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重尋全球金融市場的潮汐表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

世界動蕩不安的局勢下,如何以樂觀的、積極的態度去應對,這是投資者首先解決的心理建設問題。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存在於具體的時空背景之下,沒有完美的時代,只有不斷變化的局勢。每個時代,都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各種變化和動蕩,每個時代都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我們有勇氣應對這個世界的唯一姿勢可能就是:

用智慧去認識這個世界。

還是斯賓諾莎那句話: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必然性,就不會再為此受苦。天地不語,四時行焉;天地不仁,萬物生滅。人在浩瀚的大勢面前是渺小的,投資者個人的決策在洪荒的周期規律面前也是渺小的。

趕過海,在大海裡遊過泳的人,都會感知到大海這種無聲無息又無窮無盡的力量。從岸邊看,海闊天空,風平浪靜,大海是平靜的、溫和的,但真正跳到海水裡面,就能感受到那種水流湧動、潮起潮落的力量。做二級市場投資的,可能都能感受到這種力量,這就是β的力量,市場律動的力量,周期起伏的力量。個人在其中能如之奈何,人怎能對抗海一樣的趨勢?

這種力量就是金融市場潮汐的力量。當金融市場崩盤或者瘋漲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個體在其中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去研究並順應它的內在機理和客觀規律,然後在適應和順應中構建適合具體個人時空稟賦結構的主動策略。每一次市場大的潮起潮落,體現在個人投資者的帳戶上就是浮盈的幻起與幻滅。除了極個別的幾個高手,誰能如如不動做如是觀?

價值投資是一種價值觀,一種形上學的道。如果說過去貨幣紀律比較嚴格,央行沒有過度幹預市場的時候,資產定價還是主要看分子的時候,價值投資可以作為長期估值之錨。但是看看現在,央行幾乎無限制的幹預金融和經濟,沒有規則的量化寬鬆,沒有底限的降息,直到利率成負。央行都失去了傳統的價值觀,投資者怎麼堅持「價值」估值呢?

另外我們懷疑的是,在信息技術革命和數字經濟崛起的時代,價值投資的傳統估值方法是否還能用到新興經濟業態上。比如多少年都不能確定盈利的網際網路獨角獸,但是市場對它們估值一直如此堅定。信息化、數位化時代,是面向未來的時代,也就是屬於成長股的時代。雖然很多人開始對全球科技泡沫憂心忡忡,但在負利率作為分母支撐的估值體系裡,泡沫似乎還沒有被定義——泡沫只有破滅的時候才能被定義為泡沫。這是一個巨大的悖論。

因此,在趨勢投資的大邏輯下,投資大多數時候,不是做時間的朋友,而是做周期的朋友。全球金融市場是一片大海,有自己漲落的潮汐表,什麼時候漲潮,什麼時候落潮,雖然不能精確預測,但時間久了能有個大概的估算。投資者就像漁民,每次出海都意味著風險和希望並存,有些人滿載而歸,那是找對了時節和海域;有些人船艙空空,甚至葬身海底,那是不小心遇到了大風浪、大海嘯,或者自己的船漏水。投資是一種海洋文明的活動(國際金融中心大部分在海邊)。卓越的投資者知道大勢不可控,但有兩件事對自己來說是可控的,一是掌握市場基本的潮汐規律,潮水上漲的時候就要跟上海浪做個「弄潮兒」,潮水褪去的之前注意早點撤出,否則就被擱淺在流動性乾涸的沙灘上,裸泳(高槓桿)要付出高代價;二是保證自己的船艙不漏水,倉位要時刻保持平衡,不能超載,做超出自己風險駕馭能力的事情。

說起來都是簡單易懂,復盤起來也都很有規律,但站在現在看未來卻仍舊一片迷濛,水面茫茫,潮水漲了是不是還要再漲,潮水退了是不是還要退?潮起潮落的臨界點(周期拐點)在哪?每一片水域(行業輪動)的深淺漲落又如何?這些直接決定了投資策略,頭寸和風險敞口的布局。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需要嚴肅認真,更要科學理性的判斷。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潮汐表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要掌握它的規律,首先要了解它的機理。

首先,在以面向未來預期和概念的成長股主導的市場裡,在以央行貨幣政策節奏決定的市場裡,心理面和情緒面成為主導的變量。投資是一項心智活動,認知活動,金融市場律動是無數個投資者預期變化的結果。金融市場是客觀的嗎?也是也不是。說是客觀的,是因為整個金融市場的估值是投資者集體認知、預期、信念和情緒的映射。每一個價格波動的背後,是無數投資者心理活動的集合競價,是眾多投資者異質性信念的交易,是央行和市場之間的動態博弈。

