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被稱為狨猴的小型猴子可以模擬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礙,晝夜節律變化以及認知障礙等症狀。
通過開發一種可以模擬帕金森病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的有效動物模型,科學家們有更好的機會了解在疾病過程中導致大腦變化的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解剖後的磁共振成像(MRI)和分析等掃描可能會為患者提供新療法的潛在目標。
Marcel Daadi博士是德克薩斯生物醫學園西南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再生醫學和衰老科的負責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通過給狨猴脖子佩戴設備用來跟蹤他們的活動和睡眠。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PLOS ONE期刊上。調查人員想要看看狨猴是否也可以作為非運動症狀的有效模型。此外,科學家還對這些動物進行了錄像,以監測它們執行某些任務的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受到疾病的影響。
「大多數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研究都是用齧齒動物進行的,」作者解釋說,「但是這種疾病有一些複雜的方面,你根本無法以與人類患者相關的方式使用齧齒動物進行調查。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至關重要在他的方面,因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症狀是否是運動障礙(自願運動的異常或受損),或者你可以監測的睡眠障礙或精細運動技能。
帕金森病影響了美國的一百萬人和全世界的一千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僅在美國,每年就有60,000人被診斷患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症的標誌性症狀包括震顫,運動緩慢,平衡問題以及僵硬或僵硬的肌肉。然而,包括睡眠 - 覺醒周期紊亂和清楚思考問題的非運動症狀對患者來說同樣難以處理。
「這項研究是一個偉大的第一步,」作者說。 「從長遠來看,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擴大狨猴的這些非運動症狀,並且可能包括其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如獼猴和狒狒。」
資訊出處:Marmosets serve as an effective model for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原始出處:Gourav R. Choudhury et al, Charting the onset of Parkinson-like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in nonhuman primat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PLOS ONE (2018).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