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賀歲檔一部名為《2012》的災難片,引發了全球觀眾對它的喜愛。
除去影片本身以外,更是被瑪雅人的預言「嚇」住了——
2012年12月21日將是本次人類文明結束的日子。此後,人類將進入與本次文明毫無關係的一個全新的文明。
影片成功將瑪雅人預言與災難元素相結合,吊足了觀眾胃口。
電影由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指導。
導演不再局限於上一次的玩雪(電影《後天》),這次更是將火山、地震、海嘯、等眾多元素玩了個遍!
好萊塢對災難片的打造情有獨鍾,從單一的地球自髮式到後來多重的「人為誘發」災難電影。
《全球風暴》就是這樣一部「人為引發」的災難片。
全球風暴:天災人禍暴擊地球,英雄神勇逆天反轉。
從一張擁有上海浦東外灘的主題海報就足以說明片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中國觀眾表示非常期待:
電影裡中國上海會遭遇怎樣的災難?有哪些上海街景會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遇見災難中國上海會如何面對?
擼過電影的您就知道,是我們想多了……
在未來,全球氣候條件逐漸下降,環境問題愈發突出,為改善人類居住條件,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創造了能控制天氣的強大氣象衛星網絡,取名:
——荷蘭男孩。
通過該衛星網絡調節大氣溫度、溼度、氣候條件,改善大氣層環境,已達到改變全球氣候的目的。
電影一開始「荷蘭男孩」的製造者哥哥傑克就被美國參議院通知,聯合國準備收回這款產品的管理權。
自以為是自己國家建造了「荷蘭男孩」的美國參議院官員們就不高興了。
跟參議院鬧的不愉快的傑克最終失去了「荷蘭男孩」的最終管理權,讓弟弟馬克斯來負責。
三年後,因為阿富汗、中國香港上空的衛星出了問題,導致兩地出現冰雪和高溫氣候。
為解決問題弟弟馬克斯找到哥哥傑克,讓其幫忙維修「荷蘭男孩」。
來到空間站(荷蘭男孩)的傑克發現原來是有人故意植入病毒,才引發起了這一場災難。
受病毒影響,系統將自主啟動全球地質風暴,引發全球地質災害。
經過傑克在「荷蘭男孩」內部的系列調查,馬克斯在白宮的調查,最終發現美國國務卿才是幕後主使。
系統受病毒影響,全球路線出現災難性天氣:巴西降溫、東京冰雹、莫斯科高溫、杜拜海嘯、印度颶風……
傑克命令所有人乘坐「穿梭機」返回地球,而自己卻獨自一人留在太空,準備手動作業系統重啟,消除系統病毒。
得知真相的總統來到甘迺迪航天中心,準備用生物識別密碼啟動「荷蘭男孩」的自毀程序並重啟系統。
最終「荷蘭男孩」在太空爆炸,我們的主角傑克當然沒有死。
從電影名字來看,這應該是一部偏重於地球地質災害的災難片。
片中大量充斥著科尼迪航天中心數不清的太空梭,「荷蘭男孩」的樣子,替換被感染的衛星……
傑克乘坐衛星(艙)返回地球,多少跟《火星救援》倒是類似不少。
影片花了一個小時講述了「荷蘭男孩」如何中病毒,根據線索又是如何找到幕後主使。
雪災、降溫等自然災害天氣僅是為了劇情鋪墊,基本沒有任何的可看性。
除去衛星中毒,電影大篇幅內容講述馬克斯與性感女朋友是如何在災難下抓壞人的。
而片中的線索又太過於突出,以至於降低了對災難元素的表達,還以為是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一部《白宮淪陷》。
巴西冰風暴,香港巖漿噴發炸街,日本冰雹襲擊,龍捲風,海嘯,衛星自爆……
雖然都有災難片元素,從畫面感來講,顯然沒有《2012》震撼,也沒有《末日崩塌》那般讓人屏住呼吸。
5毛錢的特效看起來非常的尷尬,簡直對不起「全球」這個特定環境。
好萊塢深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影片一開始就說「『荷蘭男孩』是中國與美國等17個國家聯手牽頭製造的」。
然而,你會發現——
工程師是美國的,維護是美國的,數據密碼在美國總統手裡,唯一的中國人吳彥祖分分鐘就因為劇情需要掛掉了!
what are you 弄啥嘞?
所以《全球風暴》是一部毫無誠意的作品。
地球已經不夠我們逃跑了,這次還跑去了外太空,
這盤「大雜燴」集合了《後天》大逃亡下的親情故事,略帶了一點《2012》的災難元素,還有《末日崩塌》裡的帥哥美女。
品相雖好,味道就相差甚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