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找爬叉
大家拿著手電筒用樹枝找爬叉
用塑料瓶裝爬叉
7月的黃河邊柳樹下
一家大小打著手電筒、扛著釣魚竿、拎著塑料瓶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7月的鄭州,大量蟬蛹脫殼羽化成知了。由於蟬蛹蛋白質含量高,口味獨特,無疑是一道美味的食材,近日,不少市民擁向市郊樹多的地方捉蟬蛹。
不過,專家提醒,雖然蟬蛹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也要注意,蟬的種類很多,有些蟬可能有毒。記者 李雪 文/圖
現場
黃河邊的大柳樹引來市民捕蟬
在童年的記憶裡,每到暑假,捕蟬是自己和小夥伴們夏季必玩娛樂項目。今年已經30歲的李偉說,現在他們還會在黃河邊是捉爬叉回家「炸著吃,很香」。
晚上7點半,天還沒黑,家住文化路北環的李偉驅車沿惠濟區天河路一直向北,剛到黃河大堤邊就能聽見蟬的鳴叫,沿途騎行的人群很多,雖然沒有路燈,但自行車上的車燈格外引人注目。
黃河大堤兩側是黑壓壓成片的楊樹、柳樹林,不遠處看到堤下有點點燈光。「就是這兒!你看,那點點燈光就是拿手電筒在樹上找蟬蛹的人。」順著李偉手指的方向,果然,在前面不遠處的路邊,停靠了好幾輛私家車和自行車。
裝備
手電筒、飲料瓶、釣魚竿齊上陣
此時已經是晚上8點20分,天完全黑了,小心翼翼地跟著李偉從大堤上沿石而下,來到了一片柳樹林下,不遠處就有好幾個人正拿著手電筒,提著塑料小瓶,仰著頭朝樹上仔細地尋找著蟬的蹤影。
丁先生也是捕蟬大軍中的一員。他手中的「武器」是一個自製捕網——一個可伸縮的釣魚竿頂端套著半個小小的塑料瓶子,雖然簡陋,但似乎看著挺實用,只要一發現「趴」在樹上的知了,他就慢慢將網靠近,並迅速罩住這些還不會發出叫聲的蟬。
「我們幾個從7月初就開始來了,捉了有一星期了,每天都有收穫。最多時能捉30多隻。」家住農業路南陽路的丁先生退休後,特別喜歡騎行,最近他們騎行隊員們自發組織,晚上6點從家出發,7點40分左右開始在這片柳樹林裡捉蟬蛹。
竅門
捉蟬蛹也是技術活,要挑時間、看樹種
丁先生說,其實來捉蟬蛹的人多數只是為了好玩。「小時候在農村,我們都喜歡爬到樹上去抓蟬,大家還會比賽。」他還挺懷念這種味道。
捉蟬蛹的時機、位置其實很關鍵,丁先生說,如果時機好的話,一晚上捉上百隻沒一點問題。
「現在這個季節,主要是柳樹上的蟬蛹多,從7月底開始到8月份楊樹上會很多。晚上7點30分開始,一直持續到9點左右,是最佳捉蟬蛹的時間。」
丁先生說:「如果不想帶竹竿可以早點來。一般8點半以後,蟬都爬得很高了,手夠不著,只能用竹竿。 」
另外,如果剛下過雨,蟬蛹會更多。
樂趣
放暑假帶孩子長見識,回家炸著吃解解饞
「快來看,我又逮住倆!」旁邊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夥子向同伴吆喝,只見他肩扛一個長竹竿,手拿手電筒,腰掛罐頭瓶,瓶裡的戰利品已經過半。
小夥子說,他們是附近村裡的,每年七八月份大夥都結伴來捉蟬蛹。「捉這的人可多,有周邊的,也有市裡不少小朋友跟隨家長來到郊外捉蟬蛹的。」
對這些捉蟬蛹大軍來說,電筒和竹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幾乎人手一份。
市民陳先生和他的朋友們是專門從市裡到這裡捉蟬蛹的。
「我們大人、小孩一共來了12個,人多熱鬧。」陳先生說,前幾天看到街上有賣炸蟬蛹的,價格還不便宜,想到小時候常常出來捉蟬蛹,乾脆約了朋友帶著小孩到郊區來逮。
「現在小孩也都沒幹過這種事,正好趁放假帶他們見識見識。」不少捉蟬蛹的人表示,「主要是晚上來玩,順便回家炸著吃解解饞。」
價值
蟬蛹的營養價值和身價都不低
每年七八月份的時候,街頭夜市都能夠買到油炸的蟬蛹,而且價格不便宜。夜市上30~40元一盤,每盤30隻,約合1元1隻。
「現在專門捉蟬蛹的人少了,而且營養價值高,自然貴了。」李偉說,他身邊有專門捉蟬蛹賣給飯店、夜市攤的,一隻5毛錢。「前兩天,他們4人捉了500隻左右,能賣二三百元呢。」
經常吃野味的李偉介紹,蟬蛹烹調的方法也很簡單,直接拿回家放鍋裡炸一下就行了,也可以選擇炒、煎等各種方式,「如果喜歡重口味的話,就用鹽水泡一個晚上,再炸。」
提醒
吃蟬要注意
「紅娘子」有毒
據了解,蟬蛹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營養價值很高,同時蟬羽化退下來的蟬蛻也是一味傳統中藥。但專家指出,蟬蛹雖然味道好、營養高,但是食用過多會對腸胃造成負擔,並且有些過敏性體質者也不宜食用。
而且,蟬的種類很多,有一些蟬是有毒的,要謹防中毒,例如有一種紅蟬,俗名叫做紅娘子,就是有毒的。
(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