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氣象站:堅守29年,最孤獨時和採菇人對喊

2021-01-14 新京報

在北京佛爺頂氣象站堅守近30年的韓文興。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26.4℃,2020年最後一波寒潮,刷新了北京佛爺頂氣象站建站以來同期最低溫。

佛爺頂是北京有人值守的海拔最高的氣象站,海拔1224米,只比泰山低不到300米。蜿蜒的盤山公路是這座氣象站與外界聯繫的紐帶。這條路通車前,只能徒步3個小時上山,條件艱苦得不像是在北京。但有一個人,卻堅守了近30年。

夜裡風呼嘯像卡車開過

從延慶氣象局出發,沿著群山與延慶盆地邊緣一路向東北,轉到昌赤路的時候,佛爺頂便矗立在眼前。

遠遠看去,佛爺頂並不陡峭,山坡平緩,但明顯高出眾山許多,山間隱約有幾條細細的白線。「那就是盤山路,待會從那裡上去。」司機說。

車到山腰,才看出這是一條水泥鋪的防火路,窄到只容一車通過,外側就是幾百米高的懸崖峭壁。 「這條路我已經開了百餘趟,以前路沒有修好的時候,都是土路,更難走。」司機在延慶氣象局開了十幾年的車,經常要接送佛爺頂的工作人員,開在這條道上駕輕就熟。

隨著高度抬升,植被逐漸變成了針葉林,路邊已經出現了積雪。幾個拐彎之後,車到山頂,一座藍瓦白牆的小屋映入眼帘,門前掛著一塊牌子「佛爺頂國家氣象觀測站」。

小屋對面的山頂就是氣象觀測站儀器所在地方,地面積雪未消,氣象觀測員韓文興說,「這都是11月份的雪,12月中旬也下過一場,這冷,化不了」。

那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一波「霸王級」寒潮剛過,空氣通透,站在佛爺頂,整個延慶盆地盡收眼底。

當時已近中午,陽光很好,風不大。韓文興看了一眼觀測數據說,「-12.2℃,西北風,三級。昨天晚上風大,下半夜1點半的時候,最大20.4米/秒,西北風八級,一般17以上就是大風了。」

-12.2℃已經接近北京城區這個冬天的最低溫了,但在冬天的佛爺頂算是好天氣。韓文興正和同事忙著調整一個機器位置。

「要調整一臺自動氣象站的高度。」氣溫太低,韓文興三人帶著手套,操作不便,簡單的打孔、固定等動作,他們忙了近兩個小時。

這是韓文興這輪值班的最後一天,他值班時恰好碰到年末「霸王級」寒潮,佛爺頂的低溫跌破了建站以來12月下旬同期最低記錄。

「佛爺頂氣象站在北京的西北上遊地段,西北風來先吹這裡,冷空氣來北京,我們這第一個感受到。29號夜裡測得了-26.4℃,當時風很大,有8級風,我在屋裡聽到外面風嗚嗚地刮,像有卡車開上來似的。」韓文興說。

2020年12月31日,北京佛爺頂氣象觀測站,韓文興在觀測場內調試新設備,他在原有的柱子上重新打孔,準備將設備安放在符合要求的高度上。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大雪封山40天不下山

韓文興1992年上山,那時候他才21歲。

「我從工作就在這山上,原來都是師傅帶徒弟,我們跟老隊員學習專業知識。一起來的是兩個人,延慶氣象局老人交替上山,我們倆一個人在山上學,一個人在局裡學習。1992年10月,我們倆考試合格了,就開始單獨值班了。」韓文興一值班,就是30年。

盤山路通車前,上下山是個難題。

「那當時上到氣象站只能走上來。我從永寧鎮的家裡騎車到黑峪口,把車寄存在老鄉家,然後爬山。從黑峪口走到氣象站要整整三個小時。」韓文興說。

1996年,延慶氣象局開始派車接送換班。當時還沒有修公路,道路是砂石路,坑坑窪窪,經常有石頭凸起,路況很差,碰到雨雪天氣,車就不敢開了。「上山的公路2007年修了一半,2008年修了一半,以後上下山就快了些。」這個時間,韓文興記得清清楚楚。

