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古生物化石標本如何分級?

2020-09-10 一粒山石

按照在生物進化和生物分類上的重要程度,將古生物化石劃分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又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

(1)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對研究生命起源、重要生物門類起源及演化,探討全球或洲際地層對比和關鍵古地理、古環境演變等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應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已經正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種的模式標本;

呼倫貝爾興安鳥模式標本

◆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數量稀少、保存完整或近於完整的重要四足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保存特殊埋藏狀態、或關鍵部位特徵的重要四足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具有關鍵演化價值、我國特有或數量稀少且保存完整的魚形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在重要生物門類起源和演化研究中具有極為突出科學價值的、保存完整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和高等植物化石(不含木化石);

◆保存較清晰結構或構造、完整程度很高的巨型木化石;


巨型矽化木

◆整窩或近於整窩保存的、且蛋殼完好的脊椎動物蛋化石,單枚或多枚具有分類學意義的含胚胎蛋化石;規模較大的或集中分布的、特徵清晰且指示運動特徵的脊椎動物足跡化石;

整窩恐龍蛋

◆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2)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對解決重要生物門類演化、生物分類、大區域古環境演變等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應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具有較重要科學價值、數量稀少、保存較完整的重要四足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數量稀少、保存完整的魚形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保存完整或密集的重要無脊椎動物化石和高等植物化石(不含木化石);

◆保存清晰、完整程度較高的大型木化石;

◆同窩保存、蛋殼完整且反映部分排列特徵的多枚脊椎動物蛋化石;較為集中的特徵清晰的脊椎動物足跡化石;

◆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3)三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對研究生物演化、生物分類或古環境演變等具有一定科學價值且保存較完整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應列為三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完整程度較高或保存有重要部位、數量不多,但科學價值一般的四足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具有較高科學價值、數量不多、保存完整或較完整的魚形類脊椎動物實體化石;

◆較大規模的或密集保存的、具有較重要科學價值的重要無脊椎動物化石和高等植物化石(不含木化石);

◆完整程度較高的中型木化石;

◆蛋殼完好的單枚脊椎動物蛋化石,蛋殼較完好並屬於同一窩的少數幾枚蛋化石;特徵清晰的單個脊椎動物足跡化石,特徵較清晰且屬於同一組的少數幾個足跡化石;

◆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三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4)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

指非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通常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的脊椎動物、重要無脊椎動物或高等植物等化石,如果數量豐富、完整程度較差且同時沒有保存重要特徵、研究程度高或科學價值一般的,可作為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

對有疑問的或爭議較大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的分級,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給出分級結論。

(完)

