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Critical Care

2020-12-05 科學網
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Critical Care

論文標題:Critical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COVID-19 research

期刊:Critical Care

原文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原文文章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儘管COVID-19可以滿足ARDS柏林定義,但其仍是一種具有特殊表型的特異性疾病。其主要特點是低氧血症的嚴重程度與維持相對良好的呼吸力學之間的不協調。事實上,呼吸系統順應性中位值通常在50 ml/cmH2O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呼吸系統順應性低於或高於中位值的患者,其低氧血症的嚴重程度相似。

發表在Critical Care 的研究提出存在兩種病理生理學不同的患者類型(1型為非ARDS,2型為ARDS)。在患者就診時,可通過CT掃描明確區分1型和2型患者。如果CT掃描無法獲得,呼吸系統順應性和對PEEP的反應可能是本文唯一建議的不完美的替代指標。

圖1

1型:肺部順應性接近正常,伴有孤立性病毒性肺炎

在這些患者中,嚴重的低氧血症與呼吸系統順應性大於50 ml/cmH2O有關。肺的氣體容量較高,可復張性極低,低氧血症很可能是由於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喪失和肺血流調節障礙所致。因此,嚴重低氧血症主要是由於通氣/灌注(VA/Q)不匹配所致。高PEEP和俯臥位並不能通過復張塌陷區域改善氧合,但可以重新分布肺灌注,從而改善VA/Q關係。這些患者的肺部CT掃描證實,沒有明顯的區域可供吸收,但右向左的靜脈混合通常約為50%左右。

類型2:肺順應性降低

在這些入住重症監護室(ICU)的COVID-19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嚴重低氧血症與順應性值小於40 ml/cmH2O有關,表明為嚴重ARDS。當然,其較低的順應性(即氣體量較低和可復張性增加)無疑是由於疾病的自然演變,但不能排除這種嚴重損害(水腫增加)部分是由最初的呼吸管理造成的。事實上,其中一些低氧血症患者在入住ICU前接受了CPAP或無創通氣,並表現為極高的呼吸驅動力、劇烈的吸氣和很高的胸腔內負壓。因此,除病毒性肺炎外,這些患者很可能還存在自行造成的呼吸機肺損傷。

臨床影響

在入住重症監護室前的非插管患者中

對於絕大多數來醫院就診的患者而言,CPAP和NIV是一線治療手段。這些幹預措施通常在急診室或ICU之外的其他內科病房中應用,通常可以改善血氧飽和度。然而,護理的一個關鍵方面應該是評估呼吸驅動力和吸氣努力。理想的指標是測量食管壓力波動。如果無法測量,應仔細檢查吸氣努力的臨床症狀。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應強烈考慮氣管內插管,以避免/限制患者自身誘導的肺損傷使其從1型轉變為2型。

入住重症監護室的插管患者

•潮氣量

對於2型患者,應採用較低的潮氣量。然而,即使以15-20次/分鐘的呼吸頻率輸送6 ml/kg以上的容量進行治療,1型患者也缺乏呼吸機誘發的肺損傷的低順應性/高驅動力先決條件。較大的潮氣量(7–8 ml/kg)通常可減輕呼吸困難,並可避免通氣不足、可能發生重吸收肺不張和高碳酸血症。

•PEEP

1型患者缺乏較高PEEP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可復張性)。PEEP水平應限制在8-10 cm H2O,因為更高的PEEP水平將降低肺順應性,並可影響右心功能。2型患者的特點是總氣體量減少、肺重量增加和水腫。這些特徵可能是由於疾病的自然進展、插管前一段時間內細菌反覆感染和/或自發引起的肺損傷所致。對於這些患者,謹慎地逐漸增加PEEP至14-15 cmH2O可能是有益的。在此階段SvO2下降表明心輸出量不足,因此較高的PEEP水平對肺不張可能不再有用。當PEEP水平升高時,心臟超聲檢查也可用於評估右心功能。

•分流測定

計算分流分數是評估氧合的最佳工具。

etCO2/PaCO2比值是量化肺交換效率的有用工具。該比值小於1表明分流和死腔增加(肺通氣和無效灌注區域)。

•臥位

對於2型患者,俯臥位可作為一種長期治療手段,這與治療任何形式的嚴重ARDS手段相同 。然而,對於1型患者,俯臥位應更應被視為一種促進肺血流重新分布的搶救手段,而不是用於開放塌陷區域。長期俯臥位/仰臥位反覆循環對肺順應性高的患者益處甚微,而且會導致相關人員的高度緊張和疲勞。

