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棒是吸收太陽光才能發光?實為化學物質的能量釋放

2020-12-04 百家號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習慣,晚飯後出門去附近的廣場納涼遛彎。廣場上不僅有歡鬧的人群,而且常常可以看見一些商販們售賣的貨物。在這些貨物中五彩繽紛的螢光棒不僅是我們很多人兒時的回憶,也是現在小朋友喜歡的一種玩具。然而,很多朋友不禁提出質疑:我們又不充電,這些東西為什麼會發光呢?本文將為您講述螢光棒為什麼可以發光,以及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根小小的螢光棒裡含有多層次的的結構和複雜的化學物質,螢光棒之所以可以發光,就是因為其將化學能轉化成了光能。在螢光棒的內部有三層結構:最內層是過氧化氫,最靠近外部的一層中主要含有螢光染料以及包括雙草酸二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在內的酯類物質的混合液。這兩層是由一層玻璃管所隔開的,所以在被出售和使用前螢光棒是不發光的。在使用時需要通過摔打、震動、搖晃等方式破壞玻璃管的結構,從而使得雙氧水和靠近外層的酯類以及螢光劑混合。

隨著玻璃管的破壞,雙氧水和脂類物質發生反應釋放出化學能,這些化學能便成為了我們手中螢光棒的「電池」,而「小燈泡」其實是螢光劑。螢光劑吸收了來自「電池」提供的化學能後,其中的電子變得更加活潑,從而發生了能級的躍遷。躍遷後的電子回歸到之前的能級時釋放出了光能,所以我們手中的螢光棒便得以發光發亮。了解了這一原理後,我們就可以明白一些「白天讓螢光棒吸收太陽光,晚上其就可以發光」的言論並不符合螢光棒的發光原理,在混合物的化學能耗盡的情況下,螢光棒將不能再度發光。

此外,在使用與回收螢光棒時,應當按照正確的方式。由於螢光棒中含有化學物質,所以在使用過程中應當防止過度的撞擊或者扭折彎曲,防止其破裂。由於這種玩具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愛,所以兒童在進行玩耍時,家長應當做好監督,防止其弄破螢光棒,使得內部物質洩露導致兒童中毒。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實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螢光棒屬於有害垃圾,在使用後應注意垃圾的分類與回收。

小小的螢光棒不僅帶給我們歡樂,還有有趣的化學知識與注意事項,請大家合理使用。

本文由北京印刷學院化學及印刷材料系副教授齊曉堃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魏思敏、張希)

