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藍色星球2》拍的很漂亮,但是真的很無聊

2020-12-06 體壇真郵差哥

丹·卡根-肯斯

一個對《藍色星球2》恨鐵不成鋼的吐槽:

如果要給旁白配音界的大師排個位要怎麼排?每個人都崇拜詹姆斯·厄爾·瓊斯,而他本人又崇拜摩根·弗裡曼,那麼弗裡曼和他的上帝之聲是否也有偶像呢?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偉大的自然之聲:大衛·阿滕伯勒爵士!

在最近剛剛播出的《藍色星球2》,即紀錄大片系列《地球脈動》的最新作中,阿滕伯勒說:「無邊無際的大海,讓我們心生敬畏,感到驚奇,但有時也會讓我們感到恐懼。」 說的沒錯,在長達七個小時的《藍色星球2》中,阿滕伯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驚奇與恐懼的海洋,以及前所未見的神奇生物與地理景觀。

一條海鰻潛入了位於海底的一片有毒鹽湖,然後出現中毒性休克,它在痛苦中扭曲抽搐,瘋狂痙攣,最終又安然無恙地遊走,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抹香鯨一家潛到海面以下數百米深的區域獵捕魷魚,我們通過附著在抹香鯨體表的攝像鏡頭和它們一起展開捕食。一條章魚在快要被鯊魚吞噬的危急時刻,突然把觸手伸進了鯊魚的腮中,令它無法呼吸,最終只能鬆口作罷。在這個過程中,章魚的皮膚(如果那個真的叫皮膚的話)始終閃爍著炫彩的電光,宛如夜店中的女王。

這些令人頭腦爆炸、脊椎發麻的震撼影像,都來自 BBC 旗下的自然歷史小組花費五六年時間、在世界各地採集的珍貴資料,讓我們可以一邊吃著葷腥大餐,一邊欣賞這些神奇的生物,確實是令人敬畏而驚奇。

可惜,在《藍色星球2》的呈現中,海洋似乎只有驚奇(海洋裡明顯已經沒有太多魚了,這也是這部紀錄片一直在向我們強調的問題),而這種驚奇感很快就消退不見。片中的美麗鏡頭和神奇生物實在太多太多,多到讓你只想看些平淡的東西放鬆一下。

而如果你是我,估計每集紀錄片看不到十五分鐘,就會想趕緊看點清淡的換換口味。這就像是走進一座掛滿了各種版本的《霧海上的旅人》的博物館,逛了一段時間後,你的心裡只有一個疑問:這麼酷的東西怎麼會變的怎麼無聊?

為什麼《藍色星球2》的新鮮感會退的這麼快?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這部紀錄片的手法其實非常廉價,都是把好萊塢大片中學來的那套反覆使用。出現動物的時候就用慢鏡頭,貼上漢斯·季默特別定製的背景音樂,再加上一些特殊音效(聽到那些海豚發出放屁一樣的聲音時,我就忍不住腦補音效人員的製作現場),一切OK!當其中一集把同樣的套路照搬在了一隻小黃鴨身上時,你就知道他們真的黔驢技窮了。

《藍色星球2》中有好幾集(尤其是第一集)都陷入了敘事混亂,影片內容在時間、空間、物種之間來回跳躍,除了一個一個的鏡頭之外,根本沒有場景或意義可言。難怪大家都是飛完才看這部紀錄片的,不然你根本跟不上它的節奏。

唯一的亮點是《藍色星球2》的第二集。這一集講述的是深海地帶,主題鮮明、影像奇異,讓人難以自拔。通過跟蹤一頭鯨魚屍體如何從海洋表面一路沉到海底,在你的腦海烙下一個深刻的概念:深度在海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你的頭腦中立刻形成了一個鮮明的關係圖,永遠不會消失。

和俗套的畫面一同出現的還有俗套的旁白。阿滕伯勒不止一次一本正經地說過 「獵人……變成了獵物」,以及某一物種的雄性 「腦子裡想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最讓人受不了的是,當一頭雄魚在和競爭對手爭奪交配權時,阿滕伯勒居然說他 「佔據了杆位(有利位置)」,你這叫我以後還怎麼嚴肅地看納斯卡汽車大賽?

