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氣或其他氯化消毒劑溶於水後,在常溫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
Cl2+H2O→HOCl+H++Cl-
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
Ca(OCl)2+2H2O→2HOCl+Ca(OH)2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電,易於穿過微生物的細胞壁。同時,它又是一種強氧化劑,影響細菌的多種酶系統,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巰基被氧化破壞,並損傷細胞膜,使蛋白質、RNA和DNA等物質釋出而導致細菌死亡。次氯酸對病毒的作用在於對核酸的致死性破壞。
常用消毒物法:
(1)常量氯化消毒法 即按常規加氯量(一般為1-3mg/L)進行飲水消毒的方法。
(2)持續氯消毒法 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倍)容器,上面打孔,懸浮於水中,借水的振蕩,容器內的消毒劑由小孔中漏出。
(3)過量氯消毒法:加入10倍於常量氯化消毒時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
以上就是整理的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知識,更多預防醫學專業試題庫內容,請關注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預防醫學考試資料!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kangqing)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