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大範圍低溫雨雪?拉尼娜現象成真!專家稱已成定局!

2020-12-06 農資這件小事

進入小雪節氣,我國多數地區氣溫驟降,氣溫基本都穩定在個位數,一波又一波的雨雪以及降溫天氣。今年冬天天氣怎麼樣?冷不冷?有多冷?拉尼娜會來嗎?

古老的判斷方式

在沒有科學預測方法之前,大家都是選用古人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留下的「諺語」,來預測冬天的氣候以及來年的年景!其中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數九」,一些小孩也能背出兩句。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剛進入冬至的時候,天氣還是微微冷;等到三九、四九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河面上都結了冰;五九、六九氣溫開始回升,柳樹發芽;七九、八九河水解凍,燕子歸來;九九和十九時,農民開始了新一年的運作。

怎麼「數九」?

古時候人們用「數九」來排解冬日的無聊。從冬至這天開始算起(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每九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到「九九」,人們就可以擺脫寒冷的冬天,迎來耕牛遍地走的春天。

「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說的是如果「一九」的時候還沒有下雪,那麼今年整個冬天都很暖和,是個暖冬,像過6月份一樣熱。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足以說明整個冬天的氣候趨勢。小編這裡(河南鄭州)昨天下起了第一場雪,您的家鄉下過雪了沒?

隨著時代的進步,今天的我們已經可以通過各種精密的儀器來測試天氣的好壞,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精準科學的應對低溫天氣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在今年10月底,世界氣候組織便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為中到強度,並且一直持續到2021年!

拉尼娜氣候的出現對我國有何影響?

根據對21世紀以來發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附表)的綜合分析表明,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東北及內蒙古東部最為顯著,氣溫偏低1~2℃,局部偏低2℃以上。

降水呈現出「北多南少」的局面,氣候變化較為強烈!

圖3 2000年以來5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平均
2000年以來5次拉尼娜事件冬季降水

國家氣候局還特別指出要重視隆冬季節(2021年1月份),此時的冷空氣活動加強,氣溫比去年同期要低很多,大家會感到異常寒冷!北方將迎來大面積的低溫雨雪天氣,江南、西南地區或出現階段性的低溫冰凍氣候,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字:冷!

