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非法貿易信息正悄然入駐短視頻平臺,利用短視頻來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尋找潛在的買家或賣家成為網絡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新動向。
1月14日,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偵查系副教授姜南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打著「萌寵」「寵物」等標籤將野生動物拍攝上傳至短視頻平臺本身並不違法,但當前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實踐中,卻存在著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犯罪團夥利用短視頻的形式發布廣告、尋找潛在買家的新型違法犯罪行為,這種情況下,犯罪分子將相關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上傳到短視頻平臺的行為,是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一個環節。
姜南表示,短視頻平臺及相關網際網路行業應當加強自身建設,以防被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犯罪團夥利用,乃至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提供服務。
另外,在整治利用短視頻平臺為廣告發布渠道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問題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網信辦、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應加強合作、精細化執法。從短視頻內容中搜刮出隱藏的非法產業鏈,對包括利用短視頻在內的各類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違法犯罪實施精準打擊。
以展示「萌寵」之名刺激網民的購買慾
近日,有國內動物保護組織美境自然(BRC)調查發現,在2020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短短一個月內,僅快手、抖音、bilibili三家短視頻平臺上就有399個帳號發布涉嫌違規拍攝、販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視頻,粉絲量逾1024萬,總播放量逾1738萬,點讚量超30萬。
這些被調查的野生動物包括CITES附錄I或附錄II物種灰鸚鵡、藪貓、水獺、緬甸星龜、紅隼、象、海龜、平胸龜和黃額閉殼龜;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亞洲象、紅珊瑚和紅隼;地方重點保護動物鱟。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人工繁育和經營利用上述物種必須去當地林業或農業部門取得相應的證件和審批。
一些網絡用戶以分享「萌寵」為由,拍攝分享這些重點保護野生保護動物,內容包括與這些野生動物的親密接觸以及個人如何進行飼養等。
BRC認為,這類野生動物的短視頻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網民的購買慾。在此類內容分享中,視頻用戶展示了與野生動物之間建立的如「寵物」般的親密感,以至於觀看視頻的網友在評論區表達了對這些野生動物強烈的購買興趣並詢問通過何種渠道可以對這些野生動物進行購買。
短視頻平臺上發布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獺的視頻截圖
「此類視頻存在非正向引導的負面效果,即此類帳號的擁有者雖然本身不涉及非法貿易行為,但由於缺乏正確的信息輸出會錯誤引導並引起公眾的購買慾望。」BRC表示,通過調查,有高達67%的此類視頻能夠推動、引起網民表達購買意向,用戶在這些視頻的評論下方往往會表達出強烈的購買慾望,進而增加了非法貿易的風險。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潛藏在短視頻分享之中
事實上,野生動物的非法販賣行為已經滲透進了短視頻領域。2020年3月20日,河北唐山市場監管總局對外通報了一起借快手短視頻銷售野生動物的案例。2020年2月28日,河北唐山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接到群眾舉報,反映有人在快手短視頻上銷售野生動物。3月2日,該局聯合公安機關對當事人位於路北區韓城鎮宋二村村西的林地養殖場進行現場突擊檢查,現場查獲疑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12隻、白腹錦雞1隻。
姜南指出,「萌寵」「寵物」主人通過短視頻分享其與野生動物的親密關係,有別於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發布廣告、利用網際網路違法出售、購買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利用網際網路非法貿易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但不禁止「萌寵」「寵物」主人通過短視頻分享其與野生動物的親密關係;因此,將「萌寵」「寵物」等上傳到短視頻平臺的行為並不違法。相反,有些涉及野生動物的科普類短視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民眾愛護野生動物的情感,提高民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但姜南也同時指出,當前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實踐中,確實存在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犯罪團夥利用短視頻的形式發布廣告、尋找潛在買家。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分子將相關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上傳到短視頻平臺的行為,是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一個環節。
例如,2018年江蘇揚州警方就辦理了一個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從事非法獼猴貿易的犯罪團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趙志斌等通過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發布獼猴相關視頻和出售信息,於2016-2018年間共非法出售13隻獼猴。2019年6月,趙志斌因犯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同夥董紅巖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半。
姜南表示,短視頻平臺及相關網際網路行業應當加強自身建設,防止被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犯罪團夥利用、乃至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提供服務。
短視頻平臺應做精細化的內容監管
利用網際網路從事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是一種新型犯罪,是各國治理野生動物犯罪的一個難題。利用短視頻來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尋找潛在的買家或賣家,則是網絡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新動向。
姜南建議,整治以短視頻平臺為渠道的網絡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應儘量避免採用「禁止發布傳播野生動物短視頻」這樣的簡單方式,而是應當採用綜合治理的方法。
首先,應通過公共教育,進一步提高公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目前各級宣傳部門和科研教育部門在不斷嘗試進行野生動物的科普工作,短視頻平臺也是可以利用的一個工具。
其次,應鼓勵短視頻平臺及相關網際網路行業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行業自律。《網絡安全法》第九條規定「網絡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如果短視頻平臺及網際網路行業承擔其社會責任、加強自律,如發現有帳號經常發布這些短視頻,並涉及到一些暗示性的非法銷售和貿易內容,那麼這個平臺有義務向有關部門舉報這方面信息,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成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工具。
再次,在治理利用短視頻平臺的相關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問題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網信辦、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應加強合作、精細化執法。在2020年7月30日召開的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網信辦6部門聯合啟動打擊整治破壞野生植物資源專項行動;在實踐中,還需要基層的林草部門、漁政部門、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和網信部門完善合作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信息共享和情報共享,做精細化的內容監管,從短視頻內容中搜刮出隱藏的非法產業鏈,對包括利用短視頻在內的各類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違法犯罪實施精準打擊。
針對個人利用短視頻分享野生動物的行為,姜南指出,短視頻平臺曬出的「萌寵」「寵物」中,有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許可證」,第二十八條規定「對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可以憑人工繁育許可證,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驗的年度生產數量直接取得專用標識,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保證可追溯。」因此,短視頻平臺可以通過完善行業經營規則,要求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涉及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寵物視頻時,提供相關許可證件或專用標識等。
同時,姜南建議林草部門也可以採用網際網路或區塊鏈技術,為收養、收藏少量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寵物主人申辦人工繁育許可證提供便利,為短視頻平臺等網際網路行業及社會公眾查詢相關人工繁育許可證、專用標識提供便利,以壓縮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