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地一種害蟲,晚上打手電筒可捉上百斤,被稱為「天下至鮮」

2020-11-25 禾木報告

導讀:蘆葦地一種害蟲,晚上打手電筒可捉上百斤,被稱為「天下至鮮」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很多人都做過打著手電筒去野外尋找美味的事。現在這個季節,正是捕撈野生小龍蝦、黃鱔、泥鰍的好時候,小龍蝦還可以下地籠到水裡等一晚上,黃鱔膽小,晚上才出洞,很多人都是晚上打著手電筒去捉,運氣好的話,一晚上能捉好幾斤。

除了這些野貨,在灘涂蘆葦地裡,還有一種長得像螃蟹的「害蟲」,學名螃蜞,也是人們捕捉的美味。

螃蜞又稱嘟嚕蟹,因為它特別小,只有兩個大拇指那麼大,以前人們都不屑於吃它,太小了,可以說基本沒肉。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環境的改變,螃蜞的數量少了很多,人們反而對它充滿了興趣,到了螃蜞出沒的季節就會見到很多人打著手電筒,提著小桶往蘆葦蕩裡去。

別看螃蜞在白天的時候很靈活,輕易捉不到,但是到了晚上,手電筒那麼一照,螃蜞就好像被「晃瞎了」一樣,行動變得很遲緩,隨隨便便就能撿滿一桶。有些特別喜歡吃螃蜞的,一晚上可以捉上百斤。

為什麼螃蜞會被人們當作害蟲呢?這就要從它的食性開始說起了,螃蟹的食性都比較雜,喜歡吃葷,也喜歡吃水草,螃蜞生活在蘆葦蕩中,除了吃一些腐殖質,還會用它的兩隻大鉗子夾破植物,吸食植物汁液。夏季正是水稻生長的季節,螃蜞會從蘆葦蕩中爬出來,潛入水稻田中破壞水稻的根莖,導致水稻減產。

由於螃蜞數量眾多,無法一網打盡,普通的農藥對它又沒多大的作用,很快就會捲土重來,所以在南方農村,螃蜞是害蟲,毋庸置疑。為了消滅螃蜞,農民朋友除了親自捉,還會放養鴨子在田裡,田裡的螃蜞、田螺等生物很快就會被清理得乾乾淨淨,鴨子也長得特別肥,一舉兩得。

那麼螃蜞這麼小,要如何吃呢?有人試著像吃大閘蟹一樣,把螃蜞蒸熟或者炒熟了吃,結果除了得到一堆殼,什麼肉都沒有。因為一加熱,螃蜞少得可憐的那點肉就縮水了,所以加熱的方法沒有食用價值。

比較受歡迎的吃法是用鹽醃製螃蜞醬,或者用白酒泡,做成醉螃蜞。螃蜞醬如今在南方一些地區是特產,做法很是獨特,將螃蜞洗乾淨後用石磨將螃蜞磨碎,然後再加入大量的鹽和其他調料進行醃製,成品螃蜞醬的顏色呈現水泥色,頗有點黑暗料理的感覺,但是據說這種螃蜞醬用來炒菜放一點,味道非常不錯。

至於醉螃蜞的做法,和醉蟹、醉蝦差不多,用高度白酒和調味料充分泡製殺菌,既能保持螃蜞的完整,同時還能去腥,可以完整品嘗到螃蜞的鮮味,很多農村老人都喜歡用醉螃蜞作為下酒菜,還把這道菜稱為「天下至鮮」,對它十分推崇。但這屬於生食,可能有一定的風險,食用需謹慎。

