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研發RFID智能醫療系統 提高醫院效率

2021-01-11 RFID世界網

  前線醫護人員工作繁忙且壓力大,香港理工大學就研發了兩套新的智能醫療系統,希望透過新科技,舒緩醫護界的人手不足及工作壓力問題。兩套系統均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其中的藥物管理系統可將RFID標籤結合藥物包裝,醫護人員只要以閱讀器掃描藥物,系統就會核對藥物與病人資料,並於熒幕實時顯示出正確或錯誤的標示,避免拿錯藥;另一套護理服務管理系統,則儲存了病人及所需護理服務資料,確保病人獲依時妥當的照顧。兩套系統都獲得業界關注,並分別在本港診所和療養院使用。


  有關系統由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專任導師何道森及其團隊研發,務求將藥物和病人資料等程序系統化,兩套系統均採用了RFID、近場通信(NFC)和無線網絡等科技,一般醫療機構的現有設備亦足以應付系統需求。兩套系統的開發成本分別約30萬元(藥物)及70萬元(護理服務)。

  提升配藥效率 已獲診所採用

  何道森介紹指,現時護士為病人配藥時,一般需要將逐項藥物掃瞄條形碼,每次掃描條形碼時只能讀取一個藥物資料,有機會因遺留掃描而出錯。至於團隊研發的系統,則會為每個病人設定一張裝有RFID標籤的醫療卡,卡內有病人需要服藥的資料,如護士可將卡放在閱讀器上,即可透過計算機顯示資料並「照單執藥」。

  由於每個藥罐和藥袋同時裝有RFID,當護士將藥物放在閱讀器上,系統就會顯示出正確標示或錯誤警報,讓護士知道自己有否拿錯藥,提升配藥效率及準確度。上述系統更可同時間掃描多種藥物,現時已獲香港一連鎖醫療集團的診所採用。

  博愛醫院使用 文書工時大減

  而為幫助醫護人員更有系統地照顧病人需要,理大亦研發了一套電子護理服務管理系統。何道森解釋,醫護人員可於裝設了智慧卡感應器的病房「拍卡」,在平板計算機前閱讀資料,辨識病人身份,了解其所需服務。護理人員完成護理程序後,可在系統上確認,資料便會實時更新及上載至資料庫,由院方在中央計算機實時監察狀況。若未有按時執行護理服務,系統會實時作出提醒;而若發現出錯,院方亦可追蹤紀錄,作出補救。現時上述系統的每個RFID閱讀器成本約3萬元,每個標籤則約1元。

  他續稱,為免病人資料外洩,系統可設定不同醫護人員的權限,例如醫生可讀取病人較多的資料,而病人服務助理等可讀取的資料則較少,另外系統亦有裝設加密技術,加強保障病人。

