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作為高蛋白,為什麼沒有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2020-11-09 FUN知識點

黑猩猩吃螞蟻,既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動手能力,還補充了身體所需的蛋白質,人類咋就沒有以昆蟲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首先要澄清一點,黑猩猩的蛋白質不純粹靠吃螞蟻。其次,看看未經加工的螞蚱、蜘蛛、蠶蛹、蝗蟲,大部分人食慾就已經減半了,再想到咀嚼它們時的口感,吃昆蟲的念頭立馬就能煙消雲散。除了賣相和口感上的不足,人類想靠昆蟲補充蛋白質,不僅耗時耗力,可能還有喪命的危險。

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長久以來,人們都會從肉類、豆類、堅果和種子中攝取蛋白質。

尤其是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掌握了狩獵技能後,捕食對象越加豐富起來,狩獵工具的進步、長途奔襲的能力以及協調合作的方式,都讓捕獵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成為可能,一次捕獵行動就能夠獲得足夠的肉類,相比較之下,看似簡單的捉昆蟲,其實要費勁得多。

昆蟲遍布世界的角角落落,數量和種類都很多,仿佛唾手可得,但是捉過昆蟲的朋友都有切身體驗,捕一隻昆蟲往往比捉一隻小動物更難,有能飛會跳的,有能變色隱形的,有能噴射毒液的,有像蜜蜂那樣能蟄咬人類的,捉只昆蟲得不償失。

另外,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了,黑猩猩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並非螞蟻等昆蟲,一方面它們所食用的植物根、莖、葉、瓜、果、種子中含有植物性蛋白,另一方面黑猩猩會掏鳥窩吃鳥蛋,也會依靠群體的力量捕食紅疣猴、黑白疣猴等等。所以,雖然昆蟲是高蛋白毋庸置疑,但是要想單純從昆蟲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其他靈長類動物來說,都是自行給生存增加難度。

難以捕捉只是人類不以昆蟲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次要原因,畢竟勤快點兒也能克服,但是過敏就是危及性命的大事兒了。每年都有關於食用昆蟲不當而造成的過敏事件發生,昆蟲本身所攜帶的細菌,蟲身所殘留的農藥,以及高蛋白過敏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事實上,由於昆蟲的形態和行為與哺乳動物有很大差異,而且它們對人類來說是「未知的」和「看不見的」危險,所以大多數人對於昆蟲還有與生俱來的恐懼與厭惡,有的人甚至會有「昆蟲恐懼症」,在看到昆蟲時會出現出汗、緊張、瞳孔放大、皮膚發癢等生理反應,別說是吃了,看到都是巨大的挑戰。

當然,也有研究認為,昆蟲作為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的潛力很大,它們不需要耗費過多資源就能大量繁殖,同時排放的溫室氣體也很少,環保、高產又優質。然而,要吞下昆蟲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心理障礙,不知道您如何呢?