讀者朋友們,你們的家鄉有螃蜞這種小螃蟹嗎?是否有人吃它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

相關焦點

  • 農村地裡幾種能吃的蟲子,哪一種你沒吃過?
    在北方的夏季,最常見的一種蟲子就是節流鬼了,它可是不少吃貨的最愛。一場雨過後,人們在晚上就拿著手電筒出發了,到樹林子裡面捉節流鬼,一晚上要是捉得多,回家可以炒一盤子菜了。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味中藥,有著高蛋白,純天然等特點。好多人看見別人吃節流鬼賊香,但是自己就是下不去嘴,對於這種美食,你敢品嘗嗎?
  • 無意中發現菜青蟲、蝸牛都是晚上出來禍禍我的白菜的啊
    中秋節晚上想到小院去看月亮,可是天公不作美,月亮被一層白雲遮住,只隱隱露出一點光,等了一會兒,乾脆徹底被烏雲遮住了,天陰沉沉的,變天了。我打開手機電筒,想欣賞一下我的菜園,看到白菜這一畦,真的讓我震驚了,好多蝸牛啊,不是白天看見的躲在殼裡的那種,都是舒舒坦坦地伸長了身子,頭上的觸角立著,在大吃特吃我的白菜葉子。我毫不手軟,把蝸牛從白菜葉子上摘下來踩碎。
  • 農村的小夥伴們,大晚上捉青蛙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農村,當天空完全黑下來之時,有這樣一批人,手持電筒、網罩往還於農田、池塘、水渠之間,他們拿著這些工具是要幹嘛呢?在尋找什麼還是在捕捉什麼?在夏天的夜晚,沒有任何一種聲音能夠像青蛙「呱呱呱」的鳴叫聲更能證明你此刻是身處農村、身處自然的懷抱之中了。青蛙的呱呱鳴叫聲,表明夜晚並不是只有人類自己在獨享狂歡,它們也在享受著這個涼爽的夜晚,只是它們並不知道它們發出的鳴叫聲也帶來了一定的危險。
  • 夏季鄭州市民郊區捉蟬蛹 吃蟬要注意防中毒
    裝備手電筒、飲料瓶、釣魚竿齊上陣此時已經是晚上8點20分,天完全黑了,小心翼翼地跟著李偉從大堤上沿石而下,來到了一片柳樹林下,不遠處就有好幾個人正拿著手電筒,提著塑料小瓶,仰著頭朝樹上仔細地尋找著蟬的蹤影。丁先生也是捕蟬大軍中的一員。
  • 農村常見害蟲「洋辣子」,已賣到百元/斤,甚至成為盤中美味
    提起洋辣子,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更是有好多人都被它「攻擊」過,尤其夏季果樹上特別多,稍不注意就會被蟄,那個酸爽的感覺,我想只有自己才能夠體會到。正因如此,洋辣子也成為人們眼中的害蟲,對其也是特別憎恨。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農村常見的洋辣子,其「身價」已達到百元/斤,更是成為盤中美味,深受許多人的歡迎。為何「洋辣子」成為重口美食,達到百元/斤其實這裡所說的洋辣子,並非直接去食用洋辣子,而指的是洋辣子的幼蟲,也被稱為「洋辣罐」。
  • 它曾被當成害蟲,遭到厭惡,如今成搶手美食,百元一斤供不應求
    它曾被人們當成害蟲,遭到厭惡,如今成搶手美食,網友:一蟲難求美食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了很大的比例,我們一天的忙碌就是為了能吃燉美食,自古人們對美食的爭議都是特別的大,有很多的美食,都是從煙霧轉換成喜歡,像是蟛蜞就是如此,原先被人們稱為害蟲,等人們發現了它的美味,就變成了天下奇鮮,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美食也是如此
  • 10斤吃不到1兩肉,北方少有人吃,南方人卻視其為「天下奇鮮」
    蟛蜞,看到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是螃蟹的一種,個頭比螃蟹要小很多,長到成年也就3、4釐米左右。夏天時,它一般喜歡吃水稻苗、蘆葦葉子等植物,特別是一些腐爛的植物。
  • 為了防治害蟲和改善食物的那些年,捉螞蚱是農村常見的活動
    螞蚱學名叫蝗蟲,是一種以植物枝葉為食的害蟲。乾旱年特別多,成群後所到之處的莊稼的枝葉都會被啃食乾淨,一直是農業害蟲的主力軍。近年來農藥的大量使用,使得螞蚱的危害減少了一些。可能是由於以前受災嚴重沒有糧食,也可能是為了防止蟲害,農民們發掘出了螞蚱的食用價值。
  • 電擊捉蚯蚓,一年上萬噸?不容忽視:地下產業鏈背後隱藏的土壤生態危機
    海南捉蚯蚓農民李明(化名)告訴記者。海南蚯蚓俗稱「廣地龍」,以個頭大著稱。在海南東部長坡、大路、蓬萊鎮地區多年來有捕捉蚯蚓的傳統,30多年來,形成完整的捕捉-收購-晾曬-外運蚯蚓產業鏈,近三年來捉蚯蚓更是從用藥水灌,發展到直接用電棒插入土壤裡面,一個農民一早上能電到上百斤蚯蚓,越來越多農民加入其中,自家地裡抓完了,跑到遠處的山裡、路邊捉蚯蚓。
  • 大快朵頤:菊香蟹肥——至鮮至美糊蟹湯(作者:王延秀)