  有關系統於兩年前在博愛醫院屯門護養院獲落實使用,並成功減少該院護理人員用於文書資料處理的工時兩成至三成,提高運作效率。

1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超聲波系統 無輻射檢測脊柱側彎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超聲波系統 無輻射檢測脊柱側彎 2019-05-05 15:03: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RFID抗金屬標籤是什麼?為什麼都用rfid抗金屬標籤?
    RFID抗金屬標籤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一種抗金屬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防止標籤與金屬物體粘合出現失效的情況,這種材料的標籤被稱為rfid抗金屬標籤。 抗金屬材料是一種特殊的防磁性吸波材料封裝成的電子標籤,從技術上解決了電子標籤不能附著於金屬表面使用的難題。
  • 阿里雲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推動人工智慧在城市、醫療等行業應用
    11月13日,香港理工大學、阿里雲在香港籤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管理及醫療行業的應用。據介紹,雙方先期研究成果將率先在香港應用,然後再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城市。
  • IPI使用RFID、條形碼和移動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
    為其製造設施建設提供服務,包括物料管理系統。  隨著IPI在美國各地的多個設施的建設,該公司將使用Jovix作為其主要的記錄系統,用於工業建設製造材料管理,包括管道和模塊。  jovix是現代物料管理應用系統專門為工業資產管理設計,包括從製造到運行。Atlas與IPI合作通過條碼和RFID技術實現對製造建設項目中材料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跟蹤。
  • 香港理工大學大幅提高近傳感器、傳感器內計算方法的計算效率
    據TechXplore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近日在《自然·電子學》期刊上發布了一項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近傳感器計算(Near-Sensor Computing)、傳感器內計算(Near-Sensor Computing)的方法。
  • 超高頻RFID技術在智能醫療管理上能起到什麼作用?
    面對日益增長的高值耗材使用量,醫院同時也要對其進行高效的管理,超高頻RFID智能醫療管理可以有效杜絕高值耗材的流失,實現實時監控及動態管理。去年有消息稱,美國某研究所正在測試一種通過超高頻讀寫器及RFID電子標籤來跟蹤所有的樣本,完成盤點的超高頻RFID解決方案。該研究所主要集中在測試硬體組件,包括眾多UHF RFID電子標籤和超高頻手持終端。
  • 香港理工大學
    周邊環境 香港理工大學位於香港九龍,毗鄰九廣鐵路火車站,過海隧道樞紐,交通便利。研究所致力於促進中藥現代化,從而提升香港製藥產業發展水平,與國際醫藥產業接軌。研究所亦擁有強大的研發隊伍, 其中包括來自於香港和國內院校的學者和研發人員。研究所內超過60%的人員均是擁有研究生學歷,畢業於國內、香港和海外的大學。
  • 醫療AI 提高診斷效率,「數字醫生」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百姓看病買藥不用出門,醫生篩查病患有了智能助手,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同時,為醫患雙方提供了較多便利。智能成像 手術聯網提高診斷效率,打破空間局限,為醫生減負又賦能浙江麗水市人民醫院近日上線數坤科技研發的冠狀動脈CTA(CT血管造影)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可一鍵生成冠狀動脈的三維重建圖像,還可輔助醫生更快發現血管內斑塊,判斷斑塊性質,明確血管是否狹窄及狹窄程度,等等。
  • 用HRP系統破解醫院市場競爭中的效率難題,盛世創新要怎麼做
    隨著醫改的深入,社會資本辦醫的崛起,加之網際網路醫療浪潮的推動,公立醫院如今不得不面對市場化競爭,這對公立醫院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隨著醫藥養醫的破除和醫生多點執業的放開,醫院也亟需一套完備的運營管理系統來規範醫務人員的行為,加強績效管理。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 智能臨床試驗平臺(GCP...
    助力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是太美醫療科技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藥物研發的最前線,也是確保臨床研究質量、維護受試者權益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實現藥物臨床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機構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自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來,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得以迅猛發展並在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社交等領域快速推廣。 1.2 AI+醫療在傳統的醫療行業中,存在醫生培養周期長、誤診率高,醫院資源有限、效率低等問題,因此醫療已成為人工智慧行業最熱門的研究和應用領域之一。
  • 香港理工大學三個新專業歸入醫療科技及諮詢學系
    中新社香港八月十七日電(彭兆輝)香港理工大學於今天舉行發布會,宣布將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化驗科學及放射學三個學士學位課程,歸納入新成立的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之中,並預期未來市場會對該學系的畢業生有很大需求。  該學系主任麥福達教授表示,這個學系內的學科並非全新創辦,而是將原本在其他學系中的學科,按需要將其抽出,再合成這一個學系。
  • 現代研發太陽能充電系統 提高燃油效率
    發電太陽能電池板將整合至車輛的車頂或是車輛引擎蓋中,並將為內燃機車、混合動力和電池電動車提供額外電力,提高燃油效率,增加續航裡程。 第三代輕型太陽能蓋系統目前用於環保型車輛,處於實驗研究過程中。其包括一個將太陽能電池板安裝於發動機罩和車頂組合的結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輸出。 太陽能充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控制器和電池組成。
  • 企業大咖聚焦智能醫療 共創智能醫療新價值開場
    研華「智能醫療聚能峰會」是蘇州「研華物聯網共創峰會」中的重點研討會,聚焦智能醫療,由解決方案提供商介紹重要觀點與範例。 研華智能醫療林金輝協理以共創智能醫療新價值開場,描繪未來醫院智能化服務的方向與願景,以美國現代化醫療體系為例,2018年全美國醫院數量已經下降到5,534家,與1981年的6,933家醫院相比,減少的數量相當可觀,這傳遞一個強烈的訊息,醫院已經逐漸轉向所能提供的醫療價值做為營運方針,而物聯網(IoT)技術所打造的智能功能則提供重要的驅動力。
  • 院士熱議人工智慧醫療發展現狀:AI醫療初露鋒芒,也存在發展短板
    不少人好奇,人工智慧醫療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表示,在大數據智能影像識別系統逐漸成熟時,臨床已成功把大數據智能閱片的技術嫁接到醫療設備,實現了邊檢查,邊讀圖分析。以手術機器人為代表的人機融合增強智能的醫學裝備與跨媒體智能的醫療產品在市面上逐漸流行。
  • 香港理工大學尤佳教授赴西安光機所做學術報告
    3月25日,由香港理工大學尤佳教授所作的題為「基於多級視網膜圖像分析的計算機輔助非侵入式糖尿病監護系統」的學術報告在西安光機所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OPTIMAL)會議室舉行。報告由西安光機所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副主任閆平昆研究員主持,所內部分科研人員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研人員近50人參加了報告會。
  • 盤點上海醫院最「潮」大佬:打造智能醫療
    說到醫院,大多數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徹夜排隊的等待、數不盡的「黃牛」,同時見證著無數人的生離死別。而在醫院管理者及醫生的角度,他們眼中最適合醫院的標籤則為醫院管理、信息化或是「智能醫療」。誠然,近年來不論從政策抑或人才發展方面,都對我國的醫療事業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阿里、騰訊的智能醫療暗戰從平臺走向生態
    從阿里、騰訊多方面的布局來看,兩家在智能醫療領域的布局方式,除了投資、戰略合作之外,還都推出了各自的智能醫療平臺應用產品。而這些醫療平臺應用產品,是智能醫療企業深入醫療行業的關鍵,這也是阿里、騰訊爭相布局智能醫療平臺的核心因素。平臺戰火越燒越旺醫療平臺系統對智能醫療領域的企業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附屬醫院與海信醫療聯合研發的高端醫療設備走上世界最高的醫學...
    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董蒨教授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合作開發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Hisense CAS)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Hisense SID)備受該中心負責人Pier Cristoforo Giulianotti青睞,並被引進至這一世界一流的培訓中心,與全球最頂尖的達文西外科手術機器人一起成為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 阿里健康與阿里雲醫療AI合體 共建並升級ET醫療大腦 - 中國日報網
    在當天的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沈祖堯指出,人工智慧在器官移植、影像、新藥研發及慢病管理等很多領域都大有可為,並將持續重塑醫療的意義。「此次與阿里雲共建ET醫療大腦2.0,不僅僅局限在資源的協同上,更是雙方在各自擅長領域中能力的有機整合和優勢的有效互補,在醫療AI領域發揮1+1>2的作用。」阿里健康CEO沈滌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