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獨立因子的7次式-德雷克公式

2021-01-08 初中化學大師

1961年,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為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慧文明的數量,提出了下面的方程。N表示銀河系中地球以外的文明(可進行通信)數量。

N=A×B×C×D×E×F×G

A:銀河系內每年誕生的恆星數量

B:該恆星擁有行星的概率

C:其中具備生命誕生條件的行星的數量

D:生命誕生的概率

E:該生命進化成有智慧的生命體的概率

F:擁有與其他星球進行通信的技術的概率

G:該技術文明能夠存在的時間

N是A到G的乘積,所以是7次式。

也就是說,德雷克認為,地球以外的文明是由7個獨立的因子決定的。

順便說一句,1961年德雷克得出的數值如下:

A=10[個/年](每年平均誕生10個恆星)

B=0.5(恆星中有一半有行星)

C=2(擁有行星的恆星,有2個可能誕生生命的行星)

D=1(在可能誕生生命的行星中,誕生生命的概率為100%)

E=0.01(誕生了生命的行星中,1%孕育了知識文明)

F=0.01(有知識文明的行星中,1%能夠通信)

G=10000[年](能夠通信的文明能維持1萬年)

將以上數值代入公式(如下)。

N=10×0.5×2×1×0.01×0.01×10000=10

銀河系有10個能夠通信的文明。從中不難看出,生物能夠進化成智慧生物並創造文明的概率(E和F)及其延續時間(G)是非常少的。

假設你面前有一隻螞蟻和一隻蝗蟲,就在一瞬間,蝗蟲突然跳到螞蟻的背後。這時,螞蟻肯定會驚呼:「哇!蝗蟲瞬間移動了!」因為螞蟻(也許)無法理解三維的世界。

增加一個維度,我們的世界會延伸出超乎想像的廣度。

換言之,增加「次」也就意味著世界會變得更複雜。所以,在解答高次的問題時,我們要降低次方和次數,將問題放到更單純的世界中解決。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允許非盈利性引用,並請註明出處:「轉載自初中化學大師」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