    我們連雲港的海邊除了梭子蟹、青蟹還有個頭稍小的關公蟹俗稱靠山紅,也最受食客們青睞,其鮮美味道與梭子蟹不差上下另還有個頭再小點的黃眼蟹子更是在海灘上多得是,甚至在多雨的夏秋兩季,漁民在雨後的自家院中都可看到捉到,海邊的孩童經常玩似的在海灘一捉就是一大袋子回家用清水衝洗乾淨,張牙舞爪的黃眼蟹子殼薄、黃肥,沾上泡著姜米的醬油、醋直接放入口中更是海邊人從小起就吃的滿嘴蟹黃直流直喊過癮的一種吃法
  • 現代快報呼籲廣大家長:請別再帶孩子來捉螢火蟲了
    山上,好幾個攝影愛好者,扛著照相機,架好了三腳架,守在僻靜的地方。他們也都說,今年的螢火蟲少了。「去年來拍的時候,感覺草叢裡螢火蟲特別多,怎麼抓拍都很美。今年少了很多,拍攝難度也加大了。」  現代快報記者在去年最熱門的一片草叢外蹲點,近兩個小時中,有的螢火蟲越飛越高,飛到了五六米高的樹枝上,有的在低矮的草叢中來回飛。
  • 有人電擊抓蚯蚓,一天捉幾十斤
    捕蚯蚓「神器」武漢晚報訊(記者陳奇雄)6月10日,武漢市民曾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從新洲區三店街路過時,看到有人在使用一種「電捕蚯蚓機」捕捉蚯蚓,「可將一定範圍內的蚯蚓一網打盡」。他覺得使用這種方法捕捉蚯蚓危害很大,「相關部門應出面制止」曾先生介紹,「電捕蚯蚓機」體積不大,有一紅一綠兩根電線從機子上伸出來,分別綁在兩根尖木棍上。一名男子把兩根尖木棍插進土壤中,按下機器上的電源開關後,強力電流就輸進了土壤中。藏在地下的蚯蚓受到電擊後,紛紛爬到地面上逃生……很短時間內,男子就抓了半塑料桶蚯蚓。
  • 【逝去的曾經】昆蟲記之捉蟬
    說到了蟬,便想起兒時捉蟬的有趣的經歷!蟬在未脫殼以前,都會生存在地下的小洞裡,它們在我們那裡叫知了猴,是蟬的幼蟲,它洗淨用油炸一炸,再放點幹辣椒大蒜一起炒,那味道,美上天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和弟弟最喜歡拿著钁頭,跑到河堤,東挖一下,西挖一下,希望能挖到這種美食。晚上的時候,我們也會拿著手電筒,成群結隊的,去樹上找這種美食。
  • 蟳蜅小堯仔,鮮中鮮的青蛾,只要清炒,便打遍天下無味美
    草草啖鹽說蜜——說天地美食,談家鄉風味江南的文蛤,由於乾隆皇帝老爺御賜「天下第一鮮」的封號而揚名天下。他們對此等美味,覺得「文蛤」兩字無法匹配,於是稱為「青蛾」。「喚取青蛾對酒歌,思歸無路欲如何。」《無題集元人句》寧調元「青蛾」是福建人對文蛤的官方稱謂。
  • 夏季夜晚,村民開始捉1種毒蟲,600元1斤,人工養殖卻是騙局
    導讀:夏季夜晚,村民開始捉1種毒蟲,600元1斤,人工養殖卻是騙局今天進入中伏之後的第四天。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全年之中最為炎熱的季節裡,毒蟲也開始活躍起來。在農村的夜晚,很多人又開始一年一度的「尋寶」季節,一個晚上運氣好的話,能夠賺到好幾百塊錢。
  • 它到底是害蟲還是益蟲?
    「存在即有用」這是我對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的看法,當然蟬也不例外。從表面上看,蟬是一種「害蟲」,但是害蟲和益蟲本身就是人為定義的,有著片面性。所以,我們不能以我們人類的視角去狹隘地看待某一種生物。那麼,蟬這種生物對於大自然有什麼意義呢?
  • 除了蚜蟲和紅蜘蛛,小麥地裡常見的8種害蟲,您認識嗎?
    食用的可直接用鮮蟲炸、煎、煮、蒸,加工成風味食品。第二種是金針蟲,金針蟲是鞘翅目叩頭甲科幼蟲的總稱,成蟲俗稱叩頭蟲,金針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2到3釐米左右,圓筒形,尾端尖,淡黃色,背面近前緣兩側各有一個圓形斑紋,並有四條縱褐色縱紋;多數種類為害農作物和林草等的幼苗及根部,是我國中部和北部旱作地區的重要地下害蟲。
  • 村民樹林抓知了日賺千元 一晚上最多能抓100斤
    知了身上的高蛋白,如今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近日,在進賢縣張公鎮紅山村裡,數十名村民持手電筒,背著網袋,連夜在樹林中穿梭尋找知了。據收購的商人介紹,一斤知了的收購價為25元,有村民一晚上最多抓了100斤知了。
  • 曾經是農民眼中的害蟲,如今成為名貴藥材,90元/斤村民爭著養
    螻蛄又叫做土狗是農村常見的害蟲,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這種昆蟲並不陌生,螻蛄的破壞力非常強,它不僅僅可以啃食花生、土豆等農作物果實,最可恨的是它可以咬斷農作物根莖導致農作物死亡,很長一段時間農業部將消滅螻蛄作為農業生產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