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野竹林也吃玉米 中老邊境村莊首次與蝗蟲狹路相逢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6月28日,普洱市江城縣首次發現黃脊竹蝗從寮國遷飛入境,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此前通報消息,截至上周,作為災害的主要發生地,雲南普洱、西雙版納黃脊竹蝗災害發生面積超11萬畝。新京報記者獲悉,在中老邊境,有的村莊首次直面黃脊竹蝗蟲,村民還在心裡打鼓蝗蟲會不會影響稻田;有的林地成為蝗蟲的落腳地,噴灑藥物後一畝地能清理出10公斤蝗蟲屍體。另一方面,記者今日(7月15日)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截至目前,經過防治,雲南省黃脊竹蝗蟲發生面積相對穩定,並未出現大幅度增長。

黃脊竹蝗是我國產竹區主要害蟲。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距寮國10公裡村落首現黃脊竹蝗蟲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位於雲南最南端,此前雲南省林草部門通報,6月29日,在勐臘縣的勐伴鎮回落村玉米地裡,曾發現黃脊竹蝗蟲。這個五百多戶的村莊位於整個勐臘縣東部,距離寮國的直線距離只有約10公裡。

根據此前雲南當地媒體公開報導,這裡的黃脊竹蝗蟲是由去年寮國遷飛過來的成蟲產卵孵化而成,為境內蟲源,也是國內最早發現有黃脊竹蝗災害發生的地點之一。

因為很少去竹林和地裡,村民王紅平第一次聽說村裡有這種蝗蟲還是從微信上看到的,「看到在農田和玉米地裡有一點,但不是很多,主要吃的是野生竹林。」蝗蟲並不是這個當地村莊農田的「常客」,王紅平說回落村往年並未發生過蝗災,這次提到的「黃脊竹蝗」,更是首次「指名道姓」地說起這一類蝗蟲。

黃脊竹蝗蟲主要危害對象為竹子、芭蕉、粽葉蘆等植物。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現在不清楚這種蝗蟲會不會繼續破壞稻穀農田,現階段倒是總看到農業局的人經常來打藥,多少踏實些。」王紅平說。

噴藥後每畝地蝗蟲屍體約10公斤

除了西雙版納勐臘縣,與寮國接壤的雲南普洱江城縣也是最早發現黃脊竹蝗出沒的地區之一。據通報,6月28日,江城縣牛倮河保護區與寮國接壤的邊界沿線發現黃脊竹蝗入侵,截至7月14日,全縣累計受災面積11.54萬畝。

雲南森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與江城縣林草部門合作、為當地提供農林植保服務的公司之一,公司負責人孫天民向新京報記者講述,6月30日晚,自己收到了江城縣林草局的電話通知,隨後便派出5個機組在巖腳、牛倮河等地進行防治作業,已經持續作業約半個月的時間,「現在已經增加到了15個機組,一直守在差不多中老邊界線的位置,一個機組就是一架無人機、一臺車,還包括兩個機組人員,目前一架無人機能夠照顧到約1萬畝地的林保工作。」

無人機正在進行防治作業。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江城縣是普洱市黃脊竹蝗災害發生的主要地區,可以說,現階段江城縣的受災面積佔到了整個雲南黃脊竹蝗災害發生面積的絕大部分。孫天民介紹,目前防治工作集中在林區,「這邊多是山區,綠地平原不多,林區也是黃脊竹蝗蟲落腳最多的地方。」林地裡的黃脊竹蝗蟲有多少?孫天民說,無人機噴灑完藥物後,林地裡的黃脊竹蝗紛紛落下,「平均一畝地能夠落下10公斤的蝗蟲。」

提及不少短視頻中提到的漫天蝗蟲,孫天民指出視頻內容並不真實,「當地蝗蟲體量沒那麼大。這種蝗蟲,一般是吃完了竹子,再去吃別的作物,這邊的莊稼、玉米基本沒有造成損害。我們這麼多天的作業也並非是持續的,最近多是一有發現,就及時打藥滅掉了,所以現在來看形不成大的災害。」

災害發生面積約12萬畝目前情況可控

根據7月10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雲南省普洱市黃脊竹蝗災害防治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的消息,截至7月7日,雲南全省黃脊竹蝗累計發生面積81193畝,其中,中度2000畝、重度(成災)1000畝。而兩天後的7月9日,普洱市監測到的黃脊竹蝗發生面積就達到了11.76萬畝。

但是通過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近幾日通報的監測消息,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黃脊竹蝗蟲擴散速度有所下降。據7月12日最新通報顯示,普洱市共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面積11.92萬畝,對比9日通報的數字,蝗蟲發生災害面積只有小幅度上升。據通報,危害嚴重區蝗蟲密度達200-800頭/平方米,主要危害有竹子、芭蕉、粽葉蘆和少量玉米。