然後,仿佛是為了通過特殊的語言來展現驚奇感,阿滕伯勒開始忘掉了主謂賓。當銀幕上出現大量生物時,他不是直接用正常的句子說 「這些是帝企鵝」, 而是先念出他們的名字,停頓一下,然後加上它們的數量,比如 「座頭鯨……數以百計」,「灰礁鯊……數以百計」, 兩分鐘後,又來一句,「鳳尾魚……數以百萬計」,「飛旋海豚和烏翅真鯊……十萬餘條」。 等下出現海島他也是這個說話套路。

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但隨著故事的深入,反反覆覆聽見他用同樣的表達方式說話,就會讓你無比懷念正常的語法。父母從小教育我們怎樣說人話,而在這部嚴肅的紀錄片中,我們聽到的卻是像三歲小孩說出來的旁白。如果阿滕伯勒要給一部講述創世紀的影片做旁白,當高清解析度的太陽、月亮、海洋在銀幕上逐一浮現時,阿滕伯勒也許不會說:「要有光」,而是緩緩吐出一句:「光……有了。」

這不是雞蛋裡挑骨頭,有些時候這些旁白臺詞確實影響了我們對影片內容的理解。「潮水開始轉向,」 阿滕伯勒說,然後他誇張地停頓了一下,才把句子說完:「這將是繁衍的時刻。」 但是,因為前面已經出現了很多爛俗的文字梗和雙關語,加上他這裡是在講述海洋,觀眾會很疑惑,他是在說因為潮水開始轉向,所以能刺激魚群繁衍,還是用潮水轉向比喻形勢變化,表示繁衍的條件更好了?這裡給各位自然紀錄片製作者踢一個誠懇的建議:下次在討論魚的時候,就不要使用和魚有關的比喻了。

到了最後一集,就成了完全聚焦人類對海洋造成的可怕破壞,這也正是《藍色星球2》的終極目標,也是《地球脈動》系列作品的終極目標:讓觀眾對自然世界形成強烈的好感,鼓勵我們把大自然從死亡線上拯救出來。你可以感覺到這個系列的主創和阿滕伯勒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在看他們的紀錄片時,你總能感受到其中的高尚情操。這種使命感無可厚非,並且值得稱道。可是,自詡為大自然的代言人之後,這種使命感似乎蒙蔽了他們的眼睛,讓他們沒能做到真實地展現自然和與自然接觸的感覺。

我的意思是,他們應該追求一些更新鮮、更具原創性的東西,而不是一味讓觀眾驚嘆。雖然這些影像第一眼看上去讓人耳目一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真正的驚嘆,應該是通常不接觸自然的人接觸自然時產生的那種感覺,是在不經意間自然萌生、而當我們去留意的時候又悄然消失的感覺。

真正的親近自然,應該要和其他親近關係一樣,包含豐富的情感:驚奇和熱愛不能少,但同時還有有欣賞、厭倦、恐懼、憤怒、鄙夷。我敢說如果自然紀錄片不局限於單一的情感,不局限於這種上帝視角,肯定能更容易讓觀眾親近自然。比如說,自然有時也很無聊,動物也經常犯傻。我們就不可以像嘲笑我們的傻逼朋友一樣嘲笑它們嗎?

這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比如《狐獴莊園》(Meerkat Manor)並沒有什麼驚爆眼球的驚奇場面,而是不知疲倦地在同一片區域拍攝同一群生物,但卻能長時間地為觀眾傳授知識,提供幽默。至於對自然的負面情感,著名美國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就在作品中表達了對自然世界的憤怒與恐懼:

我不知道大自然生生不息為何如此令人恐懼。也許是因為大量的證據都表明,我們珍視的出生與成長其實是普遍而盲目的,生命其實廉價得讓人害怕,大自然雖然慷慨給予生命,但也視生命如草芥,在這種對生命的肆意浪費中,總有一天我們的生命也會被輕易拋棄。每一枚熠熠閃光的新卵最終都難逃一死。

我承認如果有一天出現了一檔能打我臉的自然節目,我一定會後悔說了這麼多話。阿滕伯勒的紀錄片雖然

存在諸多局限,但依舊是汙濁的電視海洋中難得的一股清流。或許除了這樣的紀錄片之外,真的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讓數以百萬計的觀眾愛上自然。不過,既然《地球脈動》和《藍色星球》是大部分觀眾唯一觀看的自然紀錄片,那就意味著他們的內容非常重要,所以把他們的內容做好也愈加重要。可是現在,我已經開始審美疲勞了。