最開始,韓文興和另一個同事倆人15天一輪換。「吃飯也自己做,什麼事兒都是一個人解決,一個人解決不了,再跟局裡說。」韓文興說,飯和菜自己帶上山,吃15天。早年的時候只能帶一些耐擱的菜,先吃青菜,最後只能吃鹹菜、蔥頭。「以前沒有冰箱,有個氣壓室,我們都把菜擱在氣壓室裡」。

用水更是困難,山頂沒有水源,一直到2004年,他們都需要到附近買水,氣象站有4口大缸用來儲水。「夏天小蟲、老鼠就會往缸裡爬,冬天防止水缸結冰,要燒鍋爐取暖」。2004年以後,延慶氣象局開始派專車送水,用水緊張的情況稍微得到了緩解。

「這裡夏天最高31度,晚上就要穿長衣長褲。蚊子少,但是個兒大;蒼蠅多,也個兒大。」韓文興清楚記得,佛爺頂氣象站開始就是三間平房,一到下雨時候房頂就漏雨,窗戶都是木頭窗戶,有玻璃但是容易變形,颳風時漏風。

現在,三間小屋已經擴建,韓文興指了指大廳的位置,這些都是擴出去的。還修建了水窖,通了地暖,「跟以前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補給雖然都是自己往山上帶,但主食有米飯、饅頭、麵條,菜也有芹菜、土豆、白菜。有了冰箱之後,也能帶肉了。

佛爺頂氣象站是國家三類艱苦臺站,除了生活條件艱苦,氣象條件也很惡劣,夏季經常出現強雷暴,常年風速較大,多年平均風速達4.8米/秒,全年大風天數(大於等於17米/秒)達110天,2013年的時候,房子的瓦都被刮壞了。以前簡陋的三間平房,明顯感覺到漏風。

「冬天出門要穿兩層大衣,以前冬天更冷,雪大風也大,我們大衣都是羊皮毛的。」韓文興說。

「夏天霧大雷多,有一年最長是6到8月,基本三天打一次雷。」即使下雨天,韓文興也要堅持記錄。按要求,冬天下雪,每三小時進行加密觀測把雪深、降雪量、天氣現象等,以前汛期要在2時、8時、14時、20時定點觀測,超過3分鐘就是遲報。

下雨和雷暴的時候,不敢打傘,韓文興都是穿雨衣,揣著記錄本,逐一記錄各項數據。

「1993年的一個雷雨天,我過去記錄的時候,一道閃電直接劈中我身邊的百葉箱,當場就能聞到焦糊味。雷暴厲害的時候,避雷針的尖能看到被燒紅了。」韓文興說。

2012年,延慶下了一場罕見大暴雪,當時也是趕上韓文興值班。大雪封山,車根本上不來,韓文興帶的糧食有限,怕不夠吃,他把米飯改為稀粥,一天只吃兩頓,就這樣堅持了40多天。

2020年12月31日,北京佛爺頂氣象觀測站。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孤獨時和採蘑菇人對喊

上山近30年,韓文興已經換過八九個搭檔,只有他還在堅守。

「第一個搭檔後來自己出去幹,包個小工程,還有一個去了環保系統,不在氣象幹了,大部分都失去聯繫了。」

他現在的搭檔是吳蕾,1990年出生的90後,上山已經5年了。

吳蕾感覺,現在氣象站的條件不算太艱苦,他家也在永寧鎮,能找到一個離家近的工作,他覺得有點困難也能克服。

「我來的時候,自動氣象站已經裝好,後續零零星星裝了一些設備。每天就是到時間了看一下數據,分別是早晨8點、中午2點、晚上8點,早晨8點需要填報一些信息。」吳蕾說,他跟韓文興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如何記錄數據,儀器如何維護清潔等。

「現在山上能上網,就啥都知道。資訊時代,什麼都能在網上看到,除了看不見真人,別的也都沒啥。」吳蕾覺得,現在在山上也沒有與世隔絕的感覺。他還設想了一下沒有網絡的年代,覺得似乎也能待下去。

