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軍火在中東堆積大戰風險 衝突多安全陷惡循環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3月16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報告稱,2010-2014年武器進口量,印度第一,沙特第二。而8日國際諮詢公司IHS發表的報告顯示,印度保持的「全球進口武器最多國家」地位已被沙烏地阿拉伯取代——沙特去年購買外國軍火開支達65億美元。兩份報告中,另一個海灣國家阿聯均排第四。除了這兩國,其他海灣地區國家以及土耳其等國的軍購增長也很顯著。中東是全球衝突最多的地區,二戰後世界武裝衝突150多次的1/3在中東,但隨著冷戰結束,中東告別大規模戰爭時代。那麼,它們買這麼多武器做什麼呢?內戰頻仍,宗教與民族矛盾,「伊斯蘭國」崛起,地區主導權之爭……該地區加強防務的理由確實很多。與此同時,西方大量銷售給中東國家武器助長了這股「軍備競賽潮」。專家認為,與歐洲不同,中東地區國家間缺乏互信,沒有真正意義的軍備控制和裁軍政策,儲備巨量武器勢必會讓該地區陷入安全上的惡性循環,甚至有引發大戰的危險。

軍火商眼中的「黃金國」

「沙特的(武器進口)增勢明顯,根據之前的訂單,這個趨勢不會放緩」,IHS《2014年度全球軍火貿易報告》作者、資深防務分析師本·穆爾斯稱。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4年,沙特武器進口額增長54%,根據計劃交貨情況2015年該國武器進口將增長52%。報告還顯示,2014年沙特和阿聯共進口防禦系統86億美元,超過西歐進口總額。

花這麼多錢並不奇怪。近些年來沙特先後購買了外國最先進的軍事裝備,空軍有美國的F-15(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F-15擁有國),歐洲的「狂風」「颱風」戰鬥機,AH-64D武裝直升機,還早早引進了E3A預警機。海軍裝備了3艘法國「拉法耶特」級護衛艦,並計劃訂購多達25艘德國造潛艇。

阿聯雖然兵力少,但陸軍訂購了多達436輛法國著名的「高價貨」——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超過法國自身訂貨量(426輛)成為該坦克世界第一大用戶;海軍購入兩艘荷蘭「科頓艾爾」級防空護衛艦;空軍在原本擁有30多架法制「幻影2000E」系列戰鬥機基礎上,又「搶購」了80架美制F-16。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全國人口不過3000多萬,其中包括超過1/5的外國人;阿聯人口則只有800萬左右,其中外國人佔88%。沙特三軍總兵力不過22萬,阿聯只有5萬人。

卡達、科威特、阿曼、巴林等較小的海合會國家也購買了不少先進軍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2014年與2005-2009年相比,海合會6國的軍購量增加了71%。美國羅格斯大學學者託比·瓊斯曾比喻說,對於西方軍火商來說,海灣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國」,因為在這個地球上,沒有哪個國家比海灣國家更有金錢、更有熱情地去買這些昂貴的武器了,儘管就「現實」戰爭而言,它們基本無用。

此外,在IHS的報告中,土耳其的武器進口額進入了十強。據報導,接下來幾年,海合會國家以及埃及、伊拉克、以色列和土耳其將有更多大訂單。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中東已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防務市場,每年支出總額約為1500億美元。

「新戰爭已開闢新市場」

「邊界衝突下的武器競賽。」德國《世界報》稱,沒有哪個地區邊界衝突這麼頻繁。像沙烏地阿拉伯,邊界不僅僅是與鄰國的領土糾紛,更多的是邊境地區猖獗作案的毒販和走私團夥,以及不可忽視的恐怖組織活動。

伊朗的地區雄心被認為是阿拉伯君主國一貫的擔憂,而最近幾年利比亞、葉門、敘利亞和伊拉克局勢動蕩,以及「伊斯蘭國」帶來的新軍事挑戰,更使該地區的國防部長們不敢稍有懈怠。

德國《明鏡》周刊稱,中東國家購買武器的背景也有對「阿拉伯革命」的恐慌。沙特在2011年曾向巴林派出坦克和部隊,幫助維持秩序。而西方國家大量銷售給中東國家武器,也助長「軍備競賽潮」。自去年10月起,德國僅向沙特就出口了價值3.32億歐元的武器。

實際上,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4年發布的軍售報告就稱,中東在繼續成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軍火市場,沙特和阿聯處於領先位置,原因可歸結為伊朗威脅、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加劇、國內反恐形勢嚴峻、政局不穩以及石油帶來了巨大收益等。

「新戰爭已開闢新市場」,英國《經濟學家》稱,更高的政治風險令軍火企業們更加意氣風發。美國國防部軍備採購負責人弗蘭克·肯德爾認為,隨著埃及、阿聯等與美國一道打擊「伊斯蘭國」,精確制導武器的銷量會增加。海灣國家也在購買大量偵察機、無人機,以便跟蹤分布範圍非常廣泛的激進組織。