相關焦點

  • 昆蟲是未來人類的主要動物蛋白來源?澳大利亞倡導全民「吃蟲」
    為何不吃昆蟲?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奇怪,很多的人可能更想反問回去:「為什麼要吃昆蟲」?近年來澳大利亞昆蟲蛋白協會的創始人亞傑女士和眾多學者、專家,一直在致力於倡導當地人吃昆蟲,將昆蟲視為一種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
  • 「圖」未來我們將以黃粉蟲作為蛋白質來源
    世界人口仍在高速增長,但耕地面積卻因為汙染、城市化等諸多原因而大幅減少,因此糧食短缺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根據最新《Journal of Insects as Food and Feed》(昆蟲作為食物和飼料)論文中,研究人員闡述了將昆蟲作為人類食物來源和牲畜食物來源的理由。
  • 未來昆蟲會成為人類主要食物?會帶來什麼好處?優缺點明顯!
    未來昆蟲會成為人類主要食物?會帶來什麼好處?優缺點明顯!「昆蟲宴」可能在南方很多地區比較常見,在北方昆蟲雖然被端上了餐桌,但是不會出現大面積以昆蟲為主要食材的情況。除了我國之外,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吃昆蟲的情況,在自然界當中已經有上千種昆蟲被列入了食物清單,它們已經被人類端上餐桌成為了日常享用的佳餚,甚至連人人都喊打的蟑螂也在人類的食物清單之內。不敢想像還有什麼東西是人類不敢吃的。蟑螂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就是一種非常骯髒的生物,它們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角落當中,尤其是南方潮溼的環境中更是蟑螂的天堂。
  • 可食昆蟲有潛力成人類新食物 吃昆蟲都有啥好處?
    中新網5月15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5日報導,由於全球食物短缺和尋找更營養、更生態食物的目標,消費者和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非傳統食物來源,可食昆蟲最有潛力成為人類的新食物。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深專家朱莉婭·繆爾表示,對於20多億人來說,吃昆蟲並不是新聞,而是日常行為。資料圖:2017年6月,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家小食品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型餅乾,這種餅乾由蟋蟀製成。該公司在自己所有的農場裡定期培育蟋蟀,為餅乾提供所需的原料來源。
  • 「高蛋白嘎嘣脆」「比蝦片還香」 昆蟲宴你敢吃嗎?
    「中華螳螂的成蟲含蛋白質、脂肪、多種礦物質,它所含的18種胺基酸中有8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聽著專業老師顧俊傑以及主辦活動的同學們的介紹,不少學生也開始卸下防備,嘗試著品嘗昆蟲的美味。  葛秋林跟記者表示,這次活動對她了解昆蟲文化很有幫助,「這種『邊吃邊聊』的互動更容易讓人記住昆蟲的特點、味道。」
  • 昆蟲食用的萬年歷史,動物的蛋白來源,其營養價值不容小看
    眾所周知,昆蟲是可以食用的,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外國,記載著人類吃昆蟲的歷史已經有三千多年了。為什麼要吃昆蟲呢?因為昆蟲不僅生長快又容易捕捉,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雖然不同昆蟲種類其中的成分差異很大,但一般來說,昆蟲都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質和脂肪酸,所以即使吃再多的昆蟲也不會胖。雖然昆蟲已不再是現代生活中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但食用昆蟲的習俗仍在一些地區盛行,約有1300種昆蟲被列為可食用昆蟲。因此昆蟲的營養價值並不比我們通常吃的肉的營養價值低。
  • 腫瘤患者飲食為什麼提倡高蛋白、高脂、低糖?
    石漢平教授多次強調:腫瘤患者的營養幹預建議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糖」的營養模式。近年來越發趨於保守,建議變為「高蛋白、適宜脂肪、低糖」的模式。 據相關實現表明,將不同腫瘤細胞株細胞在不同葡萄糖濃度條件下培養120小時,發現:0.5mmol/L葡萄糖時多數腫瘤細胞生長抑制;沒有葡萄糖(0mmol/L)時,所有腫瘤細胞株細胞的生長均得到顯著抑制,據此,減少葡萄糖供給成為荷瘤患者的重要治療原則。
  • 令人吃驚的蜚蠊目昆蟲
    蜚蠊目昆蟲是蟑螂的學名,只有不到1%的蟑螂會對人類造成困擾,但我們卻對它們的全體都抱有成見。99%的蟑螂並不屬於害蟲,都承擔著重要的生態作用,是自然界出色的分解者,有的已經成為我們的寵物。犀牛蟑螂有一定智商,已成為人類的寵物犀牛蟑螂身上沒有異味,有一定智商,作為寵物可以被訓練一些簡單的動作
  • 令人吃驚的蜚蠊目昆蟲
    蜚蠊目昆蟲是蟑螂的學名,只有不到1%的蟑螂會對人類造成困擾,但我們卻對它們的全體都抱有成見。99%的蟑螂並不屬於害蟲,都承擔著重要的生態作用,是自然界出色的分解者,有的已經成為我們的寵物。犀牛蟑螂有一定智商,已成為人類的寵物犀牛蟑螂身上沒有異味,有一定智商,作為寵物可以被訓練一些簡單的動作。在一些國家的寵物店,普通的一隻售價為150美元,品相好一點可以賣到1000美元。犀牛蟑螂主要產於澳大利亞,在中國很少見,相信可以賣出很好的價格。
  • 未來的昆蟲食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規食物的10種昆蟲