此外,據通報消息,經專家研判,境外蝗蟲遷飛傳入和境內蟲情擴散速率減緩,通過採取無人機噴灑藥劑防治進一步壓低了蟲口密度,減輕了蝗蟲危害,但防控壓力依然存在,接下來仍需加強邊境蟲情監測,做好應急除治準備。

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進行防治作業。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公號

同時,今日(7月15日)新京報記者也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幾日黃脊竹蝗蟲災害發生面積較此前發布數據變化不大,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應對,如有後續進展,也將第一時間通報。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千億蝗蟲逼近邊境,雞鴨等待出擊!吃貨卻在研究蝗蟲怎麼做著吃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蝗蟲現在已經蔓延到了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逼近我國邊境,可謂是「一步之遙」。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蝗蟲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呈指數增長。有業內人士稱,如果這些蝗蟲無法及時消滅,那麼到了6月,它們的數量或再增500倍。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蝗蟲食物範圍同樣很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菸草、蘆葦、蔬菜、果樹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洩出體外,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為害程度。
  • 逼近中國邊境的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逼近中國的4000億隻蝗蟲,僅存在於中國媒體的報導裡。文|S.P一周來,除了新冠疫情,中國網民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莫過於4000億隻蝗蟲肆虐印巴,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4000億隻蝗蟲」之謎對於此次大蝗災,最具權威性的信息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其官網上有持續更新關於非洲蝗災的公告,最近一篇發於2月17日。公告顯示,印巴「The situation is calm」,蝗蟲表示情緒穩定,只有少量蝗群殘留在印巴邊境。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蝗蟲在我國已經成為一道特色美食了,甚至在有的地方,野生蝗蟲已經不夠吃了,還需要養殖,這一點和小龍蝦的「傳奇經歷」非常類似。當然,養殖蝗蟲也需要做好防護工作,蝗蟲一旦從大棚當中大量逃逸,會對周圍農田裡的莊稼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 一隻蝗蟲20斤,這種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它也搞不定
    蝗蟲問題,比你想像中嚴重上個世紀30年代,一隻重達20斤的蝗蟲在美國「橫空出世」。當時,美國面臨蕭條局面,與此同時,數以億計的蝗蟲進入美國,對農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蝗蟲泛濫的南達科他州米歇爾市,開辦了玉米展覽,一位名為託馬斯·赫爾西的農民也想參加這次展覽,但家裡的玉米被蝗蟲吃光了,心靈手巧的他製作了一隻鐵蝗蟲,用這隻鐵蝗蟲辦了展覽,並收取每人一美分的門票費,並因此賺了錢。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主要為害玉米,受害面積佔比高達98.61%。 蝗蟲食物範圍同樣很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菸草、蘆葦、蔬菜、果樹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洩出體外,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為害程度。
  • 蝗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蝗蟲是農業害蟲。蝗蟲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蝗蟲約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蟲。全世界常年發生蝗蟲的面積達4680萬平方千米,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到蝗災的襲擾。
  • 蝗災來時,「吃貨」可以消滅蝗蟲?史書記載,豬吃蝗蟲長得很快