相關焦點

  •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指在特定(或同一)地質構造、沉積區內,由相同或不同類型的古生物化石點集中分布所構成的區域。產出的化石可以類型多樣、跨越時代。面積小於5平方千米為小型產地,5~20平方千米為中型產地,大於20平方千米為大型產地。其中化石點指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出、相對連續的巖層出露點,不包括單個或零星標本的發現點,是組成化石產地的基本單元。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一年來,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開展得如何?近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追索五年「恐龍蛋窩」終回家    不久前,我國對流失美國的「恐龍蛋窩」化石長達五年的追索工作,終於有了結果。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賈躍明和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等人專程赴美,代表中國接回了「恐龍蛋窩」化石。
  • 科普|古生物化石的出境條件和程序有哪些?
    一、出境條件根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第26條)規定:● 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得出境。● 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經自然資源部批准,方可出境。(1)因科學研究需要與國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的;(2)因科學、文化交流需要在境外進行展覽的。
  • ...規劃計劃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江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
    ,基本查清了全省館藏古生物化石標本的分布、數量、化石來源、收藏狀況等。近十幾年來,全省有關市、縣文物保護部門開始了重視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和展示工作,如贛州市博物館、萍鄉市博物館等相關文物保護單位和東華理工大學、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科研院校,通過收集出土和罰沒、捐贈的各類化石標本,用於科普教育和研究目的,並已成為我省重要的教學、科研、實習目的地。
  • 科普|古生物化石發掘和零星採集咋區分?
    涉及到國家劃定的化石保護範圍或重點保護對象時,需依據法規向自然資源部遞交發掘申請。其它需向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取得批准。恐龍化石發掘零星採集,指手持非機械工具在地表挖掘少量化石,同時不對地表和其他資源造成影響的活動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科普|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方式有哪些?
    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方式主要有兩種:一、原地自然狀態下保護一般適用於保護級別較低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保護措施包括:豎立標誌(標誌牌、說明牌、警示牌等);拉網圍欄;對受風化剝蝕而容易坍塌的含化石巖層採取加固工程;對受流水衝刷而遭受破壞的含化石巖層建設排水工程等。
  • 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活著」
    1984年,在雲南省澂江縣(今澄江市)毛天山地區進行科學研究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教授,用錘子敲開了他腳下的巖層,發現了一個節肢動物化石——奈羅蟲,這是以前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巖中唯一發現的。於是,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再次浮出水面。 走進展示這些化石的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有一個兩層的化石牆,由埋藏化石的巖層拼接而成。化石可以在巖壁上找到。
  • 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開館迎客
    展館內陳列著各種古生物化石恐龍蛋化石大眾網日照7月31日訊(記者 李婷)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7月31日,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盛裝啟幕,開館迎客,不僅為廣大遊客了解海洋生物、了解地球生態知識增添了一處科普教育基地,也彌補了日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空白。據了解,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由劉家灣趕海園招商引資,日照市海百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總投資2800萬元,是今年日照國際海洋城的重點旅遊招商建設項目。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已有8000餘件重要古生物化石標本建立了資料庫、可實現網際網路信息檢索。14000件,脊椎動物標本4000件,基本涵蓋了各大植物和動物化石門類,另有相當數量的典藏級別的標本館藏中包括了蜚聲中外的中華龍鳥、山東龍、貴州龍、孔子鳥、含胚胎的恐龍蛋窩、海百合等珍貴化石,位列首批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有葛氏遼蟾(模式標本)、新鋪中國豆齒龍、巨型山東龍(模式標本)、巨型祿豐龍、中國安琪龍(模式標本)、原始中華龍鳥(模式標本)、東方神州龍
  •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據了解,自上個世紀50年代,臨夏和政縣出土了大量珍貴的古生物化石,迄今已徵集到30000多件化石標本,分三綱8目150多個屬種,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巨鬣狗,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這批化石,種類之繁多,數量之豐富,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
  • 科普|收藏單位怎樣獲得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根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第23條)規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博物館等古生物化石收藏單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合法收藏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依法挖掘。◆ 依法轉讓、交換、贈與。◆ 接受委託保管、展示。◆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指定收藏。◆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成生物多樣性科普基地
    2021年元旦期間,每天有數千名來自省內外的觀眾來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在觀看之際,紛紛讚譽點評,該館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基地,成為各年齡層次了解地球生物進化的學習大教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該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遊客在博物館外合影留念  項目包含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
  •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1月13日,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地質古生物學界多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員嘉賓共同為回歸化石揭幕。  歐洲收藏家願捐珍貴化石回遼  這8塊化石的大小多在50釐米左右,只有一件小盜龍類的標本加上尾部的長度達到73釐米。它們姿態各異,骨骼、翅膀甚至羽毛的痕跡均清晰可見,保存十分完好。
  • 綦江地質探秘之三:綦江古生物 化石密碼
    大自然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巨變之後,留下了大量化石。綦江境內就有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數量眾多、類型獨特,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國內罕見、世界少有,成為世界恐龍化石中耀眼的明星。目前,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收藏有680件地質標本。如果地球的歷史是一本史書,那麼,古生物化石就是史書中精彩的文字,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留地球珍貴的史籍。
  •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此化石屬於白堊紀時代,已有6500萬年歷史,其中19枚恐龍蛋中還含有初具雛形的小恐龍胚胎。最令我國科學家深感痛惜的是,這樣的標本就連我國科學家自己都沒有。  據了解,目前我國不少珍貴的古生物化石頻遭劫掠,盜掘瘋狂,倒賣猖獗,損毀嚴重,流失海外,並有不斷加劇之勢。「這與我國古生物化石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相關的法規不完善以及法規宣傳力度不夠等因素不無關係。」
  • 學習古生物知識 青二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普課堂活動
    活動現場近日,青二社區「薪火計劃」科普活動中心攜手陝西省古生物學會,開展了社區新年首期青少年科普課堂活動,以「穿越地球46億年」為題,為社區青少年開展了古生物知識講解。活動中,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碩士、陝西省科普大使白琳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人類進化史,讓青少年了解地球46億年的前世今生及地球生命的進化史。
  • 把古生物化石搬回家!DIG KIT科學考古挖掘玩具,漲知識還有趣,讓娃...
    不用出門,就能把很遙遠很神秘的考古現場搬到家裡,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挖掘和探索,挖掘已有數百萬年歷史的真正的古生物化石!  真材實料:挖掘出來的寶貝都是真化石、真寶石、真標本;  實景模擬:模擬真實的考古場景,耐心、細心、觀察力、專注力考驗MAX  物超所值:既能進行知識科普,又能收藏化石。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恐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神秘古生物,它們生活在2.2億年前-6500萬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在6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有人認為是火山噴發造成的......不一而足,但如果它們一直生活下去,可能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