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研究團隊推出帕金森綜合症基因治療法

2020-12-04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13日報導,英法研究團隊近日英國某醫學雜誌上發表文章宣布,該團隊目前已成功運用基因治療法改善帕金森綜合症患者的病情。

據了解,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減少以及震顫、肌僵直、運動遲緩等。服用含有多巴胺的藥物是常見的治療法,但長此以往人體會產生抗藥性。

研究團隊以15位患者為對象(48歲-65歲不等),利用病毒向腦部的線條體導入了三種合成多巴胺的必備基因。治療半年後、1年後分別用國際標準對患者進行診斷後發現,全員的病情得到改善。

雖然在治療中發現了患者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運動障礙,但該治療沒有較大的副作用。不過,還不能說效果顯著。研究團隊表明:「雖然結果讓人期待,但是有必要對其慎重評價。」

對於帕金森綜合症的新療法,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特命教授村松慎一(神經內科)稱:「能夠確認這種新治療法的安全性意義重大,今後在此基礎上有必要進一步提高療效。」(實習編輯:張源 審稿:王歡)

相關焦點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目前還未完全清楚病因。其中,帕金森氏症早期運動症狀主要是由於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患者相關腦區多巴胺不足造成的。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570 萬帕金森患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約 270 萬,年增新發患者 10 萬。
  • 早期診斷帕金森症有望? 日本稱研發出血液檢測法
    中新網7月3日電據日本《朝日新聞》3日報導,日本順天堂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研發出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方法,可以診斷出早期的帕金森症。
  • 再生腦細胞 或可治帕金森症
    (原標題:再生腦細胞 或可治帕金森症)
  • 德國科學家利用iPS技術治癒帕金森症病變細胞
    近日,德國明斯特馬普分子生物醫學所和蒂賓根大學幹細胞研究人員合作,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技術(iPS)通過「基因手術」成功對實驗室培養的帕金森患者病變細胞基因缺陷進行了糾正。
  • 神機妙「算」:從可穿戴設備治療帕金森氏症說起-虎嗅網
    這也是帕金森氏症名稱的又來。目前,帕金森氏症已經成為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學顯示,患病率為15~328/10萬人口,>55歲人群約1%;發病率為10~21/10萬人口/年。儘管1817年已經被發現,但是目前該病的病因仍舊不明。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Sara Konstantin Nisse說:「這使我們相信,通過藥物調節免疫系統,至少有可能減緩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腦中神經元的退化。」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患者來源的神經元開發和測試了通過減輕有害基因突變的影響來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策略。
  • 研究發現:狨猴可以作為研究帕金森症的理想模型
    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被稱為狨猴的小型猴子可以模擬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礙,晝夜節律變化以及認知障礙等症狀。通過開發一種可以模擬帕金森病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的有效動物模型,科學家們有更好的機會了解在疾病過程中導致大腦變化的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
  • 多巴胺和乙醯膽鹼相互作用研究為帕金森病靶向治療提供新思路
    帕金森症的治療最近多集中在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上。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信使,影響基於獎勵的行為、動機以及運動。近日,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挑戰了長期以來關於多巴胺在這種疾病中唯一作用的假設。該研究於7月16日發表在Neuron上。
  • 帕金森氏症機制之新見解
    Photo credit: Pixabay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醫學研究院已經檢驗出帕金森病人大腦內T細胞的狀態,該研究發布在Cell
  • 【盤點】拳王阿里去世:頭部受傷會導致帕金森症麼?
    在拳王阿里去世前,他曾長期遭受帕金森症候群的折磨,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很多人認為,拳王阿里早年的拳擊事業導致了他頭部損傷,可能為他晚年的帕金森症候群埋下了隱患。那究竟是不是頭部損傷,最終導致了他患上帕金森症候群呢?早年罹患帕金森症阿里經歷了自己拳擊事業的巔峰之後,於1981年宣布退休。
  • 近期帕金森病相關研究進展
    2019年5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症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Cell Res:意外發現!維生素B12或許可以治療遺傳性帕金森!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
  • 帕金森症可以治癒嗎
    帕金森氏病一直是老年人關注的疾病,因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患者人群是老年患者。具有各種身體機能的老年人衰弱,更容易患疾病。因此,老年人應多注意預防疾病。許多人關心帕金森症是否可以治癒。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文章。
  • JPD:帕金森症的起源——腸道還是大腦?
    近日,在《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論文中,科學家們猜測帕金森症可以分為兩種亞型:第一種起源於腸道的外周神經系統(PNS)並擴散到大腦;第二種起源於大腦或者通過嗅覺系統進入大腦,然後擴散到腦幹和周圍神經系統。
  •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如進展順利有望2023年投入應用
  • 我國帕金森病基因突變圖譜繪出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唐北沙教授、郭紀鋒研究員、李津臣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腦科》上在線發表論文。該研究從帕金森病(PD)相關基因的角度,首次針對中國大陸家族性帕金森病及早髮型帕金森病人群進行大樣本遺傳學研究,繪製了中國大陸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突變圖譜,系統地提出中國大陸人群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發病年齡譜,對帕金森病分子診斷與分型、精準治療具有指導性意義。  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多認為是老齡化、遺傳和環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 Nat Commun:鈣在帕金森症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者們發現大腦中鈣的水平的上調會導致毒性物質團塊的形成,而這則是帕金森症的發病標誌。在這項由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中,作者發現鈣能夠介導神經末梢細胞膜微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對於大腦神經信號的傳遞,同時也影響了帕金森症發病關鍵蛋白alpha-synuclein的活性。大腦中鈣水平的過高或者alpha-synuclein蛋白水平的過高都會觸發腦細胞死亡的鏈式反應。
  • 原本永久性視力損傷重見光明,患帕金森症再成運動健將,實驗小鼠...
    比如,視神經節細胞死亡導致永久性失明,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導致帕金森症。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日前,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首次在成體中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研究人員還將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一些症狀。
  • 割了患帕金森氏症風險變高
    帕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全球患者逾1000萬;美國每年約30萬人割除盲腸,最新研究表明,其中近2800人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分析了6220萬人的資料,發現其中48萬8190人割除了盲腸;而割除者中的4470人後來患上帕金森氏症,比重近1%;但在沒有割除盲腸的6170萬人中,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重僅為0.29%。
  • 香港浸大發明納米基質快速培養微型腦樣結構 有助治療帕金森症
    新華社香港5月21日電 香港浸會大學21日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發明了一款新的納米基質,能快速培養出微型腦樣結構,取代腦部受損部分,這項發明有助改善帕金森症病情,為治療此疾病帶來新啟示。該研究由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和物理系副教授黃陟峰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據介紹,帕金森症是常見的腦神經退化疾病,成因是腦幹內一個稱為「黑質」的重要部位出現「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導致身體活動和運動功能受損。傳統的幹細胞療法需要使用多種化學生長因子,有可能增加患腫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