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白頸鴉5年後又現身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白頸鴉。 鳥友「maidong」攝(見報請取稿費)

「枯藤老樹昏鴉」的景象許多市民都沒見過,主要是因為現在烏鴉的數量屈指可數。很多人都認為,烏鴉都是黑的,其實並非如此。天下烏鴉有36種,有黑的,也有褐色的、灰色的,在新疆有的烏鴉是白色的。還有一種烏鴉是半黑半白的,它叫「白頸鴉」,羽毛是黑的,頭頸卻是白的,這種烏鴉實在比較稀少。昨天,江蘇野鳥會鳥友「拙石」驚喜發現,時隔5年,南京六合再現久違的白頸鴉。

烏鴉越來越少了

說烏鴉,如今的90後可能都沒見過。江蘇野鳥會鳥友「拙石」也表示,南京烏鴉的種群也越來越少了。上世紀80年代,南京還經常能見到黑不溜秋的烏鴉棲落在樹上,「哇——哇——」直叫,但那時老人認為烏鴉到門前不吉祥,都會用竹竿驅趕。

後來隨著農藥的使用,食腐的烏鴉遭滅頂之災,田頭、林邊處處可見被毒死的烏鴉。後來,烏鴉就越來越少了。其中南京當時最常見的就是大嘴烏鴉、禿鼻烏鴉和小嘴烏鴉。

5年後再見白頸鴉

白頸鴉算是烏鴉中的「明星」了。鳥友們曾在2006年底在六合邂逅過白頸鴉。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頸部是白色的,就像套了個白色頸圈。拙石說,這群「白頸鴉」數量並不多,也就是四五隻,體型比其他烏鴉大,叫聲也更響亮,而且非常警覺,人一靠近,立馬飛走。

據有關資料介紹:白頸烏鴉數量已經很稀少,被列為瀕危動物。聽說「明星鳥」出現了,鳥友們又開始按捺不住,紛紛拿起長槍短炮,要去尋找。

呼籲市民保護烏鴉

曾經人人討厭的烏鴉,如今已是難得一見了。倒是喜鵲、灰喜鵲等烏鴉的近親依舊生活得很好。「烏鴉雖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不祥之鳥,但實際上烏鴉是最聰明的鳥類,它們集體利益至上,具有純潔和堅貞的特性。」

鳥類專家表示,烏鴉對人很親近,並且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汙染,起著淨化環境的作用。重新在南京發現白頸鴉,是環境質量好轉的表現,希望市民能好好保護這種大型的鳥兒。         王 娟

連結>>>

白頸鴉(學名:Corvus torquatus)是雀形目、鴉科的鳥類,全長約48cm。除頸後、上背、頸側及前胸為白色並形成頸圈外,其餘部分均為黑色。棲息於平原、耕地、河灘、城鎮及村莊。以種子、昆蟲、垃圾、腐肉等為食。常單獨或成隊活動,很少集群。中國在華東、華中及東南各地為留鳥。數量較少。