如果預期差不能形成,價格就向某個方向形成勢如破竹或兵敗如山倒的趨勢,直到估值正反饋強化到某個數值,這個數值足以讓多空之間的預期差不再形成明顯的勢能。此時,市場在橫盤震蕩中形成新的趨勢,大概率就要掉頭向相反的過程變化。這個過程是投資者一系列意識和預期的變化,大部分時間還伴隨著情緒化、非理性的「動物精神」。金融市場的潮汐表,首先是投資者認知和精神活動的潮汐表。

但人心惟危,人心難測,觀察投資者情緒和心理合流的方向並不容易,需要在投資實踐活動中不斷摸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能找到人心向背規律的,自己首先要戒除情緒,「無多無空心之體,有漲有跌意之動」。優秀的投資者首先要戒除情緒,才能以更高維的智慧找到規律,做出預測。

其次,金融科技在交易和投資活動中的應用,對金融潮汐規律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總體上極大的強化了趨勢,使得波動更加劇烈。最近幾年,人工智慧、量化等技術廣泛應用於二級市場的交易中,部分淡化了人的主觀因素。無論什麼樣的量化模型和算法,背後還是人來設定,仍然帶有明顯的個人認知習慣和風險偏好。在整個策略的制定中,基金經理的人的因素還是佔主導。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於人工智慧的加入,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金融市場波動的潮汐規律:同質化、機械化的機器人和量化模型對於市場的一致性預期,以及在此預期下發出的大致類似的交易指令,更加強化了市場的趨勢。

在人工智慧的支持下,被動管理成為一種風尚,並進一步強化了系統性上漲的力量,這其中有ETF指數基金的作用在裡面。指數型的ETF使得選股不再重要,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優質資產和劣質資產之間的差異,提高了β的回報,但同時也將系統性風險拉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位。這是美股十一年長牛,氣勢如虹不斷上漲的主要驅動力量之一,這幾乎在投資者的心理和精神上形成了類似信仰一樣的「執念」。同樣,當遇到巨大的事件衝擊發生形勢大反轉的時候,市場崩潰的態勢也是驚天動地。今年三月份由美股熔斷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大崩潰說明了這一點。

第三,央行的介入改變了市場漲跌的正態分布形狀,導致市場的單邊走勢非常嚴重,波動越來越呈現偏峰或者超級重尾形。次貸危機後,央行的學習曲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斷迭代升級。他們不再是市場的守夜人,麥田的守望者,而是深度介入市場的交易中,對投資者預期產生了五個根本性的影響:

一是做空現金成為系統性策略,這來自於對央行無限制寬鬆的對衝反應。做空現金基本相當於做多風險資產。二是做空波動率,畢竟央行也是波動率的最大空頭。三是肆意拉長槓桿和增加錯配,因為槓桿和短期資金成本變得越來越便宜。四是風險偏好大幅提升,由於央行的無邊界兜底,導致高風險策略得到來自政策層的護城河。五是定價和估值系統失真,在正反饋趨勢下資產有時會「越漲越便宜」或「越跌越昂貴」。

這樣的宏觀交易結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可能就是小的波動被不斷熨平,但一旦發生調整就是大的海嘯。因此最近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金融市場,可能會呈現出「低波動率+高脈衝」或「突發海嘯+災後修復」的模式。原因是,央行隨時拿著無限制的貨幣工具拯救市場,平滑小的波動。這導致市場一般情況下錢太多,資產太少。但錢並不等同於流動性,流動性等於貨幣*信心,沒有信心,錢再多都被窖藏,流動性也為零。所以當大的黑天鵝發生的時候,市場上正常時期看上去泛濫的資金會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一是因為槓桿斷裂消耗了大量貨幣二是恐慌的投資者將錢藏在自己的口袋裡持幣觀望。從資產為王到現金為王之間的輪動,便是一輪劇烈的市場周期。

另外一點,泛濫的流動性加上劇烈的市場波動,也會導致安全資產被過度超配、擁擠交易,最終造成安全資產不再安全,避險資產不再避險。這對養老金等長久期配置需求的,與社會大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金融產品極為不利。