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上世界70年代末到現在,沙特、阿聯一貫秉承的政策就是積累、擴充、更新最先進的軍事裝備,以便和伊朗抗衡。土耳其大規模進口武器主要是其在外交上與北約有摩擦,而且土領導人埃爾多安有強國抱負。

殷罡表示,中東國家各自有潛在對手,沙特潛在對手是伊朗;埃及購買武器是因為美國在過去對其國內政治發展有一定幹預,埃及近期開始接近俄羅斯,從海灣國家接受越來越多援助,國家有武器多樣化的傾向。這一現象是地區格局開始調整的一種跡象。

還有分析稱,美國在中東實施戰略收縮,導致該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一些傳統盟友對美國給予的安全保證喪失信心。目前圍繞伊朗核問題進行的國際談判就是一例,它甚至使以色列和沙特這對傳統對手「走近」。一名沙特專欄作家日前撰文稱,他完全支持內塔尼亞胡不顧白宮反對在美國國會演講,「與美國最糟糕總統之一的愚蠢行為相比,內塔尼亞胡的行為更符合我們的利益,符合海灣人民的利益。」

「刀槍入庫」幾十年

海灣國家購買武器開支大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國內研發生產能力薄弱,幾乎所有武器都要買;二是財大氣粗,舊裝備沒用幾年就換新。如卡達的「幻影2000-5」進口沒多久,看到約旦都買了F-16,就立即低價把「幻影」甩賣給印度,自己跟風訂了批F-16。

三是「儲備」。英國《簡氏情報評論》曾對中東10國軍隊進行調查,發現多數國家武器很大一部分封存在倉庫裡,甚至幾架昂貴的戰鬥機只有一名飛行員。有消息稱,沙特儲備的軍火足夠裝備比現有規模大幾倍的軍隊,且並非如其他國家那樣封存的多是過時武器。

沙特的「刀槍入庫」始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公開說法是「支持阿拉伯兄弟對以色列作戰」,因為國際社會動輒對阿拉伯參戰國進行武器禁運,而遠離戰場的沙特等國不在禁運之列。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印巴大戰,海合會國家向巴提供許多裝備,財大氣粗的沙特甚至將軍火儲備直接送或借給對方。這種「慷慨大方」也是有回報的。巴基斯坦人力資源充沛,軍隊有實戰經驗,沙特在這些方面獲得許多幫助。這種「軍火換人力」的合作至今還在持續。

除了防備伊朗——伊朗曾是中東第一軍事大國,如今武器雖然有些過時,但軍隊規模仍比海合會六國總和還多近一倍——沙特等國也防備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國盟友,一旦爆發衝突,美國可能切斷對海合會國家的軍火供應。

「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海合會各國對敘利亞等國的反政府勢力提供軍援,其來源自然也是這些「入庫刀槍」。據報導,沙特、阿聯和卡達以非正式或秘密方式提供武器給敘利亞、利比亞等衝突地區的不同派系。

「刀槍入庫」的缺點也很多,經常為人詬病的包括:成本太高;「入庫」軍火在更先進武器購入後常常「大甩賣」;一旦需要使用軍隊,官兵素質跟不上,擴編時塞入大量外籍或不合格兵員。

爆發戰爭風險高

擴充軍火庫,安全指數就能提高嗎?「石油—軍火—安全的怪圈」,約旦《觀點報》以此為題稱,從增加購進軍火這點來看,中東已經越來越不安全了。

德國《焦點》周刊稱, 目前中東存在幾種不同的衝突和危機,幾十年的中東暴力使永久停火似乎不可能。中東武器貿易規模再次提升,讓這個希望更渺茫。 武器貿易在給該地區增添更多火藥味,甚至可能導致一場大的中東戰爭。

殷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東地區擴充軍備的現狀和趨勢會繼續。尤其在眼下,如果伊朗核協議達成,伊朗的力量就更強大了,而伊朗的「天然對手」必然會要求提高防衛能力。殷罡表示,未來中東發生大戰的可能性很大。伊朗核問題以及「伊斯蘭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都可能導致戰爭。他認為,中東是火藥庫更是炸彈庫。其中,反「伊斯蘭國」戰爭、敘利亞內戰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介入,所以該地區的戰爭風險是世界上最高的。

3月16日,沙特前情報負責人費薩爾親王警告稱,若六方會談無法達成讓伊朗放棄製造核武器的協議,將導致中東出現一場核試驗競賽。此前他就警告稱,如果伊朗獲得核武器,沙特也將製造核武器。【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韓曉明 陶短房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 陳克勤 丁雨晴】

