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任性,叫「有時候為放家具我會買房子」。近日,郭敬明豪宅曝光,引發爭議。在上海寸土寸金的靜安區,他有三棟獨立洋房。「隨便一處小小配飾都價值不菲,炫目的水晶燈,密密麻麻的玻璃杯,大多有著純正的歐洲血統。」某大齡男青年同事提問,誰能告訴我他那一架子的包都是什麼牌子的?總共要多少錢?
嘿,別和郭敬明比時尚了!我們來看看時尚圈的食物鏈。時尚是什麼?誰制定了時尚圈的遊戲規則?高級定製和淘寶爆款之間到底差了幾條街?看完這篇文章,相信滿屋子名牌也遮不住你的眼睛了。】
我的某任前男友(肯定不是郭敬明)自詡為潮流中人,經常鄙視我。他從來不和我去有團購活動的餐廳吃飯,從來不在商場打折時買東西,他認為「團購」和「打折」這樣的字眼象徵著品質和水準的大打折扣。他經常教育我,一分錢一分貨,就算是同樣的東西,打折時買意義也不一樣了——因為它過季了,穿上就是落伍的,所以才打折出售。他每年不多的工資都貢獻給了兩次赴港採購,反正在東北只需要買夏冬兩季的衣服。
後來我們分手了。他大概是看不上我這樣的俗人,因為我一直是馬雲背後的女人,默默支持Jack Ma七年。這簡直比買打折貨還要讓他受不了,現在想想我應該處於他鄙視鏈的最後一環。
大家對鄙視鏈都不陌生: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韓劇的……玩豆瓣的看不起混天涯的,混天涯的瞧不起玩貓撲的……時尚圈的鄙視鏈或許是這樣的:穿高定的鄙視穿高級成衣的,穿高級成衣的鄙視穿輕奢的,穿輕奢的鄙視穿快時尚的,穿快時尚的鄙視穿淘寶爆款的。鄙視鏈的心理動因大多源自智商優越感、年齡優越感、時尚優越感、原創優越感、品位優越感、國際化優越感和小眾優越感,但是這些優越感,其實,都是幻覺。
為什麼這麼說?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大家對時裝周都不陌生,本年度9月到10月間舉辦的四大時裝周展示的是2015春夏的時裝。前幾天,Chanel 2015早秋系列的秀都走完了。也就是說,時裝周上看到的東西,起碼是大半年之後的流行趨勢。當你明年買到類似款式的時候,時裝設計師們已經在考慮2016年讓你穿什麼了。
Chanel 2015早秋系列主題是「巴黎-薩爾茨堡」高級手工坊系列,18世紀洛可可風格撲面而來,宛如置身「茜茜公主」時代的宮殿。香奈兒經典的粗花呢依然是主角,但因為設計比較保守而被業內質疑時尚度不夠。另外偶爾也有雷點出現,例如右下,咳咳。
真相永遠都是殘酷的。除了食物鏈頂端的高級定製(Haute Couture),其它所有處於食物鏈下遊的,全價買的也好,打折買的也罷,哪怕你是在四大時裝周上看完秀就跑到後臺去搶一件回家,對不起,你也已經OUT了。你再怎麼拔腿狂追,也追不到時尚潮流的最前端。《紅樓夢》裡芳官說了:「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反正大家一直在過時,所以啊,誰也別看不起誰。
「時尚潮流」這幾個字看起來非常高大上,但細究起來,它是非常任性、非常隨機、甚至是充滿妥協的產物。就拿每年的流行色來舉例,潘通(Pantone)色卡是設計師們國際通用的顏色標準,除了制定標準,從2000年開始,潘通每年還會發布兩次下一年的年度流行色。一些設計師會被這個評選洗腦,然後滿大街就都開始流行某一種顏色。但是這個年度流行色是怎麼來的呢?
潘通預測/指定 2015 的年度顏色是 Marsala 18-1438,這個名字來自它的同名葡萄酒。有人稱它為「大姨媽紅」,真是,太粗俗了,明明是豬肝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