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國際大咖與您雲相聚於空間轉錄組學國際峰會,聚焦新冠等研究熱點

2020-12-05 騰訊網

今年5月中舉行的「科研無疆,發現無限-國際癌症大會「受到了廣大老師同學的熱烈歡迎,全球範圍內共有多達5000名參會者共聚該盛會。隨著空間生物學,特別是空間轉錄組學在腫瘤、發育生物學以及新冠病毒中的進一步應用,關於該領域的開發也迎來了更多突破。為更好地與廣大研究人員分享這些最新最燃的研究結果,15位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臺灣國立陽明大學的國際大咖將於9月16日北京時間上午11點雲聚一堂,將對空間靶向轉錄組學以及空間全轉錄組學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腫瘤、神經發育等多個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深入探討。在本次會議上,參會人員還將有機會聽到第一篇利用空間轉錄組學對新冠病毒的病理研究的重磅報告。該報告將由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David Ting教授主講。

現在就登記報名,不要錯過如此精彩的大咖報告!

在會議期間,參會者可以通過實時與展商以及其他參會者進行交流又或者參加虛擬實驗室,虛擬海報展(帶有中文字幕)以及現場軟體分析等多項活動來累計分數。分數排行前列的參會者,將可以贏得一份Apple Air Pod Pro以及其他精美禮品 (條款和條件適用)。在5月舉行的國際癌症大會中,就已經有中國的參會者贏取Apple Air Pod Pro,假如您錯過了5月的盛會,這一次的機會千萬不要錯失了!

會議詳情

會議日期:2020年9月16日

北京時間:上午11點至下午6點

語言:英語

演講嘉賓

本次會議匯集了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以及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15位知名基因組學專家。部分演講嘉賓名單如下:

在掃描二維碼後請點擊「Register Now」登記,Labroots 將會發送確認郵件和連結到您的郵箱,請於9月16日當天通過連結參會。

相關焦點

  • 走進細胞組學最前沿!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在青舉行
    11月21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ICG-15 CELLOMICS)在青島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由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國際海洋基因組學聯盟和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承辦。
  • 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在青島舉行 開啟國際技術合作新篇章
    11月21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ICG-15 CELLOMICS)在青島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由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國際海洋基因組學聯盟和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承辦。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聚焦青科會 | 全球大咖雲集,高濃度智慧凝聚!峰會亮點提前看
    記者從13日在杭州舉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此次峰會定於10月18日至19日在溫州舉辦,30場主體活動輪番登場,70位院士已確認出席,覆蓋93個國家和17個國際組織,青年科學家等各類創新主體線上線下碰撞智慧、激蕩腦力,搭建起一個驅動創新發展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140位科學大咖出席
    ,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了
    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這一論壇將於本月30日在滬開幕
    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
    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百餘全球頂尖科學家共議「組學與人類健康」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武漢開幕
    央廣網武漢10月26日消息(記者張晶 通訊員龔碧婧 麥絲綺)10月26日上午,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武漢開幕。本屆大會以「組學與人類健康」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海內外20餘位院士及百餘位組學領域頂尖科學家參會。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等嘉賓出席大會開幕式。
  • 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
    在此背景下,由楓林集團、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上海萬怡會展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將於12月3-4日在上海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放眼全球,打造聚焦精準醫療的全產業鏈盛會。
  • 【鎢峰會直播】行業專家及大咖帶您走進鎢市場 了解最新行業動態
    本次高峰論壇將有行業大咖以及專家對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分享,涉及到的主題包括經濟動蕩環境下鎢產業發展的危與機、新冠疫情常態化下中國硬質合金產業情況及發展展望、2019-2022年中國鎢產業市場回顧與價格展望等,發言嘉賓包括江西鎢業股份有限公司(貿易事業部)總經理廖肇康、山東硬質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宣增、贛州海盛鎢鉬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祝修盛、株洲硬質合金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忠建
  • ICG-15細胞組學會議在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開幕
    11月21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ICG-15 CELLOMICS)在青島拉開帷幕。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瑞典皇家科學院、荷蘭皇家科學院、新加坡基因組研究中心、奧地利科學院、國際人類表觀基因組聯盟(IHEC)國際科學指導委員會等世界頂尖研究機構的數十位學術大咖和近兩百名青年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圍繞細胞組學的最新成果和前沿進展進行交流與分享,為中國細胞組學發展建言獻策,讓青島與世界共享細胞組學技術的機遇與未來。
  • 科學網— 聚焦組學「三國」 演繹一流期刊
    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從2003年創刊至今,GPB從季刊變為雙月刊,加入開放獲取行列,終於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並連續3年位於「遺傳學與遺傳性」學科領域前10%。在此過程中,它吸引的國內外投稿數量逐年遞增,如今錄用率低於10%。
  • 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即將召開
    目前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已突破600億美元,2015-2020年期間增速可達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新一代基因測序、基因晶片、IVD體外診斷、液體活檢、靶點單抗藥物、細胞免疫治療、大數據等技術日新月異。政策環境的利好、資本市場的青睞、醫療科技的創新為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 聚焦組學「三國」 演義一流期刊—新聞—科學網
    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子,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從2003年創刊至今,GPB一路「過關斬將」,先後從季刊變為雙月刊,加入開放獲取行列,終於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並連續3年位於「遺傳學與遺傳性」學科領域前10%。在此過程中,它吸引的國內外投稿數量逐年遞增,如今錄用率低於10%。
  • 【中國科學報】《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聚焦組學「三國...
    該刊由領域內一群熱情的、傑出的科研工作者運行,在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的出版獲得了國際認可。」 諾貝爾獎得主、擔任GPB編委的託馬斯·林達爾曾如此評價。  在GPB創刊人兼主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研究員於軍看來,如果沒有始終如一的堅持,GPB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甚至可能難以生存下來。
  • 傳遞戰疫中國策,釋放疫後新力量,2020健康界峰會盛大啟幕
    7月24~26日成都現場,以「開幕式暨致敬中國抗疫智慧盛典」「現代醫院領導力論壇」「健康縣域論壇」與「西部醫療健康博覽會」等特色模板煥新內涵:平戰結合、醫防融合、高質量發展、單體多院區、區域醫療中心、防治一體化、疫後新布局、應急救援等熱點話題,聚焦「疫」線,打造戰「疫」啟示錄,為全球醫療機構傳遞應對疫情的積極信號,緊扣行業脈搏,場場價值為王。
  • 國際大咖「雲」上對話心衰治療,中藥研究最新進展備受關注
    7月21日晚7點30分,由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美國布萊根醫院戰略合作項目組織的國際大講堂——心內大咖「雲會議」,通過多媒體視頻會形式在線順利舉行。會議內容以「心衰研究和中藥治療」(HeartFailureTrialsandChineseMedicine)為主題,聚焦中醫藥在心衰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展開討論。
  •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並與全球化醫療技術公司BD合作利用單細胞和流式細胞術等先進的細胞檢測與分析技術,完成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等多方研究,並在CELL,JClinInvest,EID等多個高水平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成果。」
  •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的系統生物學框架內(圖1),代謝組是生物動態調控系統中最接近於表型的階段,是生命的本質特徵和物質基礎。本次小編有幸邀請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許國旺研究員撰文,對代謝組學研究成果進行分享。許老師在代謝組學領域深耕多年,從技術創新到研究應用,成果斐然,希望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了解代謝組學新技術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