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半個世紀的珍稀植物陸續現身,是北京生態保護的最好證明

2020-10-03 曉之以慶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著實興奮了好幾天。有新聞說,在北京的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科考人員發現了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北京無喙蘭,此外還發現了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的鐵木種群。為什麼興奮呢?很多朋友想必都知道,北京無喙蘭是北京所特有的腐生型蘭花,甚至早二零一七年之前,全世界是不知道有這麼一種蘭科物種存在的。二零一七年,科考團隊第一次在北京的延慶區發現了這一珍貴的物種,由此才讓世人所了解,並且被科學界記錄在冊。而本次在密雲區的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歷史上第三次被發現和記錄,也是北京東北部的第一次記錄!

北京百花山

最為關鍵的是,北京無喙蘭屬於極危等級,而且它對於生存環境的要求堪稱嚴苛,只有在多重條件同時能夠滿足的環境中,它的傳粉和種子萌發等繁育關鍵環節才能夠不被打斷,從而實現繁衍生息。而如今能夠在北京東北部發現這一極危等級的植物,足以證明北京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能夠滿足對環境要求極為嚴苛的物種的生存需求!那麼,這次發現北京無喙蘭是不是只是一種「幸運」呢?其實並不然,因為除了發現了北京無喙蘭之外,還發現了另外一些北京市的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包括槭葉鐵線蓮、北京水毛茛等,這些植物在北京市具有一定規模的種群,而它們的存在不但豐富了北京市的生物多樣性,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同時也是自然環境的直接見證者,如果自然環境不能達到它們繁衍的需求,那麼很可能將導致滅絕!

而且重要的是,根據追蹤調查顯示,二零一八年,北京全境內的無喙蘭個體數量只有十幾株,但是到了去年,已經增長了一倍以上,達到了二十八株。這更加直接反映出,經過北京近年來的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提升,已經實現了自然生態的快速修復,率先得到了瀕危植物的響應,而這樣的一份殊榮,比任何的數據顯示都來的更加直觀和激動人心。另外,不容忽視的還有本次發現的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的鐵木種群。我們都知道,鐵木種群是珍貴的用材樹種,並且數量也極為罕見。根據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北京的霧靈山區域,鐵木總量只有五十多株,其中,胸徑最大的達到了四十釐米左右,樹高則達到了十八米!而更多的則是胸徑在二十釐米左右的樹木。本次發現的鐵木種群,是目前在京津冀地區內,發現的個體數量最多,也是分布面積最大的鐵木種群。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稀物種,北京加強了對相關植物的搶救性保護,同時對於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採取了拯救保育。

顯然,珍稀植物的陸續出現,是對北京環境生態保護的最大獎章。這其中,不僅僅是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另外還有在北京地區消失了六十年的扇羽陰地蕨活體、近四十年從未見過活體的珍稀植物山西杓蘭,也都重新現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第二野生、北京特有的極度瀕危物種——百花山葡萄,也在門頭溝區清水鎮境內的百花山地區得以現身!這些生命的奇蹟,都一一證實著北京的自然生態正在得到加快的恢復,這其中,既包括了「碧水」、「淨土」,也包括了「藍天」的偉大貢獻!顯示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是造福千秋萬代的重要舉措。

