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臺灣學生又鬧事這個新聞,我正扭著脖子在星空中尋找1400光年之外的克卜勒452b,由於剛剛飛出去的思緒被打斷,著實有點不耐煩。
「不是剛鬧完嗎?」我繼續仰頭做目光穿越狀。
「這次不是佔領『立法院』,是佔領『教育部』」。
「不是差不多嗎?為什麼鬧?」 我揉揉後脖子,腦子裡塞滿宇宙大事,重量明顯增加了。
「說是課程大綱修改裡面有黑箱」。
「又是黑箱?臺灣實行民主,不是沒黑箱了嗎?」愈發不耐煩,我在找和地球相似度0.98的行星,你偏要和我說相似度100%的黑箱。
「說是又發現了新的黑箱,小朋友們在馬路上寫標語,要求『撒』回」。
「『撒』回!」我終於沒辦法繼續思索人類未來了,人間鬧劇實在太多太可笑。雖然從未找到過外星同伴,但人類也從未感到過孤單。
臺灣高中生「反課綱」,將「撤」寫成「撒」
臺灣哪來這麼多「黑箱」?
「黑箱」本是控制論用語,一個系統,已知其輸入值和輸出值,能夠確定輸入值如何變化成輸出值整個過程的,就叫「白箱」,而無法了解其內部運算結構的,就叫「黑箱」。
應用到人類社會,廣義地說,任何一個決策機構,如果其內部的決策過程沒有讓外界知道、讓媒體和民眾知道,就可以叫「黑箱作業」。
看起來,至少是臺灣媒體,多年來一直都在廣義上使用這個詞,隨便摘錄幾則新聞:臺大校務會議代表批校長遴委會黑箱作業(2005年3月12日);臺灣機票漲不漲?「立委」質疑「民航局」黑箱作業(2005年04月11日);姚文智反駁有線電視換照黑箱作業(2005年08月01日);水公司:徵才未放榜是人事成本,非黑箱作業(2005年08月12日);臺企銀標售案非黑箱作業(2005年09月10日);「立委」質疑原民臺(觀察者網註:指「原住民族電視頻道」)黑箱作業,提案凍結預算(2005年10月31日)……
當然,一旦形成思維定勢,那也就無處不「黑箱」了。
2013年6月21日,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在兩岸服貿協議籤署前一天,發布《我們剩不到24小時了》一文,宣稱協議談判過程「黑箱」,內容不對等。對「服貿」的批判之聲,在全島蜂起,「黑箱」之說洶湧如潮,最終釀成了一場「太陽花」運動。
同一時期,另一個惹上麻煩的「大傢伙」是核電。2013年4月18日,「綠委」批核四小組黑箱,稱「指臺灣電力公司公布的核能四廠『強化安全檢測小組』45人名單,以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為由,名字都以『黃XX』、『李XX』等方式呈現,而且還出現兩次提供名單、專業、年資都不一致情形。」
但「核四」一旦停頓,臺灣就有缺電可能。2014年4月,臺電計劃延長其他核電廠的服役年限,結果又遭批「黑箱政策」。2015年1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批評臺灣當局,稱其「黑箱操弄」資料,引用許多不知出處的數據,沿用臺電過去的保守假設,做出「即使竭盡所能節電,未來仍將面臨缺電」的結論。2015年2月,該組織又批評臺電把燃料棒送往海外,是為了推動核一、核二廠延長服役年限,是核廢再處理的「黑箱」。
今年3月底,臺灣當局試圖加入亞投行。臺灣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7個社運團體號召群眾突襲「馬辦」(觀察者網註:馬英九辦公室),反對「黑箱」入亞投行。「憲兵」及維安人員攔阻時,雙方爆發激烈衝突,部分示威者被抬離現場。臺灣女「立委」也大鬧「立法院」,抗議加入亞投行的「黑箱作業」。