相關焦點

  • 誰說「天下烏鴉一般黑」 松桃境內發現珍稀白頸鴉
    專家確認,這種半黑半白的怪鳥,是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白頸鴉。  目擊村民稱,3月10日,當地正下著雪,他突然聽到不遠處的田間傳來了「哇哇」的叫聲。他循聲望去,只見雪地上有一隻半黑半白的大怪鳥,令他感到非常稀奇。  據當地老人介紹,發出「哇哇」叫聲的鳥,一般是烏鴉,在當地人聽來,是很不吉祥的。
  • 靖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鴉
    經專家鑑定,這隻鳥竟然是白頸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陳先生說,當時他正在家中休息,看到一隻鳥因體力不支落了下來。這隻鳥長得像烏鴉,身體大部分是黑色,但頸部一圈卻是白色,十分少見。他找來一個籠子,將鳥裝了進去,並放置了食物和水,然後撥打了報警電話。民警到場後,通過110聯動聯繫到靖江市農業農村局專家前去辨認。
  • 白頸鴉(易危級別)
    ​攝影:吳作人微信:平平千千、相好光明  白頸鴉(學名:Corvus pectoralis):除頸背和胸有一白圈外,其餘體羽全黑。
  • 珍稀白頸鴉安家廣輕新港校區
    珍稀白頸鴉安家廣輕新港校區金羊網  作者:崔文燦 林怡如  2020-10-12 根據其頸、背、胸的白圈,確認為「白頸鴉」。據介紹,白頸鴉多棲於開闊的農田、河灘和河灣,目前數量在急劇減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易危鳥類。據林業部門判斷,這隻白頸鴉佩戴「腳圈」,很有可能被人工餵養過,現處於逃生或放生狀態。
  • 淺析白頸鴉數量減少之謎
    鴉科鳥(Corvidae)包括23屬一百多種,不過,我們國人所說的烏鴉,主要指的是鴉科鴉屬、寒鴉屬以及山鴉屬的鳥,只包括有限的幾種,如大嘴烏鴉、小嘴烏鴉、禿鼻烏鴉、達烏裡寒鴉以及白頸鴉等,山鴉、渡鴉中原地區沒有分布這裡就不討論了。其中,達烏裡寒鴉和白頸鴉身體局部都是有白色羽毛的。達烏裡寒鴉(Coloeus dauuricus)是寒鴉屬的鳥類,體長約32釐米。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2020-05-31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呱~呱~呱~珍稀物種現身濰坊!
    呱~呱~呱~珍稀物種現身濰坊! 近日6隻顏色豔麗的花臉鴨現身青州市
  • 視頻|「高清組圖」雲南盈江: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
    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近日,記者在雲南省盈江縣城郊的一片溼地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彩䴉,這也是近年來彩䴉在盈江第二次被記錄。本次拍攝的彩䴉為一隻成鳥,它不停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飛翔。
  • 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
    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 2018-05-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近日,「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
  • 珍稀鳥類斑魚狗 現身福安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7月19日上午,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珍稀鳥類斑魚狗,現身福安潭頭鎮東昆村溪,正在飛翔覓食(拼接圖片)。
  • 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現身浙江麗水
    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之一、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日前現身浙江麗水住龍鎮。這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調查團隊在住龍鎮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發現的。凌晨的潘床生態溝,調查隊和住龍鎮委書記李宣以及鎮政府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夜間野外調研。
  • 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黑熊漫步在森林中
    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黑熊漫步在森林中時間:2019-06-14 17:52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黑熊漫步在森林中 人民網-福建頻道 黑熊 海峽網6月14日訊日前,在福建龍棲山 自然保護區
  • 瀕危大「怪龜」現身灕江 屬世界十大珍稀動物之一
    1月9日上午11時,桂林市的劉先生在解放橋下撈到一隻長相十分怪異的龜,經有關專家判斷,「怪龜」是在十大瀕危世界珍稀野生動物中排名第6位的北美大鱷龜。     當日上午,記者接到報料後立即趕到解放橋東頭,眾多市民正圍著劉先生,想看個究竟。
  • 消失半個世紀的珍稀植物陸續現身,是北京生態保護的最好證明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稀物種,北京加強了對相關植物的搶救性保護,同時對於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採取了拯救保育。顯然,珍稀植物的陸續出現,是對北京環境生態保護的最大獎章。這其中,不僅僅是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另外還有在北京地區消失了六十年的扇羽陰地蕨活體、近四十年從未見過活體的珍稀植物山西杓蘭,也都重新現身。
  • 珍稀動物雲貓現身雲南保山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 珍稀「桃花水母」現身江西鄱陽一水庫當中(圖)
    杯子中的「桃花水母」  卓忠偉 攝  近日,聽聞珍稀極危生物「桃花水母」現身江西省鄱陽縣油墩街鎮高田村委會通山村一水庫中,筆者立刻前往探訪。他說,這種珍貴生物2005年在該縣雙港一養殖池見過,2008年又在該縣珠湖一水庫發現過。  據介紹,桃花水母是一種瀕臨絕跡、古老而珍稀的腔腸動物,已有15億年以上的生存歷史,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生物之一。其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水中不能含任何有毒物質,水溫不得高於35℃。絕大部分水母都生活在海水裡,而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是極其珍貴的種群。
  • 同在藍天下 共享大自然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1月2日上午,一群美麗的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南京紫金山,吸引了不少觀鳥愛好者圍觀。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這種棕噪鶥有拳頭大小,羽毛鮮豔,善於隱藏,叫聲響亮悅耳而多變,有時會模仿其他鳥叫。棕噪鶥主要生活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在城市中非常少見。近幾年,棕噪鶥逐漸在南京出現。   大豐麋鹿保護區:「鹿鶴」合鳴 和諧共處
  • [看看看]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生物多樣性保護見成效_新聞頻道_央視網...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02日 20:22 視頻簡介 珍稀鳥類頻頻現身,生物多樣性保護見成效
  • 珍稀候鳥黑臉琵鷺群夏季罕見現身深圳
    這是這群瀕危珍稀候鳥首次在夏季群體性現身深圳。怎麼回事呢?圖片來源: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2020年7月在深圳灣覓食的黑臉琵鷺(前)據介紹,夏季一向是深圳灣鳥類的淡季,越冬和遷徙中途停留的候鳥早在今年5月前就已基本北上返回繁殖地。其中黑臉琵鷺於每年10月初來到深圳灣越冬,次年4月離開。它們主要在朝鮮、韓國以及中國遼寧省等地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