相關焦點

  • 要與阿聯籤署230億美元軍火大單 美國繼續在中東火上澆油
    突籤軍火大單讓中東局勢更加混沌伊朗頭號核物理科學家遭暗殺之後,中東局勢一下子又回到了年初伊朗將軍蘇萊曼尼遭暗殺時的緊張形勢。今年阿聯在外交上整個方向發生了大逆轉,原本阿聯是相對溫和中立的,極力避免與中東的其他主要國家比如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家發生衝突,保持在中東亂局的相對平衡。但是突然之間在沙特還沒有表態的情況下,阿聯宣布與以色列實現邦交正常化,並且全面倒向美國,而作為回報阿聯可以從美國購買最先進的武器。
  • 中東「黑天鵝」,能飛多高?
    如果美伊衝突升級導致荷姆茲海峽通航受阻,供應中斷將導致中國被迫減少來自伊拉克、科威特及阿聯的原油進口,而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沙特、俄羅斯及美國等。供應風險將使國際油價飆升,而原油進口集中度的增強,也將影響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總體來看,目前美伊局勢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林伯強認為,如果美方沒有進一步行動,而且有調停,則油價會較快回歸基本面。
  • 縱觀中東 | 教派問題安全化形塑中東地區格局 ——以沙烏地阿拉伯...
    中東的教派矛盾及其影響也引起了學界的關注,主要觀點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從本體主義者的角度看,教派矛盾是中東地區衝突的根源;從工具主義者的角度看,物質權力和利益矛盾是推動教派衝突的深層原因。換言之,安全依賴於「語言—行動」這一核心敘事結構。因此,要理解沙特在中東變局後推動教派問題安全化的內在邏輯,首先需要理解沙特編織教派話語的背景。(一)歐巴馬政府時期美沙同盟關係倒退操控影響中東地區衝突與合作的宗教意識形態對於美國處理地區關係、謀求戰略利益至關重要。
  • 盤點美2017年軍火出口情況
    中新社發毛建軍攝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自從以振興美國經濟和軍力為己任的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在外交活動中屢屢「推銷」其生產的武器裝備,川普也將與盟友達成的多筆軍火大單視作自己的顯赫政績。如今時間已近年終,也到了盤點美國今年軍火出口成績的時刻。據近期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發布的消息稱,按照目前的統計,2017年美國軍火公司共向國外輸出了價值約419.3億美元的軍火。
  • 地形是導致中東衝突不斷的原因之一
    一,中東難以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阿以衝突」。 「阿以衝突」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一個祖先,兩個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戰爭。」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同一個祖先閃米特人亞伯拉罕((即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共同的先知))。
  • 中東安全論壇在京開幕,「中國方案」助力破解中東安全困境
    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中東安全論壇27日在京開幕,論壇為期兩天。來自中東及域外有關國家的近200名中外代表圍繞「新形勢下的中東安全:挑戰與出路」主題,共商熱點解決之道,共議安全合作之計,共謀穩定發展之策。
  • 臺退役少將:陷臺只需一日
    撰文:泉泉近些年,民進黨當局頻頻與美國進行「軍火合作」,試圖以此實現所謂的「臺獨計劃」。退役少將李玉文表態進入2020年之後,兩岸關係急劇惡化,大陸舉辦軍演的次數越來越多,臺海局勢愈加複雜。在這一背景下,島內民眾非常擔憂「大陸這是在釋放什麼信號,解放軍是否真的要對臺灣發起進攻?」
  • 中東衝突恐升級 氦氣市場或將再迎支撐
    伊朗、美國衝突恐有進一步升級意向。 卡達氦氣貨源或將受到一定影響,中國氦氣市場應密切。近日,伊朗、美國衝突恐有進一步升級意向。 卡達為我國最主要的氦氣來源地,若衝突升級下,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則必將引發氦氣進一步短缺,利好氦氣市場。
  • 中東石油儲存量到底有多少?多的難以想像
    ,通常情況下,中東地區泛指西亞和北非廣大的地方,擁有24個國家,4.9億人口,總面積1500多萬平方公裡。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有多豐富呢?根據OPEC相關的能源統計數據顯示,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佔到全世界已經探明的使用儲量的61.5%,總量為7420億桶(約合1002億噸)。而且也是世界產油大國最集中的地方,當然主要集中在波斯灣周邊國家。中東地區的產油大國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和卡達等國。
  • 衝突升級,中國彩虹4立下大功!沙特人:中國將很快接管無人機市場