總而言之,全球金融市場的洋流規律已經變得紊亂,想重尋一張清晰的潮汐表並不容易。大多數投資者可以做的,是將自己的投資策略與央行這艘「諾亞方舟」綁定在一起。那麼這艘超級巨輪會不會翻船?從理論上來說,除了惡性通脹,還沒有讓央行在肆無忌憚的貨幣寬鬆中更擔心的事情。至於資產泡沫造成的兩極分化、社會衝突、國家間的摩擦等,那並不在央行的考慮範疇之內。對投資來說,沒人能準確預知未來,預測也絕不是簡單的看漲看跌,而是一個連續的基於個人先驗信念的概率分布。重尋全球金融市場的潮汐表,需要人工智慧和人腦智慧的結合,而後者是其中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首席推薦」趙建:金融與自由——兼論金融學的三個分離定理
    只不過,貨幣給予的是要素空間交易的自由,而金融更多的是時間交易和跨期配置的自由。我們先從重大歷史敘事出發,介紹美國1980s裡根供給側革命中的另一個「國運」:金融資本主義。美元向全球輸出,產業資本插上金融的翅膀在全球「剪羊毛」(此處不是貶義詞,也有積極意義),本質上是因為資本在時空上獲得了更高階的自由度。而金融學的三個分離定理,也為金融資本主義在理論上提供了合法性。
  • 金融的潮汐
    來源: 靳毅 國海證券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金融潮汐的周期輪迴,夾雜著失望與夢想、裹挾著汗水與泥沙,最終都將遠去。
  • 「原創」白欽先 陳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新發展——全球化潮汐...
    全球化潮汐:大時代與新格局 大海潮汐,隨日月衰。20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始於二戰以後的五六十年代。到了21世紀初,迅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促使民族國家或各經濟體之間貿易量迅猛的幾十倍、上百倍的擴張。傳統經濟制度曾經設置在各國或各地區之間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的障礙不斷得以破除。與此同時, 在新5G網絡應用和深度AI的加持下,進一步加快了信息流、資金流、服務流在全球的流動。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全球資本流動出現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拐點性變化,多國貨幣貶值、全球重啟負利率、新科技革命的增長效應一再延遲。
  • 趙建:央行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性 有助於宏觀經濟恢復性增長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熱議《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央行行長易綱發表《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一文,他特別提到,正是基於對通過債務過快擴張推動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的判斷,決策者強調,不搞強刺激,在保持總需求基本穩定的同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趙建:央行的心事
    本來,對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控制,可以看做是最猛烈的利率政策工具,相當於金融市場的「計劃經濟」,並不屬於現代貨幣政策工具箱的範疇,是麥金農和肖的金融發展理論所稱的「金融抑制」。利率管制由於人為壓低了資金價格,導致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普遍偏低,因為給定價較低的國企和政府平臺貸款都可以賺錢,又何必提升風險偏好貸給民企和中小微呢?事實也證明,銀行的不良率主要出在民企和中小微。
  • 趙建:全球正在穿越史無前例的「斷裂帶」,暗流湧動,危險叢生
    而可以與病毒保持距離的金融市場,已經過度虛擬化的金融資本,在這次再平衡中很可能走出不一樣的行情。全球疫情已經見頂,剩下的要看斷裂帶中的微觀信用風險——企業和金融機構違約破產,以及去全球化與「後修昔底德陷阱」時代更加危險的中美衝突。
  • 趙建:第四波違約潮——債務國家幫著還了,但錢去哪了?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美國次貸危機以後,中國正在經歷第四波信用違約潮衝擊。危機發生後全球陷入需求塌方的境地,經濟斷崖式下跌,除了用量化寬鬆託住金融市場,用債務透支未來換取需求之外別無他法。美國史無前例的降息,並開啟了連續三輪的量化寬鬆。FED資產負債表飆漲。與此同時,中國從四萬億開始,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加槓桿周期。要知道在次貸危機之前,中國的槓桿率還不到160%,到了2015年已經攀升到了250%。
  • 蘇格蘭建全球最大潮汐發電站:功率兇猛
    在蘇格蘭彭特蘭內海峽,一臺潮汐流渦輪機已經開始發電。這臺機器是Atlantis Resources公司「MeyGen」項目的一部分,該公司於去年鋪設了從潮汐發電站到海岸的海底電纜。今年10月,Atlantis與工程公司合作在海底搭建了四個地基。
  • 又一臺潮汐渦輪機開始發電了,蘇格蘭人要建全球最大潮汐發電站
    在蘇格蘭彭特蘭內海峽,一臺潮汐流渦輪機已經開始發電。這臺機器是 Atlantis Resources 公司「MeyGen」項目的一部分,該公司於去年鋪設了從潮汐發電站到海岸的海底電纜。今年 10 月,Atlantis 與工程公司合作在海底搭建了四個地基。
  • 全球潮汐