相關焦點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金斑喙鳳蝶雌體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中新網溫州5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陳景峰 劉雷雷 劉西)連日來,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熱鬧非凡」——繼4月該地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後,連續近一個月內,極度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種群現身保護區內,6粒「世界動物活化石
  • 珍稀物種相繼出現 霧靈山保護區首現北京無喙蘭
    霧靈山植物科考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介紹,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此次在密雲區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現身四姑娘山
    四川農業大學、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進行「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及「《四姑娘山野生藥用植物》編研」外業調查活動,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相關科研人員對獨葉草生長環境進行調查 攝影 李臻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四川農業大學藥用植物專業博士侯凱介紹,獨葉草是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僅分布於四川、甘肅
  • 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
    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 2018-05-15通訊員供圖   中新網廣州5月15日電 (程景偉 林冉)記者15日從廣東省林業廳獲悉,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近期在開展鳥類、蝴蝶和獸類監測工作中,陸續發現並拍攝到南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包括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  近期,恰逢陰雲細雨天氣,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成員發現了一條極不尋常的蛇。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300種珍稀植物將亮相世園會 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的魅力
    《神州奇珍》展廳面積500餘平方米,由北京植物園負責布展,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園等十餘家單位提供珍稀植物展品。北京植物園園長賀然介紹,展覽藉助實物、科普牆等手段,將分四期展示華夏大地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 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翅果油樹
    植物學史翅果油樹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是經第四世紀冰川作用後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僅在中國陝西、山西兩地有少量分布,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翅果油樹是法國人Girald於1899年在陝西省戶縣勞峪山首次發現,1905年由德國植物學家Diels確定了拉丁學名,至2013年原發地仍有此樹十餘株。
  • 關注|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首次現身密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隨著北京環境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多種珍稀野生植物相繼出現在京郊山野。北京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通過劃建自然保護地,開展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保護恢復和生境修復,持續擴大綠色生態空間。
  • 「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密雲區被發現,近年這些罕見物種也相繼現身
    依據IUCN紅色名錄評估標準,北京無喙蘭屬於極危(CR)等級。「蘭科植物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其在傳粉、種子萌發等繁育關鍵環節需要多重條件同時滿足才能繁衍生息。自然、健康的植被和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是孕育北京無喙蘭這類植物的基礎,這次它在霧靈山保護區出現,證明周邊生態環境優良,對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四姑娘山發現數千株獨葉草,屬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
    近期,四川省相關專家四姑娘山在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此前,四姑娘山景區還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玉龍蕨。「這是景區第二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此前我們發現了玉龍蕨,目前景區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兩種,二級保護植物30多種,多數以稀有蘭科植物為主。」四姑娘山景區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楊晗介紹,本次發現獨葉草的區域,位於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紅杉-雲杉混交林中,海拔3700餘米,其種群分布面積近200平方米,種群數量達數千株。
  • 「神秘鳥」海南虎斑鳽重現廣西 消失近半個世紀
    本報柳州訊 (記者/呂欣 通訊員/李勝)全世界僅有的160多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瑟鷺在廣西就有80多隻,被稱為「神秘鳥兒」的海南虎斑鳽在消失了近半個世紀後重現廣西……3月22日,我區第26屇愛鳥周在柳州市人民廣場舉行,人們聽到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 四川四姑娘山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
    央廣網成都6月4日消息(記者劉濤)四川省相關專家日前在進行野外調查時,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專家表示,這種起源於6700萬年前的珍稀植物對生存環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認為是優異生態環境的「天然指示器」,在四姑娘山發現獨葉草的種群分布,也標誌著四姑娘山的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 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珍稀鳥類「扎堆」造訪北京
    這讓許多觀鳥愛好者們驚喜不已,直呼今年是北京的「天鵝豐收年」。據園林部門監測,今春,天鵝選擇的休憩範圍比往年更廣。天鵝除在往年的傳統棲息地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野鴨湖、溫榆河等休整外,還降落於清水河、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蓮石湖等地。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全世界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數千隻。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花木君我國現有已知蕨類植物有2500餘種,佔世界種數的20%左右,是世界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於近些年來對蕨類植物的過度開發利用,我國蕨類植物數量不斷減少,不少種類已處於瀕危狀態,其中近300種蕨類植物處於受威脅狀況。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的消失,就等於一種獨特資源的絕對遠去,並終將可能引發另外10-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為挽救這場危機,一群「護花使者」正在用生命展開一場保護瀕危植物生命的賽跑。引子:報春苣苔的前世今生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它才被國人揭開神秘的面紗,目前野生植株總數預計已不到1000株粵北,連州。
  • 霧靈山首現北京無喙蘭
    原標題: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珍稀物種相繼出現日前,北京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傳來喜訊,科考人員在此地發現了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北京無喙蘭和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的鐵木種群「自然、健康的植被和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是孕育北京無喙蘭這類植物的基礎,這次它在霧靈山的出現證明了周邊生態環境優良,對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科考隊員表示。珍貴用材樹種——鐵木種群也被發現。
  • 被稱「死亡之花」,珍稀植物水晶蘭在貴州現世
    近日,珍稀植物水晶蘭在貴州現世,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合興鎮中寨村一古老森林內,一村民進入森林中採野生菌時發現的,發現了十多株罕見珍稀植物水晶蘭。水晶蘭也無法進行人工養殖,這也是水晶蘭為什麼珍稀的原因。這些年,許多珍稀動植物被發現,比如金雕、西藏野驢、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甘肅,野外滅絕」多年的枯魯杜鵑再次「復活」,在四川現世。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多年未見的山西杓蘭、扇羽陰地蕨活體在北京再次現世等等。這樣可以看出,這些年以來,我們國家的環境生態變得越來越好。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所謂珍稀植物,一是珍奇而有用,二是稀有而獨特。海南的珍稀保護植物大多符合這些要求。  海南大學教授、博導楊小波介紹說,《海南珍稀保護植物圖鑑與分布特徵研究》(以下簡稱《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所收錄的111種珍稀保護植物中,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保護價值」的選項。
  • 15部門聯手保護鳥類溼地 震旦鴉雀現身白沙河
    為更好地做好野生鳥和溼地保護工作,7月19日,青島市城陽區建立了野生鳥和溼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15個部門的職責範圍,今後每年將定期召開會議並對會議執行情況定期督查,這是城陽區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