朱立倫以國民黨主席身份,率團赴大陸訪問,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公然聲稱:朱立倫不能將個人或政黨的利益凌駕於全民的利益之上,更不能在兩岸關係上「黑箱作業」。
到了這個地步,被戴上「黑箱」帽子的人,也沒別的辦法了,只好以「黑箱」對「黑箱」。
今年4月29日,馬英九在臺灣「陸委會」兩問蔡英文,民進黨主席所謂維持兩岸現狀是什麼?民進黨事後反而攻擊當局的兩岸政策沒有遵循民主程序,是「黑箱作業」。馬辦發言人反駁,當年「兩國論」才是兩岸關係史上最大的「黑箱作業」。
這就是本次課綱微調風波的大背景。臺灣上空本來就已經是「黑箱」滿天飛了,而抗議者大多是中學生,還在人生的模仿和學習階段,也不可能有什麼獨創,於是「教育部」在劫難逃,「黑箱作業」的帽子被小朋友們瓷瓷實實扣在了頭上。
臺灣高中生等在街頭「反課綱」,點蠟燭,以黑傘象徵「黑箱」
支持當局的人,雖然大多不是連語文都沒學好、寫個標語都錯字連篇的中學生,但除了「黑箱」又能拿出什麼新詞來呢?作家銀正雄針對蔡英文「(課綱微調)不夠客觀專業」的指責發文質問,讓她指出具體哪些課綱,依據標準為何。「倘若無法回答,能不讓人質疑蔡英文把黑手伸進高中校園,灌輸學生仇恨觀念,誘使他們在大太陽底下為她賣命,背後能無黑箱作業?」
他還指出蔡英文禮讓第三勢力(觀察者網註:今年5月,民進黨與進步連線交易,至少讓出4個選區)一事,「搞暗盤」氣得綠營議員率眾抗議,「十足反映出她才是臺灣最大的『黑箱』」。
「反黑箱」走火入魔就等於反民主
從民間攻訐到當局辯駁,從雞毛蒜皮到「大政方針」,臺灣的「黑箱」數量必定如鏈式反應般翻倍增長,因為一個「黑箱」至少會引出同類的、對立的、連帶的幾個方面的一連串「黑箱」。
所以,臺灣的「民主」越開展,「黑箱」也就越多,直到「黑箱」變成了所有反對意見的最簡化的、最廉價的、最不用多做解釋的「通用」理由,只要我不滿意,對方就是「黑箱」!
以這次課綱微調為例,社會科的微調程序和數學、自然科完全一致,同樣召開了多場高中教師座談會,聘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組成檢核工作小組,進行課綱檢視,並諮詢參與「工作圈」的各科種子教師。微調參考了各方面的意見,參與者眾多,何來「黑箱」之說?為何在數學、自然科微調時,不對相同的程序提出「黑箱」質疑呢?
其實就是這樣:因為選出的專家不合他意,所以是「黑箱」;因為參加諮詢的教師他不認識,所以是「黑箱」;因為最後的結果與他的想法衝突,所以是「黑箱」。
類似的情況在反服貿、反核四的過程中屢現,不管程序是否合規,不管當局如何解釋,只要結果不滿意,一律被反對派定為「黑箱」。「反黑箱」本來是針對程序的行為,在臺灣卻變成了「結果導向型」。被煽動起來的民眾也跳過理性的思辨,靠一兩個「懶人包」,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懣。
如此來看,這次「反課綱」的小朋友們倒像是用錯別字說了真話:「黑箱」根本不會「撤」回,只會大把「撒」出。
繼續鬧吧,任何一種激進政治都必定要有巨大成本,激進的「反黑箱」政治也不可能沒有代價。其結果,其實就是「政治自主性」的徹底喪失,就是政治癱瘓,就是無政府,就是民粹。
民主政治走到這個地步,就等於走到自己的反面,實際上就是反民主。
好了,小島上的這點事說完了。我抬頭再看星空,突然覺得滿天都是「黑箱」!按臺灣的標準,美國NASA太不民主了!「第二個地球」這麼大的事,居然沒讓世界人民知道,這不是「裡通外星」嗎?而且還故意說得那麼玄,存心就是不想讓人上去。同學們,一定要讓NASA的「科學獨裁者」們「撒」回黑箱!我們明天就要佔領克卜勒452b!拿梯子來啊!!!
臺灣「反課綱」高中生攀上梯子,翻牆進入「教育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