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我們每天都有接觸到,沒有光子人類眼睛就看不到任何東西,如同瞎子一般,然而光卻是世界上最讓人難以理解的物質,不僅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光速還是一個不變常數,每秒299792.458公裡,無論你處在何種狀態中,所看到的光速不變。
早在1905年,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在科學實驗中,無論對物體施加多大作用力,物體速度都不可能超過真空光速,比如在強大的強子對撞機中,粒子從未達到光速,只有接近過光速,所以真空光速是一切速度的極限。
後來,光速不變原理被科學界看成是宇宙定律,光速真的不可超過嗎?但在1960年,科學家在遙遠宇宙中發現了一類神秘天體,輻射出物質分離速度遠超光速,這讓首次發現這種現象科學家很是費解,不是說光速無法超越嗎?
這類天體的確很是神秘,它們看起來很像是一個恆星系,可體積卻沒有這麼大,但亮度卻可以是恆星數萬倍,是整個宇宙中最亮的一類天體,於是科學家將它稱為類星體,類星體是宇宙中最遙遠的一類天體,科學家發現大多數類星體都在1億光年外。
即便類星體很遙遠,但我們仍然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和距離只有幾萬光年遠的恆星一樣明亮,不得不說這是宇宙創造出最神秘的一類天體,截止到今天,科學家仍不能完全確定它的身份,是一團氣體雲包裹著黑洞,還是至今沒有下落的白洞,又或者是傳說中的暗物質?
類星體能量極其巨大,遠遠超過恆星,幾乎可以和黑洞相提並論,所以類星體無時不刻不在輻射出大量物質,可見光,伽馬射線,X射線,無線電波等,最遙遠類星體ULAS J1342+0928距離地球約131億公裡,其光度估計為太陽光度的4億億倍。
處女座中的3C 279是宇宙中距離我們較近的類星體之一,離地球只有5億光年,3C 279屬於光學烈性可變類星體,天文學家對3C 279的觀測從1971年開始,在觀測過程中發現3C 279內部有兩個快速分離電波源,多次測量結果顯示:電波源分離速度達到真空光速19倍。
天啦,這是一種多快的速度啊,我們知道真空光速約每秒30萬公裡,也就是說3C 279內部電波源分離速度達到每秒570萬公裡,要知道在現代物理學中,這種速度是不可能達到的,那麼類星體中物質19倍超光速現象是怎麼回事呢?是否意味人類已經突破了愛因斯坦理論。
科學家心知肚明,因為光速是無法超越的,所以這種令人費解超光速肯定哪裡有一種物理現象還沒有得到解釋,在經過長時間研究後,科學家終於得出結論:這只是一種視覺上的超光速現象,而不是真正超光速,可以說是一種錯覺。
科學家使用光點和光源移動解釋了視覺上超光速現象,假設距離地面有三個距離地球都為120萬公裡的反射物,依次為反射物A,反射物B和反射物C,當一束雷射射向反射物A,反射物A上會出現亮點,當雷射源轉動時,反射物上亮點從反射物A來到反射物B,然後再來到反射物C上。
如果雷射源先向反射物A發出一束雷射射,然後只用0.5秒轉向反射物B,接著用0.5秒轉向反射物C,反射物A在4秒後顯示雷射光點,然後光線反射回來,我們需要8秒才看到反射物A光點,8.5秒後看到反射物B上光點,9秒後看到反射物C上光點。
如果反射物A與反射物B距離60萬公裡,反射物B與反射物C距離60萬公裡,那麼給人一種錯覺是,光點只用1秒時間從反射物A飛到了反射物C,要知道反射物A與反射物C距離為120萬公裡,相當於4倍超光速。如果源光源轉向速度更快一點,那麼光點移動速度更快。
實際上光點從反射物A來到反射物B,實際上是雷射源一批光子來到反射物A,接著另一批光子來到反射物B,而物理學中所指的光速應該是同一批光子從反射物A來到反射物B,打個簡單比方,一個人A跑1000米遠需要5分鐘,但是另一個人B投機取巧,跑了100米後躲了起來,而在900米遠處安排了一個同胞兄弟C,結果C在2分鐘後就抵達了終點,給人錯覺是B只用兩分鐘就跑完1000米。估計類星體電波源分離速度也是如此,那實際上是一種錯覺。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