    全球潮汐是漁獲專為釣魚/潛水/衝浪等戶外運動愛好者量身打造的一款輕量級應用,提供每小時天氣/風浪/水溫等實時預報分析功能,為您的出行提供全方位保障與支援。
  • 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據測算,全球可開發風能總量比水能總量大十倍。我國沿海地區也蘊藏著豐富的風能資源。材料二 亞馬孫河河口位置圖(下圖)。(1)請回答下圖相應數碼框中的內容,顯示燃燒化石能源對人體健康危害的過程,以反映開發新能源的必要性。(2)許多大河河口地區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
  • 準則對非衍生金融資產分類、重分類的問題及建議
    但是2010年4月財政部起草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全面趨同路線圖(徵求意見稿)》以響應20國集團關於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倡議,推進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全面趨同,其中就包括對金融資產問題的討論。那麼究竟《企業會計準則》22號的《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是否真的會被修訂改變呢?
  • 韓將建世界最大潮汐發電站
    新華社漢城5月18日電(記者 張錦芳 ) 韓國海洋水產部17日宣布,韓國將在其西部海岸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試驗性潮汐發電站。
  • 全能銀行:金融利維坦能否提升國家金融能力?
    ——《趙建:全牌照不一定代表全能,要重視國家金融能力建設》目錄一、金融結構變遷與新舊動能轉換二、全能銀行的優劣比較:以德國為例三、國際金融競爭與國家金融能力四、中國金融發展的瓶頸與再深化尤其是直接融資的難題尚未破解,資本市場的發展亟待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需要增強。在新冠肺炎危機疊加全球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如何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如何解決新興產業企業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綜合化金融服務需求,與傳統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供給單一和不足之間的矛盾?
  •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在線潮汐表 實時查詢潮汐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國海事服務網(cnss.com.cn)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籤署了「潮汐潮流預報數據產品發布合作協議」,並舉行了在線潮汐表上線儀式。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宏、中國海事局副局長李世新出席會議並見證了雙方合作協議的籤署。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王峰、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周旻等領導出席會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勝、中國海事服務中心主任郭潔平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並發表講話。
  • 對資本市場造假「零容忍」、高度重視金融產品風險問題……金融委...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高度重視金融產品風險問題……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再次釋放重磅信號。
  • 印度尼西亞將建世界最大潮汐發電站
    【電纜網訊】   近日,印度尼西亞政府已經批准一項計劃,將物產豐富的弗洛雷斯島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設施。 該項目預計將耗資5.5億美元,並且受到綠色和平組織的歡迎。
  • 英國欲建世界最大瀉湖潮汐發電站
    文|鄔幸岑   據《衛報》報導,英國Tidal Lagoon電力公司申請在南威爾斯地區的斯旺西海灣建造世界最大的瀉湖潮汐發電站。  發電站周圍將建長達9.5千米,高達20米的海水牆。電能來自潮汐漲落,每天通過發電機的海水體積,大概相當於10萬個奧運會標準遊泳池容量。  但投資850萬英鎊(約合8458萬人民幣)的斯旺西海灣項目只是第一步,該公司還想繼續建造四個規模更大的瀉湖,總裝機容量預計為7300兆瓦,可滿足英國10%的電力需求。
  • 《中國沿海潮汐表(寧波舟山港)》正式出版發行
    2019年8月8日,《中國沿海潮汐表(寧波舟山港)/2019》和《中國沿海潮汐表(寧波舟山港)/2020》首次正式對外出版發行,該系列潮汐表由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測繪中心精心編制,共刊載了寧波舟山港(北起杭州灣東部的花鳥山島,南至石浦的牛頭山島)16個預報站點的正點潮、高低潮的預測潮時和潮高。
  • 斥資300 億英鎊,英國將建全球首個潮汐能發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正計劃著手建設全球首個潮汐能發電站。該發電站將由六個巨型潮汐能轉換設施構成,其中四個位於威爾斯地區,兩個位於英格蘭地區。工程總耗資預計達300億英鎊,完工後將負責全英國8%的供電。