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1.什麼是古生物化石?化石指保存於巖層中的,生活在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或生命活動痕跡。化石與一般巖石的區別在於:它必須與古代生物相聯繫,必須具有諸如形狀、結構、紋飾和有機化學成分等生物學特徵,或者由生物活動所產生並保留下來的痕跡。2.何為古生物化石產地?
-
科普|古生物化石的出境條件和程序有哪些?
一、出境條件根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第26條)規定:● 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得出境。● 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經自然資源部批准,方可出境。(1)因科學研究需要與國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的;(2)因科學、文化交流需要在境外進行展覽的。
-
...規劃計劃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江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
一般性保護的化石標本分布廣泛,各類各級博物館、化石商販、化石愛好者、民間收藏等多種收藏方式並存。>產地,應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分區建設、分級保護;鼓勵採取多種方式對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以及服務於公眾的地球科學科普園地,首要任務是加強已建地質公園、礦山公園的古生物化石科研、科普設施建設,同時要做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或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古生物類科研、科普基地申報命名與建設工作。
-
科普|收藏單位怎樣獲得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根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第23條)規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博物館等古生物化石收藏單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合法收藏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依法挖掘。◆ 依法轉讓、交換、贈與。◆ 接受委託保管、展示。◆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指定收藏。◆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
西藏昌都古生物化石產地調查取得新進展
◎季燕南/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全國重要古生物化石調查與保護監測示範」項目組近日對西藏昌都重要古生物遺蹟化石產地開展了詳細調查工作。該化石產地為國家級地質遺蹟,出露面積達1500平方米,地層出露連續,沉積構造明顯,足跡化石保存清晰、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在15個不同層位的產地剖面上規律分布著270餘枚疑似蜥腳類、獸腳類恐龍等足跡化石,同時賦存蟲跡化石。
-
科普|古生物化石發掘和零星採集咋區分?
涉及到國家劃定的化石保護範圍或重點保護對象時,需依據法規向自然資源部遞交發掘申請。其它需向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取得批准。恐龍化石發掘零星採集,指手持非機械工具在地表挖掘少量化石,同時不對地表和其他資源造成影響的活動
-
科普|古生物化石標本如何分級?
按照在生物進化和生物分類上的重要程度,將古生物化石劃分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又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1)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對研究生命起源、重要生物門類起源及演化,探討全球或洲際地層對比和關鍵古地理、古環境演變等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應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已經正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種的模式標本;
-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國土資源部根據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管理實踐,總結經驗和梳理問題,研究制定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7號),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今天,我們在此召開新聞通氣會,向大家通報57號令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通氣會的有: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姚義川副司長,國土資源部環境司陳小寧副司長。
-
甕安叫停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採礦
趙素娥 攝 中新網貴陽4月11日電(記者 黃蕾瑾)貴州省地礦局專家於4月11日抵達貴州甕安縣,即將實地勘測甕安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區,指導制定保護工作方案。甕安縣已全面叫停當地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的一切採礦行為。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這得益於《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的實施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成立。」賈躍明說,「條例的實施,使得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真正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使古生物化石的發掘、收藏、市場、出入境行為等都有了法律規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成立,規範和加強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一批像『恐龍蛋窩』化石一樣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貴化石順利追回,大批中國獨有的化石資源得到保護。」
-
地質環境監測院在河北發現一處化石產地
◎王劍昆/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全國重要古生物化石調查與保護監測示範」項目近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洋河南岸一帶新發現一處以恐龍足跡為主的大規模動植物遺蹟群。為進一步確定該化石產地的規模、價值及保護現狀,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進行了深入調查。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
-
個人收藏一般古生物化石可買賣
保護條例實施辦法將於3月1日起施行。 國土資源部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姚義川在會上表示,2011年國務院出臺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但由於缺乏配套法規,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職責尚不明晰;申請古生物化石發掘、流通、進出境應提交的材料尚不明確;個人收藏化石的處置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流通制度等事項未予明確。 辦法作為條例的配套法規,解決了上述問題。
-
山西長子木化石產地
長子縣木化石最早發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先後有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武漢地質大學、中國地質博物館、山西省地質遺蹟中心等科研單位進行了科學普查和研究。確認出露化石324處,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的松柏目裸子植物,有大南洋杉、平南洋杉、簡元枝木、美異木等三屬四種。
-
古生物化石保護杯「地球的故事」攝影作品網絡徵集啟事
為尋求保護地球資源環境的途徑和鑰匙,廣大地質工作者正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來探索地球演變的歷史和生命的起源發展,為倡導每一位社會公民保護地球歷史遺蹟——古生物化石,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在第43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國土資源部聯合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屬五洲傳播中心,以「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為主題,在全國開展古生物化石保護杯「地球的故事」攝影作品網絡徵集大賽(以下簡稱
-
廣西出版古生物化石書籍揭秘「隱藏的風景」
10月26日,在2019廣西書展上,廣西美術出版社舉辦了《隱藏的風景:廣西古生物化石記》專題講座暨讀者見面會。該書作者、古生物化石愛好者曾廣春帶領讀者走近了廣西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揭秘了數億年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_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申請發掘古生物化石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並在提出申請時提交其符合下列條件的證明材料以及發掘項目概況、發掘方案、發掘標本保存方案和發掘區自然生態條件恢復方案: (一)有3名以上擁有古生物專業或者相關專業技術職稱,並有3年以上古生物化石發掘經歷的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1名技術人員具有古生物專業高級職稱並作為發掘活動的領隊); (二)有符合古生物化石發掘需要的設施
-
拯救遼西古生物化石刻不容緩
2002年7月,瀋陽海關破獲一起特大古生物化石走私案,包括韓國人在內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追繳古生物化石2300多件,許多是國家二級保護化石,堪稱無價之寶。現在從遼西地區發現的孔子鳥化石的具體數量我們不太清楚,有人估計可能達到上千件,那麼這些化石有多少件在我們的科研機構、博物館和高校呢?可能只佔很少一部分,大量的化石走私到了國外。 這些化石通過化石販子走私到國外,好的少則幾千元,多的可賣到幾十萬元。豐厚的利潤,使他們敢鋌爾走險。
-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和政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地帶,總面積960平方公裡,全縣迄今已經發現化石出露點50多處,分布面積達700多平方公裡。 「17國21個海外華媒高層幾乎大多數沒有來過甘肅,這一路大家覺得很震撼,完全不可想像」,美國《中美郵報》總編輯屠新時說,在美國還沒看過這麼完整的化石,「我們都是從中國走出去的,永遠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感情,有責任多做海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