所以今年北方地區的朋友應該做好雪災和低溫凍害防禦工作,南方地區的朋友們做好低溫天氣對交通出行以及春耕生產的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60年以來最冷冬天已成定局?拉尼娜將達到巔峰,南方或迎來降雪!
    全球變暖已成定局,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2020年全球各地都出現高溫,沒想到下半年拉尼娜到來後,整個地球氣候再次發生變化,讓所有都在懷疑今年究竟是冷還是熱,從9月份開始氣象學家開始密切關注拉尼娜的變化,甚至還有傳言稱今年可能是60年以來最冷冬天,隨後專家們頻繁出面闢謠,沒想到近段時間我國各地再次出現寒潮,讓所有人凍慘了,今年60年以來冬天或許會成真!
  • 拉尼娜現象已形成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
    拉尼娜現象已形成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時間:2020-11-01 11: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拉尼娜現象已形成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 拉尼娜現象是指一次大幅度降溫現象,具體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大尺度下降,並由此造成的熱帶大氣環流的變化。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定,強度中等到強!寒冬將至?
    據媒體報導,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什麼是「拉尼娜」?
  •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今年我國會迎來「寒冬」嗎?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監測顯示,2020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海溫關鍵區的監測指數為-0.6℃,較7月份下降了0.3℃;9月1-20日,海溫關鍵區海溫呈波動下降,監測指數低於-0.5℃,標誌著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 將會出現拉尼娜現象!
    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 隆冬季節 北方或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 賈小龍表示,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還是比較頻繁的,勢力總體偏強,冷空氣路徑以西北路徑為主。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嗎?
    11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01隆冬季節北方或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賈小龍表示,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還是比較頻繁的,勢力總體偏強,冷空氣路徑以西北路徑為主。在此形勢下,今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是正常到偏低的分布,降水總體上北多南少。
  • 拉尼娜事件可能造成2020-2021年我市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概率...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20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區進入拉尼娜狀態,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時間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根據陝西省氣象局預測,我省今年冬天可能發展為一次中等或偏弱的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事件的前因後果,真相是…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近日,國家氣候中心也曾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冬天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事件)。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秋季會持續拉尼娜狀態,冬季可能會達到峰值,形成一次由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時間。
  • 大範圍低溫雨雪,明年年景好不好?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今冬明春氣候預測
    小編認為因為低溫、降雪天氣已經從這時開始,所以對農業生產一定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要說先冬後霜會形成來年大荒的現象卻沒有科學依據。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目前已經實現對天氣的科學預測和預警助力,所以我們不用再為「來年大荒」這種現象有過多的顧慮啦。 針對今冬明春,國家氣候中心已發布氣候預測,氣候如何?
  •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在業務監測標準上,有一些關鍵海區的監測指數,這一指數如果低於-0.5℃且持續五個月以上,就可以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今冬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
    再小尺度的山脈對局地天氣氣候也是有影響的,在它的尺度範圍內,可以對氣流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超過尺度範圍的冷空氣可能不是它能攔得住的。全球海洋大陸的分布,包括陸地上的地形、山脈格局,對氣候的形成產生了重要作用。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在業務監測標準上,有一些關鍵海區的監測指數,這一指數如果低於-0.5℃且持續五個月以上,就可以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將帶來冷冬?專家: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氣溫都低_中國_唐山...
    我們特採訪有關氣象專家為您做詳細解答。  今冬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
  • 拉尼娜要失靈?權威專家:今年不但不冷,還可能是暖冬
    拉尼娜已經來了,這已經毫無懸念——從2020年夏季開始,隨著太平洋深處大量冷水團湧上表層,東太平洋秘魯寒流迅速加強,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開始轉為大範圍的偏低,而從9月開始,美國、澳大利亞和我國氣象機構相繼宣布拉尼娜的到來
  • 解讀今冬拉尼娜現象會給哪些行業帶來影響?
    10月8日,NOOA(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發布消息稱:根據多種模型最新預測,以及海洋和大氣的監測數據,拉尼娜現象將在2020-21年冬季發展至北半球,並在春季減弱。尤其是在11月至1月的高峰期,有可能出現中等甚至強烈的拉尼娜現象。
  • 首輪大範圍雨雪上線是什麼情況?降雨降雪覆蓋範圍有哪些一起來瞧瞧
    首輪大範圍雨雪上線是什麼情況?降雨降雪覆蓋範圍有哪些一起來瞧瞧時間:2020-11-17 19:54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首輪大範圍雨雪上線是什麼情況?降雨降雪覆蓋範圍有哪些一起來瞧瞧 首輪大範圍雨雪上線是什麼情況?天氣變化無常,一天一個樣。
  • 拉尼娜來了,將對今冬大氣汙染擴散帶來什麼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專家...
    「拉尼娜」現象一般兩到七年發生一次,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2007年秋天到2008年春天,中國20個省(區、市)遭遇了50年以來,部分地區100年以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性天氣,這背後就有拉尼娜現象的「黑手」,而且只是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現象。受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的影響,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遭受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襲擊。
  • 拉尼娜搗亂 年年暖冬,今年"逆溫"成拐點?
    當強冷空氣持續侵入時,地面溫度下降至零攝氏度以下,而水滴在高空還是以水滴的形式存在,當降落到地面時遭遇低溫,直接形成凍雨,在短時間裡造成大面積封凍。如果在北方,由於上下都冷,水滴在高空形成了雪花,落在地面還是雪花,不易形成冰凍現象。此外,由於北方連年降雪,形成了一套針對性很強的預警機制,而南方少有降雪,應對措施還不充分,這兩方面因素造成南方降雪比北方更容易形成災害。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拉尼娜變厲害了    2007年6月,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持續異常偏暖且範圍明顯擴大。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拉尼娜狀態已完全建立,專家預計其可能在11-12月達到最強,並可能持續到2008年初,最終形成一次弱-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出現已基本確認,地球或迎來寒冬期
    拉尼娜出現已基本確認,地球或迎來寒冬期!近期地球發生的變故太多了,全球變暖尚未解決,又迎來更大的災難。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拉尼娜現象發生的概率上調至60%,不止這一大組織公布過這一消息,就連日本氣象廳也明確過,預計在9月到11月份,拉尼娜出現的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