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很多人經常在說「今不如古」,但很少有人會承認現代人的智商比古代人低。事實上,在整個20世紀,人們確實變得越來越聰明了。弗林效應就是用來描述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的一個定律。
1983年,美國教授詹姆斯-弗林在研究智商測試結果時意外發現,發達國家公民的平均智商每過10年就會提高3分,這種現象後來被命名為弗林效應。當然,智商測試本身出現的歷史並不長,因此無法判斷在20世紀之前人們的智商水平是否也符合弗林效應的規律,但從1940年開始,弗林效應一直都存在著,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
那麼,弗林效應是因為什麼原因形成的呢?顯然不是因為進化,畢竟這麼短的時間內進化對人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一定是環境造成的,科學家認為主要是教育、營養和健康三大因素造成了這一效應。
教育可能在三個方面對提高智商起到了作用:使人們更會應對測驗;使人們知識更豐富;使人們具備了更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力。但是,有人質疑教育的作用被過分誇大,理由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對晶體智力的影響更大,對流體智力的影響較小,而弗林效應則在流體智力的測量方面表現得更明顯,這顯然是相悖的。
什麼是晶體智力?是指那些需要依靠教育和生活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才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常識(如北風是從北方吹來的風還是吹向北方的風)、名詞解釋(如「電腦」是什麼意思)以及算術能力都屬於晶體智力。
什麼是流體智力?指個體解決新穎、抽象問題時表現出來的能力,它不受教育和相關文化影響。詞語類推(如1釐米很短,1米很___?)、數字推理(如5、6、7、8、___)、拼圖等等類型的測試屬於流體智力。
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劃分可以看出,流體智力不受教育和文化影響,因此弗林效應在流體智力上的明顯表現不能完全由教育水平提高來解釋。
圖示:人一生中智力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
營養和健康是另外的兩大因素。我們注意到,弗林效應在富裕國家的表現是很明顯的。甚至還有一種現象,即當某種流行疾病被攻克,該國居民的平均智商水平就會提升,這說明了健康確實影響人群的智商水平。分析認為,營養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提高了人們的智力表現。
明白了弗林效應的影響因素,我們可以來試者回答題目中的問題:人類智商會不會無限提高?首先,教育水平肯定是在不斷提高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創造和發現了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們對教育本身的認識不斷深入,教育手段不斷豐富,更加有的放矢,所以,教育水平的提高肯定對人類總體智商水平的提高是有正面貢獻的。
但是,教育水平能不能無限提高,比如,人類能否發展到像電腦一樣快速存儲和學習知識的水平?我認為這不可能。參考目前最強的人工智慧「AlphaGo」的表現,它在學習圍棋的時候需要花費巨大的資源(谷歌提供的龐大計算資源用於訓練)和時間(相對於電腦程式來說是漫長的時間,如果換算成人的壽命,人一輩子也無法達到)才能超過目前人類的頂尖棋手。人類個體遠遠沒有AI這樣的資源可以利用,也沒有那麼長的壽命可以用來學習,所以我覺得就人本身資源所限,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存在天花板的。
營養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是也存在天花板呢?那是當然的。我們目前的科學已經很清楚地知道了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因此實現完美的營養方案是可以做到的。現代醫學的進步也許可以延長人類的平均壽命,但如果還是僅僅依靠目前人類生命體的話,這種提高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營養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存在天花板的。
這三大因素既然都存在天花板,那麼人類的智商水平提高就不可能是無限的,弗林效應也終有失效的那一天。當然了,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漫長到人類的基因可能已經得到巨大的進化,而基因的進化則可以提高人類智商的上限,從而又展開新一輪的弗林效應生效,這樣的話,人類智商螺旋上升就有可能是無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