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帕金森氏症患者從打桌球中得到了明顯改善

2020-12-06 東方體育

新研究:帕金森氏症患者從打桌球中得到了明顯改善

桌球可以作為一種可能的物理療法來治療帕金森病。根據今天公布的一項初步研究,帕金森患者每周參加一次為期6個月的桌球運動項目,結果顯示他們的帕金森症狀有所改善。

這項研究將於2020年4月25日至5月1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美國神經學會第72屆年會上公布。

帕金森病是一種運動障礙,大腦中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逐漸減少。這個過程會導致緩慢惡化的症狀,包括震顫、僵硬的四肢、動作緩慢、姿勢障礙、行走問題、平衡差和語言變化。

日本福岡大學醫學博士Ken- ichi Inoue表示:「桌球是一種有氧運動,已在普通民眾身上顯示出來,它可以改善手眼協調,增強反射能力,刺激大腦。」」我們想檢查帕金森病患者是否也會看到類似的好處,而這些好處反過來又可能減少他們的一些症狀。」

該研究發現,在三個月至六個月的時間裡,研究對象在言語、筆跡、穿衣、起床和走路方面都有了顯著改善。

這項研究調查了12個平均年齡為73歲、輕度到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人。這些人平均被診斷為帕金森病七年。

在研究開始時,這些人接受了測試,以確定他們患有哪些症狀,症狀有多嚴重。

參與者每星期玩桌球一次,為期6個月。在每周的5小時訓練中,他們練習伸展運動,然後是由經驗豐富的桌球運動員指導患者桌球練習。該項目由福岡大學體育科學系的資深桌球運動員專門針對帕金森病患者制定。

3個月後和研究結束時,對帕金森症狀再次進行評估。

該研究發現,在三個月至六個月的時間裡,研究對象在言語、筆跡、穿衣、起床和走路方面都有了顯著改善。例如,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平均需要兩次以上的努力才能起床,而在研究結束時,平均每次嘗試一次。

研究參與者面部表情、姿勢、僵硬、動作緩慢和手部震顫也有顯著改善。例如,對於頸部肌肉僵硬,研究人員評估了症狀,並以零到四的比例,每名參與者的刻度為零,分數為極小剛性,二分為輕度剛性,三分表示中度剛性,四分表示嚴重剛性。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的平均分數是3分,而研究結束時的平均分是2分。

兩名參與者經歷了副作用。一個人背痛,另一個人摔倒。

Inoue說:「雖然這項研究規模較小,但結果令人鼓舞,因為它們表明,桌球是一種相對便宜的療法,可能會改善帕金森病的一些症狀。目前正在計劃進行一項更大的研究,以證實這些結果。」

該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參與者與沒有打桌球的帕金森病患者對照組相比。另一個局限是,只有一位專家對病人進行了評估。