    根據專家的預測,在未來,地球上的人們可能會開始普遍接受昆蟲作為食物。這與地球環境的破壞,人們接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關係。更為重要的是,昆蟲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可持續性。富含蛋白質的蟲子是完美的肉類替代品,只要我們能克服它的味道。這不禁讓人開始思考,蟲子的味道究竟如何呢?在未來的肯德基或麥當勞裡,會不會出現炸蟑螂?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未來的昆蟲食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規食物的10種昆蟲。
  • 人類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作為高智慧者,為什麼會害怕昆蟲?
    1作為地球上的霸主,如果從這一角度分析,人類應該沒有會害怕的東西,即使一些大型生物比較兇猛,我們也可以利用各種武器將其擊斃。在某些地方還建立了保護區,防止它們進入人類的生活範圍。其實人類對於這些大型生物也根本就不害怕,因為我們還會去動物園觀摩,即使是一些大型的爬行類動物蛇,我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會嘗試與其接觸。人類害怕的反而不是這些大型生物,而是一些小型的昆蟲,這些昆蟲比人類要小很多,大多數人看到這些昆蟲的恐懼遠遠超出了一些大型兇猛的生物。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現象呢?
  • 日本科學家轉而使用絲蟲作為新冠肺炎疫苗
    在他的項目中,每一種蠕蟲都是一家工廠,生產一種蛋白質,作為生產疫苗的關鍵材料。Kusakabe說,可以研製口服疫苗,目標是2021年開始對人類進行臨床試驗。在日本西部福岡九州大學(Kyushu University)校園的一棟大樓裡, 「我們大約有25萬株絲蟲,分布在大約500種不同的植物(家族線條)中, 」 Kusakabe說。
  • 科學:為什麼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研究物種進化論的科學家認為,人類並不比其他靈長類動物「進化得更多」,當然我們也沒有在所謂的「進化遊戲」中勝出,雖然極端適應性可以讓人類操控不同的環境來滿足需求,但是該能力不足以讓人類處於進化階梯的最頂端。以螞蟻為例,螞蟻在進化方面甚至比人類更成功,全球螞蟻數量遠超過人類,它們能夠很好地適應生存環境。
  • 科學家敦促你食用昆蟲
    抗氧化劑可以對抗身體中有害的自由基,但是目前關於是否可以通過飲食來增強這種益處的說法暫時還沒有定論。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可食用昆蟲含有高質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但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昆蟲的營養價值因物種而異,差異很大。該報告警告說,在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我們應該吃哪些昆蟲,以及為什麼要吃昆蟲。
  • 為何有人喜歡吃昆蟲,早期人類或是昆蟲狂熱分子,對白蟻情有獨鍾
    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有很多人對於昆蟲有一種特殊的愛好。事實上,我國很多城市都有吃昆蟲的習慣,螞蚱、蝗蟲、知了等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昆蟲,那麼人們為何會對昆蟲有食慾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要追溯到一百八十萬年前,當時在坦尚尼亞,早期人類在這個地方生活著。有研究表明,當時的人類食物構成中幾乎有一半都是昆蟲。
  • 為什麼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依據最新科學評估,黑猩猩生存的時間比現代人類更長,現代人類已繁衍生息30萬年,而黑猩猩已有100萬年的歷史。但是人類與黑猩猩已從進化路線上分離600萬-700萬年。
  • 昆蟲蛋白含量高營養豐富 但易過敏者應慎吃
    核心提示:昆蟲被譽為「高蛋白的美食」,讓許多專家也連連稱讚。但對於吃昆蟲,有人十分喜愛,有人卻十分排斥。那麼昆蟲的營養如何呢?請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王雯為大家講講。
  • 專賣昆蟲零食,廣東人看著都想吐…
    說起投放它的理由,老闆解釋說這是為了讓人們可以養成食用昆蟲的習慣,至少讓他們不再反感。  因為將來地球可能還會再進入冰河期,到時候人們可能會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不得不拿昆蟲作為食物。    老實說,雖然這位老闆想得有點遠,但「食用昆蟲」確實是人類當前應該考慮的事。  不止是他,聯合國也曾在2013年發布了一份關於可食用昆蟲的報告,呼籲大眾要多吃蟲,以應對世界性的饑荒問題。
  • 養殖昆蟲上餐桌可能成為下...
    「蚯蚓實際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它含有54.6%-59.4%的蛋白質,富含所有的必需胺基酸,屬於優質的蛋白,其胺基酸的組成含量不遜於牛奶、豆漿與其他一些魚類。」 「昆蟲是自然界唯一能提供人類必需9種胺基酸的食物。 「蟋蟀含鐵水平高於其它昆蟲。
  • 深度| 昆蟲薯片、人造食品、辣味番茄……未來你PICK哪一種食物?
    2019年,「人造肉 」的熱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顛覆了人類對「肉」的定義。如此所見,我們的食物系統一直在更新變化。有沒有想過,今後我們還會吃些什麼?各式各樣新的食物也許會「顛覆」我們的餐桌。還記不記得今年大熱的科幻災難片《流浪地球》中,2075年,蚯蚓幹成了當時居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雪國列車》中,人們為了活下來竟然吃了十多年的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