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頸鴉。 鳥友「maidong」攝(見報請取稿費)
「枯藤老樹昏鴉」的景象許多市民都沒見過,主要是因為現在烏鴉的數量屈指可數。很多人都認為,烏鴉都是黑的,其實並非如此。天下烏鴉有36種,有黑的,也有褐色的、灰色的,在新疆有的烏鴉是白色的。還有一種烏鴉是半黑半白的,它叫「白頸鴉」,羽毛是黑的,頭頸卻是白的,這種烏鴉實在比較稀少。昨天,江蘇野鳥會鳥友「拙石」驚喜發現,時隔5年,南京六合再現久違的白頸鴉。
烏鴉越來越少了
說烏鴉,如今的90後可能都沒見過。江蘇野鳥會鳥友「拙石」也表示,南京烏鴉的種群也越來越少了。上世紀80年代,南京還經常能見到黑不溜秋的烏鴉棲落在樹上,「哇——哇——」直叫,但那時老人認為烏鴉到門前不吉祥,都會用竹竿驅趕。
後來隨著農藥的使用,食腐的烏鴉遭滅頂之災,田頭、林邊處處可見被毒死的烏鴉。後來,烏鴉就越來越少了。其中南京當時最常見的就是大嘴烏鴉、禿鼻烏鴉和小嘴烏鴉。
5年後再見白頸鴉
白頸鴉算是烏鴉中的「明星」了。鳥友們曾在2006年底在六合邂逅過白頸鴉。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頸部是白色的,就像套了個白色頸圈。拙石說,這群「白頸鴉」數量並不多,也就是四五隻,體型比其他烏鴉大,叫聲也更響亮,而且非常警覺,人一靠近,立馬飛走。
據有關資料介紹:白頸烏鴉數量已經很稀少,被列為瀕危動物。聽說「明星鳥」出現了,鳥友們又開始按捺不住,紛紛拿起長槍短炮,要去尋找。
呼籲市民保護烏鴉
曾經人人討厭的烏鴉,如今已是難得一見了。倒是喜鵲、灰喜鵲等烏鴉的近親依舊生活得很好。「烏鴉雖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不祥之鳥,但實際上烏鴉是最聰明的鳥類,它們集體利益至上,具有純潔和堅貞的特性。」
鳥類專家表示,烏鴉對人很親近,並且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汙染,起著淨化環境的作用。重新在南京發現白頸鴉,是環境質量好轉的表現,希望市民能好好保護這種大型的鳥兒。 王 娟
連結>>>
白頸鴉(學名:Corvus torquatus)是雀形目、鴉科的鳥類,全長約48cm。除頸後、上背、頸側及前胸為白色並形成頸圈外,其餘部分均為黑色。棲息於平原、耕地、河灘、城鎮及村莊。以種子、昆蟲、垃圾、腐肉等為食。常單獨或成隊活動,很少集群。中國在華東、華中及東南各地為留鳥。數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