相關焦點

  • 《數學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又叫德雷克方程(又稱薩根公式或格林班克公式),後又稱「綠岸公式」。
  • 搜索地外文明-「德雷克公式」與「費米悖論」
    德雷克對搜索地外文明的研究上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一個公式,「德雷克公式」,來估算銀河系中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數量。美國天文學家費蘭克.德雷克天文學家們對銀河系中恆星數量也比較確定的估計,大約為1000億顆。
  • asap | ​找外星人,德雷克公式可不中啊
    找外星人,德雷克公式可不中啊這不,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Space Radio的主持人Paul Sutter最近剛剛在space.com上發表了他對著名的德雷克公式的看法,認為其完全不足以作為我們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 英媒:為什麼說銀河系還有36個地球一樣的文明 德雷克公式幫你解惑
    中國小康網6月22日訊 老馬 最新的答案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或者說外星文明,另一個地球。探索銀河系還有多少星球上可能存在類似地球文明,到目前為止最主要的工具是德雷克公式,1961年天文學家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的。這個公式包含7個因數,根據這些因數推算出銀河系可能存在的具有交流能力的智慧文明星球的數量。要進行運算,必須先確定所有的因數。
  • 在尋找地外生命過程中縱橫50多年的德雷克公式
    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匆匆地推導出了這個方程式,以便參加即將召開的會議的與會者有話可談,這個公式將令人怯步的大問題「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拆分成一個個更易於解決的小問題這個方程從一些簡單的概念開始,比如恆星形成的速率和繞恆星運轉行星的比例。
  • 科學網—德雷克公式或許並不可靠 外星人存在可能性遭質疑
    但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8日報導,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網站arXiv.org上的一篇文章卻對這一假設的一大基礎——德雷克公式(Drake Equation)提出了質疑。 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衛·斯畢格和日本東京大學的埃德溫·特納,通過使用貝葉斯推理(Bayesian Reasoning)得出結論,認為德雷克公式或許並不可靠,不能僅僅通過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來得出「如果環境與地球類似生命就能自然進化繁衍」的觀點。
  • 為什麼有人呼籲:別再用德雷克公式找外星生命了?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對於一個早熟的外星生命獵人來說,德雷克公式是一個隨時可用的工具箱,可以用來估算銀河系中孤獨的人類到底有多孤獨。如果這看起來有點大膽得讓人不安,那麼至少,德雷克方程式是一種激發對話的哲學手段。它還構建了一個適當的科學討論最終問題,發現並與星系中的外來物種交談。但它在這兩個方面都失敗了。認識錯誤德雷克公式很簡單,但看起來很簡單,弗蘭克最初的配方只有7種成分,其他研究人員的進一步改進並沒有顯著改變這一數字。所以,你可能天真地認為你只需要測量或猜測一些參數就可以了。但現實並非如此簡單。
  • 「數字」中的外星文明——德雷克公式
    但是,美國天文學家塞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依舊根據現有理論推測了銀河系中地外文明的存在,其理論依據就是著名的「德雷克公式」。德雷克公式德雷克公式,於是科學家開始了運用德雷克公式對外星文明的預測工作。
  • 德雷克公式前三個參數為36億,存在外星文明的機會相當大
    德雷克公式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提出的一個估算銀河系內外星文明數量的公式,該公式非常直觀且合理,被天文學家廣泛引用。
  • 7個因子重編程的故事
    2006 年時,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 教授的團隊發現只需將四個與幹細胞特性相關的轉錄因子結果顯示,RNA-seq數據鑑定到142個基因在ESCs中過表達,其中找到兩個原始的山中因子(YF)-Oct4和SOX2;199個基因在MEFs中過表達。ATAC-seq數據發現ESCs中開放性位點684個,MEFs中開放性位點2355個。
  • 德雷克公式 不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結合近期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和由來已久的德雷克外星文明可能性計算公式(Drake equation),不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據德雷克外星公式推算出存在四千個外星文明?
    以地球文明為標準,產生文明的三個必要因素:第一是適宜的溫度。第二巖質星球。第三存在液態水。
  • 套用德雷克公式,算算遇到真命天女的概率
    套用德雷克公式,算算遇到真命天女的概率文/圓非日月雙11已然過去,這個名不副實,關於單身狗的節日,硬是被電商大佬們,搞成了購物的狂歡節,男男女女很多人平常工作不見他有多積極,但是這幾天的網購卻是加班加點熬夜幹,這是不是單身狗的悲哀呢?
  • 新研究德雷克公式前三個參數為36億,存在外星文明的機會相當大
    2020-11-08 14:56:13 來源: 艾柏史密斯 舉報   德雷克公式是上世紀六十年代
  • 德雷克公式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畢竟宇宙太大了,即使按照億萬個恆星系能夠誕生一種智慧生命的概率來算,宇宙中也應該存在著許多的智慧生命!自從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以來,人們就開始對宇宙漫長的探索。然而幾百年過去了,雖然我們搜集的到宇宙信息在日益增多,但卻仍舊沒有發現有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痕跡,就好像整個宇宙除了人類之外一片死寂。
  • 德雷克方程與COVID-19
    大家應該對著名的德雷克方程不陌生。它也被稱為綠岸公式,因為最初是由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於1960年代在綠岸鎮提出的用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數量」之公式。現在我們發現,該模型也可以用於估計COVID-19的傳播機率。
  • 德雷克:就在我的德雷克方程裡
    除了這些方法之外,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在1961年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藉此計算外星人存在的概率。你可能會納悶:怎麼,現在找外星人都不需要用望遠鏡找,直接拿數學公式計算就行了?別急,咱們慢慢介紹。什麼是德雷克方程德雷克方程,又叫德雷克公式,也叫薩根公式、綠岸公式。除了德雷克本人以外,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也參與了相關的研究。
  • 德雷克公式表明銀河系可能就有上百個智能文明,為何人類找不到?
    有種觀點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地球之外,構成地球生命的基本物質可能來自其他地方,它們搭乘撞擊地球的隕石和彗星來到了地球。彗星上有很多有機物質,有些彗星上甚至存在胺基酸,這些都是生命的基礎和前身,所以至少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有可能來自太空。
  • 《神秘海域:失落的遺產》:沒有德雷克的冒險
    【評測前言】  《神秘海域》系列長久以來一直是以「德雷克」作為主角,玩家早就喜愛上了這位幽默風趣愛吐槽的男人,說他是《神秘海域》的代名詞一點也不為過,就像一提到BigBoss,大家自然會想到《合金裝備》一樣。不過在玩通系列最終作《神秘海域4》之後,很多玩家並不想看到該系列的完結。
  • 發現德雷克海峽
    「英屬宏都拉斯」之所以沒有繼續使用「宏都拉斯」之名,是因為西班牙控制的那部分宏都拉斯,早在19世紀就獨立建國,並使用了「宏都拉斯」這個名稱(這個名字是當年哥倫布取的);而在蓋亞那,除了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得到的南北邊緣地區以外(目前歸屬委內瑞拉和巴西),英國、荷蘭、法國,這三個大航海時代的後起之秀,都各自得到了一塊殖民地。其中英屬蓋亞那是最先獲得獨立的,所以搶先得到了「蓋亞那」這筆地緣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