相關焦點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黑質位於中腦,裡面具有多巴胺神經元,負責生產多巴胺到腦部其他區域,多巴胺就像是腦部神經系統之間的信差,可以在協調各種運動訊息的調節。帕金森氏症患者腦部黑質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受到破壞或死亡,數目減少,能協調動作訊息的多巴胺就變少,因此動作變慢,變得不協調,而產生運動障礙。
  • 化療中使用的強效藥物可減輕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一項世界首例雙盲臨床試驗將調查一種用於治療化療患者噁心的強效藥物是否能緩解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帕金森氏症英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帕金森氏症研究慈善機構,該公司正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投資100萬英鎊進行一期開創性的二期臨床試驗,以探索昂丹西酮(ondansetron)藥物對幻覺是否安全有效。 目前,英國有14.5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75%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視覺幻覺。
  • 帕金森氏症機制之新見解
    帕金森病,以前也被稱為搖晃麻痺,是影響運動和神經系統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約有41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僅在德國就有30多萬人受到影響。這種疾病的典型症狀是緩慢的運動,僵硬,頻繁的搖晃和逐漸駝背。其原因是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持續死亡,這些中樞神經細胞產生信使物質多巴胺。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導致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損失的機制。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目前還未完全清楚病因。其中,帕金森氏症早期運動症狀主要是由於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患者相關腦區多巴胺不足造成的。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570 萬帕金森患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約 270 萬,年增新發患者 10 萬。
  • 紐約組建帕金森桌球隊 可有效改善症狀
    人民網訊 據美國媒體報導,紐約的一些帕金森患者發現,通過定期打桌球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症狀。他們建立了一支帕金森桌球隊,還將在下月舉行首屆帕金森桌球冠軍賽,以使更多帕金森患者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克羅埃西亞裔音樂家內納德·巴赫7年前被診斷患帕金森症。
  •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如進展順利有望2023年投入應用
  • 原來帕金森氏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兩種
    近日《Brain》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帕金森氏症其實是兩種疾病,根據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的不同起源,可以分為腦優先型(自上而下)和身體優先型(自下而上)。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存在異常的神經內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它可能以一種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細胞間傳播。
  •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什麼?如何治療效果好?
    帕金森氏症其實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帕金森病變,該疾病在出現之後,即便發展到晚期,本身也不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僅僅是在患者長期處於臥床狀態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的併發症或是感染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壽命。
  • 神機妙「算」:從可穿戴設備治療帕金森氏症說起-虎嗅網
    鄧小平、阿道夫・希特勒、穆罕默德・阿里、薩爾瓦多・達利、凱薩琳・赫本、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些名人雖然來自政界、軍界、體壇和藝術圈,從事不同的領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它會損害患者的動作技能、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1817年,英國醫師詹姆斯・帕金森在一篇名為《震顫麻痺論文》的論文(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中描述了該病症的症狀:行動遲緩、肌肉僵直、四肢顫抖、步伐拖曳、憂鬱及痴呆等。
  • 割了患帕金森氏症風險變高
    帕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全球患者逾1000萬;美國每年約30萬人割除盲腸,最新研究表明,其中近2800人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分析了6220萬人的資料,發現其中48萬8190人割除了盲腸;而割除者中的4470人後來患上帕金森氏症,比重近1%;但在沒有割除盲腸的6170萬人中,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重僅為0.29%。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他說:「通過急速冷凍這些樣品並獲得先進的電子顯微鏡圖像,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些錯誤的蛋白質在其天然環境中的結合以及避免其形成的方法」。  3. Movement Disorder:帕金森症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發生紊亂DOI: 10.1002/mds.27815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帕金森氏病患者血液中免疫細胞的行為與正常患者體內的細胞存在明顯差異。
  • 科學家提出帕金森症新療法 或將於2020年進行臨床試驗
    昆士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特倫特·伍德拉夫(Trent Woodruff)教授說,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名為MCC950的小分子阻止了幾種動物模型中帕金森氏症的發展。伍德拉夫博士說:「我們已經利用這一發現開發出改良的候選藥物,並希望在2020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帕金森氏病是世界上第二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 帕金森症可以治癒嗎
    帕金森氏病一直是老年人關注的疾病,因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患者人群是老年患者。具有各種身體機能的老年人衰弱,更容易患疾病。因此,老年人應多注意預防疾病。許多人關心帕金森症是否可以治癒。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文章。
  • 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症中可能缺少的神經化學信號
    西北大學的兩位神經科學家首先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將多巴胺傳遞到負責運動和學習/獎勵行為的重要大腦區域,從而確定了帕金森氏病中可能缺少的神經化學信號。研究的資深作者丹尼爾·唐貝克說:「數十年來,所有多巴胺神經元都以某種方式參與了運動和獎勵,這已成為教條。」「現在,在我們的錄音中是如此明顯地存在著不同種類的神經元。我們可以從行為動物中真正地看到這一點。我們的發現可能會幫助回答有關帕金森氏病和其他神經系統奧秘的許多問題。」
  • 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新進展
    帕金森氏病(PD)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00萬人。該病主要是由黑質緻密部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引起的。它的主要臨床特徵包括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的運動症狀。但是,最近的發現已經證實該疾病還具有在運動症狀發作之前出現的非運動症狀的特徵,強烈表明帕金森氏病不是運動特異性的。
  • Nature:線粒體自噬對帕金森氏症的影響
    影響在受損線粒體的清除(線粒體自噬)中所涉及的兩種酶(泛素連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喪失突變」與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關。這項研究表明,USP30 (一種局限於線粒體的去泛素酶)通過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標籤來對抗線粒體自噬。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研究發現:狨猴可以作為研究帕金森症的理想模型
    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被稱為狨猴的小型猴子可以模擬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礙,晝夜節律變化以及認知障礙等症狀。通過開發一種可以模擬帕金森病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的有效動物模型,科學家們有更好的機會了解在疾病過程中導致大腦變化的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
  • 帕金森氏症處方藥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
    據悉,喬治亞州大學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症處方藥物Rasagaline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且沒有現有治療藥物的副作用。RLS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的刺痛感覺異常以及強迫性動腿,休息時症狀更為明顯。而且能夠導致抑鬱症、白天嗜睡。研究表明,多巴胺失衡可能是RLS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