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說》,是害了永州野生蛇類?還是宣傳了原始永州?

2021-01-16 金蛋的旅程

還記得學校課文裡,必須背誦的《捕蛇者說》那篇課文麼說起湖南的永州 ,很多人第一次認識,都是來自於教材課文的《捕蛇者說》,這篇唐代柳宗元所寫的《捕蛇者說》,堪稱是中國知名度非常高的一篇保護野生動物的古文,這篇必背誦課文,不知道讓多少做過學生的人記憶深刻,在記住這篇課文的同時,也記住了一個地名,那就是永州。

《捕蛇者說》中描述:「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這篇課文雖然是反對苛政,建議廢除殘酷的地方酷政,讓當地民眾回歸安居樂業,不要去捕捉劇毒的異蛇,等於是提倡保護這裡的野生動物異蛇種類。

但事與願違,柳宗元的這篇流傳千古的奇文,也間接提高了永州自然環境原始的知名度,也大大宣傳了當地異蛇這種野生動物的藥用價值,這讓永州歷朝歷代,對於異蛇(永州尖吻蝮,也有稱百步蛇、銀環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的捕捉不曾中斷,反而對於保護當地野生動物蛇類資源,起到的巨大反作用,求異蛇入藥入酒的需求千年不斷,對於當地的蛇類資源帶來崩潰性破壞,很多不是異蛇的其他蛇類(只要是黑白花紋的蛇),也因為生存在永州而遭了殃,被持續捕殺,異蛇酒一度成為當地最有名的特產。

直到今日,永州的純野生異蛇資源已經瀕臨崩潰,雖然苛政早已不在,但高額的商業利益驅使,讓千年之中當地蛇類產業一直不斷,多年以前野生蛇類已經被禁止商業捕捉,目前出現的永州異蛇都是進行集中蛇類養殖的。自2020年以後,蛇類的養殖和貿易被徹底終結,法律上已經不再允許,也許以後永州的蛇類產業可能真的永遠看不到了,永州的蛇類終於得到了千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安寧局面。

唐代柳宗元筆下的原始永州,今天的面貌樣子唐代的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宣告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從五品的閒職官名),在永州任期內著有《永州八記》等著名古文,描繪了中原人無限遐想那自然原始的永州 。

永州古稱零陵,隋朝始稱永州,是一個延續至今的古老地名,這裡是湘江的上遊,瀟水與湘江在城區相匯合,是整個湖南平均水質最好的一處地方,用於永州長期南部居住有大量少數民族,這裡是古代漢族和山居少數民族的邊界地區,交通相對閉塞,所以開發較少,自然環境相當原始。

永州目前的城市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很快,冷水灘區和零陵區已經成為了繁華城市,柳宗元時代描繪的景色已經完全變化,從空中俯瞰城市,永州市區頗有上海陸家嘴的地貌感覺。

主城區是一座非常經典的河流四面圍繞的半島形狀,湘江從冷水灘城市中穿行而過,附近沿江景色非常靚麗,這裡的河水碧綠無比,水的顏色常年如此,就算是雨季也是淡綠色的,水土流失很低。

永州市是湖最南部的區域,這裡和廣西與廣東接壤,原先要到達這裡交通非常不便,近年來因為永州機場和北京、天津、上海、 重慶等城市直接通航後,到達永州變得非常的便捷,甚至比去長沙還要方便,3個小時北京既可直達永州零陵機場,機票折扣非常大,甚至比火車慢車價格還要便宜,折讓永州成為一個很值得考慮一去的國內旅行目的地。

在永州南部的江華和江永兩縣,這裡都是傳統的瑤族聚居區,由於當地交通閉塞,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時至今日依然可以找到一個原始的永州原始綠野世界,保留有很多古村落和古寨堡,留有很多歷史悠久人文飲食傳統,國內這樣的地方,目前已經變得越來越少。

永州的傳統美食,以及少數民族完好保留民俗傳統江永這裡有很多瑤族美食,其中最有代表性,到了不可不嘗的,就是當地的油茶了。在的街市裡,依然可以吃到正宗的油茶,雖然這裡的油茶店鋪很小,不過慕名而來的食客不斷。