•一氧化氮

對NO的氧合反應是可變的。COVID-19似乎會干擾血管調節,直至完全失去血管張力而無法使用血管收縮劑或血管擴張劑。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了解何時以及在哪些患者中應用NO。在完全性血管麻痺的患者中一氧化氮不會起作用(在我們的模型中為1型),但在更可能發生肺動脈高壓的患者中起作用(在我們的模型中為2型)。

•(微量)血栓形成和D-二聚體水平

在COVID-19患者中血栓形成及相關的缺血事件非常常見。應每日檢查1型和2型患者的凝血參數,特別是D-二聚體水平,如有指徵,應謹慎抗凝。

1型患者:

肺順應性高的患者應保持較低的PEEP水平

潮氣量閾值不應限制在6 ml/kg。

呼吸頻率不應超過20次/分鐘。

患者應保持"安靜",避免做得太多比不惜代價地進行幹預獲益更多。

2型患者:

對重度ARDS患者應採用標準治療(低潮氣量、俯臥位、相對較高的PEEP)。

Critical Care期刊介紹

圖2

點擊連結 了解期刊

Critical Care 是一本高質量的同行評議國際臨床醫學開放獲取期刊。Critical Care 旨在通過獲取、討論、分發和推廣與重症監護醫生相關的循證信息,改善重症患者的護理。Critical Care 旨在提供重症監護領域的全面進展概述。

Speed

41 days to first decision for reviewed manuscripts only

20 days to first decision for all manuscripts

81 days from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25 days from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Annual Journal Metrics

2-year IF(2019):6.407

5-year IF(2019):6.946

H-Index:146

JCR Rank:6/36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SCIE

JCR Quartile: Q1

圖3

點擊圖片了解:Springer Nature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資源中心

作為我們支持全球應對COVID-19承諾的一項舉措,Springer Nature的編輯團隊特別挑選了與重症監護和急診醫學界相關的文章、書籍章節等。無論您是臨床醫生、研究人員、教師還是學生,我們都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所在領域的最新信息。您可以探索並與同行和同事分享這些免費閱讀和開放獲取研究——以下所有研究目前均可免費獲取(其中開放獲取文章為永久免費)。

