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顛覆了物理學,為量子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愛因斯坦的天才令很多人想研究他,有意思的是,歷史上有個人竟因此偷了他的大腦。
時間還要回到1955年4月18日,當天美國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下圖)接到一項任務——解剖愛因斯坦的屍體。
愛因斯坦的死因是腹主動脈瘤破裂,享年76歲,屍體解剖幾天後,進行了火葬。愛因斯坦生前希望被火化,以確保他的屍體不會被拿去研究或被盜。
哈維把大腦帶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實驗室,在那裡他把大腦解剖成了240塊; 一部分留給自己,另一部分交給頂尖病理學家。他還摘除了愛因斯坦的眼球,交給後者的眼科醫生亨利·艾布拉姆斯。
哈維這樣做是冒著巨大風險,事實也的確如此,《紐約時報》率先捅出了這條爆炸性新聞,這令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勃然大怒,更糟糕的是,哈維因此被醫院開除,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事業一落千丈。
時間一晃到了1997年,當時作家麥可·帕特尼蒂在新澤西州的一個農場,遇到了這位85歲的病理學家,他和60歲的女朋友住在一起。後來,帕特尼蒂設法取得了哈維i的信任。
一天,哈維告訴帕特尼蒂,他必須去加州,把大腦樣本還給愛因斯坦的孫女伊芙琳,於是帕特尼蒂提出主動開車帶他去。
兩人租了一輛別克雲雀,哈維把大腦放在一個特百惠牌保鮮盒裡,再放在汽車後備箱中。令人意外的是,伊夫林並沒有要回大腦。
2010年,哈維已不在人世,他的繼承人將大腦遺骸交給了美國健康與醫學博物館。
那麼,愛因斯坦的大腦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198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瑪麗安.戴蒙德教授說服哈維給她一些愛因斯坦的大腦樣品,她通過研究發現,該大腦含有更多的星形膠質細胞。
神經元之間的突觸由星形膠質細胞和腦細胞組成,換句話說,星形膠質細胞越多,一個人的思維和感知就很可能越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