相關焦點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螢光棒是吸收太陽光才能發光?實為化學物質的能量釋放
    在這些貨物中五彩繽紛的螢光棒不僅是我們很多人兒時的回憶,也是現在小朋友喜歡的一種玩具。然而,很多朋友不禁提出質疑:我們又不充電,這些東西為什麼會發光呢?本文將為您講述螢光棒為什麼可以發光,以及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一根小小的螢光棒裡含有多層次的結構和複雜的化學物質,螢光棒之所以可以發光,就是因為其將化學能轉化成了光能。
  • 螢光棒發光的原理
    在黑暗的環境中,螢光棒散發出彩光,營造的氣氛深受大家喜愛。因此,在演唱會或者其它慶典活動中,螢光棒隨處可見。
  • 演唱會用的螢光棒為什麼會發光呢?(附實驗視頻)
    今天小編根大家聊聊,螢光棒裡的化學。生活生活中發光的東西其實很多,比如我們最常見的主要有三類有太陽發光,燈泡通電後發光和火光。但螢光棒發光和上述三類並不大一樣。螢光棒之所以能發光,是由於螢光棒裡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活我們都知道,草酸二苯酯容易與雙氧水反應,生成苯酚和過氧化酯。
  • 照明科普:螢光棒發光的原理
    螢光棒,顧名思義是在其內部裝有能夠發出螢光的物質。這這類螢光物質是不同的螢光染料,它們吸收能量後能夠散發出不同顏色的可見光,這也是螢光棒能夠呈現五顏六色光彩的原因。但很多人會認為螢光棒和螢光增白劑一樣,吸收的能量也來自於紫外線,其實螢光棒和螢光增白劑並不相同,螢光棒吸收的能量主要來自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
  • 螢光棒為啥一掰就發光?難道真是用愛發電?
    在演唱會和夜間爬梯上營造氣氛,螢光棒是一個常見的選擇,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塑料棒棒為什麼掰一下就開始發光呢?螢光棒裡面其實藏著兩組化學物質:一組是各種不同的螢光染料+草酸二苯酯,另一組是或氧化氫溶液。
  • 《螢光棒正確使用指南》
    致命暴擊之黯然銷魂掌但比起這些,螢光棒還被用在一個更為高深的方面那就是:檢測癌症! 螢光棒的發光原理,可以被用來診斷癌症。當你揮動螢光棒時,塑料管內的兩種液體相互接觸產生化學反應,能量以光的形式散發出來,這一過程也被稱作化學發光。化學發光是目前檢測癌症最敏感的方法之一。癌症的早期篩查,是影響癌症治療和治癒的重要因素。
  •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材料 發表時間:2016/2/17
  • 那...那它們是怎麼發光的?
    那...那它們是怎麼發光的? 在演唱會和夜間爬梯上營造氣氛,螢光棒是一個常見的選擇,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塑料棒棒為什麼掰一下就開始發光呢? yoyo切克鬧! 化學反應來幫忙 螢光棒裡面其實藏著兩組化學物質:一組是各種不同的螢光染料加上一種叫草酸二苯酯的物質,另一組是過氧化氫溶液,也就是雙氧水。在開始使用之前,這兩組成分是不會相遇的,因為其中的一組被封裝在一根玻璃管裡面。
  • 小小螢光棒居然能檢測癌症?
    螢光棒的發光原理,還有犯罪現場檢測血跡的發光原理,現在被用在研發癌症檢測和其他醫療診斷的尖端科技中。當你搖動螢光棒時,塑料管內的兩種液體相互接觸產生化學反應,能量會以光的形式散發出來。這個過程被稱為化學發光。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了一個新方法,利用 「螢光棒」來檢測癌症細胞。
  • 化學發光方法中魯米諾發光法的優點
    化學發光的概念非常好理解,通俗來說就是化學反應裡面的中間體、反應物或者反應產物大量吸收反應中釋放出的化學能量,使其通過基礎狀態躍遷到激發狀態。然後又從激發狀態返回基礎狀態的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光輻射。按照化學反應的發光總量以及發光強度最終確定組成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我們稱之為化學發光法。該方法與螢光法進行對比,完全不借用外來光源,這樣可減少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現象,進而儘量避免受到噪音信號的相關幹擾,從而明顯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對線性範圍也進行了擴大。魯米諾的化學名稱很多,比如說3-氨基鄰苯二甲醯肼、發光氨等等。
  • 太陽每秒燃燒40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收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告訴我們,物質和能量本身就是一回事兒,物質能以能量的方式釋放出來,而能量也可以轉變成物質。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是一個時刻釋放著巨大能量的星球,在它的內部,每秒鐘都有400萬噸的物質被轉化成能量,而我們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太陽光照輻射過來的能量,那我們的地球的質量是不是會因此增加呢?
  • 用過的螢光棒不要扔,你還沒見過它發出真·螢光的樣子呢
    今天想做一件稍微有點蛋疼的事情:給大家看一下螢光棒發出真·螢光時的樣子。
  • 第85集 LED是如何發光的?
    白熾現象只是物體被加熱時的一個「副產品」,而特地讓白熾燈發光要消耗很大的電能,才能把燈絲加熱到很高的溫度,這並不是很划算。由於所有熱輻射發出的電磁波都會覆蓋一個寬廣的波長範圍,白熾燈在發出可見光的同時還會發出大量的紅外線、紫外線等,它們對提供照明毫無幫助,卻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 地球一直吸收太陽能量,但地球一直能源稀缺,這符合能量守恆嗎?
    而大氣層大約要反射34%的太陽光。所以,到達地面的太陽能大約是每秒1.15×10^17焦耳。而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丟下的原子彈釋放能量大約為5.5×10^13焦,所以說地球每秒接收到太陽的能量相當於2091顆廣島原子彈。
  • 化學發光試劑--魯米諾,吖啶酯
    化學發光 (ChemiLuminescence ,簡稱為 CL) 分析法是分子發光光譜分析法中的一類,它主要是依據化學檢測體系中待測物濃度與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在一定條件下呈線性定量關係的原理,利用儀器對體系化學發光強度的檢測,而確定待測物含量的一種痕量分析方法。
  • 化學發光及生物發光的原理及其應用(2)-化學發光常用的化學試劑...
    化學發光是某種物質分子吸收化學能而產生的光輻射。任何一個化學發光反應都包括兩個關鍵步驟,即化學激發和發光。因此,一個化學反應要成為發光反應,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反應必須提供足夠的能量( 170 ~ 300KJ / mol ) ,第二,這些化學能必須能被某種物質分子吸收而產生電子激發態,並且有足夠的螢光量子產率。
  • 閃閃螢光棒內含有毒液體 勿讓有毒液體流出
    螢光棒是孩子們喜愛的小玩具 (資料圖)   夏日炎炎,晚間去廣場或公園活動的市民越來越多。每年此時,螢光棒就成了大街小巷的熱賣品。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發現,在廣州不少大公園和廣場,都有兜售螢光棒的小販,不少孩子和年輕人被光亮吸引紛紛購買。
  • 不同質量恆星能量釋放、物質密度、壓強是不一樣的
    恆星的核心區域是核反應的區域,所以大量的能量這裡被釋放出來了,這些能量主要是以光子的方式向外面傳輸的,只有當它逃逸到恆星表面,才能夠看到恆星所產生的輻射。,物質在進行能量傳輸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輻射、傳導和對流這三種方式進行的。
  • 引力波是否攜帶能量,能否吸收和轉換?
    何為能量的轉換?當我們看見光的時候是光被通過視覺細胞吸收轉換成電信號傳輸給我們的大腦,所以我們才能看見萬物。當我們要發現一種能量時,首先要對這種能量進行探測,而探測的過程就是讓該能量顯現,顯現的結果就是轉換成各種我們能看見的信號,這個過程就包含了對能量的吸收和轉換,而引力波已經被我們探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