希望這些來自Springer Nature旗下重症監護和急診醫學領域期刊和書籍的最新COVID-19研究會讓增加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點擊「閱讀全文」了解醫護人員及一線研究人員在COVID-19重症監護和急診醫學領域取得的更多成果。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冠患者SARS-CoV-2特異性T細胞表型及...
    公衛·速遞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冠患者SARS-CoV-2特異性T細胞表型及動力學研究 2020-07-03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are:我國科學家鑑定出武漢市85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臨床特徵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中國武漢市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早期死亡的85名COVID-19患者的最常見特徵。他們報告了迄今為止研究中最大的冠狀病毒患者死亡群體的共性。
  • ...病理|新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細胞|sars-cov-2
    distress syndromeCOVID-19的病理學改變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相關Zhe Xu*, Lei Shi*, Yijin Wang*, Jiyuan Zhang, Lei Huang, Chao Zhang, Shuhong Liu, Peng Zhao, Hongxia Liu, Li Zhu, Yanhong
  • ...臨床研究|新冠肺炎|細胞|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clinicaltrials.gov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目前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 900 萬,死亡超 46萬。疫情來勢洶洶,疫苗研發速度令人欣慰。但 COVID-19 是一種 RNA 病毒,變異速度也很快,給未來的疫情發展增添了變數。
  • NASA超級計算機助力COVID-19研究
    圖片來源: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識別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遺傳風險因素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超級計算能力目前正在梳理當中,用於研究與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COVID-19患者相關的遺傳風險因素。
  • 中東呼吸症候群為啥不是綜合症 徵與症的區別?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近日,中東呼吸症候群突然「亂入」,日前廣東已確診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症候群。中東呼吸症候群是2012年9月發現的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腎衰竭、慢性肺病患者和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表型異質性與臨床管理...
    急性呼吸窘迫徵(ARDS)的異質性在過去二十年裡備受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或簡稱「新冠肺炎」)相關的ARDS是新型冠狀病毒肺部感染導致的嚴重呼吸功能衰竭,由於目前沒有針對病因治療的明確有效方法,此類ARDS仍以機械通氣治療為主。目前,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患者仍持續增加,醫務人員通過觀察新冠肺炎相關ARDS患者的臨床特徵和臨床進程的異質性,針對不同表型提出了不同管理策略。
  • 柳葉刀-風溼病學 | 探索COVID-19過度炎症反應
    在一篇相關評論中,作者指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感染引發的宿主反應存在異質性,且與患者迥然不同的臨床結局有關。這項研究可促進後續研究深入了解該異質性的潛在機制,並探尋合適的治療幹預措施。儘管COVID-19重症感染病例中多種細胞因子升高,但其炎症模式和機制仍不清楚[1]。
  • 專家:新冠病毒會在人體全身引起血液凝塊,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紐約市Mount Sinai Beth Israel醫院肺部和重症監護醫生胡曼·普爾(Hooman Poor)說,醫生懷疑這些小血塊是導致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困難的原因之一。普爾說:「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肺部出現血栓的可能性。」在那些因為腎衰竭而需要進行透析的新冠病毒患者中,「他們的導尿管每一秒都在凝結。」
  • 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信息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5月29日,海關總署官網發布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信息。截至2018 年5月13日,沙特共報告1839例MERS病例,其中745 例死亡。(來源:沙特衛生部)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底,全球向世衛組織報告2206例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實驗室確診病例,包括787例相關死亡病例。
  • 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報告證實,患者的死亡原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
    右肺有明顯的肺細胞脫落和肺透明膜形成,表明患者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左肺組織顯示肺水腫和肺透明膜的形成,表明患有早期ARDS。兩個肺中均可見到間質單核炎性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為主。病理檢查結果表明1、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研究團隊認為,患者患有ARDS,其病理特徵與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患者出現的病理特徵非常類似。2、嚴重的免疫損傷:以Th17的增加和CD8 T細胞的高細胞毒性為表現的T細胞過度激活,能夠部分解釋該患者為什麼產生了嚴重的免疫損傷。
  • 希為納注射用西維來司他鈉正式上市 可緩解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希為納注射用西維來司他鈉是公司歷時17年的科研成果,適用於改善全身性炎症反應症候群的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藥品得到國家藥監局支持,除了通過應急審批程序批准其上市許可外,更批准其以新冠肺炎作為適應症開展臨床試驗。「鑑於疫情期間的良好反響,產品現正式量產上市。」
  • 諾華與Mesoblast達成合作 共同推進新冠肺炎呼吸窘迫藥物研發
    編譯丨範東東日前,諾華與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Mesoblast籤署了一項全球獨家許可合作協議,用以開發、商業化和生產用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MSC)療法Remestemcel-L,其中也包括與新冠肺炎(COVID-19)有關的ARDS。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來源:LPS致呼吸窘迫症候群模式動物品系:SPF級C57bl/6小鼠,雄性,周齡為8w-10w,體重為30g-35g。實驗分組:實驗分六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實驗周期:1 week建模方法:模型建立:經腹腔麻醉小鼠,採用暴露式氣管切開滴注的方法,經氣管向肺內滴注LPS(給藥劑量6mg/kg)而後將小鼠直立,垂直旋轉小鼠,使藥物在肺內均勻分布,從而建立內毒素性急性肺損傷小鼠模型。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發病率低,致亡性高,診治手段需了解
    導語:呼吸窘迫綜合症這種疾病,在胎兒中的發病率雖然不是很高,但危害還是非常大的,會給孩子帶去一輩子的傷害,甚至直接導致新生兒死亡。那麼中呼吸窘迫綜合症是如何引起的呢?有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兒,身體會出現哪些表現?這種疾病又該如何治療呢?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2020年9月23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COVID-19的血清(抗體)床旁診斷(POC)測試發布了緊急使用授權(EUA)。自2020年7月以來,某些實驗室被授權將Assure COVID-19 IgG/IgM快速測試設備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抗體診斷,以幫助鑑定患者是否攜帶SARS-CoV-2抗體,以此反應患者近期或曾感染過COVID-19。
  • 地塞米松用於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編譯:張一國 審校:魏娟 呂欣 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 ARDS是臨床常見危重症症候群,重症ARDS死亡率高達40-50%,當下造成全世界大流行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2019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出現中重度ARDS
  • 新的氣管繞道治療研究將幫助肺氣腫患者更容易呼吸
    患者將永遠處於氣喘的狀態,迅速且淺薄地呼吸。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氣管繞道治療,希望可以幫助肺氣腫患者更容易呼吸,這是一種侵入性低的治療。     在氣管繞道手術期間,醫師先利用都譜勒儀探針插入可彎曲的支氣管鏡,辨認離開血管的部位。然後醫師利用一根特殊的針製造新的開口。再放入支架於適當的位置,保持新的信道開啟。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33期|劉嘉琳主任醫師發現血清苯丙氨酸含量的升高可能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死亡率增加
    【中文摘要】目的:目前針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特異性的靶向治療藥物缺乏。某些代謝產物在ARDS中發揮關鍵性作用,並有可能成為藥物幹預的靶點。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