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6月28日,普洱市江城縣首次發現黃脊竹蝗從寮國遷飛入境,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此前通報消息,截至上周,作為災害的主要發生地,雲南普洱、西雙版納黃脊竹蝗災害發生面積超11萬畝。新京報記者獲悉,在中老邊境,有的村莊首次直面黃脊竹蝗蟲,村民還在心裡打鼓蝗蟲會不會影響稻田;有的林地成為蝗蟲的落腳地,噴灑藥物後一畝地能清理出10公斤蝗蟲屍體。另一方面,記者今日(7月15日)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截至目前,經過防治,雲南省黃脊竹蝗蟲發生面積相對穩定,並未出現大幅度增長。
黃脊竹蝗是我國產竹區主要害蟲。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距寮國10公裡村落首現黃脊竹蝗蟲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位於雲南最南端,此前雲南省林草部門通報,6月29日,在勐臘縣的勐伴鎮回落村玉米地裡,曾發現黃脊竹蝗蟲。這個五百多戶的村莊位於整個勐臘縣東部,距離寮國的直線距離只有約10公裡。
根據此前雲南當地媒體公開報導,這裡的黃脊竹蝗蟲是由去年寮國遷飛過來的成蟲產卵孵化而成,為境內蟲源,也是國內最早發現有黃脊竹蝗災害發生的地點之一。
因為很少去竹林和地裡,村民王紅平第一次聽說村裡有這種蝗蟲還是從微信上看到的,「看到在農田和玉米地裡有一點,但不是很多,主要吃的是野生竹林。」蝗蟲並不是這個當地村莊農田的「常客」,王紅平說回落村往年並未發生過蝗災,這次提到的「黃脊竹蝗」,更是首次「指名道姓」地說起這一類蝗蟲。
黃脊竹蝗蟲主要危害對象為竹子、芭蕉、粽葉蘆等植物。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現在不清楚這種蝗蟲會不會繼續破壞稻穀農田,現階段倒是總看到農業局的人經常來打藥,多少踏實些。」王紅平說。
噴藥後每畝地蝗蟲屍體約10公斤
除了西雙版納勐臘縣,與寮國接壤的雲南普洱江城縣也是最早發現黃脊竹蝗出沒的地區之一。據通報,6月28日,江城縣牛倮河保護區與寮國接壤的邊界沿線發現黃脊竹蝗入侵,截至7月14日,全縣累計受災面積11.54萬畝。
雲南森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與江城縣林草部門合作、為當地提供農林植保服務的公司之一,公司負責人孫天民向新京報記者講述,6月30日晚,自己收到了江城縣林草局的電話通知,隨後便派出5個機組在巖腳、牛倮河等地進行防治作業,已經持續作業約半個月的時間,「現在已經增加到了15個機組,一直守在差不多中老邊界線的位置,一個機組就是一架無人機、一臺車,還包括兩個機組人員,目前一架無人機能夠照顧到約1萬畝地的林保工作。」
無人機正在進行防治作業。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江城縣是普洱市黃脊竹蝗災害發生的主要地區,可以說,現階段江城縣的受災面積佔到了整個雲南黃脊竹蝗災害發生面積的絕大部分。孫天民介紹,目前防治工作集中在林區,「這邊多是山區,綠地平原不多,林區也是黃脊竹蝗蟲落腳最多的地方。」林地裡的黃脊竹蝗蟲有多少?孫天民說,無人機噴灑完藥物後,林地裡的黃脊竹蝗紛紛落下,「平均一畝地能夠落下10公斤的蝗蟲。」
提及不少短視頻中提到的漫天蝗蟲,孫天民指出視頻內容並不真實,「當地蝗蟲體量沒那麼大。這種蝗蟲,一般是吃完了竹子,再去吃別的作物,這邊的莊稼、玉米基本沒有造成損害。我們這麼多天的作業也並非是持續的,最近多是一有發現,就及時打藥滅掉了,所以現在來看形不成大的災害。」
災害發生面積約12萬畝目前情況可控
根據7月10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雲南省普洱市黃脊竹蝗災害防治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的消息,截至7月7日,雲南全省黃脊竹蝗累計發生面積81193畝,其中,中度2000畝、重度(成災)1000畝。而兩天後的7月9日,普洱市監測到的黃脊竹蝗發生面積就達到了11.76萬畝。
但是通過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近幾日通報的監測消息,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黃脊竹蝗蟲擴散速度有所下降。據7月12日最新通報顯示,普洱市共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面積11.92萬畝,對比9日通報的數字,蝗蟲發生災害面積只有小幅度上升。據通報,危害嚴重區蝗蟲密度達200-800頭/平方米,主要危害有竹子、芭蕉、粽葉蘆和少量玉米。
此外,據通報消息,經專家研判,境外蝗蟲遷飛傳入和境內蟲情擴散速率減緩,通過採取無人機噴灑藥劑防治進一步壓低了蟲口密度,減輕了蝗蟲危害,但防控壓力依然存在,接下來仍需加強邊境蟲情監測,做好應急除治準備。
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進行防治作業。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同時,今日(7月15日)新京報記者也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幾日黃脊竹蝗蟲災害發生面積較此前發布數據變化不大,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應對,如有後續進展,也將第一時間通報。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