相關焦點

  • 《藍色星球2》大火 BBC口碑紀錄片是怎麼拍的?
    時隔16年,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在10月30日回歸,同時,在騰訊視頻每周同步播出,這意味著中國觀眾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這部堪稱「美到窒息」的海洋紀錄片了。看完預告片,許多人發現,BBC不僅這次又把紀錄片拍出了新境界,還在兩季期間,推出了被譽為「最具有好萊塢大片範兒」的《地球脈動2》和被稱為「腦洞開出新高度」的神作《荒野間諜》。
  • 《藍色星球2》來了,他們拍到了一條會使用工具的豬齒魚
    《藍色星球2》劇照16年前,BBC拍攝播出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帶我們大開了眼界,《藍色星球》不僅獲得多方讚譽,並斬獲多項大獎,也鞏固了BBC自然歷史部無法超越的水下拍攝地位。16年後,《藍色星球2》即將啟航,跟著鏡頭去探尋海洋的邊界,這次又會有什麼驚人發現?
  • 《藍色星球2》一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講述了動物真的很渺小!
    《藍色星球2》一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講述了動物真的很渺小!或許現在看似不真實的畫面,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被證實。不論影片造假與否,但整個海洋面臨的危害,物種的瀕臨這個事實是無法造假的。與其關注影片的本身,不如深思事件的根源;與其熱火朝天討論,不如愛護這個星球。
  • 果殼網對話《藍色星球2》主創:一部自然紀錄片的誕生
    今年冬天,91歲的愛爵爺再次給我們帶來一部新作——《藍色星球2》,從名字上看,它是16年前那部作品的延續,目前這部系列紀錄片正在包括我國的騰訊視頻在內的媒體全球同步放映中。日前,我以果殼網主筆身份專訪了《藍色星球2》的主創人員。
  • 藍色星球2中最令人震驚的畫面
    這些讓人震驚的圖片發布於藍色星球2開播之前,BBC藍色星球2將在這個月晚些時候播出,該紀錄片在全球進行水下拍攝至少1000小時。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自然紀錄片督促全世界在未來減少塑料的使用,以此來控制塑料製品對於海洋越來越嚴重的危害。戴維爵士還給我們講了他拍攝藍色星球2的經歷是如何告訴他塑料導致水下環境受到威脅的。
  • 《藍色星球2》無知限制了我的想像,屢屢勾起我遠途旅行的衝動
    正如原作藍色星球在十六年前所做到的那樣,藍色星球2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與視角讓我們領略了大海的魅力與演化的奇妙。然而,與前作相比,本作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方面,藍色星球2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短視與貪婪的惡果,從赤道到北極,從浮遊動物到巨鯨,氣候變化、塑料汙染和過度捕撈所造成的影響滲透進了海洋的每一個角落。但同時,藍色星球2也讓我們看到了保育工作者和科學界的努力,並清楚地展示了只要我們給海洋一個喘息的機會,她的堅韌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驚訝。
  • 《藍色星球2》幕後:水下拍攝6000小時
    時隔16年強勢回歸 記錄海洋的同時探索新的科學知識《藍色星球2》的幕後:「記錄與海」的「第二次握手」2001年BBC出品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可以算是全世界探索海洋的自然紀錄片的「開山鼻祖」,豆瓣評分9.5。時隔16年之後,《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並在騰訊視頻播出,豆瓣評分高達9.9!
  • 《藍色星球2》: 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藍色星球2》: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同一個世界,同一片海洋.
    然而,時隔16年之後,終於等來了這部紀錄片的續集《藍色星球2》。從我們熟悉的海岸到黑暗的海洋深處,各處美景盡數其中,相比第一部來說,《藍色星球2》製作更加精良,音樂、畫面更加細膩,將許多過去未知的地帶、驚人的生物及其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呈現在觀眾眼前。
  • 《藍色星球2》絕美的海底世界童話
    沒錯,這部紀錄片就是BBC的自然地理紀錄片《藍色星球2》。  當恢弘的交響樂主題曲響起,波瀾壯闊的藍色海洋鋪展開來,91歲卻依然神採奕奕的導演大衛·愛登堡站在船頭,海風吹亂他花白的頭髮。他說:「就在我的腳下,便有超乎我們想像的生靈在遊弋。技術的革命性更新,讓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10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
  • 《藍色星球2》:全球暖化
    BBC經典之作: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評分高達9.7分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了吧?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看過呢?這部紀錄片估計是有史以來最高分的一部了,豆瓣評分甚至達到了9.9分!!!這部紀錄片耗時4年,也是BBC最用心拍的一部作品,試過在深海1公裡處待了1000小時!使用最先進的拍攝設施,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拍出如此精彩的紀錄片。金黃突額魚我覺得其中一個特別神奇的動物就是一條叫做金黃突額巨型隆頭魚。