但韓文興當年明顯感覺到孤獨。

「一個人嘛,咋不孤獨,」韓文興說,「最孤獨的時候,山底下有人採蘑菇,在山裡喊,我就給他回個聲。他『嗷嗷嗷——』,我就『哎哎哎——』回應,倆人也看不見,就靠喊交流。那時候也採蘑菇的時候有人,冬天沒見過人,大雪封山的40多天就不用說了。」

那時候,除了一小時巡視一遍儀器,他的娛樂就是看電視。

「90年代只有一臺電視,雖然是彩電,但也只能當黑白的看,因為沒有外接天線。但是收臺不少,因為地勢高,中央臺,北京臺,天津臺都能收到,」韓文興說,「在氣象站背後的山頭上,有一棟森林防火的樓。他們2004年11月才上來,但交流很少,我們這裡有4大缸水,他們有時候來我們這裡接水時聊兩句。」

常年離群索居,韓文興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也並不想換到局裡去坐班。「在山裡呆慣了,去局裡坐著值班,覺得彆扭。人太多了,不如在山裡呆著自在」。

2020年12月31日,韓文興的氣象觀測記錄本。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從手抄到自動記錄

韓文興剛上山的時候,儀器還都是手動的。現在小屋對面山頭15米見方的平地上,遍布了幾十種自動化氣象測量儀器。

「這是稱重式降水測量儀,就是用重量顯示雨量;這個能觀測雲量、雲狀;這個測降雪深度……」對於這些儀器,韓文興如數家珍。

資料櫃裡有一個缺了角的量杯,韓文興說,這是以前測量降水量的。在外面有一個金屬桶,下雨就放裡面。下雨時候,拿著觀測本去記錄,怕淋溼了,就要把觀測本放懷裡。

「測量下雪時候的降水量,要把雪先化成水。這是一種專業的操作,先用量筒量5毫米水,倒入雪中把雪融化,量一下一共多少水,再刨去加入的5毫米水,就是這次降水量。」韓文興對於這些「老傢伙」更熟悉,他指著桌子的角落裡一架生鏽的臺秤說,那是測蒸發量的,現在這項數值取消了,用臺秤也能測量水量,就是放上去稱,最後刨去量杯的重量。

連日照時長都是手工測量。他拿出一張日照紙比量說,以前每天要做的就是塗上檸檬酸鐵銨和赤血鹽,日照紙上畫好了細密的格紋,日光透過紙上的小孔,就會在日照紙上留下顯影,能看出日出日落的時間。

「那時候數據都要抄下來,最早有個無線的機子可以往外傳輸數據,後來不成就拿電話,單位把大哥大放這裡了,數據發不出去就拿大哥大往外發數據。」2008年,北京市氣象局出資,將佛爺頂氣象站接通網絡,可直接連結北京市氣象局內網發送報文。

從業30年,韓文興明顯感到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2003年左右,佛爺頂開始進行系統升級,2008年開始建設自動站,各種設備逐步開始升級。從手工到現在自動化,就精度準度來,現在觀測的精確度是最早人工的幾十倍。」

為了不落伍,前幾年他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職大氣科學課程,先後拿到了大專和本科學歷。

佛爺頂是北京西北部的「大門」,西北冷空氣進入北京,最先到達這裡。「氣象站一般都選在有這種觀測意義的地方,不隨意遷移,因為數據累計至少幾十年,才有更大的氣象價值。」 北京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說。雖然現在一切都自動化了,但個別項目仍需人工訂正,或汛期高影響天氣時,有些重要的加密觀測仍然需要觀測員完成記錄並上傳。

