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的捕蛇籠很暢銷
商販向記者展示銀環蛇
8月15日清晨,德興市香屯鎮的農民老方,照例到自家地裡巡視,望著被田鼠蹂躪得一片狼藉的稻田,他無可奈何地嘆了一口氣。
進入夏季以後,野外蛇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不少人打起了蛇的主意,他們在特製的鐵籠裡用小鳥為誘餌進行非法捕蛇,惹得蛇販子們趨之若鶩,一時間,各個野味店生意紅火起來,製作捕蛇籠子的生意也異常火爆,但田間地頭的田鼠卻多了起來。
一天最多能捕20多條蛇,一周獲利數千元
在德興市香屯鎮一個山坳裡,兩外鄉男子拎著一個鐵絲籠子。籠子裡,一條銀環蛇圈成盤狀,蛇頭高高昂起,不時地吐著信子。一旁,他們的摩託車上還有三個籠子,每個籠子裡都有捕獲的蛇。
這些外鄉人的身影沒有引起當地村民的注意,村民們對捕蛇者早已見怪不怪了。「剛開始看到這些騎摩託車的人提著籠子在山間轉悠,還以為是捕鳥的。」一農民告訴記者,「樂平、婺源和德興的山區農村,均有一批捕蛇高手,他們看到我們這的森林植被保護得好,認為肯定隱藏了不少蛇類,就把裝有鵪鶉的捕蛇鐵絲籠子放到附近的山場。」
「少則四五條,多則十幾條,有的捕蛇者一天能捕到20多條各種各樣的蛇」,這種捕蛇方式十分獨特,能將整個山場的蛇類抓絕。
樂平與德興交界的多個鄉鎮森林資源豐富,有大量蛇類出沒,尤其盛產菜花蛇。可如今,漫山遍野少見菜花蛇的身影了。
「在我們那個村,最多的時候有10多個人抓蛇賣錢,他們在墳山、路邊、雜草叢中尋覓,只要發現有蛇出洞的痕跡就想方設法捕捉。」一名來自婺源許村鎮的捕蛇者告訴記者,因為外地不斷有蛇販子前來高價收購蛇,受利益驅使,村民將抓蛇賣當成掙錢的門道。
捕蛇者說,只要將籠子按比例放在某山場兩三天,山場基本上就找不到蛇了。有的人捕蛇,不用一個星期,就能搞到數千元的收入,大大高於幹農活的純利潤。
汽車站成了蛇類交易市場,收購價一路看漲
15日上午,德興市短途汽車站,出口處被蛇販子把守住。他們逢人就問:「有蛇嗎?」還不時攔著背有背籠的行人去翻看。在車站外,一名收蛇的商販正與賣蛇的男子談價,是條王錦蛇,淨重一公斤,幾經討價還價最終以50元成交。王錦蛇被列入國家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是捕捉田鼠的高手。蛇販子抓出蛇來放入袋內,但見袋內已有大大小小10餘條蛇。
「一般的蛇每公斤收購價格為50元,個別蛇每公斤180元。」賣蛇的人說,蛇越來越難捕,蛇的收購價格一路看漲,最高時達每公斤400元。而大多數的蛇,是由蛇販收購好,集中運往廣東等地銷售。比較起來,廣東人更喜食蛇肉,很有市場。如今不僅廣東人喜歡吃蛇,江西人也興起了大吃「口味蛇」的熱潮,專門吃老鼠的「老鼠蛇」(俗稱家蛇)的售價達到了每公斤80元,一些劇毒的蛇價格更高。
在德興市最大的農貿市場,一名賣蛇的男子正在向路人展示銀環蛇。很快,三條蛇被幾家開餐館的老闆買走。
賣蛇者打開尼龍袋,一條粗壯的黃顏色蛇盤在一起。老闆說這是王錦蛇,重達5公斤,誠心要的話,480元。
一位跑客運的司機告訴記者,這些捕蛇者天剛亮坐上頭班車,傍晚乘坐末班車,車上大部分是拿蛇皮袋的,裡面都是蛇,弄得司機和其他乘客膽戰心驚。
特種捕蛇籠製作銷售火爆,捕蛇已成產業鏈
隨著捕蛇人數的不斷增加,捕蛇「產業」得以延伸。「想買捕蛇籠,你到大街上隨便問個本地人,就知道哪裡有賣。」
緊靠德興市銀城中路的一個小巷子口,一塊書有「製作出售鳥網、捕蛇籠」等字樣的廣告赫然立在街口。門口碼放了幾個鐵絲籠。老闆告訴記者,現在抓捕野蛇多採用這種鐵絲籠,這種籠子是一個安裝了「倒刺」機關的鐵絲捕蛇器具,籠子裡放上活的蟾蜍或者小鳥做誘餌,誘引野生的蛇類撲食。由於蛇沒有倒退的本領,而機關的玄妙就在於「只能進不能出」。相比過去靠徒手抓蛇,這種據說從外地「引進」的抓蛇工具對蛇的捕捉成功率、殺傷力非常大。有了這種捕蛇籠後,捕蛇者每天收到的蛇比以前手工捕蛇翻倍。
老闆說,他做的捕蛇籠子在當地非常暢銷,前幾天一客人上門就訂了20隻。這種新的捕蛇方法目前正風行,在德興,就有五六家像他這樣專門製作銷售捕蛇籠的商家。
大自然總是以一種讓人類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回報」人類。在我省,由於野生蛇被濫捕濫殺,田鼠多了起來,一些地方,人們在艱難困苦地與鼠類作鬥爭。對此,我省野保部門警告:請大家嘴下留情,對自然界的過分攫取,會導致大自然嚴重透支而形成生態危機,不要讓鼠災成為人類吃出來的災害。
本報記者徐黎明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