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蕪湖12月4日電(通訊員 劉建柱)近日,在安徽師範大學,4名大學生製作的植物標本作品《水滸百草集》因宏大的篇幅?精良的製作,受到極大的關注,在師生間引起強烈反響。
記者了解到,作品為該校三名大三學生和一名大二學生歷時5個月製作而成。暑假期間,指導老師周科帶領製作成員跨寧國?蕪湖等地,採集植物原材料近千株,利用植物保青先進工藝,純手工製作兩百餘幅成品,嚴格篩選出108種植物標本,做成4本書冊,一幅捲軸,取名為《水滸百草集》。
困難重重,難忘五個月的深夜相伴
翻開書冊,淺黃的牛皮紙上粘貼有植物標本和水滸人物水墨畫像。在固定標本的臺紙上,是色著鮮豔的植物,有的帶花,有的帶果,長長的根須有序黏附在臺紙上,每一片葉都是最自然的姿態,仿佛自然生長在紙上的植物。臺紙兩角還貼有每一種植物的採集信息和定種標籤,作為鑑定標準。標本旁邊是相應人物的水墨畫像,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神採,並配有人物簡介。製作組按照水滸人物排序,把25種植物標本裝訂為一冊,共製作四本書冊,剩下八種整整齊齊的粘貼在五米長的捲軸上,組成了一幅精美的植物畫。
作品《水滸百草集》。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夏治林 攝
「最初的製作是憑著一腔熱血,從最初的上山採集植物,回來精挑細選,到植物工藝保青技術的探索,再到一幅幅標本的精雕細琢。慢慢地發現,憑著我們四個人的力量,在短時間內製作完成108幅植物標本是十分困難的。」在問及標本製作的有沒有困難時,製作組組長告訴記者,「面對如此大的製作量,我們都曾想過放棄,但第二天還是一起坐在實驗室埋頭做標本。」
在實驗室,兩個標本夾固定著10餘CM厚的草紙,臺子上還有沒做好的植物標本,大大小小堆砌成一座小山模樣。陳兵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半成品,還沒時間來得及做完。
「作品的最大困難是把植物與人物相對應,我們不但要熟知每一種植物習性,還要清楚108個英雄人物的性格和事跡。每一次討論,我們都會因對應問題產生很大分歧。好的是,一起討論也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情,一學期吃的最多?最開心的飯是和他們一起在學校食堂。」夏治林告訴記者。
陳兵表示,團隊中三個成員在暑假一起去了四川支教一個月,回到學校又聚在一起做標本,實在是一種緣分。「經過近5個月的相處,也增加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另一方面,做標本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每天晚上四個人並排坐在實驗室三?四個小時,手裡撥弄著煮好的植物材料,小心地展平每一片葉子,雖然累到腰酸背痛,但是也練就了我們做東西的細心?耐心。」最後,陳兵還不忘調侃道,因為做標本,都沒時間找男朋友了。
採集植物。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琳 攝
創新工藝,在嘗試中體味科學的價值
據悉,為了使植物在長期的保存過程中保持最原始的形色,他們做了30多次的實驗,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文獻,請教專業老師,最後大膽嘗試加大試劑藥量。記者注意到,在製作標本的實驗室,試驗臺上碼放著數十瓶冰乙酸溶液的空瓶子。陳兵告訴記者,做標本需要先用藥水把植物煮好,每一次煮植物,刺鼻的冰乙酸味道,充斥著鼻孔,即使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也絲毫不起作用。這時,她伸出自己的雙手,白淨的雙手皺皺巴巴,顯然是長時間被藥水浸潤的結果。
擺平煮好的植物。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琳 攝
指導老師劉坤告訴記者,《水滸百草集》是生命科學學院目前製作篇幅最大,製作種類最多,花費學生心力最多的一組作品。作品的專業性很強,每一種植物的採集?定種?製作都遵循科學性原則,難度雖然並不很大,但是過程較為繁瑣。學生在標本製作過程中,為保留植物最原始的形色,嘗試各種製作方法,創新植物保青工藝,使標本在長時間的保存過程中不至於脫色,這也是這幅作品一大亮點。
致敬經典,只為傳承千年的草木文化
說起製作108種標本的初衷,孫莉表示:「《水滸百草集》的創意來源於經典讀物《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性格鮮明,在華夏廣袤大地,百草豐茂,植物的習性特徵也像水滸人物一樣截然不同。林衝的英雄無淚,與六月雪象徵的含冤相像;孫二娘的心狠手辣,與牽牛的外展玉顏,暗施毒氣,如出一轍。」
「我們是生物專業的學生,學院每年都會組織學生進行黃山野外實習,在隨老師翻山越嶺,採集植物中,我們想嘗試以新穎的生物標本方式,展現水滸文化,表達對英雄和經典的致敬。在和草木對話的同時,背起一份傳承,讓綿延千年的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成員孫莉認真地說。
圖為標本細節圖。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夏治林 攝
這樣的一群青年,他們用一個半年,從泥濘小路到深溝河渠,從草地平原到濃密森林,他們躬行千裡、跨越山河,頭戴草帽、身披雨衣,只為帶回最美的草木,做出最美的標本。在做標本的同時,懷著對草木的一份情,對經典的一份敬,對科學的一份愛,講述草木背後傳承千年的經典文化。
在受到學校師生的好評之外,該作品也受到了安徽工程大學師生的關注,組織學生參觀標本館,交流標本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