2020年11月,韓文興作為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獲獎並沒有影響韓文興的工作狀態,他仍然和以前一樣每天做3次記錄,早起就巡視一遍儀器。「雨凇、霧凇、積雪、冰雹直徑還要進行人工測量。打雷下雨我還要看著,量一量冰雹直徑。」韓文興說,他會一直幹下去,這裡就是他第二個「家」。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攝影記者 李凱祥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萬裡鐵道線上的偏僻小站:一個人的孤獨和堅守
    在他們中間有的人甚至獨自堅守一座小站孤獨到底是什麼滋味?這些寂寞的小站堅守者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蓮花灘站:一個人的浪漫 蓮花灘站是昆玉河鐵路屏邊站至瑤山站區間上的一個調度集中聯鎖車站。這裡氣候終年潮溼,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濃霧瀰漫,看不到人煙。蓮花灘站只有應急值守人員兼車站值班員1人。
  • 韓文興在北京千米高山氣象站的29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韓文興在北京千米高山氣象站的29年新華社記者倪元錦在距離北京城區100多公裡外的延慶區香營鄉,矗立著國家級氣象觀測站——佛爺頂氣象站,海拔1224.7米,是北京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氣象站。
  • 世界上最孤獨的氣象人:一個人的北極世界
    斯拉瓦(Slava)在地球上條件最糟的氣象站工作,用的是摩斯電碼機。一天,一個攝影師前來拜訪,帶著一些橘子、香檳,還有一隻鸚鵡。儘管紐約是如此讓人眼花繚亂,她還是忍不住想回去看看。「那裡與世隔絕,」她如此形容季克西,「但很有趣。我們只能去創造自己的小天地。」為了自己最近的拍攝項目《氣象員》(Weather Man),阿爾布加耶娃返回了北極圈。「季克西有個氣象站,我以前常跟著父親去。」她說,「他有朋友在那兒。北極圈有很多這樣的氣象站,地處偏遠,難以到達。我以前總是好奇,什麼樣的人會搬到這蠻荒之地來。」
  • 全球最孤獨的工作:獨自生活在北極20年,荒無人煙氣候極惡劣!
    全球最孤獨的工作:獨自生活在北極20年,荒無人煙氣候極惡劣!在這個繁華而喧鬧的世界裡,能夠找到一個極度安靜沒有任何打擾的地方,說來容易,但也不容易。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位世界上最孤獨的男人,做了一份全球最孤獨的工作,他已經獨自一個人在北極氣象局裡呆了20年了,而他每一天度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真的是孤單又豐富。這是一座位於俄羅斯的氣象站,它所在的是一塊兒荒無人煙的地區,基本上是不會有任何人經過這裡的。
  • 習慣了|一個人的孤獨
    一直以來我很膩煩這種幫教式的聊天內容,以至於我現在很少主動和別人聊起關於自己感情生活上面的事情。的確這是我這些年的生活寫照,也不該是我的代名詞。這些年我所經歷種種人生歷練,無不被「孤獨」滲入血液,侵蝕全身筋骨。最初我有些許恐懼,害怕這個惡魔肆無忌憚撕碎我的軀殼,摧毀本隱藏深處的靈魂,從此後我如同遊走在這人世間依據沒有靈魂的軀體,沒有安定的游離失所。但是現在,我慢慢的習慣了大眾所認為一個人「孤獨」的生活,恰巧我卻找到屬於自己本該擁有生存狀態,對於你來說這是「孤獨」,但對於我來說這是「靜守」。
  • 人在警途|第二十四期: 邊境線上的孤獨堅守
    人在警途|第二十四期: 邊境線上的孤獨堅守 2020-12-03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一個人獨處時,聰明人喜歡的是獨處的高尚和偉大
    曾幾何時,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酒局、K歌、聚會,深夜人散去後,心裡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冷清,這時才發現,獨處反而是一種享受。也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既能享受得了世間繁華,也能安頓得好一個人的時光。願我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 孿井灘氣象站:用晝夜堅守 踐行初心使命