  • 《藍色星球2》短評
    《藍色星球2》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海洋生物紀錄片,由詹姆斯·霍尼伯內執導,大衛·愛登堡解說,漢斯·季默擔任主要配樂。片實現了自然歷史系列片首次在歐洲各國及亞洲地區的同步播出。藍色星球2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與視角讓我們領略了大海的魅力與演化的奇妙。然而,與前作相比,本作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觀影時會覺得世界真是奇妙至極。即便我們無法親身體驗親眼目睹,但是通過攝影師的角度赴一場海底世界的視覺盛宴,無論是眼睛、耳朵還有心靈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 4年製作、6000小時水下拍攝,豆瓣9.9高分的BBC《藍色星球2》的幕後...
    技術的變革在《藍色星球》系列的拍攝中,使用的技術和設備是不同的。《藍色星球2》使用的是UHD無人機搭載數字攝影機拍攝海洋上發生的事件,而《藍色星球1》則使用的是16mm膠片在直升機上拍攝。拜訪的國家: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哥斯大黎加,巴哈馬,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日本實地拍攝天數:150天我拍攝的故事數:《同一片海洋》(2),《珊瑚礁》(4),《深藍》(1),《我們的藍色星球》(2)呼吸器記錄時間:
  • 《藍色星球2》令人震撼的海洋世界
    正如原作藍色星球在十六年前所做到的那樣,藍色星球2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與視角讓我們領略了大海的魅力與演化的奇妙。然而,與前作相比,本作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方面,藍色星球2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短視與貪婪的惡果,從赤道到北極,從浮遊動物到巨鯨,氣候變化、塑料汙染和過度捕撈所造成的影響滲透進了海洋的每一個角落。但同時,藍色星球2也讓我們看到了保育工作者和科學界的努力,並清楚地展示了只要我們給海洋一個喘息的機會,她的堅韌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驚訝。看完這部作品,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許會感到一些無助。
  • 豆瓣9.9分,《藍色星球2》上演的海洋「大戲」,看後我卻如此心痛!
    2》迎來完結撒花距離上一部《藍色星球》已是16年光陰流逝紀錄片開播之初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發布了一封名為「16年之後,再赴藍色星球的約定」的公開信信中提及為拍攝《藍色星球2》攝製組走訪了如果要評出整部《藍色星球2》裡最令人痛心的畫面這一幕多半會當選
  • 藍色港灣拍日出
    今天早上起來,窗外一看,藍藍的天空,吊著漂亮的彎月,北京多日的霧薶被下雪後的大北風颳得無影無蹤,多好的天!去拍個日出吧!趕緊起床,收拾好相機包,帶上三腳架,早飯也沒吃,6點20出門啦!       趕到公交車站,等了不長的時間,我想坐的419路來了。北京的藍色港灣,是一個拍日出的好地方,緊靠朝陽公園的湖邊。當我來到藍色港灣湖邊時,太陽還沒出來。今天特別的冷,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次,手機上天氣預報-9℃,凍得我拿不出手來,耳朵也凍得疼。
  • BBC神作那麼多,為何偏偏《藍色星球2》得最高分?
    《藍色星球2》海報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成為豆瓣歷史上評分最高的作品——9.9分,它被提及最多的形容詞是「美到窒息」。BBC神作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藍色星球2》能得這麼高的分數呢?珊瑚礁白化「海洋本來在世人看來是絕對『黑暗』與『寧靜』的,但《藍色星球2》卻展示了一個如『熱帶雨林』般充沛的世界,如『科幻詩歌』詠嘆的世界。它提醒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碧藍無際的海洋:那裡隔絕了塵世的一切喧擾,複雜,顛倒,糾纏,只有無邊無際的藍色,寧靜,包容。
  • 崩壞三裡艦長可以無聊到什麼程度?女武神:我穿我自己!
    但是不知道各位艦長無聊的時候都會幹什麼呢?小萌除了喜歡攢點星石給女武神買衣服之外,還特別喜歡收集好玩好看的聖痕。因為是鹹魚玩家,所以這些聖痕就是收集過來睡覺的,想讓我給它們升級是不存在的,哈哈哈,下面小萌就讓大家見識一下艦長可以無聊到什麼程度!
  • 紀錄片《藍色星球2》陷入造假風波
    近日,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陷入了一場造假風波。影片中播放了一段玩具小黃鴨在海水中漂浮的畫面,解說稱這些小黃鴨來自1992年一艘遭遇風暴的貨船,近幾年才在世界各地被發現。然而細心的粉絲發現不太對勁,質疑是誰在長達15年的時間中一直追蹤著這些小黃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