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當我第一次觀看電影《阿凡達》時,就深深被其中的世界所吸引。在潘多拉星球上,絢麗繽紛的棲息地在屏幕上靈動鮮活,讓我感覺自己仿佛身臨其中,伸手就可觸及那些漂浮於空中的山巒。
迪士尼動物王國追求還原真實體驗,因而任務艱巨。而將電影中的虛構世界搬遷至主題公園之內也有不可避免的挑戰。在電影中,納美人需要和森林中的毒狼和諧相處,而現實中,來到阿凡達世界——潘多拉星球的遊客則要容忍擁擠的人群和長長的隊伍。但主題公園所建造的世界致力於讓電影粉絲(包括正在成長的小粉絲)擁有宛若身臨其境的體驗,一如他們初次觀看電影後依然驚嘆不已的感受。
他們成功做到了嗎?答案是他們成功做到了!春季時分,我參觀了主題公園,我完全被震撼了,仿佛回到第一次帶上3D眼鏡在電影院大屏幕接觸異星世界那般。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部門的員工——負責主題公園的設計和開發工作的幻想工程師們,與電影導演 James Cameron 以及製作人 Jon Landau 密切合作,傾力打造一個山巒漂浮於空中和花朵散發著光芒的世界,讓遊客有機會親身體驗這個異星世界。主題公園內的潘多拉星球的設定是在第一部電影和即將面世的續集電影所發生的故事之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世代。來自資源開發管理局(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的壞人——惡意破壞潘多拉星球環境的採礦公司隊伍,早已離開了潘多拉星球的 Mo』ara 峽谷。星球上只剩下持久發展、和諧交融的大自然與納美人。毫無疑問當中包括了讓人過目難忘的奇妙之景:漂浮空中的山巒、自體發光的森林和展翅翱翔的 Banshees (斑犀翼獸)。以下可以看到主題公園是如何將這些奇景融合一起的。
漂浮空中的山巒
進入主題公園後,最先會吸引遊客目光的可能是漂浮的山巒,它們散落盤旋於陸地中心的上空。山巒間瀑布傾流而下,山峰若隱若現。21 座山巒星羅棋布,每一座都是獨一無二的。超過 60 名藝術家親手雕刻了山巒上的巖石,並用綠色植物將它們拼接在一起,同時營造出它們反地心引力漂浮空中的效果。走在步道上,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些山巒,也可以直接走到山巒之下。園內水流遍布四處,宛如自然之水噴湧而出,覆蓋四周之地。
潘多拉星球植物
就算是地球上學識最淵博的植物學家也無法命名潘多拉星球上生長的植物。幻想工程師們注重還原各種生動的細節,他們發明了 20 種主要植物和無數亞種植物。當人們探索這片區域時,會見到長得像蘆薈的 dapophet,或者是樹幹扭曲和葉子泛藍的 goblin thistle 。有一些虛構的植物就放置在真實植物的旁邊,有時候會難以辨別兩者的虛實真假。它們在白天色彩斑斕,在夜間則會發光。所有的植物互相交織在一起,因此光線不但會從植物中散發開來,也會映落於遊客腳下的土地,一切都沉浸在暖光之中。
納美河之旅
如果你晚上不能留在主題公園中,但仍然想觀賞發光的植物,那麼乘船踏上納美河之旅是你的不二選擇了。幻想工程師想將潘多拉星球打造成一個真實的地方,而不僅是一個主題公園,因此他們沒有設置花哨的路標。相反,搭乘入口前只標有納美族的圖騰標誌,指引著遊客前往入口處。這場黑夜之旅,遊客會搭上一艘由蘆葦編織而成的船,穿越發光的雨林,這是一場刺激同時又有點迷幻的探險之旅。植物散發著鮮豔的螢光,隨後遊客會看見動態圖像播放的納美族薩滿之歌。華特迪士尼公司幻想工程部的高級主管 Joe Rohde 說,這是主題公園的特定遊覽路線中可以接觸到最先進的機器人科技之一。「這絕對是尖端的虛擬技術,呈現出一種真實存在的感受,讓人難以抑制激動之情。」
阿凡達飛行之旅
遊客還可以在阿凡達飛行之旅中尋找更多先進技術的刺激感受,親身體驗虛擬搭乘 Banshees (斑犀翼獸),一種與納美人有著密切關係的空中捕食者。過程中會使用轉向座椅和 3D 眼鏡,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紐西蘭特效公司Weta 負責動畫設計部分的工作,致力於還原電影中奪人眼球的視覺效果。你仿佛感受到自己翱翔於天空之中,風掠過你的臉。在森林深處,空氣中瀰漫著潮溼的土壤所散發的鮮明氣味。當你乘坐的 Banshees 飛近水流時,水滴會濺落在你的身上。在你的座椅下方和在你腿間的機器會擴展收縮,讓你產生身下的Banshees 在呼吸的感覺。這些細節幫助虛擬的環境能夠成功地轉換成搭乘者身臨其境的感受。
納美擊鼓慶典
這個區域叫 Swotu Wayä ,是納美族內一個神聖的演奏之地。這裡的樂器鑲嵌在樹根之中,形成一個共鳴空間。遊客可以在這裡用歌曲與納美族女神 Eywa 交流溝通。當他們擊鼓時,就會得到她的回應。白天,當地的三人組表演者會進行擊鼓表演,以及向遊客展示這些樂器的使用方法。
《NYT Travel 新視線》源於《紐約時報》,
是《紐約時報》在全球範圍內
首本獨立發行的旅行雜誌
《NYT Travel 新視線》邀請全世界
最專業的記者和行業專家,
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目的地,
呈現最獨到的旅行指南和行業觀察。
關注微信公眾號:nyttravel,
獲取更多優質旅行建議。
未經【NYTtravel新視線】授權,任何單位、媒體、網站及個人均不得轉載、摘編或者採取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已獲得授權的內容,應當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對我方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轉載請聯繫郵箱:copyright@huashengmed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