    這就是孿井灘氣象站的氣象人!他們默默無聞的立足在氣象崗位上,揮灑著自己的熱情,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一代一代傳承著氣象精神。孿井灘氣象站成立於1960年,成立之初的氣象站觀測條件十分簡陋,自參加工作就在孿井灘氣象站的老一輩觀測員王雲霞就是從這裡開始了她第一次畜牧氣象研究。孿井灘氣象站工作人員 王雲霞建站初期的時候,氣象站的艱苦程度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 叔本華人為:一個人,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庸俗
    叔本華說:人們之所以喜歡社交是因為他們缺乏忍受孤獨的能力,亦即忍受他們自己的小社會的能力。他們無法忍受孤獨,變得厭惡自己。正是這種靈魂的空虛使他們熱衷於和人交往,到國外旅行、觀光。他們的頭腦僵化、思想呆滯,無法自己活動起來,所以,他們試圖賦予它一點活力,例如通過喝酒提升精神。有多少人僅僅因為這個問題而變成酒鬼!
  • 寧願一個人孤獨,也不要交往這五種人!
    交人,往往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再孤獨,也不要和這些人交往,當你跟不合適自己的人交往時,就會感覺到很累,比一個人的孤獨還可怕。 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寧願一個人孤獨著,也不要去交往,特別是以下五種人,一旦交往了,真的就把善良給錯了人,你的生活會被徹底攪亂。
  • 走進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24小時捕風捉雨 氣象觀測故事多
    在一般人眼裡,氣象觀測員的工作似乎挺浪漫,能嗅到春天的第一絲氣息,能捕捉到夏天的第一道閃電,能第一時間見到冬日的霧凇……但其實他們的工作卻是遠離繁華都市到郊外,常年與冰冷的設備和數據為伴,每天 24 小時堅守記錄陰晴冷暖,是艱辛、瑣碎而枯燥的,毫無浪漫可言。
  • 一個人寂寞孤獨的說說,越讀越難過!
    一、是不是我不善言辭,就活該孤獨。二、不要怪人家不秒回你,都是手機不離身的人,自己想想你重要嗎?三、一個人看鬼片,孤獨到背後那隻鬼都對我說別怕。四、我愛你很多,卻又選擇寂寞。我們的愛情,始於孤獨,適於孤獨,最後死於孤獨。
  • 全球最孤獨的囚犯,整座監獄只關他一個人,只能找獄警陪他聊天
    其實「鐵面人」不能算是全球最孤獨的囚犯,他雖然被嚴密看守,但他至少能與專門關押他的警衛員接觸,偶爾還能聽到關押在城堡其他地方罪犯的聲音。據說聖瑪格麗特島上監獄的典獄長還親自與其一起吃飯,態度十分恭敬,可見他不是一個普通的罪犯,他的身份地位或許十分高貴。
  • 人千萬不要喊窮,看完你就明白了!
    佛說:貧賤之人,必有貧賤之心和貧賤之嘴。生活中,我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老喊窮。殊不知,喊窮是很損福報的一種行為。如果養成了喊窮的習慣,必然是後患無窮的。一個人,越喊窮,越窮;心越窮,越不得翻身。人千萬不要喊窮,越喊越窮很多人其實並不窮,但是總喜歡在別人面前誇大自己的窘迫。<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
  • 夜晚孤獨寂寞的語錄
    1.一個人的夜晚,任寂寞籠罩著整個房間,讓寂寞侵襲著我的心靈,無數次的頹廢和徘徊,一個人靜靜的在房間裡,依著網絡,伴著寂寞。
  • 「孤獨星人」插畫:一個人的生活,是不是你的現狀呢?
    他們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更喜歡一個人生活,這組來自臺灣插畫師Felicia Chiao的「孤獨星人」插畫,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你的現狀有沒有共同之處呢?大城市裡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每個人都無時無刻被各種龐雜的海量信息灌滿了整個生活。所以,不想結婚,不想戀愛,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
  • 深夜一個人傷感的句子,寫的是心酸,讀的是孤獨!
    每個孤獨寒冷的夜晚總讓我想起了你懷抱的溫暖,讓我久久不願相信你已離開,然後淚水忍不住地就打溼了臉頰。二、我習慣在夜晚中想起遙遠的你,那個在未來守候的人兒,是否也會看看那閃爍的夜空裡隕落的彷徨?當一天一天匆匆走過,一個人靜靜的尋找,一個人靜靜的品味著生活的酸甜苦辣,是否還會了解有一種情意叫做相知相守?每一個轉身,每一次探望,那湧動的深情滴落眼角。
  • 孤獨有多可怕?研究發現:一直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孤獨死
    研究發現,如果你一直一個人生活,最終可能會孤獨而死,而不是自然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