    蝗蟲俗稱螞蚱,在農村很廣泛,一般認為它是害蟲,但也無法根除,一旦遇到適合大量繁殖的氣候,就會迅速繁殖。然而蝗蟲有個可怕的特性,就是一旦同一區域蝗蟲的數量達到一定值後,它們就會朝著一個方向猛飛,就跟遷徙一樣。而且一邊遷徙,一邊繁殖,越來越多。於是蝗災就來了。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1蝗蟲外號螞蚱。中國最早關於蝗蟲的記載在詩經中稱之為螽,幼蟲叫蝝。孔子編訂了春秋,在春秋魯宣公十五年記錄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蝗蟲災。蝗蟲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菸草、蘆葦、蔬菜、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喜歡夜伏晝出,當飛蝗蝻密度大時,由於相互感覺而形成條件反射,加劇活動,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靜伏、擁擠,然後向某一方向跳躍群遷。一群蝗蟲飛過猶如一片烏雲,咯吱咯吱的抖響著。一片莊稼倒下。過去的農民一聽到這種聲音簡直膽戰心驚。
  • 蝗蟲為什麼這麼厲害?
    蝗蟲雄蟲可發音,是靠後足腿節與前翅外緣相互摩擦,發出類似響尾蛇的譁啦聲,但少數無翅或翅十分退化的種類發音器。蝗蟲的繁殖力特別強,一次能產卵60-80個。產卵的時候,會把肚子插入土地中,在地表完全找不到它。蝗蟲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蝗蟲的若蟲被稱為跳蝻,不會像蝴蝶一樣變成蛹。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蝗蟲,俗稱「螞蚱」,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其中因為飛蝗長有翅膀,移動速度快、危害區域廣,成為了蝗蟲中危害最大的一種,而土蝗是泛指除了飛蝗之外的所有蝗蟲。這次肆虐非洲的蝗蟲叫做沙漠蝗蟲。這種昆蟲的習性有兩種——獨居和群居,有什麼區別呢?
  • 有關蝗蟲的知識!
    先建好大棚, 做一個如溫室一樣的大棚,底邊埋於地下,棚的兩頭都留一個門口,門口按上拉鎖或者用粘連布條對粘,棚的高度為1.5米---2米,一般新的養殖戶在正月完後就在建棚的地面,種上密密碼碼的麥子或者玉米苗提前生長備用小蝗蟲出來後吃,到了3---4月份必須要把棚建好。在棚裡種上小麥供剛出來的小蝗蟲吃.
  • 莊嚴:立足邊境特點 打造特色村莊 合力齊抓共建邊境地區小康村
    原標題:立足邊境特點 打造特色村莊 合力齊抓共建邊境地區小康村 8月9日,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莊嚴在山南市錯那縣主持召開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工作現場會,現場觀摩錯那縣邊境小康村示範點。
  • 世界糧倉遭蝗蟲襲擊,阿根廷、巴西恐淪陷之際,蟲群將迎來末日!
    一直以來的新聞都是東非和印巴正在遭受蝗蟲肆虐,但最近突然爆出南美多國也被蝗蟲佔領,糧食生產大受影響,未來糧價恐因此波動!但吃瓜群眾最好奇的是南美和非洲相隔大西洋,這蝗蟲怎麼就從非洲跑到南美了呢?據央視財經報導,南美國家巴拉圭正遭受蝗蟲的侵襲,阿根廷東北部與巴拉圭接壤的地方,在大批蝗蟲鋪天蓋地越過邊境飛向阿根廷,為應對即將到來的蝗災,阿根廷農業部門已經拉響了蝗災警報!
  • 世界上最大的蝗蟲,巨型蝗蟲重達20斤/體長1.2米
    我們中國很少發生蝗蟲災難,因此,你對蝗蟲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只是一種小害蟲,或者只是一種美食的基礎上。
  •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史料中尚未有沙漠蝗危害記載,但專家推測在雲南、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有沙漠蝗的分布。40攝氏度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蟲遷移活動的條件,相對溼度需要達到60%至70%。沙漠蝗猖獗發生的最大擴散區為緬甸、尼泊爾和印度。布瑞克研究總監林國發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
  • 玩具內藏4000隻蟲卵,外來物種正在你身邊悄悄繁衍
    物種入侵造成的災害,從來不局限於動植物界,人類是大自然中的一員,當然不可能獨自安好。03起初,沙漠蝗蟲在非洲泛濫成災時,遠隔萬裡,沒人在意。我們大多在新聞報導裡見識到它們的厲害。當沙漠蝗蟲飛到了印度,距離中國只有一座喜馬拉雅山時,國內的氣氛空前緊張,提前想好了各種對策,目標是「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幸好是虛驚一場,沙漠蝗災沒來。但見識了非洲和印度遭遇沙漠蝗蟲災難後的慘狀,海關對沙漠蝗蟲也多有防備。
  • 蝗蟲在印度被團滅,是被印度人給吃了嗎?網友:白買了那麼多桶魯花
    而就在我國群眾擔心蝗蟲會不會飛進我國境內之時,就在廣大吃貨們備好了魯花花生油,架好了燒烤架之時,《印度時報》突然報導:在受災最為嚴重的拉賈斯坦邦,目前蝗蟲只存在於一小塊地區,對農作物的威脅大幅減弱。更有蝗災防控組織負責人表示,該邦災情已完全可控。看到這裡廣大網友不禁疑惑了,如此嚴重的蝗災居然這麼快被印度「團滅」了,這開了掛的印度難不成也把蝗蟲抓來給吃了?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 蝗蟲大補還是藥?等著吃蝗蟲的各位,別鬧啦
    有人惶恐,別來喔,會毀了莊稼;有人興奮,大補呢,鍋和油都準備好啦,少了不夠吃;還有人說,吃不完的,可以曬乾磨粉,餵雞鴨。怎麼辦?盼望著,盼望著,請蝗蟲早點飛過來?還是,擦乾口水,早早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