞太地區提供更優質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
  • 中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1)
    原標題: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4月20日深夜,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據了解,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組網。
  • 極軌衛星和同步衛星
    氣象衛星的軌道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太陽同步軌道,一種是地球靜止軌道。按照前一種軌道運行,衛星每天對地球表面巡視兩遍,其優點是可以獲得全球氣象資料,缺點是對某一地區每天只能觀測兩次。
  • 中國人造地球衛星有幾種運行軌道?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器和大部分對地觀測衛星運行在低軌道。其中「神舟」等載人太空飛行器運行在300~500千米高的軌道。如果再高,太空飛行器將進入或接近地球輻射帶,對航天員造成傷害;若低於300千米,則殘餘大氣阻力明顯增加,保持太空飛行器軌道需要消耗的推進劑太多。
  • 6顆行星衛星將進入地球軌道!
    2019年8月29日,地球SkySat觀測衛星發現了伊朗火箭發射失敗的殘骸。2020年中期,SpaceX公司將再發射六艘SkySat太空飛行器,作為SpaceX公司的Starlink網絡衛星任務的共乘車載荷。這些地球觀測衛星將跟隨SpaceX公司即將發射的兩顆衛星一起升空。
  • SpaceX在佛羅裡達恢復極地發射軌道,發射阿根廷衛星,60年來首次
    本月晚些時候,SpaceX將發射阿根廷SAOCOM-1B雷達觀測衛星,同時將極地軌道「極地走廊」的發射返回到佛羅裡達太空海岸,這創造了歷史。當時,VAFB是美國唯一一個用於極地軌道發射服務的發射場。後來,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此前曾宣布,可以在2017年重新開放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極地軌道發射走廊,而這條發射軌道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沒有使用過了。從佛羅裡達的極地軌道發射的選擇增加了SpaceX發射的能力,以簡化其發射清單,該公司在佛羅裡達州東海岸的兩個發射臺。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 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份將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5月份,我國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這是北鬥三號第29顆全球組網衛星,同時也是第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此類衛星在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上發揮關鍵作用。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
  • 中國發射全球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
    「高分四號」衛星發射現場(新華網西昌12月29日消息)12月29日0時0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專項(高分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通過系列高解析度衛星的發射,到2020年形成我國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能力。
  • 中國航天成功將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每日科技網】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研究院」)藉助「一箭九行星」,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孫聞)中國科學院空間碎片專家12日表示,俄美衛星相撞後產生的碎片可能對我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影響。「這個碎片雲會對軌道高度在700公裡到900公裡範圍內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較大影響。」他說,「這個軌道高度內有許多應用衛星,包括我國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資源一號等對地觀測衛星。」都亨介紹,描述衛星運行的參數有傾角、速度、近地點和遠地點等,目前可以用這些參數來描述俄美衛星碎片雲的運行姿態。他說:「如果目前在用衛星與碎片雲在同一軌道高度,而且傾角相同的話,發生碰撞的概率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