    沙烏地阿拉伯與胡塞武裝之間的戰爭可謂是曠日持久,雙方自從2015年正式爆發武力衝突以來,一直打到現在,在這一過程中,隨著沙烏地阿拉伯軍隊在引進彩虹-4型無人機,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勝少敗多。這也讓彩虹-4型無人機搖身一變成為了中東各國使用較多的一款中國製造的多用途武裝無人機。 該機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航天空氣動力研究院研製。
  • 美國大發軍火財,向阿聯出售死神無人機價格比F-35還要貴點
    MQ-9這次美國大肆向出售軍火,讓土耳其宿敵樂開懷,怎麼說現在阿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係相當的緊張,阿聯也算是反土陣營的重要一員,也讓美國大發軍火財,18架MQ-9B無人機的總價29.7億美元,單價1.65億美元,向阿聯尊出售死神無人機價格敢比F-35還要貴不少,足夠讓印度望而止步。
  • 中東水危機;葉門或成全球首個水資源全耗竭國家
    不容忽視的中東水危機  在衝突不斷的葉門,缺水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葉門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水資源完全耗竭的國家  文/顧正龍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那裡「水比油貴」,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都在鬧水荒。
  • 治良匡成:探尋巴以衝突仇恨的淵源
    中東歷史、地理、政治、宗教、民族關係複雜,衝突不斷,最嚴重的是阿拉伯人與以色列猶太人的衝突,其衝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領土之爭。如果從1897年猶太復國主義者集會算起,也已超過百年了。阿以衝突包括巴勒斯坦領土之爭、耶路撒冷城歸屬問題、約旦河水資源分配問題、敘利亞戈蘭高地問題等等,其中,巴勒斯坦領土之爭是阿以衝突的焦點和核心。
  • 普京訪問中東:反對外部勢力幹涉 加強俄在中東陣地
    雙方在會見後向媒體發表聯合聲明,闡述了對於"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地區形勢的看法。  普京支持中東民主進程 反對外來勢力幹涉中東  在會見結束後的媒體見面會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讚賞埃及正在進行的民主進程,並尊重埃及選舉結果。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達了對中東地區民主進程的看法。
  • 巴以衝突下的平民生活_新聞中心_騰訊網
    巴以雙方實力嚴重不均:以軍號稱中東第一,經濟實力雄厚,又有美國的長期支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經濟困難,也沒有正規軍,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大多已與以色列和解,對以色列立場強硬的伊朗又離得太遠…[詳細]
  • 中東地區光伏市場分析
    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聯繫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歐洲和亞洲,中東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中東主要國家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埃及、利比亞等24個國家。
  • 想發軍火財而已
    為了販賣軍火,不惜挑動人類自相殘殺。當前,美國迫切希望中印幹起來,不管誰贏誰輸,反正美國是穩贏。美國幫印度實現軍隊現代化=印度大規模購買美國軍火=美國軍火商獲利。美國是一箭多雕,一方面大發軍火財,同時還打壓了普京,另一方面還把印度打造成圍堵抗衡中國的一個馬前卒。中國應該借這次邊境衝突打掉這個橋頭堡。
  • 阿富汗多地發生衝突致死19名安全部隊士兵和警察
    新華社喀布爾3月4日電(記者陳鑫 鄒德路)阿富汗消息人士4日說,安全部隊與塔利班武裝分子3日在多地爆發衝突,造成12名安全部隊士兵和7名警察死亡,塔利班武裝分子也有傷亡但具體人數不詳。阿北部昆都士省議員法齊婭·賈瓦德告訴新華社記者,當地時間3日晚,塔利班武裝分子襲擊了該省首府昆都士市北部的一座阿安全部隊軍事基地,造成12名阿安全部隊士兵死亡、4人受傷。昆都士市警察局官員穆罕默德·亞辛說,塔利班武裝分子當晚還對昆都士市一個安全檢查站發動襲擊,造成4名警察死亡。
  • 關鍵時刻,印度獲得50億軍火加持?只要敢拿就是往火坑裡跳
    就在印度受到疫情影響和邊境問題的雙重摧殘下,印度眼前出現了一筆價值50億的軍火誘惑,如果直接拿下,勢必會對印度的軍事力量提供充足的幫助,但要是印度真的接受了這批武器,那或許才是往火坑裡的跳。為何這樣說,主要原因是這批軍火併不免費贈送,而是需要印度自掏腰包進行購買。
  • 工賦開發者社區|工業大數據安全風險與技術應對
    工業大數據安全面臨的六大風險風險一:巨量性風險工業大數據的龐大體量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工業大數據龐大的體量,尤其是未來海量增長趨勢,使得在網絡空間中,目標凸顯,易於被「發現」,成為網絡攻擊的靶子。一方面,工業數據的巨量集中存儲,洩露風險劇增,攻擊難度雖然增加,但攻擊成本相對降低;另一方面,工業大數據的邏輯梳理,使得海量數據被納入應用,數據蘊藏著更易破解、極為敏感、更大價值的信息,這些數據面臨的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竊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