當地的油茶做法,是先將冷水於鍋中燒開,把幹茶葉放入水中泡開,撈出茶葉,將水倒掉。乾鍋燒熱將準備好的茶葉放入,用油茶杵敲打,放入生薑、蒜米、豬油,繼續敲打。加入開水,冷水煮出來的茶會失去口感,不能蓋蓋子,待它翻滾,放入鹽輕輕攪動,讓茶色均勻。將碗擺放好,每個碗放入蔥花、炒米、炒花生米等,然後將翻滾的油茶用大勺子連茶帶葉撈起,用竹製的茶鬥過濾,倒入碗中。

按照當地人的說法,飯桌上這油茶才是主菜,其他都是配菜,其他菜都是來配油茶來吃的。吃上這裡油茶的感覺,口感有點像是客家的擂茶類似。當地瑤族的美食眾多,幾頓飯根本不吃不全,口味種類很多,甜的鹹的都有,品種和形狀豐富,食材也是極為自然。

在永州的江華縣境內,還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瑤族習俗,當地已經將這些民俗融入了旅遊發展之中。這裡的瑤族地區,也興起過西式白色婚紗的婚禮,不過近年來,又有不少年輕瑤族情侶開始恢復老式的瑤族婚禮了,所以當地的瑤族傳統婚禮興旺,這次就在江華境內,遇到了一對準新人,在這裡進行瑤族婚禮儀式,儀式內容較多,看點不少。

這場婚禮是當地平地瑤風俗形式的,不同地區的瑤族婚禮都有差異,接親儀式的開場是新娘母親的哭嫁(有些地方是新娘哭,有些親友哭)。在過去,少女出嫁前根本不知道對象是誰,直到結婚當晚才能見到,完全像在賭自己將來的命運,故有了哭嫁的習俗。

迎娶的隊伍一路載歌載舞,抬著轎子前行,瑤族特色的長鼓舞是喜慶隊伍的主體。新郎迎娶新娘之後,會有分紅包、開轎門、挑紅蓋頭、叩拜等內容。瑤族的婚慶上,水酒和美食必不可少,這裡的水酒採用大盆裝,用葫蘆瓢盛酒,一般都需要以3為單位敬酒,不喝三杯、三碗過不了關。

瑤族水酒甜甜的度數不高,只是不要太貪杯了,因為後勁還是很足的。瑤族的飲食文化深厚,來這裡不可不多嘗試一些,瑤家的「十八釀」,豆腐釀、辣椒釀、竹筍釀、香菇釀等等,不同的釀代表不同的祝福,視覺和味覺的同步享受,各種各樣名目的粑粑,也會讓你回味讚嘆不已。

場地的家常菜「聖水」豆腐丸,屬於「瑤家十八釀」 之一。其製作方法是將精肉剁碎,以香蔥、香油、精鹽、味精等拌合,先做成餡,然後放入挖有空洞的鮮豆腐中間,再貼鍋黃燜至熟即成。據說這道菜是考準女婿和考準媳婦的必修科目。男方上面提親,需要筷子夾豆腐起來,碎了就娶不到了,如果丈母娘看中準女婿,就把豆腐煮老,如果看不上,就給很嫩的豆腐。而女孩子燒的好這道菜,說明手藝和心思巧,這是瑤家婚嫁入門測試的一道名菜。

在永州,不僅能感受到山裡純淨的空氣和水,還能和瑤族村民一起喝起好喝的瑤家的米酒,跳起瑤家的舞蹈,感受瑤族的熱情和歡樂,這裡旅遊開發的比較晚,物價低廉,人美景多,道路情況不錯。很多當地少數民族居民,日常依然是穿帶民族服飾,很有地區特色和感覺,是一處較為小眾,但卻非常合適自駕旅行的國內旅行目的地,這裡建議遊玩的時間,至少需要預留有3天以上。

相關焦點

  • 柳宗元在零陵十年,寫了《捕蛇者說》,《永州八記》是哪八記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柳宗元,作為文學家他是成功的,多部作品流傳千百年,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中學學過的《捕蛇者說》,他的《永州八記》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重大。而作為政治家,柳宗元是失敗的,就像蘇東坡一樣,他們都太過正直,一生的仕途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柳宗元為官期間任職最久的是湖南永州,他從長安被貶到永州後謫居十年。
  • 關注|永州養蛇人堅持20年放蛇於「永州之野」每年放600—800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3日訊(通訊員 歐宇馨 安月 小莽)「永州之野產異蛇」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說》對永州描述。7月2日,永州的一位養蛇人周大武帶領他的養殖團隊,在當地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的指導下,將800多條養殖了2年的蛇放歸山林,種類有眼鏡蛇、五步蛇、烏梢蛇、王錦蛇等有毒和無毒蛇。 周大武是永州之野異蛇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1996年開始創立養蛇公司,成為永州最早的蛇類養殖戶。
  • 《捕蛇者說》的捕蛇的蔣氏是個什麼樣的人?好吃懶做就是他的特點
    《捕蛇者說》歷來被認為是一篇紀實性散文,所有的讀者都把它當作柳宗元在永州親眼所見的真實事例,柳宗元只是個真實的記錄者。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柳宗元貶居永州十年,在這十年中,他與永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一點也不假。
  • 湖南永州一村民捕捉15隻青蛙判刑8個月 注意二級保護動物!
    夏天,青蛙到處呱呱,從前有人喜歡吃青蛙,那個時候宣傳青蛙是益蟲,不能吃,也就是工商部門、林業部門管一管。但是現在對於環保重視了,對於野生動物保護也加強了,各地都有許多捕殺、捕捉野生動物被處罰,甚至判刑的案例,所以對於保護動物,野生動物不要捕捉、販賣、捕殺。
  • 廣西養蛇人:最常見和最怕的都是蛇咬傷
    養蛇戶韋寧香向記者展示眼鏡蛇,健康時報記者牛宏超攝「介(這)條眼鏡蛇長得蠻好哇,你看介(這)皮順油亮的。」一個操著濃重廣西口音的中年男子此刻站在空心磚搭成的蛇倉門口,右手舉著捉蛇棍,左手拎著蛇尾說道。他是韋寧香,一個和蛇打了十幾年交道的養蛇戶。在廣西,不少村民以養蛇為業,並藉此脫貧甚至發家致富,韋寧香就是其中一位。然而,2020年對於他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養蛇為生的他差點失業。
  • 三名男子捕蛇200餘條 涉嫌非法狩獵被刑拘
    (現場繳獲各種野生蛇類205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6日訊(通訊員 劉小琴 吳明惠 陳樹理)7月,湘鄉市森林公安局聯合治安大隊、潭市派出所破獲一起特大非法狩獵案。犯罪嫌疑人李某、梁某、王某三人於今年4月至6月期間,在湘鄉市翻江、月山、潭市、金藪一帶大肆獵捕野生蛇200餘條。目前,三人因涉嫌非法狩獵被刑拘,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 6月初,潭市派出所駐村輔警在日常走訪摸排中發現,租住在該鎮新石村一農戶家的三名外來男子晝伏夜出,形跡可疑。了解情況後,潭市派出所迅速安排民警對三名男子的活動情況進行調查,發現三人有非法狩獵的嫌疑。
  •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焦慮的蛇老闆:減少投餵後,大蛇一晚吃掉上百條小蛇
    很快,她擴大了養蛇規模,直到現在公司發展成為存欄量9000條蛇,籤約養殖戶有100多戶,固定資產近3億元的大型蛇類行業公司。 譚群英出生於婁底雙峰釀酒世家,嫁至永州。1983年的端午節,她去柳子廟參觀。牆壁上雕刻著柳宗元的名句:永州之野產異蛇……譚群英眼睛一亮,福至心靈,「這不就是我初中讀過的那篇課文嗎?我來到了產異蛇的地方!」
  • 湘潭市搗毀一特大非法狩獵團夥,收繳60副捕蛇捕鳥工具
    據了解,自6月15日我市搗毀一個特大非法狩獵犯罪團夥以來,辦案民警已陸續在褒忠山、羚羊山等地收繳了近60副捕蛇、捕鳥工具。6月26日,民警在李某的帶領下,在湘鄉市月山鎮鵬山村附近的深山老林裡,沿著羊腸小道,穿過荊棘叢林,歷經兩個多小時,翻越了三四個山頭,在人跡罕至的密林裡陸續起獲4個捕蛇籠,裡面尚有兩條蛇和幾隻未被蛇吃掉的鵪鶉。
  • 湖南永州旅遊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都說在湖南,張家界是一幅畫,永州是一本書,永州這本書,隨便一翻都是可以見證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瀟水、湘江使永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美。千百年前,柳宗元被貶至此,永州這「山水綠」的神奇世界,讓他留下多少名詩佳作。「穿池可以漁,種黍可以酒,甘終為永州民。」柳宗元這篇《送從弟謀歸江陵序》,仿佛看見他在愚溪有時種地,有時垂釣,有時與漁民農夫交往,有時與朋友把酒言詩,好不樂哉。在永州的南邊,有一座神奇的九嶷山。
  • 人工養殖蛇類能食用嗎?蛇類疾病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特種養殖業的滑鼠蛇、眼鏡蛇、大王蛇產值約500多億元,直接從業者和相關產業鏈的從業者達100多萬人。「蛇類養殖行業本身就是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的項目,為發展這個行業,不少人已債臺高築,欠債少則三五萬元,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位養殖者說。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對千萬孤獨的釋懷
    這位垂釣者,或者說描寫這一讓人記憶深刻形象的人,便是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彼時,他正被貶官永州。南方楚地的寒冬臘月,冷意透骨,更何況是在江面上,他在釣雪?還是釣魚?可能是,可能都不是。他真正在釣的,恐怕是他內心那份洶湧磅礴,無處安放的絕世孤獨。其實,孤獨,柳宗元很早就體驗到了。
  • 說蛇 - 說蛇_吉安新聞網
    老輩人迷信,對之不打亦不趕,拱手作揖,問是何方祖宗,說今天是端午佳節,必有祭供,敬請回去,莫嚇著娃們。然後放了一掛鞭炮,大蛇果然起身順牆腳溜回了後山。現在想來,蛇不傷人,人不傷蛇,只有有了對蒼生的敬畏,自然才會更加和諧。然而,在中外許多文學作品中,蛇一律成為歹毒和忘恩負義的代名詞。
  • 散文丨田日曰:柳宗元與雙牌
    柳宗元與雙牌文/田日曰說柳宗元與永州事,或許怎麼說都不為過。而要說柳宗元與雙牌,料想會有很多人反問:柳宗元與雙牌真有關係?如同通常所說「永山永水出永州」這句話,也有不少人並不認同一樣。永山發祥永水,永水與有瀧河之名的瀟水匯合之後,衝積形成永州這方沃土。因此,說「永山永水出永州」,當然是沒有絲毫問題的。永貞革新失敗,永貞元年(805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其實叫「司馬員外置同正員」,即在原有編制之外設置,享受正式官員一樣待遇。
  • 贛東北捕蛇者眾 蛇將盡 災頻現當制止[圖]
    一旁,他們的摩託車上還有三個籠子,每個籠子裡都有捕獲的蛇。  這些外鄉人的身影沒有引起當地村民的注意,村民們對捕蛇者早已見怪不怪了。「剛開始看到這些騎摩託車的人提著籠子在山間轉悠,還以為是捕鳥的。」一農民告訴記者,「樂平、婺源和德興的山區農村,均有一批捕蛇高手,他們看到我們這的森林植被保護得好,認為肯定隱藏了不少蛇類,就把裝有鵪鶉的捕蛇鐵絲籠子放到附近的山場。」
  • 竟在馬鞍山森林公園內張網捕蛇,園方已拆除捕蛇網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4日訊 在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裡,生活著包括王錦蛇、銀環蛇、短尾蝮、赤鏈蛇在內的多種野生蛇類,這些蛇都是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8月2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呂先生在該公園遊覽時,發現竟草叢中有捕蛇網。接到呂先生的通知後,園方迅速派人把捕蛇網全部拆除。
  • 為你揭秘一個真實的蛇世界:蛇看著讓人害怕,但對維護生態有重要的...
    與蛇打了 30 多年交道,不論是野外還是生活中,楊道德都特別喜歡觀察蛇,什麼時候、在哪裡見過什麼蛇,他總是記得很清楚," 現在野外能找到的蛇越來越少了,找到的也大多是小蛇或者沒什麼經濟價值的蛇。更不要說本就瀕危的物種。"為什麼我們身邊蛇越來越少?野生蛇的保護狀況如何?
  • 武漢:有人在森林公園內張網捕蛇
    捕蛇人架設的捕蛇網武漢晚報訊(記者陳奇雄 實習生陳飛揚 黎宛冰)在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裡,生活著包括王錦蛇、銀環蛇、短尾蝮、赤鏈蛇在內的多種野生蛇類,這些蛇都是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8月2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呂先生在該公園遊覽時,竟發現在草叢中有捕蛇網。接到呂先生的通知後,園方迅速派人把捕蛇網全部拆除。42歲的呂先生告訴記者,當天上午,他前往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遊玩。當天中午,走到一處人跡罕至的小溪邊時,瞅見茂密的草叢中有一張黑色絲網。黑色絲網高二三十釐米,長三四十米,網眼又密又小。呂先生說,這種黑色絲網叫捕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